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經03

在序分裡面講到釋迦牟尼佛來到這個世界上,成道了,首先在鹿野苑去度憍陳如等五比丘。《增壹阿含裡面有講到五比丘的故事:

有人問釋迦牟尼佛:你最初度五比丘,因緣是怎麼樣子的?佛陀就說:這五位比丘在幾百年前是惡魔,我當時是個國王,這五個惡魔專吃人的血,所以國內百姓子民人心惶惶。誰能夠制伏這些惡魔呢?結果沒有人能夠制伏惡魔。所以國王就想辦法了,請惡魔來到皇宮,國王拿著刀子跟大臣講:你們把我身上刺五個洞,讓他們吸我的血。可是沒有一個大臣敢用刀子去刺國王。怎麼辦呢?

國王就自己把刀子拿過來了,說:你們五個好兄弟啊!我希望你們喝了我的血以後,你們去投胎轉世,好好修道,不要再傷害我的子民。我現在就刺五個洞讓你們好好的吸,希望你們改過向善。結果國王就自己刺了五個洞讓他們吸血。

釋迦牟尼佛說:當他們吸我的血的時候,我就發願,以後我成道了,我要先度這五個惡魔。因為我當時發了這個願,所以現在我成道以後,我第一個要度的就是他們,他們已經轉生,而且成為比丘了。

經文接著說:復有比丘,所說諸疑,求佛進止。世尊教敕,一一開悟,合掌敬諾,而順尊敕。

意思是說,還有許許多多的比丘對教典、修行的方法不太了解,對禪定的入禪、住禪、出禪種種的過程不太了解,就請求佛陀開示。世尊把這些重點一一開示以後,那些比丘就都開悟了。

我們講「開悟」,並不是說得到什麼,我打坐我見到了佛現身,有一個我見到什麼。從經典來講,所謂開悟是什麼?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見法的人才是見佛的人,才是真正了解宇宙萬物如實相的人。

那宇宙萬事萬物的如實相怎麼去理解它呢?從空間上來觀察,一切都是許許多多的主因助緣而成就的。世間的萬事萬物,沒有一個單一性存在的東西,一切都是因緣生因緣滅。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世間滅。一切生滅的過程當中,是許許多多的條件發生了變化,而條件本身也不斷地發生變化所以在這個集、散的過程當中,是如幻而生,如幻而滅,緣生緣滅。

那麼,悟到這種實相的人,就是見到佛陀的法見到法的人,就是真正見到了佛。而不是一般想像的,我一打坐,我觀想佛,佛相現前,我見佛了。當然這個也是見佛,可是真正的見佛、開悟,就是悟到身心世界的如實相。

我們講世間的如實相,你又不能把它想像這個如實相是一還是多 是少、是好是壞、是有是無,如實相超越了存在的有無、品質的好壞、數量的多寡。

一般人認識一件東西,從三方面來認識:第一個是存在的有無,是有還是沒有。有這個事情,有這個東西,有這個人物,我們才會進一步去分析。第二是數量的多寡,是很多還是很少。第三是品質好壞,是好還是壞。這是我們眾生的習慣,在認知的當下,從存在有無、品質好壞、數量多寡來去形容它。

諸法的實相是超越了存在的有無、品質的好壞、數量的多寡,無以名之,心經裡面就講: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所謂不增不減,就是說數量上來講沒有多寡不垢不淨,就是品質超越好壞不生不滅,就是非有非無,不是有也不是無。

一般人很難進入這個實相,因為我們已經養成習慣了,有一個主觀的我,有一個客觀的世界,在這個相對當中,我們認知它數量多少、 存在有無、品質好壞。實相不能透過這個三個向度去理解在體悟實相的當下,沒有一個實在主觀的我,也沒有一個實在客觀的世界,主、客是消融的,這對我們來講就是一個很難的課題。在開悟的當下,不會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我了解某一個什麼事件,只是真實的一個世界當中主客消融的境界。

所以,悟到這種空性的人,經典裡面怎麼形容?說「見空成聖」。見到諸法空性的人就是聖人,他這個時候已經解脫了身心的束縛。我執、我見,一切干擾他生命、使他生命不自在的一切因素,他已經解除了。

