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佛:所有相皆虛妄

若佛是梵行者,為色是佛耶?受是佛耶?想是佛耶?行是佛耶?識是佛耶?為相是佛耶?好是佛耶?神通是佛耶?業行是佛耶?果報是佛耶?

我們談梵行品,首先談到身、口、意、身業、口業、意業,身語意行,這都是每一個人可以去感覺、感受、認知的。先從我們自己的身心來探討佛陀所說的法的真義;佛陀所說的一切法都離不開我們的身心。


那我們進一步來探討:佛的身心又是如何?我們說佛,到底什麼是佛?以佛學上的名詞來解釋,佛是覺者。進一步問,那佛是怎麼存在?


「為色是佛耶?受是佛耶?想是佛耶?行是佛耶?識是佛耶?」佛有沒有色、受、想、行、識?


「為相是佛耶?好是佛耶?」在我們的印象中,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
而且佛有「神通」。什麼神通?三千大千世界外,下雨一滴,「答」的聲音,他都知道。


佛也有「業行」,他有行住坐臥,有講話、吃飯。像《金剛經》所說的,「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這是業行。那業行是佛嗎?


佛也有「果報」。提婆達多用象攻擊佛;佛陀臨終的時候,有人煮東西給佛吃,據說是一種有毒的菇,佛陀吃了也瀉肚子,那也是一種果報。最後佛陀也是會老會病會死。那果報是佛嗎?這有點禪機,讓我們去研究一下子。


我們凡夫有色受想行識五蘊、生理條件,佛也有生理條件,到底哪一個是佛?


我想打一譬喻,泥沙裡面雖有金礦,可是和泥沙混在一起沒有什麼價值,一旦我們把泥沙篩乾淨了,把一粒粒的黃金凝結成塊,再把黃金塑成佛像,叫作金佛,所有人一看不得了,是金佛。各位有到泰國看嗎?他們有幾噸重的金佛,整個是金做的,萬人去朝拜。同樣是黃金,可是熔成一大塊,造成很莊嚴的法像,它也只是黃金而已,可是它像徵的精神、人格和他遺留下來的教法,受人恭敬禮拜。


我們用黃金鑄成佛的形像,而佛的形相是依據各國人心中想像佛的樣子。中國人造出來的佛像是胖胖的樣子,很有福相,不是像我們這種「排骨公會」瘦瘦的。泰國人他們的佛像是肩膀寬寛的,肚子小小的,他們認為這是健美,所以泰國佛像都是瘦瘦的。中國人的佛像是肚子大大的,尤其彌勒菩薩的肚子最大。


這樣子看起來,同樣是黃金,經過提煉再提煉,然後把它鑄造成佛的樣子,這樣子還不行,因為有佛所說的教法,教化人間、對人類的貢獻,所以金佛受人禮拜。


佛陀給人類最大的福音是什麼?就是讓我們能夠對生老病死這個問題徹底去解決。世界上的科技再怎麼進步,制度再怎麼好,政治再怎麼安定,人類永遠有老病死。很多的哲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也是在研究這個問題,但是都不著邊際。我們想改善社會制度,想改善社會福利,想改善人類的生存空間,重視環保、重視空氣、水質改良、食物改良,都在研究這個問題,只是不斷的滿足人類生理的欲求,不但沒有改善我們的生活品質,而且慢慢人類的慾望越來越大。我一再講過,科技是為了滿足人類的好奇心、滿足人類的慾望,可是人類慾望永遠不會滿足的,好還要再好,快還要再快。


人類無法解決的問題,竟然有一個人不當皇帝,去出家修道,他完成了這件事情,就是把老病死問題解決了。所以他的人格在人類心中產生了一種崇仰、敬仰的心理,然後我們用黃金把他鑄造起來。很多人去泰國一定要去拜黃金造的金佛,我也去拜過,那時我二十七歳,他們說這是純黃金幾噸鑄造而成的。


那佛陀示現人間,也是一樣有五蘊色受想行識,他也是要喝、要吃、要大小號,跟我們都一樣,跟我們沒有什麼差別。那到底什麼是佛?從他的人格、從他對人類造的福音、從他所說的法,這一切一切,我們以恭敬的心用黃金鑄造成佛像,世世代代的人帶著朝聖的心理來膜拜頂禮。其實那只是一塊黃金而已,但是它的背後他所說的法珍貴,影響了人類求解脫、有了光明的道路。


這個地方說佛也是一樣有色受想行識,到底色是佛嗎?佛的色身也會生老病死啊。佛的感受在哪裡?我們沒有看到。佛也會想,那佛陀的想在哪裡?他在想什麼?


