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大願:常隨佛學

 

復次,善男子!言常隨佛學者,如此娑婆世界毗盧遮那如來,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布施,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況王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一切所有,及餘種種難行苦行,乃至樹下成大菩提,示種種神通,起種種變化,現種種佛身,處種種眾會。

 

這就是說佛陀智慧圓滿、福德慈悲圓滿,還有祂的願力,佛陀成佛就是要利益眾生,引度眾生走向光明善的道路去走,所以佛累生累劫都是捨身捨命來利益眾生。

在《華嚴經》裡面就講到菩薩為了利益眾生,甚至挖眼睛來給眾生。眾生眼睛壞了,菩薩挖眼睛給對方,讓他能看到這個世界。意思是說我這世瞎了、來世也瞎了也不要緊,只要眾生他能用我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經典裡面所寫的看得好感動。

 

我們說施捨「生命」「性命」,但是你看佛經裡面不是這樣寫,它說不惜「身命」。

 

這就是說我們人要在世間生存,一定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是什麼?財色名食睡、山河大地、空氣、太陽、水,這是生存的空間。還有這色身,四大假合的色身,所以叫作色界。無色界就是受想行識。

 

我們有這生命的出現,一定會有感「受」有感情,看到什麼東西會歡喜不歡喜,會感受好與不好;然後有感受之後,會幻想夢想這多麼好,會去對照過去曾經看過的,會去回想,往事不斷回味,那就是在「想」。我們會想、會記憶、會回憶,這就是色受想行識的想。妄想、憶想之後,就會採取「行」動,身、口、意。然後會自己判斷,對受想行這種種的精神方面會去判斷它的價值意義是什麼,甚至會產生一個主觀的我,我有這個感情、我有感受、我有感想,自然會產生這個念頭出來;一切問題中心點就在這裡。

 

我們常說學佛就是要超出三界,超出三界變成沒有性命了。事實上,超出三界並不是說沒有財色名食睡(沒欲界)、沒有肉體(沒色界)、沒有精神(沒無色界),不是這個意思。就是我們有這個肉體有這六根,在六根的門頭,我們看到色聲香味觸法的時候,六根對六塵接觸的當下,用智慧去接觸(明觸),這樣你就是超出三界了。假使我們用無明去接觸,自然會感受好與壞;好與壞就產生了貪愛和瞋恨;產生了貪愛和瞋恨之後就開始有行動;有愛憎取捨,自然就產生業;業就不斷添加生命的素材,這樣一輩子一輩子,我們時時刻刻都在造作未來出世生命的元素。

 

所以在佛經裡面我沒看到寫「生命」,因為我們說生命的時候,會想說有個靈魂什麼的。我們的身心活動當中給我們一個錯覺,錯覺說在五蘊裡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本體,叫作佛性、本性,叫作絕對靈魂,叫作什麼,這是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人自然就有這種想法。但是佛陀知道說這就是一切煩惱生死的根源,所以佛陀能超越的地方就是在這裡。因為這生命的型態出現,但是祂不會執著說我講經說法來度眾生,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世界上一切學問、一切知識、一切哲學都講到有實在的一個我,大家也是這樣感覺的,但是佛能夠去突破這一點,這就是祂偉大的地方。

 

我講一個因禍得福的故事給大家聽。一位居士姓張,他平日喜歡喝酒,沒念佛,賭博、種種不良嗜好每樣都做了。忽然間得肝病,腎臟腫脹,大小便都在床上。他老婆還年輕,才三十多歲,服侍他一段時間以後,他老婆常常說「我在外面忙,晚上無法回來照顧你,你自己好好保重」,藉口在外面住宿不回來。不但這樣,久病床前無孝子,連他女兒也厭惡父親。女兒看他全身骯髒,無法動彈,手腳都不能動,大小便都在床上,女兒也不理他了。

 

這時候他就感覺說:「我以前身體好,賺錢給你們花的時候,妳們對我服服貼貼;現在我一生病,大家都對我如此冷淡。我肚子快餓死了,也沒得吃;口渴也沒有水喝。」想到這些,心裡很怨嘆。

 

還好有一位朋友信佛念佛,就來勸他:「你身體那麼痛苦,你趕緊念佛,大家最後都是生病死掉。你老婆不愛你了,你就好好放下念佛,看破世情,你念佛跟著佛祖去比較好。」「我全身的罪業那麼重,殺盜淫妄種種不好的我做很多。」朋友說:「你懺悔就好。這時候不要想那麼多,趕緊懺悔。」他開始很認真念佛,一心都在念佛。

 