就像一個人很多病痛,頭痛、肝病、腎病……,五臟六腑都生病了,他很痛苦,吃睡不得,坐立不安。一下子這些病都沒有了,他還是一樣一個人,但這時他是很活潑很光明的,從此他能夠去照顧別人了。本來他生病的時候要人照顧,要打針吃藥,自己痛苦也麻煩人,現在他病好了,他不但不需要人照顧,而且他能夠照顧父母妻子兒女,能夠做事業。

所以開悟前、開悟後,不是身分的改變,而是他的生命真正能夠百分之百釋放他的能量了。

金剛經就有這一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我相、人相,就是主觀的我、客觀的世界。在我們認知的過程,第一個我們一定先有一個主觀的我———我認知這個世界,我曉得,我聽說過,我做過,我講過,都是一個我,透過來表明這個生命的內涵。那金剛經透過空性的理解,無我相、無人相。

不管是人相、我相,我們又怎麼去認知它呢?一個是時間,所以有壽者相。一個人活七十歲、八十歲、九十歲,那是壽者相。我們認識一個人他活幾年,這是壽者相。還有一個是空間相,這個人長得高還是矮、胖還是瘦,他的體積、他的面積。我們眾生的內心裡面,去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過程,離不開主觀的我、客觀的世界,還有一個是時間相,一個是空間相,從時間、空間去認知。

但是在開悟的當下,這四相是不存在的,他不會起執著,事事物物還是原來的事事物物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初初我們看到這個世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可是在證悟的當下,見山不是山,見水也不是水。經過一番昇華淨化以後,又必須重返現實人生,來淨化世間,廣度眾生。

所以,開悟的人他不是身分的轉變,也不是他變成會飛簷走壁、神通廣大,不是這樣子。只是他的生命得到解脫釋放以後,可以說諸佛菩薩皆是自性中人他在利益眾生的當下,沒有名利的心,沒有一個我,沒有一個眾生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這個時候他真正就是我們世間稀有難得的一個聖者。

所以我們講開悟,不是說你見到什麼、你得到什麼、你看到什麼勉強的說見到諸法的實相,見到身心世界的真實相」,這個時候你的生命不會打折扣。

現在我們想去幫助人家,又想唉呀!怎麼辦?我幫助人以後,我的錢會少一點,我會浪費很多時間,我家裡的囤積物沒有了,考慮一大堆。那麼聖者幫助人的當下,他沒有幫助的念頭,只是很自然的反應,就是幫助人家,很單純的幫助人家,不求回報,也沒有一個我在幫助人家。我們講聖凡的差別就是在這裡。

佛陀對弟子開示,這些弟子得到「世尊教敕,一一開悟,合掌敬諾,而順尊敕

這個是這部經的序分,下面我們就開始來講這四十二段經文。

從佛陀對弟子的開示,各種不同的時間、地點,古聖先賢很用心的把它編輯起來,作為後代佛門弟子修學的一個標竿、座標就像指南針,讓我們能夠正知正見,不會去走寃枉路。所以我常常講,我們佛門弟子真的是占盡便宜,佛陀修行的心路歷程,他都毫無保留的,告訴我們怎麼修怎麼學,怎麼轉凡成聖我們不必去盲修瞎練只要你去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你就省了很多很多的冤枉路。 

第一章 出家證果

佛言: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曰沙門。常行二百五十戒,進止清淨,為四真道行,成阿羅漢。阿羅漢者,能飛行變化,曠劫壽命,住動天地。次為阿那含,阿那含者,壽終靈神上十九天,證阿羅漢。次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還,即得阿羅漢。次為須陀洹,須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證阿羅漢。愛欲斷者,如四肢斷,不復用之。

大致來說這一段是對出家比丘說的。我們先講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

出家,講起來出家分好多類:一個是頭髮理光了,受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彌戒、沙彌尼戒,或者式叉摩那戒,穿上袈裟,這個叫出世俗家。出世俗家還不是真正出家喔。然後持戒、修禪定、有智慧,讓煩惱慢慢脫落了,這個叫出煩惱家。如果我們剃頭、穿袈裟,馬上就沒有煩惱,那要成佛太簡單了,是不是?

我們內心的煩惱很難斷,佛陀就告訴我們,譬如貪欲多者,修不淨觀;心很散亂的人,修數息觀;業障深重的人,修念佛觀。每一個人的根基不同,每一個人的煩惱不一樣,所以有種種不同的修法。

前幾天有一個女眾來山上,因為她的朋友曾經到山上來,聽開示以後很歡喜,朋友就帶她一起來。這個阿婆七十幾歲了,整個人身心憔悴,內心裡面的結很深很深。兒子不孝,離開她,對他不理不睬的。她又被騙錢,又欠人家的債,大概是貪人家的利吧,她的本就被人家吃掉了,所以很痛苦。

她說:我簡直是活得像行屍走肉,很難過。師父!你能不能解開我的結?