其實,佛陀所想的就是我們眾生。他記掛著眾生有老病死的問題,他心心唸唸就是要替我們找出解決生老病死的癥結,因為科學再怎麼發達,人類再怎麼進化,永遠都是老病死。老病死如果是這麼簡單還好,過程當中的折磨實在很令人難受,有些人求生不得,有些求死不能,佛陀又禁止我們自殺,一個人病得很痛苦想自殺也不行。


我們世世代代一再出現的這些問題,世界上有這麼一個了不起的覺者突破了,他說要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直接對身心五蘊色受想行識,好好的、仔細的、平心靜氣的去瞭解它、感覺它,你慢慢就知道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具體的辦方法就是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這四念處去解決這個問題。佛不是說只是提出一個理論,他有具體可行的辦法。


各位可以去參加禪修班或內觀中心,都是很好、都是可以去研究的。但是,不管你打坐,或內觀也好,禪修也好,最重要的是要記住《金剛經》中的一段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你這麼一打坐,你這麼心定下來,你感受到整個空靈光明的境界,這時候你的感受特別好,請問你在哪裡?你在「受」。然後,在這美好感受境界當中,你產了幻想,「這就是生命的原鄉,這就是生命的本體,這是我心心唸唸的上帝,這是宇宙的本體…」,你的想像和我的想像完全不一樣。你產生了感受、產生了想像,然後你就會覺得我高人一等,我能打坐入定,見到這麼美的境界,你就產生了頁高我慢,「我是聖者,我是開悟的聖者,你們這些人太幼稚了」,這下可麻煩了,你增長我慢、增長我相。


所以,即使你入定,你碰到任何境界,要記住這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千萬要記住!你打坐的時候,你進入一種境界,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空無邊、識無邊、無所有、非想非非想處,不管什麼境界出現,你就捨掉吧。慈悲喜捨的「捨」字,就是捨盡道方成,捨之又捨,無法可捨。連我都可以捨,還有什麼不可以捨?那麼這樣子你才跟道有點相應。


就是說,我們信佛學佛的人再怎麼談,即使你打坐入定,你還是離不開色受想行識,你還是在五蘊當中,只是說你達到某一個境界了,而這個境界不代表你達到某個果位。你要證到果位,初果起碼要斷八十八使見惑。見惑以外,還有思惑,思惑是感情的執著,有八十一品的思惑。所以你只是斷了前面六品而已,其他你還沒有斷,你還要經過二果三果四果,連思惑也斷了,你才能夠超越欲界、色界。


學佛就像走路,你腳踩下去,你覺得這邊好柔軟,如果你就站在這邊,那你就不能走路了。你必須腳拔起來再走、拔起來再走,不斷地拋棄你站立的原點,你才能夠不斷地前進。


學佛也像你爬樓梯,你爬了幾個階梯,你覺得這裡不錯喔,那你就不想上去了。你必須一直爬到頂端,這個樓梯不用了,你站在樓頂上,這個時候你站在最高點。


譬如這個船我們坐上去,我們手抓得得緊緊的,一靠岸以後,趕緊從船上跳下來,你不能說這個船把我安全送達,它是我的救命恩人,我抱著它睡覺,可以嗎?不行的。到達目的地了,你還是要離開船。


所以說,「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佛也就是瞭解生老病死這個法,他怎麼去突破、怎麼解脫、怎麼去超越,所以對我們世間的人來講,這是佛陀造福人類最大的福音。世界上所有最先進的科技,也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你能飛到月球,你能飛到火星、土星,科技這麼進步,但是你離不開老病死。