所以佛經裡說,諸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人在生病的時候,最需要人家去安慰,最需要人家的鼓勵,所以有人生病時,我們如果是做得到,盡量去探望他,或是幫他找好醫生,因為他這時候徬徨無依,無依無靠,大家都不理他,這時候我們學佛人要去關心,教他念佛,勸他念佛,他會接受。

 

結果他瞭解了世界上不論父母妻兒都不能生病,如果生病了,久病無孝子。所以他看破世情,一心念佛。有一天他跟老婆說:「妳今天不要走,我今天要回去了。」她說:「你要回去哪裡?這裡是你家。」他說:「我要回去西方。」他老婆也不信佛,說:「你發瘋了,西方在哪裡?」

 

女兒聽她爸說要去西方,說:「趕緊去趕緊去,早死早超生。」女兒說了難聽話,大大刺激他的心理。

有一天他忽然間倒下去,這個業障就現前了。他老婆看他倒下去沒說話,趕緊叫計程車。人要往生時,最要緊就是念佛,為他助念。因為他這一世造殺盜淫妄的惡業,自然臨命終時會現種種障礙。不過他算不錯了,他有好的朋友勸他念佛,他就一心不亂這樣念佛。他老婆叫計程車來,司機用拖的,要把他拖到車裡,拉拉扯扯拖到車裡時,他氣才斷掉。

 

我覺得我們念佛為什麼沒辦法一心不亂呢?因為我們一直想說今天不會往生,明天不會往生,明年不會往生,十年也不會往生,都不會往生,這種「不死覺」就耽誤我們,你就馬馬虎虎過日子。這個姓張的就是生病這樣嚴重,妻女都不要他了,他看破世情,沒有人救他了,只有阿彌陀佛救他,所以他念佛念到這樣虔誠。雖然他在世的時候殺盜淫妄每樣都做,都去犯戒,但是他一心就是在念佛,那個懺悔的心和精進的心,臨命終時佛祖接引他。

 

我們學佛的人不要一直想說我過去業障很深重,我這一世修成這樣,能往生嗎?這樣起疑心會很麻煩。大家有沒有信心?要有信心喔。這一世我們大家在這裡見面,來世要在哪裡見面?西方極樂世界。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可以再見面,那時候就沒有那麼多麻煩事了。

 

我看有的書上寫(不是佛經所說),往生的人回來說我們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個習氣還帶到那裡去。阿彌陀佛的世界為什麼有上品、中品、下品?下品就是他情念還在;他雖然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但是那個情念還在。念什麼呢?念父母妻子財產什麼的,所以他在阿彌陀佛的地方這樣修持的時候,忽然間現他家庭的祖先父母親戚,還在那邊喝酒喝茶喝咖啡什麼的,習氣還在。像那種還要經過千萬年之後,習氣沒有了,才能夠從下品升中品,再來升上品。所以,這習氣不容易斷啊。

有的還寫說所有在西方往生的,比如說下品下生、下品中生、下品上生,那裡的人全部都一樣都是男生,所以他不會起欲心,因為大家都一樣的臉、一樣的衣服、一樣的型態,大家都一模一樣;那是佛菩薩的神通,去到那裡可以好好修行。不然去到那裡,有男有女,有美有醜,怎麼修呢?我們就是看到有美醜,才有愛憎取捨。這是有往生後回來講的,他往生去之後,他看到極樂世界的情形。你如果是到了中品、上品,你原來什麼模樣就是什麼模樣,比較莊嚴,那又不一樣了。

 

這個地方說「常隨佛學」,時時刻刻以佛的知見、佛的看法、佛對人生的態度,來作為我們為人處世的原則,這樣就是入佛的知見。《法華經》裡面有「開示悟入」,佛陀是「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我們是「悟」佛知見、「入」佛知見。

 

一般說請法師開示,其實我們出家眾也是根據佛經所說的提供給大家參考,不是我們很厲害能為大家開示,不是這樣。是看了佛經以後,瞭解它意思大約這樣,講給大家參考。佛陀才真正能夠開示,因為佛陀知道你的根基,我不知道你們的根基,我只是照佛經裡面所說的來講。剛才我跟慧暘法師說:「我還沒準備好,不知道該如何講,很緊張。」他說:「你不用緊張,你就依照佛經講就好了。」

 

這個地方就說到佛陀過去世過去世剝自己的皮來當紙,用自己的骨來做筆,用針刺舌讓它流血,用骨頭做筆沾血來寫經典。寫多少呢?寫像須彌山這樣多。這就是說經典的寶貴,因為古時候不像現在科技進步,現在影印機一秒鐘一張,又漂亮又好看。古時候用樹皮洗一洗、刮一刮、曬一曬,再慢慢寫字。現在還保存的就是錫蘭泰國,他們說是pattra,一種樹葉,叫貝葉。

