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有異比丘獨一靜處禪思,念言:「世尊說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又說諸所有受悉皆是苦,此有何義?」是比丘作是念已,從禪起,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於靜處禪思念言:『世尊說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又說諸所有受悉皆是苦,此有何義?』」
佛告比丘:「我以一切行無常故,一切諸行變易法故,說諸所有受悉皆是苦。」【契經雜因誦】

 

這是讓我們瞭解,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都是隨著感覺走我們六根跟六塵不斷接觸,不斷產生苦受樂受乃至捨受。就在所有受的當中,我們對這個受不是貪戀執著,就是排斥瞋恨拒絕,要不然就是對感受生住異滅沒察覺,感受來了不知道,感受變化不知道,感受消滅不知道,變成木石無心了。

有些人以為修行就是一切沒有分別,是非善惡沒有分別,這樣子對嗎?不知不覺這樣好不好不好。我們駡人家你是木頭」,不知不覺在你身邊的週遭的一切,所發生的一切你都沒有感覺,你以為很好,這不對的而是說有感覺,但是不生貪愛染著,也不生瞋恨排斥拒絕,然後對這個感覺的產生清清楚楚,感覺變化也知道,感覺消滅也知道,另外一個感覺產生知道。

這些感覺不是無因無故的,是透過我們六根,以外在的六塵,所產生種種的感受那我們千生萬世以來,都是受這個感受而迷惑,從來沒有把這個感受當一回事,所以每一生每一世都是隨著感覺走,這個就變成一種習性那麼這個習性一旦養成以後,我們就生生世世受這個感受所苦,而不能自

佛陀來到世間發現眾生就是走這個老路子,什麼老路子呢?六根觸對六塵的時候,產生了感受就製造貪愛、瞋恨無明,所以說輪迴!不斷接受刺激,六根六塵接受刺激產生貪愛瞋恨,然後貪愛嗔恨的種子以後,又接受別種刺激,就這樣不斷惡性循環生生世世受這個感受矇騙,然後造業受苦,這個叫做惡性循環。

那我們要截斷這個惡性循環,也就是要六根六塵接觸的當下,要有一個敏感度,非常非常的敏感度。譬如我現在要喝茶,這個茶很燙好喝不好喝、有什麼味道清清楚楚,但是只是瞭解而不反應,瞭解有這麼一個狀況,而不生貪愛瞋恨的心理。只是觀察這個感覺的產生變化消滅,從無到有,那個過程你能夠清清楚楚的,那麼這個是開始走向覺悟的道路了。

在座的許多在家居士們,你們大多有子女吧,去以後,說爸爸回來了你就抱抱孩子抱孩子的時候,你會有這種感覺「爸爸很喜歡你喔!」,有那種感覺可是孩子會不會一直要你抱?當時被你這麼抱著,他感覺很舒服,因為你好幾天沒回來,一回來就抱我,感覺很好。可是抱了一下子他掙脫了,知道嗎?這個感覺是無常,好的感覺是無常,壞的感覺也是無常

所以,弟子問佛陀世尊你為什麼一直三種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你說這個有什麼意義呢?

世尊說:我就是要告訴們,我們世間人日日夜夜在追的感受,實際上這些都是無常的,是變易法它是一直在改變、改變的過程當中。所以的到一個結論:「凡所有受悉皆是苦」

各位我們吃一個東西很好吃,早上吃中午吃,晚上吃,明天想不想吃不想吃因為這個感受久而久之變成討厭了你喜歡吃蘿蔔乾天天拿給你吃,你吃膩了,不喜歡了。因為人喜歡改變,同樣一種刺激,過一陣子就會產生厭惡的心理所以我們不斷地去追求新鮮刺激,這就鬧出許許多多家庭糾紛的問題這個人生活在一起,天天見面沒有新鮮感,就去找另外一個人有新鮮感,這就鬧出家庭問題來了

所以佛陀一再強調,我們眾生是「以新苦為樂」新的感受你以為很好很美,可是新的感受又變化了,它是無常你繼續接受這個感受時,你又覺得不新鮮不刺激,你又想去追求另外一個新鮮、另外一個刺激

舉個例子來講,我們坐在禪堂一二個小時,腰酸背痛腿麻很不舒服,那叫做苦受然後我們就想站起來走一走我們坐久了,我們就認為走路是最痛快最舒服。你走了一二個小時,你又覺得躺下來睡覺最好了好了讓你躺下來七八個小時不動,你睡腰酸背痛了,你又認為說我站起來跑一跑會更舒服。你跑了五分鐘以後很累,你又覺得最快樂的是坐下來休息

我們眾生被這個感受矇騙,生生世世不斷去追求新鮮感受刺激因為新鮮所以你感覺很快樂可是佛陀說過眾生以新苦為樂——新的刺激新的苦受,認為那是快樂。這是我們走老路子。

佛陀說一切行皆是無常,存在的一切都是變易法,不是固定法所以佛陀的結論是:諸所有受悉皆是苦讓我們在自己身心當中,日常生活見聞覺知,時時刻刻你要瞭解我現在的感覺是好是壞是苦是樂是貪愛染著還是瞋恨排斥,這個是很實際的一種修行方法就是在見聞覺知當中,來引發我們的智慧光明。我給它一個名詞,叫做「動修」——動態的修行方法。

還有一種靜態的修行方法,是一個人在佛堂或自己寢室裡面,一個人看書研究誦經唸佛持咒我給它叫做個人的「靜修」那麼跟大眾在一起,在行臥當中,時時觀察自己的覺受,這也是一種方法所以有靜修、有動修。

另外還有主修副修我們的主修離不開心經所說的「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副修是什麼?就是誦經拜佛唸佛持咒,一方面可以培養我們的宗教情操

那你整天誦經拜佛唸佛持咒,你沒有對你的五蘊去照見它,瞭解它生命的運作,你這個主修不及格了你副修做的很好,誦很多經念很多佛,持很多咒,也拜懺,也去放生,也佈施做善事,可是那都是副修。我們在大學裡面一定有主修,譬如念化學物理的人,化學物理是主修。你是念物理系的,你副修很好,你很會唱歌跳舞賽跑,你能畢業?你物理系一定是把物理弄好,這是主修。那學佛的人也是這樣子,在「照見五蘊皆空」這方面,要把它當作是我們一生當中要去突破的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句話小孩子都會背,可是怎麼去照見呢?佛陀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觸對六塵接觸那一個剎那,很靈敏的覺知——產生感受了,感受來了知道苦受樂受還是無所謂的捨受,你都能清清楚楚。有感受,但是不讓它進一步產生貪染愛著或者瞋恨拒絕排斥,這個就是功夫。

養成這個習慣以後,我們的心胸就打開了,所有的人不管信佛不信佛、高低美醜胖瘦在我們看起來一切切我們都能夠接納,打開心胸了。這還不算開悟喔。就是你能接納一切境界,無有一物而可貪取,無有一法而可厭離,這樣子慢慢的你就能夠得到消息。所以我給它一個名詞叫做動修,是動態的一種修行方法。

我們人生活在世界上,修的時間不多你看吃飯走路工作上班開車,隨時都在動態當中真正一個的人時候,就是晚上九點十點準備睡覺了。哪裡有那麼多時間在佛堂打坐誦經拜佛,除非你是出家在家人是沒有這個時間的。父母妻子兒女事業上班,等一下車子壞了要修理,煩東煩西的所以佛陀說這個法門不管在家出家都可以適用,動態當中去修行因為生活當中動態比較多,如果每次在動態當中你都失去覺受,你靜態當中的功夫一下子就沒有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