所以佛陀所研究的題目是永遠受人歡迎的。你所選的科系一時很流行,這個產業一時很有成就,有時候你還會失業呢。那我們研究老病死,因為永遠人類不會消失的,所以出家人會不會失業?不會失業,他永遠在研究老病死。釋迦牟尼佛講的法也是針對我們老病死,所以永遠有人會跟隨佛陀的腳步去研究探討,因為世間再怎麼進步,老病死是永遠存在的


如果沒有老病死,佛不來世間。那佛陀反其道而行,說老病死是好事,因為有老病死,所以人會改變思想;因為會老會病會死,所以年輕的時候要趕緊努力,否則年老什麼事都做不了,一病更不用談了。幸好有老病死這個無常,所以我們很珍惜生命。這個生命非常可愛珍貴,你去珍惜它,趕緊利用這段時間充實自己。生命是無常的,但是我們所學習、所研究的,所有這一切一切、點點滴滴,又重新帶回給我們,不會白白浪費,是功不唐捐。


佛教的生命觀是:生命無常,但是是永恆相續。這一生當中,你所研究、所作的一切一切、點點滴滴,都是永遠保留下來的。



我常常講,我們這輩子要修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口氣太大了。我認為我們這輩子一定要斷的、非斷不可的,我認為就是三個字:不發怒。這輩子不管你修何種法門,出家或在家,你就是修個不發脾氣。


你一發脾氣,你會生病;你一發脾氣,你名聲會很難聽。「這個人脾氣很暴燥躁!」那別人不喜歡親近你了。這輩子你只要修到不管遇到什麼事情,再大的事情你就是笑咪咪的、冷靜的,面對它、研究它、改善它、然後放下它。我們傳聞法師我沒有看過他發脾氣,他常常笑得很好聽,大概沒有發脾氣過。


我們這一生當中一定要修這個法門,絕對不發脾氣。你不要說我要斷煩惱了生死,那太大口氣了。你今天不發脾氣,明天不發脾氣,好,我一個禮拜不發脾氣,你駡我、你怎麼樣,我都不發脾氣。你一個禮拜不發脾氣了,好!我下定決心一個月不發脾氣,絕對什麼事情我都不發脾氣。一個月你做到了,好!我三個月絕對不發脾氣,下定決心。這樣子你就慢慢養成了。


如果你發脾氣,你的荷爾蒙、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整個都亂掉了,心臟、血壓、血糖整個會變化,所以發脾氣傷害最大的是自己。然後,你身邊週遭的父母兒女他們看你發脾氣,他們都會發抖,那你造了很大惡業。所以千萬不能發脾氣。


有一個校長她退休了。「師父!我現在退休了,我要做什麼?」

我說:「你要作笑長。」

「我已經退休了,我還作校長?」

「是smiling,笑長,微笑的笑長。」

「笑長要怎麼作?我的丈夫天天駡我,嘮嘮叨叨指責我,我怎麼笑得出來?」
我說:「沒錯,這就是你的功課。他在駡你的時候,你要微笑,眼睛要盯著他看,然後他駡什麼你不要去想,你去注意你的呼吸,吸│呼│吸│呼│。你就盯著他看,你要微笑的、很歡喜的,你就想我現在是在唸哈佛大學,先生就是哈佛大學的教授,他是最好的教授。」


現在有人很喜歡日本、韓國,叫「哈曰、哈韓」,那我們大家都是念「哈佛」大學的。


過一陣子,她說:「師父!很有效果耶。」我說:「有什麼效果?」


她說:「有一天他又是在駡我了,我就面對他微笑,我就觀呼吸。先生覺得很奇怪:『以前我駡你你就頂嘴,我駡你你就駡我,怎麼這幾次我駡你你就微笑呢?』我就說這是師父傳授的秘訣,說你是哈佛大學的教授,所以我想面對教授要恭恭敬敬的聽。」


現在他先生就不敢駡她了。她說「:師父!你這招很好。」


所以有人駡你的時候,你就面帶微笑,你不要去想他駡你什麼,你就面對著他微笑,當笑長。每一個人都要當笑長。你這輩子笑咪咪過日子,你的福氣就來了;你一發脾氣,運氣就跑掉了。脾氣來,福氣就走。不管什麼事情來,你都心平氣和、面帶微笑的,你會發現問題在哪裡;你一發脾氣的時候,你的智慧降低了,這是可以實驗證實的喔。