我說:你這個病是從心生,還是要從你的心去滅,我沒有辦法幫你滅這個煩惱。

我就問她:你是民國幾年幾月出生的?幾時出生的?我的手這樣掐指算一算,其實我會算嗎?我不會算,我只是這麼掐一掐我是看她的相一個人的福報,從相可以看出來我這麼掐指一算,我說:唉呀!依我看起來,你的兒孫跟你的緣不太好。

師父,你怎知道我的兒女離開我好久了八、九年來都沒有一通電話。

我說:你的錢守不住,如果你借錢給朋友的話,有去無回。

哇!這一下子說中她內心的結了,痛哭流涕說她被騙了,現在是借債度日。

我說:「沒錯,你的錢是被騙了,但是你那個最重要的你並沒有失去。假如現在桌子上放一千萬,你要這一千萬,還是要呼吸?

她說什麼?她竟然說她要一千萬。我問過好多人,大家都說「我要呼吸,我不要一千萬」,只有這個人說她要一千萬。「我要一千萬,我可以還債,我會過好日子。」

我說:不行!你要一千萬,你馬上呼吸停止要死掉。

她說:「沒有關係,死也沒有關係。

哇!現在是迷錢迷到這種程度,你看連命都不要了。這個叫煩惱,身煩心惱。

所以不要以為說我剃度出家頭髮剃光穿袈裟就出家了那只是出世俗家。比出世俗家更高一級的,叫做出煩惱家。你身心平靜下來了,了解世間無常,你的生命有一個座標了這個時候你在座標當中不斷地昇華自己的智慧煩惱一層一層的脫落這很難得喔叫做出煩惱家。

另外一個最高級的就是出無明家或者是出三界家了我們最難斷的就是無明。無明是什麼呢?執著這個身心世界的背後有一個永遠不變的本質在我們的身上叫做我執在一切萬事萬物上就叫法執。法執也好,我執也好,佛經裡面很簡單講無明」,也就是沒有智慧

沒有智慧就產生許許多多的執著由執著當中產生了煩惱,從煩惱當中造業,造業以後你就受苦所以起惑、造業、受苦,你的生命就在惡性循環當中,沒止沒盡的就這樣過日子。

這個地方講「辭親出家」各位想不想出家啊我主張你們馬上就要出家————出煩惱家。你還是照樣帶髮、結婚、生子、煮菜煮飯、做家事洗衣、奉事公婆,你照樣的生活,不必到寺院來,不必頭髮理光光來穿袈裟,這樣知道嗎?從今天起你們就出煩惱家,包括我在內,我們都要出煩惱家不要煩煩惱惱過日子,那是不對的要很快快樂樂過日子。

想想看,這個世界上多少難民在逃亡,多少人被丟到海中死亡,多少人在戰爭當中生命失去了。就在前幾天,法國有一個歌劇院,幾百人在看唱歌跳舞的,有恐怖分子身懷炸彈,拿槍來掃射,一下子一百多人死亡,三百多人受傷,可怕不可怕

到佛堂來安全不安全?很安全他知道我們這些人都是好人,他不會來這邊爆炸的。我們很幸運的生長在這個寶島,能夠平安過日子,真是很大的福氣。尤其我們湧光寺現在又重新建大殿了,以後更莊嚴更舒服,這都是靠信徒大家護持。我剛才看一看大殿外貼資源回收的統計,就破銅爛鐵這麼賣,還有信徒到外面去撿去賣,竟然有人幾年累積下來捐上百萬,很不簡單。積少成多,真的是很不錯。

所以我今天祝福各位,大家要一起出煩惱家你不出煩惱家的話,你生生世世被煩惱困住了得到了你高興,失去了你痛苦,整天就在痛苦與煩惱之間拉扯,這算什麼人生啊!佛就是要我們能夠平平靜靜的、很積極的,充滿著智慧,充滿著悲心,你的生命不斷去發光發熱去照亮身邊的人,給身邊一切有緣的人帶來光明、溫暖、歡喜,這是一個正面的人生。