 

那我們中國古時候怎麼做呢?幾千年前就用龜殼去刻字,龜殼很硬,用刀慢慢刻,叫作龜甲。然後,也沒那麼多龜殼。中國大陸有「房山石經」,在房山的地方,用最硬最硬的石頭來刻經典、刻大藏經,一塊一塊的石板,那都需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有錢人出錢請人一字一字這樣刻。在中國大陸還有很多,像是敦煌石窟刻佛經、刻佛像、刻佛教的藝術,那都是古時候有錢人出錢請懂繪圖會寫字的人去慢慢刻。古時候人是這樣刻寫的,現在用印刷,一次印十萬本二十萬本,大家看了覺得沒價值。古時候一張紙好像寶物。古時候中國還用竹子,竹子刮乾淨之後,文字刻在竹子上面。

 

這裡說佛陀「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布施。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為重法故,不惜身命。」重法,因為法就是世間的光明。我們就是不懂佛法不懂因果,所以會去犯法,會去犯因果、造業,而來受苦。

 

地獄裡的眾生,我們若是要超度他,我們要為他們講經說法,讓他們瞭解道理,不是只是我誦經回向就好了,一定要為他們開示。臨命終的人也是一樣。我們如果有親戚朋友將離開世間,一定要為他們開示,開示我們的生命是無常,大家都要走這一條路;還要開示念佛。盡量開示三遍。開示之後,說「你跟著我們大家念佛,佛祖來接引你。你還未完成的工作事情,我們會幫你處理,會依照你的願望,現在你要萬緣放下,一心念佛。」

 

助念不是只有念佛,一定要開示。對地獄眾生、餓鬼眾生,你若是要超度他,也是要為他們開示。你如果沒有為他們開示,只是誦經而已,他不一定會接受;雖然也得到利益,但是比較沒效果。

 

所以,法的價值就在這裡,佛就是見到法,悟到法的真理才成佛的。出家人是聽佛陀的法來出家,然後依照佛陀的法這樣修持之後,有心得了,向眾生報告,讓眾生來瞭解佛經。

 

古時候的佛經都是文言文,因為以前刻一個字要刻好久,所以文字都短短的,很奧妙,兩三字而已就代表很深的涵義,甚至一個字就能表示。譬如我們說疾病的「疾」,我們以為是病,其實疾的意思是快速。因為你生病很緊張,趕緊要找醫生,所以變成很緊急很緊急,它就寫一個「疾」。以我們現在所瞭解,疾就是生病。所以,為什麼古書我們看不懂,因為它一個字有兩個作用、三樣作用也不一定,懂得讀古書的人就知道這個字這地方是怎麼用,是當名詞還是當動詞。

 

佛陀生生世世就是不惜身命,何況王位、城邑、宮殿、園林;祂身命都可以施捨了,何況是王位,祂不會重視的。一切所有,在佛菩薩的眼光裡,祂都能夠施捨,因為佛陀最重視的就是眾生。眾生糊裡糊塗愚癡過日子,這是佛祖很擔心的。祂不會擔心祂當國王的王位或是祂的財產,祂不會去掛念這些。這是說佛陀過去生的歷史,讓我們瞭解來向祂學習。

 

「及餘種種難行苦行,乃至樹下成大菩提,示種種神通,起種種變化,現種種佛身,處種種眾會」,這是說佛陀的神通妙用,我們就是要向祂學習,也就是我們說常隨佛學。

 

我們在佛殿裡面要記得念佛,轉個頭阿彌陀佛不見了,有常隨佛學嗎?沒有。洗澡、去廁所大小便時,記得念佛嗎?吃飯時記得念佛嗎?我們就是這樣片段片段的。大家在一起時來念佛,沒有人的時候我們就念到打瞌睡,如果是說三道四就精神百倍,講整晚都不會累;眾生的問題就是這樣,所以不能一直修一直修,修不出個成就來,這就是我們不夠精進。

 

學佛的人要時時刻刻在動的當中要檢討自己的心念。世間一分一秒這樣過,一般說生命這樣的短暫,但是我們都很大方地將生命浪費掉,這就是眾生,就是眾生相。我們知道生命的寶貴、時間的寶貴,但是我們往往將寶貴的生命浪費掉,很大方地一分鐘兩分鐘、十分鐘二十分鐘、半小時都浪費掉,看電視、看電影、跟人家耍嘴皮,真的看到都覺得可憐。我們讀經典,要好好警惕,好好精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