一個人發怒的話,什麼話他都敢講。有一句話說「相駡沒好話」。夫妻吵架的時候,一些陳年舊事不可回味的也全部都抖出來,對方就想瘡疤都被你抖出來,他更火大,鬧離婚了。你要學佛,你就先度你同修,要好好去對待他。世界上七十億人口,他找你、你找他,因緣很深的,你就好好的善待他。他是未來的佛菩薩,你恭敬他,他將來成佛一定先度你,是不是。你要這麼想。


所以,我們學佛的人你不要說我要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我要打坐入定,想得太天真了。你先修什麼?當笑長,時時刻刻你都面帶微笑。任何人只要你微笑,你都是大美人;要記住這句話。你想想看,你一天到晚怒氣衝衝,嘴吧翹起來像掛三斤豬肉,那張臉多難看,你長得再好也沒有用。一個人只要他一微笑,就是很莊嚴。


佛相,我們稱做「永恆的微笑」,所有佛像都是笑咪咪的,不會睜眼瞪人。我們見像生心,看到佛的相,我們學佛的人就要學佛那樣微笑面對一切,冷靜面對一切問題,人事上的、道場上的、交通上的種種問題,都是微笑以對。萬一遇上堵車怎麼辦?也是微笑,眼睛閉起來,靜心下來唸唸佛;如果心著急,越急臉色就很難看。所以你想美容,微笑就是最好的美容聖品。聽了有沒有很高興?高興,那微笑給我看吧。我也微笑給你們看。


這是讓我們瞭解佛有三十二相好、八十形好,那三十二相怎麼來的?也是多生多劫以來先當笑長來的。不論什麼事情來,冷靜、微笑,Take it easy ! 先學習這些。你不要說我一學佛我就要打坐要入定、我要有神通,神通搞不好會有神經,那麻煩了,胡思亂想變成神經。


我到德國演講,竟然有聽眾問:「隔山打牛是真有其事嗎?」我說:「你問這個沒有意義。隔山或隔海治病,不要去相信這些神奇鬼怪的東西,學佛是很平實很實在的。我們是人,佛陀所說的任何一法,都是任何人可以做到的。」


你想看看,一打坐要入定三天三夜,七天十天不吃不喝不睡,不要說在家人,連我們出家人都沒有辦法。但是我們可以從微笑做起,這可以吧。我們從觀察自己呼吸做起,總可以吧。我知道我的手碰到桌子、手碰到書本,這個我可以知道、可以做到。我們吃飯,吞進去,吞到那裡,我察覺;吞到胃,我知道。


打坐的時候,身體上不斷發出很多的訊息,痠痛麻癢,我都清清楚楚,但是我相應不理。我知道這裡酸那裡痛那裡癢,我就是不理你、不管你,我只是把心注意到我的呼吸,因為呼吸停止我就會死掉,所以我注意我的呼吸,注意呼吸是長短快慢粗細。就這樣子慢慢的,也不急著見到佛、佛放光加持、見到什麼奇形怪狀的異相,我都不去追求,不求佛、不求法、不求僧、不求神通、不求異相,什麼我都不求,我只是冷靜的、微笑的注意自己的呼吸。


有一次我一打坐,很奇怪的,我身體半邊,尤其臉部一半很癢很癢,我就動念頭想「沒關係,去抓一抓吧」。再想一想,「不對喔,要冷靜才對。不管它,要癢你就癢,不然全部癢也沒關係,讓你癢個夠」。我就繼續打坐。咦,注意呼吸之後,很奇怪的,這個癢什麼時候消失跑掉,我也不曉得。


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佛有三十二相,有八十隨形好,有神通,有業行,有果報,這是很自然的事情,是佛陀的一種示現而已。所以什麼叫作佛?佛也離不開色受想行識,他以這個相呈現在世界,跟我們一樣;如果跟我們不一樣的話,我們會覺得很奇怪。從經典來看,佛是從右脇生下來的,我認為不是,佛跟我們一樣是母親生下來的。如果佛真的由右脇而生,那我們不能成佛了。因為我們是母腹中生的。我認為佛也是父母親結合才生下的。