所以我講:真正信佛的人是一個快樂的人。

我每天早上起來,第一個要摸鼻子有沒有呼吸。還呼吸,嗯,很不錯,昨天晚上沒有睡死。我每天早上一起來先摸摸鼻子,有呼吸,然後就跟阿彌陀佛講:阿彌陀佛!我醒過來了,我好好做我該做的事情,希望臨終的時候能夠善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拿到證照以後,我要重新再來。

這個世界真的是很多很難預料的事情,末法時代越來越很可怕,子女對父母的看法也不同了,學生還打罵老師,老師還對他要巴結。我有幾個皈依弟子在大學當教授,他說:師父!你不知道,我們還要陪學生喝酒。我的天啊!學生生日,教授還陪他喝酒,如果你不陪的話,學生在評鑑師的時候就把你的分數打很低。這老師就說不想當囉。哪有學生來評鑑老師的,這簡直莫名其妙。

我看了很多信佛學佛的信徒,我發現念佛往生的人,大部分都是能善終。你說我不靠佛,我靠我自己修到斷煩惱了生死,說走就走的,很少很少。但是真正念佛的人,靠佛的威德,加上同參道友助念,大部分都能夠善終。念佛善終的很多很多,你說完全靠自己自律修行,成就道業的很少很少。

這個地方講辭親出家,只是比各位早一點辭親,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要老病死,到時你不辭也得辭。你老的時候要不要辭親?你病到不行的時候,你不辭也得辭。出家人只是說他早一步,年紀輕輕就辭親。

我是二十一歲就辭親出家了。當時我的爸爸掉眼淚,含淚送我出家。他說:「你等一下、你等一下!」他跑到房間拿一點錢給我這個給你,你好好去出家。我看到他掉淚,我也掉淚了。我說:「我看到成佛之道以後,我就想出家了。他說:「真的嗎?我說:「沒有錯。他掉眼淚了,因為他當時不了解出家的意義。

每一個人不管你是老是少,總有一天不能呼吸的時候,你不辭親也得辭這個地方是說他要找尋生命的意義價值,所以辭親去出家了。那辭親是不是迷迷糊糊過日子呢?不是最重要的是要識心達本,解無為法」,這就不容易了。

我們先講無為法」。無為法就是一切諸法、身心世界的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有的時候叫做「實相」可是講實相,你又會想像說存在的有無、品質的好壞、數量的多寡怕你去執著,所以又會加兩個字實相無相。無相就是你不要講實相,就執著有實實在在一個什麼。

無為法就是一切有為法的本來面目這一切有為法的本來面目,無以名之,就叫做空或者叫做實相或者叫無為法。

我們的現象界這一切一切,身心、世界的這一切一切,叫有為法。為什麼叫有為法?有為有漏,它經不起時間、空間的考驗,是不斷不斷分分秒秒時時刻刻在變遷

一切都是在主因助緣之下,一種集散的現象,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一切終歸是無常幻滅。可是它的幻滅又不是永遠斷滅,它在某一個空間當中,它又是主因助緣又產生一個現象。所以我們看到的這一切現象,是不斷地集集散散一個現象問題是我們沒有識心達本之前,就被現象界的一切迷惑,認為有實在的東西生出來,有實在東西消滅了。在生、滅當中,合我意的,希望它永遠保存;不合我的意,趕快消滅它。

就是說,存在的一切是生生滅滅,無常變化,但是我們眾生就產生了愛捨,喜歡、不喜歡,拒絕、執著我們就這樣子心跟物之間不斷拉扯,就過著很不愉快的生活,生命的能量就這麼消耗殆盡了變成什麼呢?殘缺的人生。

佛就是告訴我們要做到識心達本,解無為法。證到諸法實相的人,從此你的煩惱沒有你還是照樣的一個人你還是照樣去奉事公婆,你還是照樣去煮飯燒菜,你還是照樣出門買菜,一切照樣,但是你是如魚得水,安祥自在的。

不要以為開悟的人飛簷走壁有神通,不要去想像那些,那不切實際。你的生命品質提升了,過去的你身分沒有改變你是男的還是一樣男的,你是女的還是女的你是還照樣會老會病會死可是你時時都是微笑去看待這一切瀟灑的來人間一趟要走了揮揮手就這麼安祥。

