目前分類:十地品-第二離垢地 (1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華嚴經十地品—第二離垢地(15)  mp3連結

又作是念:「一切眾生其心狹劣,不行最上一切智道,雖欲出離,但樂聲聞、辟支佛乘。我當令住廣大佛法、廣大智慧。」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嚴經十地品第二離垢地(14)  mp3連結

又作是念:「一切眾生處世牢獄,多諸苦惱,常懷愛憎,自生憂怖,貪欲重械之所繫縛,無明稠林以為覆障,於三界內莫能自出。我當令彼永離三有,住無障礙大涅槃中。」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嚴經十地品—第二離垢地(13)   mp3連結

又作是念:「一切眾生為大瀑水波浪所沒,入欲流、有流、無明流、見流,生死洄澓,愛河漂轉,湍馳奔激,不暇觀察;為欲覺、恚覺、害覺,隨逐不捨身見羅剎於中執取,將其永入愛欲稠林於所貪愛深生染著,住我慢原阜,安六處聚落無善救者,無能度者。我當於彼起大悲心,以諸善根而為救濟,令無災患,離染寂靜,住於一切智慧寶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嚴經十地品第二離垢地(12)   mp3連結

又作是念:「一切眾生在於生死險道之中,將墮地獄、畜生、餓鬼,入惡見網中,為愚癡稠林所迷,隨逐邪道,行顛倒行。譬如盲人無有導師,非出要道謂為出要,入魔境界,惡賊所攝,隨順魔心,遠離佛意。我當拔出如是險難,令住無畏一切智城。」

這個地方是講到菩薩不忍眾生苦,知道眾生愚痴無知。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嚴經十地品—第二離垢地(11)  mp3連結

又作是念:「一切眾生為愚癡重闇、妄見厚膜之所覆故,入陰翳稠林,失智慧光明,行曠野險道,起諸惡見。我當令彼得無障礙清淨智眼,知一切法如實相,不隨他教。」 

這是講到無明。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嚴經十地品第二離垢地(10mp3連結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華嚴經十地品第二離垢地(9)   mp3連結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復於一切眾生,生利益心、安樂心、慈心、悲心、憐愍心、攝受心、守護心、自己心、師心、大師心。

我們學佛的人有三件事情第一是自我身心的淨化提升。在個人來講,生理上的老病死內心上許多的煩惱妄念無明,這些我們要去打理好。第二是我跟眾生我們沒有辦法一個人這麼過日子,所以世俗的人就有家庭、夫妻、子女、事業這些問題。我跟眾生之間,我怎麼樣的態度來面對,不僅僅是父母妻子兒女、同學朋友,乃至一切眾生,我們怎麼去看待。第三是我與這個世界,山河大地、人物山川,一切的環境,也就是我們生命依靠的空間,陽光、空氣、水、草木、森林,我怎麼去面對這些。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嚴經十地品第二離垢地(8)  mp3連結

我們講到十善業、十惡業,都是我們的身口意三業所表現出來的行為,這種行為很自然的在我們生命中產生種種不同的現象。修行,從字面上來講,就是「修」改「行」為,當我們的行為不能如法如律,就造成自己身心的傷害,也傷害別人。所以古代這些聖賢就發現到,人活在世界上一定有他遵守的規律,人跟人之間的一種規範,那麼遵守這種規範,自己的身心不會受傷,也不會去破壞別人的身心,整個世界宇宙都是祥和的。所以一切要從我們的行為去改變,改變身的行為、口的行為、內心的行為。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嚴經十地品第二離垢地(7  mp3連結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十不善業道,上者地獄因,中者畜生因,下者餓鬼因。

眾生生命的出現,簡單說就是胎、卵、濕、化,我們人是屬於胎生。眾生出現在娑婆世界,目前我們能看到的就是人道跟畜生道。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嚴經十地品第二離垢地(6)  mp3連結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護持十善業道,常無間斷,復作是念:一切眾生墮惡趣者,莫不皆以十不善業。是故我當自修正行,亦勸於他,令修正行。何以故?若自不能修行正行,令他修者,無有是處。

在我們修學佛法的人來講,最重要就是能夠得到人身還要遇到善知識,還有佛法住世。持戒能得人身,要生天的話,持戒以外,還要修布施、修定,施、戒、定是生天的三個因素。一般人以為說我做善就能生天,不一定一定要持戒跟修定,然後要行善。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嚴經十地品第二離垢地(5)  mp3連結

又離邪見,菩薩住於正道,不行占卜,不取惡戒,心見正直,無誑無諂,於佛法僧起決定信。

在十善業道裡面,身三、口四、意三,身就是殺、盜、淫,口就是惡口、妄言、綺語、兩舌,意就是內心有種種邪見,甚至貪瞋痴這些煩惱。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嚴經十地品第二離垢地(4

性不貪欲,菩薩於他財物、他所資用,不生貪心,不願不求。 

我們講十善業道,就是遠離殺盜淫妄以外,還要破貪瞋痴三毒。二地菩薩是修持戒,使身口意三業清淨,那麼禪定、智慧的功德就生出來。這個地方說菩薩「性不貪欲」,我想先從諸行無常來談起。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嚴經十地品第二離垢品(3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嚴經十地品第二離垢地(2)  mp3連結

佛子!菩薩住離垢地,性自遠離一切殺生,不畜刀杖,不懷怨恨,有慚有愧,仁恕具足,於一切眾生有命之者,常生利益慈念之心。是菩薩尚不惡心惱諸眾生,何況於他起眾生想,故以重意而行殺害! 

〈十地品〉當中,就是修學佛法的過程,初地菩薩著重在發願,著重在布施,跟眾生結善緣;二地的話是自我身心的淨化,用持戒清淨來讓自己的身心不再受到傷害,也不要去傷眾生的身心。所以第二地的主修是持戒,稱為離垢地。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嚴經十地品第二離垢地(1)  mp3連結

 〈十地品〉當中,初地菩薩就是著重在布施、發願,這個功課修完了,就是進入到第二地了。我們一起念經文: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