所以不要有一種好奇心,超越一般人想像,那種好奇對我們沒有意義。最重要是回歸自己的身心││這時候你心裡想什麼,你感覺到什麼,你感受到什麼,你是不是在呼吸,這個時候你是不是不快樂,你這時候是不是在憂愁,你現在在做什麼││你時時刻刻瞭解生理、心理的狀況,我認為這個才叫作修行。你自己心裡的煩惱都不瞭解,你心裡起的念頭你都不知道,你身上的感受你都不知道,麻木不仁,這算修行嗎?


我講一個公案,有一個出家人一打坐入定,三天五天不吃飯的。有一次他去深山打坐,糟糕,幾天打坐下來肚子很餓,肚子咕咕叫。他是北方人,很喜歡吃麵,而且愛吃芝麻醬麵。他這麼一打坐,三、五天沒吃飯,肚子很餓,他動了一個念頭,「如果現在有麻醬麵來吃,那該多好。」


這個念頭一動,麻煩了,魔入侵了。魔去挖蚯蚓,加上一些泥巴,就往他的嘴巴塞。因為他心裡想有麻醬麵吃多好,真的有麻醬麵塞得滿口。他吃得很高興,幾天都不下山來。


寺裡的方丈有神通,說:「我們走吧,到後山看看那個師父。」大家去看他的時候,他一直說好吃好吃,老和尚用引罄敲了三下,他從定中醒過來,還在說好吃。方丈問:「你好吃什麼?」他說:「哦,芝麻醬麵真好吃。」「你嘴巴吐出來看看吧。」都是泥巴和蚯蚓。


你一打坐,你想像太豐富了,你被這個相轉了。你生理上的反應,你肚子餓了,你過去的習性喜歡吃麻醬麵,你一打坐動一個念頭,麻醬麵真的出現了;魔就趁你的妄念,趁虛而入就進來了。所以你打坐時,所有相、所有境界出現,這時候你要很小心。


我們中國的故事裡面有「水淹金山寺」,真有這個故事,但是後來編得不好,說法海禪師不通人情。《白蛇傳》裡面的白蛇是蛇精,牠看到一位書生,牠很喜歡,想和他做夫妻。法海禪師認為「這樣不行,你是畜牲,怎麼變化成女的來誘拐一個書生,將來會很麻煩」,所以禪師希望牠能在雷峰塔好好懺悔。結果這個故事寫得很不好,說出家人無情無義。


這件事情後來沒完沒了,怎麼沒完沒了呢?


在美國有一對夫妻感情非常好,好得不得了,但是妻子眼睛老是痛,眼睛紅腫刺痛,中醫西醫推拿針灸全部都沒有效果,就到大陸去找一位老和尚。老和尚笑一笑,說:「這個事情有來由的,什麼事都有來由的。」


「我的眼睛刺痛有什麼來由?」
「有,當然有來由。」
「你讀過白蛇傳嗎?」老和尚說。
「讀過啊!水淹金山寺。」


「沒錯!白蛇是畜牲,怎麼可以跟人結婚,所以法海禪師一再阻撓。白蛇就去求水神來淹金山寺。結果水神聽到白蛇苦苦哀求,說那個和尚不通人情,阻斷牠的婚姻大事,水神也迷迷糊糊說好吧,我用水來淹金山寺。水一淹金山寺的時候,雷神就大發脾氣,雷電交加,結果水神的眼睛被雷電打到,眼睛受傷了。


水神是一個很美的女人,人家就帶他到深山裡面去,聽說深山有個和尚有神通,就去見和尚。當時和尚在打坐入定,侍者說「有人來求見。和尚你慈悲,有人眼睛像火在燒,你就救救她吧。」和尚眼睛慢慢睜開,這一睜開,完了,因為水神太美太美了,這麼一看以後,和尚神通沒了。就這個情念,轉世變成夫妻,他愛她很深的。