講到這個地方,我們要瞭解說在日常生活當中什麼東西最重要當然衣食住行這個最基本的生活條件是應該要維持的透過世間的知識透過我們的道心我們去謀一份工作來維持生命這是基本的不是說你信佛學佛佛就會送錢給你,好讓你過日子不是這樣子的還是要靠你的知識。但是如果我們把生命整個投資在賺錢,追求擁有很多很多,最後你會引起很多煩惱。

最近台北一間很大很有名的美福肉品公司,他不是生了九個兒子嗎,為了財產問題,弟弟把哥哥用槍打死了。你看,如果你的心執著在物的時候,什麼親情都沒有用什麼道德、宗教都沒有用,管不上。

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曰沙門」,也就是說你徹底認識了你的身心了解宇宙萬事的根本解無為法了了解諸法的實相了這個才是真正的出家最高級最高等的這種出家是解放了你身心的一切束縛了,那個才是真正的出家這樣才是真叫沙門。

沙門是出家的一個團體當時在印度有很多的沙門團有些修苦行的,認為人生是苦,生生世世都是苦我把來世的苦先受盡來輩子就沒有苦。我躺在地上,放一些玻璃碎片放一些刺我躺在上面讓它流血讓它痛,我忍耐把苦受盡了,來輩子就沒有苦。冬天我不要穿衣服給它冷;夏天我蓋棉被,吃盡苦頭把來輩子的苦吃盡了這種苦行外道不是解脫生命的解脫不是用苦來折磨,不是這樣子的。他們也叫沙門。

有些是怎麼樣呢?拜火世界上要有火有太陽真溫暖,多好那我們二十四小時用木材去燒二十四小時都不能停火神就會高興我拜這個火,火神就保佑我平安叫做拜火教。拜火教慢慢傳到台灣以後,叫做煙供。怎麼煙供呢?把很多可吃可穿可用的東西放火燒供天神天上天神聞到這個味道來保佑你。

有個信徒要參加煙供,我說你參加煙供做什麼?他說煙供可以燒盡我們的煩惱,燒盡我們的業障。我說經典裡面沒有看過這個。你要斷你的煩惱、了你的生死,那一定是戒、定、慧。你要持戒、禪定、修觀,還要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智慧才能斷煩惱。哪裡是把那些好吃好穿好用的東西拿來燒,供天神,你就沒有煩惱,你就無災無難,不對的。拜火教那個也叫做沙門團,還很多人信奉。

還有一種是祭拜的,祭祀第一殺牛殺什麼來拜拜一拜天神喜歡你了,賜福給你。最近不是尼泊爾大地震,九點多級的地震。地震前幾天的時候,為了祭祀,殺兩萬五千多頭的牛,把頭砍掉,整片的屍體,沒有頭的牛,而且砍斷一個就在旁邊那個血滿地都是紅紅的。我看了那個圖片,哇!好可怕好可怕!就這樣殺牛祭天神到第二天還第三天,來一個大地震。

在印度有許許多多的沙門團,出家修道的沙門團祭祀的、苦行的、拜火的,或者是怎麼樣修禪定然後到天堂去種種奇奇怪怪的釋迦牟尼佛一看,唉呀!眾生可憐啊想解脫生命的痛苦,竟然用這些方法。所以佛陀來到這個世間他說苦有苦因苦的原因是什麼那怎麼樣去消滅苦昨天我們講到四聖諦的苦聖諦跟集聖諦下面我們就會一一講到滅、道的聖諦————怎麼去修去學證到這個涅槃

一切問題解決了叫做涅槃。身心一切的煩惱無明這些全部你都斷除了,那叫做涅槃。一般人以為涅槃是死亡,不是活著的人他也可以證到涅槃證到涅槃的人,他生命的束縛解脫了,財色名食睡五欲這種種繩子已經解開了那證到涅槃不是用口說的要實際去證悟那就是要修道下面經文就是講到修道的方法

我們講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最難控制的是什麼?就我們的心這個心最愛最愛的是誰?是我自己我們最大的執著就是「我」。我們的心一直在攀緣一直在追逐,不管怎麼樣就是為了「我」———我有這個生命我的名譽、我的財產、我的丈夫、我的妻子、我的兒女、我的父母。因為透過「我」,才產生這麼多的這個執著。

所以我們最愛的第一個是「我」。那麼要維持這個我、維持我這個生命怎麼辦呢?我必須要有錢財所謂「財」有了財以後,接著是「色」,色是包括男女欲還有你的色身。這個色身要怎麼樣吃會健康、會漂亮、會長生不老會青春永駐。

