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弘法者的行願--普獻法師的出家因緣
  2. 佛教世家是學佛的遠因  佛書是提契出家的近緣

前言:《弘法者的行願》訪問於一九九零年,當時普獻法師正卸下元光寺住持的職務。本文曾收錄於《南遊記》。

 

:法師能不能談談有關您的出家因緣?

普獻法師
首先從我的家世說起。我們民間的信仰都離不開拜佛、拜神,我的祖母就是拜佛的。她生了幾個孩子以後,就開始吃素,因為她吃葷就生病,發心吃素以後,身體反而健康了。因為祖母吃素, 我的姑媽也跟著她老人家吃素,後來我姑媽出家修行了,她的那份財產就由我哥哥和姊姊來繼承;因為這個因緣,我的姊姊也跟著姑媽吃素,最後姊姊也出家修行。我的家庭背景,先有祖母先吃素、信佛、拜佛的信仰,後來又有姑媽和姊姊出家的佛緣, 這些可以說是我接觸佛教的遠因。

我個人在中學時,可以說是個無神論者(也是無佛論),曾經參加基督 教門諾會的活動,最初只是為了唸唸英文和學跳土風舞,後來才接觸到聖經,從聖經中了解一些宗教的原理。當時我感覺聖經中所談到的上帝,是非常令人恐懼的,因為聖經上說,上帝在震怒之下,可以用洪水淹死人。由於對基督教信仰的上帝有這一分恐懼的排斥理念,促使我想去研究佛教的信仰。

那時候我念花蓮中學,在花蓮中學下面的花岡山有座東淨寺,我常到東淨寺去看看佛學方面的書刊,當時接觸到兩本影響我很大的佛書:一本是《成佛之道》,這是印順老法師的著作;另一本是《相宗十講》,這是慈航法師所講的, 屬於唯識宗的論述。這兩本書可以說改變了我一生對佛教的看法,甚至導致我對家修行產生很濃厚的興趣。

我從《相宗十講》了解佛教的唯識心理學,它對人類心理狀況研究得非常透徹,而且還有一套方法讓人心靈淨化,教導人們安心立命的原理,使宇宙萬法都有它的落腳處。所以當時我看了這本書後,覺得佛法涉及的範圍非常廣泛,就這樣子對佛法產生了興趣。再加上從《成佛之道》 這本書中,了解到學佛不是一件没有意義的事,而是非常理性的,可以讓自己的生命得到昇華、淨化、乃至圓成,對佛學就更具信心了。所以,這兩本書可以說是影響我最大的善知識,這是我從接觸佛教信仰而進入學佛的一大因緣。

透過對佛法的理解,又促成我出家的發心。當時我因為接觸到佛法,覺得佛教既然這麼好,有這麼圓滿的人生哲理,為什麼在社會上卻很少看到?也很少聽到出家人在講經說法呢?於是讓我聯想到:佛教需要弘法的宗教師。所以,這兩本書也是提契我發心出家的最大增上緣。

當我想要出家時,首先到臺北,到了臺北以後,人家介紹了好幾位法師讓我親近,像:道安法師、廣元法師、印海法師、廣仁法師,但這些法師所講的國語,鄉音很重,當時我聽不太清楚,所以成為語言上的親近障礙,使我没有跟他們出家的因緣。後來新加坡華嚴精舍的上廣下義法師來臺灣, 他是來臺灣替會泉老法師傳法給賢頓老法師的。那時他掛單圓山臨濟寺,經過常覺法師的介紹,我得到機緣去親近他;因為老人家講的是臺語,我聽得懂,從此就親近他老人家了。

未出家前,我住在圓山臨濟寺,當時臨濟寺辦有「戒光佛學院」,我就在佛學院讀書,那時候是民國五十三年。家師在回新加坡之前為我剃度,剃度後我仍在戒光佛學院繼續求學,可是没多久,也就在民國五十四年的元月 ,我入伍當兵了。經過受訓後,很快的就被調到金門前線去。在金門的兩年中,家師也曾與佛教勞軍團到金門探望並送些禮物給我。

民國五十六年退伍下來,我就到臺中慈明寺受戒,當時戒壇的三師和尚:得戒和尚是印順老法師,教授和尚是演培老法師,羯摩和尚是道安老法師。可惜道安法師很早就圓寂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