老和尚說:「你前輩子是某某地方的一個和尚,修到有神通,結果眼睛一睜開,看到水神那麼美,你那個情念,所以你們這輩子又作夫妻了。」


白蛇傳,很精采吧。告訴各位,你對什麼東西有情念,那個情念將來就是你投胎轉世的地方。你看現在很多人抱著狗睡覺,前輩子是夫妻啊,愛得不得了,捨不掉。前輩子沒有持戒,這輩子墮落成狗,還是抱在一起睡覺,還疼得不得了。現在很多人不生男育女,不養孩子,養狗,狗不會駡他,狗不會和他吵架,真好。真的是世界亂了。



所以「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切不生極樂」。我們就是在這欲界裡面,被這欲愛所折磨。對財色名食睡的執取,這是「欲取」。我有我的主張、我有我的觀念、我有我的想法,這是「見取」。我執著某一個戒條,我就可以解脫,這是「戒禁取」。還有一個「我語取」。有愛就有取。總括說有四種取:欲取、見取、戒禁取、我語取,這四種取就是我們眾生對身心以外世界的執著,這是我們輪迴的動力,我們不斷在培養輪迴動力。所以說你不投胎轉世,不可能的。


你也不必去追求生命的永恆,不用追求,因為日常生活當中,你平時所動的念頭,離不開這個慾望的欲取、主觀意見的見取;還有執著戒禁取,你執著守什麼戒條你可以如何如何,得到什麼聖物就可以消災;然後我語取、我愛。所以你用不著去追求生命永遠的存在,你怕生命消失?不會的,因為我們不斷在添加生命的素材,生命是不斷在出現。


佛陀發現這個問題,生命是這麼可貴,世界上最寶貴就是生命,可是生命的出現竟然帶著許許多多的災難苦難、老病死。從這個地方我們發現佛陀的偉大、睿智,他就是替我們人類去解決這些問題,這是法的珍貴所在。但是這珍貴的法隨著時代的需求,慢慢演變成出家人要辦慈善、救濟種種社會文化活動。沒有錯,這些是好事,可是我們慢慢忘記了生死大事。


原始佛典有沒有說「成熟眾生,人間淨土,莊嚴國土」?原始佛典沒有這些文句,可是後代祖師為了迎合眾生的需求(人客的要求),不得不去唱出故鄉的情歌,我們要莊嚴世界、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實現…,一大堆的理論。


「我們人類有佛性,我就是佛」,大家聽起來很高興。拜託!我們是凡夫俗子,怎麼可以說我是佛!I never say it " I am a Buddha"。我們畢竟是凡夫。我們是凡夫,凡夫先瞭解自己的身心,瞭解父母妻子兒女,他們有苦難有苦受,你要去減輕它,你要用心去照顧他們,這叫作度眾生。你連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生病、挨餓、痛苦,你都不知道,你還算人嗎?不是人。你人都沒有做到,怎能成佛?


「佛」一定先要寫一個「人」。「弗人」,佛不是普通的人。


所以我們信佛學佛是站在人的立場來學佛,我們以佛法作為我們事業的輔助。你有了佛法,你知道道德,你生產的東西不要去傷害人;這是以道業來輔助我們的事業。有了事業,可以讓我們的父母妻子兒女生活很安定,也幫助你來修道,這是以事業來幫助我們修道。所以事業和道業是相輔相成的,水漲船高,這才是學佛人應該有的正知正見。


所謂正知正見,就是佛陀所說的四聖諦苦集滅道的認知,還有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緣起,這些道理是正知正見,你對這些道理認同了。因果業報輪迴、緣起、四聖諦、四念處,這些都是建立正知正見的基本原則。你對這些基本原則沒有把握的話,你談佛法,便都是空洞的理論。


而且我一再強調,學佛絕對是離不開我們的身心,色受想行識是我們生存的條件。它必須透過我們的六根不斷收集很多訊息,一方面刺激我們的生理眼耳鼻舌身意,不斷攝取很多境界,讓我們生理健全。那收集訊息當中,我們產生了感受,感受有苦受、樂受,就產生了貪愛、瞋恚;甚至產生了感受,你不知道,那是無明。無明、貪愛、瞋恚,叫作三毒。我們就是不斷薰習無明貪愛瞋恚,永遠沒完沒了。所以信佛學佛就是要截斷那個根。