好了,因為你有「我」以後,就追求財、色接著是「名」望,就是登閣熱。要當行政院長、當部長、當什麼長……登閣熱就是這樣來的財、色、名,然後「食」,我要吃山珍海味,大魚大肉的,是不是整天你的身心被這些弄得累得要死了,怎麼辦?「睡」要睡在有冷氣的地方要睡得很舒適,床舖躺下去會陷下去的,叫彈簧床。

你看我們的心一天到晚所攀緣的就六個東西一個「我」,然後財、色、名、食、睡。我們的心不斷去攀緣這六種東西,我們的生命就沒完沒了的在煩惱當中過日子。在楞嚴經就有一句話叫「可憐憫者」眾生可憐,生命這麼短暫,整天在追求的都是這些財色名食睡,以及我執我見,這些都是諸行無常。所以我們不念佛不行啊你不念佛,你的心念什麼?財色名食睡你一定是在攀緣我執我見,財色名食睡就是為而爭取的。

所以我們講念佛,有廣義的念佛跟狹義的念佛。狹義的念佛,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念觀世音菩薩、念地藏菩薩,皈依無量光無量壽佛,都是念佛菩薩名號,這個叫狹義的念佛。

廣義的念佛是什麼呢?你時時刻刻能覺察自己的心,是在攀緣我執我見,還是攀緣財色名食睡。你時時刻刻都能去覺察自己身心的狀態,當下都能夠覺察自己的感受你追求的是什麼、你在想什麼、你在做什麼,起心動念、舉手投足,你都能夠覺察得清清楚楚,這個叫做真正的念佛。

所以一句話我們不念佛不行但是念佛義不同。我說的義是什麼呢?你是狹義的念佛還是廣義的念佛廣義的念佛就是:你的行住坐臥,你都能夠清楚。

請問各位,你們吃飯的時候,你嘴巴在咬,你心裡又想挾什麼菜來吃,這樣對不對?不對。你慢慢咀嚼、慢慢咀嚼,咀出它的味道來了,然後你作意我現在要吞了」,吞到喉嚨我知道,吞到胸部我知道,吞到胃我也知道這叫做念佛。你如果劈哩啪啦狼吞虎嚥,吃到那麼飽,那種感覺很舒服,那是不是跟貪瞋痴合在一起?那不是修行。

修行是每一個動作、你要更換動作的時候,你都能夠事先去覺察。我現在坐一坐,我要起來,動個念頭我要起來了。然後我的腳碰到地了,接著我站起來,我都能夠覺察清清楚楚叫修行。

時時刻刻去覺察自己身心的活動內涵,那麼這是廣義的念佛。如果換一個名詞,就叫做念覺。佛者,覺也。

我們眾生是迷迷糊糊過日子,信佛學佛的人不可以迷迷糊糊過日子。你手碰到什麼,馬上感覺冷熱粗細,然後看看自己的反應。你吃一口飯,嗯!今天煮很難吃,煮的人笨蛋」,那叫瞋心。不管它好吃不好吃,放到嘴巴裡面咀嚼一百次以後,都是變成甜的。不相信你試試看。你多咀嚼幾下,你的腦筯會聰明,然後你的胃腸會很舒服。你沒有經過咀嚼,狼吞虎嚥的話,一定會胃病。然後又一肚子氣,這個煮不好吃,那個不好吃,勉強吃進去,會生病。

我們講修行,是全方位的,每一時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你都要去覺察自己的感受。所以我的結論說:非念佛不可。不是非死不可喔,是非念佛不可。

這是講到識心達本」,我特別的告訴各位,你時時刻刻要覺察自己,是行、是住、是坐、是臥、是舉手或投足,你都要清清楚楚,我的心是攀緣什麼?攀緣我執我見呢?還是在執著財色名食睡呢?我有沒有去覺察?我了解,我清楚,那麼這個就是修行的開始。

這是講到出家沙門真的是不容易。各位要不要出家啊?出煩惱家,知道嗎?每一時每一刻你都歡歡喜喜的歡歡喜喜還不夠,還要清清楚楚當下的心念,是貪愛呢?是瞋恨呢?是愚痴呢?還是懷疑呢?你心裡的狀態,你都要清清楚楚,做一個頭腦清醒的人。有一顆冷靜的頭腦,還要有一顆很熱忱的心對眾生的關懷你要有那個悲心,這樣才是真正佛門弟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