要截斷那個根,是何其的難。怎麼辦呢?行住坐臥、食衣住行當中,時時刻刻覺察清楚。我現在在穿衣服,我感覺我身上多了一件衣服,我穿了,碰到了,在我身上了;穿衣服也是修行。我現在走路,我腳踏實地,是柔軟的、硬的、是地毯的,我知道;我現在是右腳還是左腳在動,我知道。


是意先動,身才動。你先動意念「我現在要吃飯」,然後我的手碰到筷子了,我的手碰到碗了,我拿起來,扒到我的嘴巴裡,吃進去了,我放下筷子,我慢慢咀嚼。每一粒米每一粒飯都是眾生辛苦勞累的,所以我必須細嚼慢嚥。每粒飯的營養我都要吸收,去供養我身上八萬四千細胞,它們讓我可以跳、可以跑、能夠拜佛,我帶著它們一起拜佛。


前幾個月我們三灣有一個得癌症的人,他要去化療打針,我說:「不要啦。你打化療就是要把身上的細胞細菌全部都殺死,你不要動這個念頭。現在開始你念阿彌陀佛,你吃素,你帶著它,你叫它的名字Cancer。Cancer就是『肯赦』。你說『好兄弟啊,你跟我一起拜佛,跟著我一起吃素,我帶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要這樣子念。」


一個月、二個月後,他又來了。「師父,我沒有去化療也很好。」我說:「當然好!我講的方法不好,我敢講嗎?」後來他到山上來感謝。


如果你動念,「我要把你們癌細胞全部殺死」,這是動殺念。你應該說我們和平共存,我帶你吃素、帶你唸佛,我們一起吃素唸佛。我還告訢他早起不喝水,吃飯不要喝湯。他說很苦喲。我說:「苦就是要忍耐,修忍辱啊。」結果他做了一、二個月,效果很好。


昨天潘老師跟我們吃一頓飯後,腳已不抽筋了。就只一個晚上細嚼慢嚥,每一口飯咬一百下,不要喝湯,吞進去,那口水就會治病,她一個晚上就不抽筋,那真是太好了。你回去試試看,不好的話,你去找傳聞法師問為什麼會這樣子。因為我傳給她,我走了,你沒人好問,只好去問傳聞法師。


好事情就是要「甲好逗相報」。我們信佛學佛也是這樣子。因為佛法那麼好,它是徹底解決我們生命的問題、生老病死的問題,我們信佛學佛的人要很快樂很快樂的,把學佛的那種好處要去分享。



這個地方就是讓我們瞭解佛是什麼。你不要說「我就是佛」。不!這是我執我見。我們是凡夫,凡夫有很多習氣、很多妄念、很多不良嗜好,你要戒掉它,所有菸酒檳榔、吃喝嫖賭,所有惡習你要戒掉它,你才能轉凡成聖。哪有這麼好,說你一信佛一歸依你就是佛。我們出家幾十年都不敢講自己是佛,還早得很。惡念雜念慾望一大堆,習氣一大堆。


就是說,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時時刻刻要瞭解我們身心,此時此刻是什麼狀態,我瞭解這個狀態的產生、變化、消滅。那麼見到好的,你也不要去貪愛執取;見到不好的,你也不要瞋恨打擊排斥。你慢慢的瞭解,但是不去反應;你說不瞭解,那是麻木不仁,也不對。你瞭解境界,但是你不馬上反應,先冷靜思考怎樣去應對,對我好,對對方也好,總有一個辦法。我找到這個辦法,我這麼去做的話,那生活得很愉快。


你每天能很愉快很有智慧的生活,在學佛來講是很重要的。不要想得太多,要神通、要看到神奇、要看到佛放光加持,這些都不是理想的。你心有所求,這個有求心就是魔可以乘虛而入。「人到無求品自高」,這很有道理。「無慾則剛,有求皆苦」。學佛的人時時刻刻瞭解當下身心境界,而不生貪愛執著、不生瞋恨排斥,所有感受都能察覺,那你就遠離貪瞋痴就有一分效果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