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化與昇華--4

2005年於高雄文化中心【生命教育系列講座】第三講--共五小時

主講:普獻法師

 

百分百的身心投注

 

早上講到修行的方向與方法,我就研究到一個問題:在我們靜坐的過程中有這麼多關卡,為什麼佛陀用這個方法來讓我們淨化靈性、昇華身心呢?苦受不生瞋恨、樂受不生貪愛、捨受不生無明,這是有道理的。

因為苦受是我們不喜歡的,我們的警覺性會特別高;樂的受是我們喜歡的,樂受很容易讓我們沉迷、失去警覺。所以諸佛「以苦為師」,諸佛的老師就是苦。什麼苦呢?生老病死的苦,人與人之間衝突矛盾的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諸佛有這些生命的歷鍊,在歷鍊當中產生了智慧,而我們卻是在生活中產生了煩惱。當我們的身心觸對外在世界,我們沒有引生智慧的火花,相反的,我們引爆了煩惱的火燄。

在我們內心深處,充滿著許許多多可能引爆的種子,就像汽油、炸藥,隨時有引爆的可能。那些深藏在心裡的汽油炸藥是什麼?就是貪、瞋、痴、慢、疑、惡見,大隨煩惱、中隨煩惱、小隨煩惱。只要與外境一接觸,經過認知、辨別、想像、感受,馬上貪愛瞋恨就生出來、就引爆了。所以佛陀教導我們:身心跟外在世界接觸的剎那,當下提起正念正知。「正知」跟「正念」又有所分別,譬如說我現在瞭解我身心的狀況,是行、還是住、還是坐、還是臥,這是正知。正知以外,再加一個正念,

我們修行的關鍵就是正知、正念。正知正念在什麼地方去修呢?在身念處。身念處就包括呼吸、包括行住坐臥各種姿勢。時時刻刻瞭解自己現在在做什麼,然後注意自己的呼吸。

舉個例子,現在我的手伸出來、碰到毛巾,我很清楚我的手已經碰到毛巾;我的手把毛巾拿起來,我知道我的手已經拿起毛巾了;我身上有汗,我這麼擦一擦,我清楚瞭解到擦的感覺;毛巾很粗,讓我感覺不舒服,這個感受產生,我知道;擦乾了汗,我的手慢慢移動,手放下,手碰到桌子,然後我的手離開了毛巾。每一個動作清清楚楚,這叫做身念處。

我們吃東西也是如此。我手拿碗、靠近嘴巴、吃到食物、慢慢咀嚼,這個感覺,我覺知一清二楚。甜酸苦辣的味道產生了,我也知道,我不是木石無心。我把飯菜咀嚼細了,我吞進去;吞進去以後,經過喉嚨的感覺,我要清清楚楚;吞到胃裡,胃裡也有感覺,這是內受,我也清清楚楚。整個吃的動作,讓我產生了智慧。

各位有沒有一個毛病?就是鑰匙放哪裡不知道,丟三忘四的,常常要出門就找鑰匙,回來也找鑰匙,找了老半天。今後,當你碰到鑰匙的時候,正知:我碰到鑰匙了、我拿起來了、我開門了、我放下了、我的手離開了鑰匙。以後你要找鑰匙,一個念頭來,你就找到了。如果你平時是鑰匙拿起來,隨便這麼一甩,下次你找不到它了。

身念處的修法,就是時時刻刻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一切接觸、感受,我們都要覺察得清清楚楚。

今天回去以後試試看:抱起你家可愛的小寶寶,擁抱你的父母親,抱著他們,看看有什麼感覺,感覺產生了,知道;你把小寶寶放下來,也知道。感覺什麼時候產生、什麼時候變化、什麼時候消失,從無到產生、到變化、到消失,又另外一個感覺出現、又變化、又消失,這所有的感覺感受,我們都要一清二楚。

 

先了生,才能了死

 

換句話說,我們是百分之百的身心投注在任何事情。這就叫做了生死。為什麼?了生,才能了死。你生前所有的活動,你都能夠清清楚楚;你只是瞭解現象,你沒有用想像的;只是就事論事,直接去感受日常生活中人跟物的接觸、人跟人的接觸。一切一切,你都是很平穩平靜的心去瞭解、去感受,然後加以正確的判斷。那麼,因為我們已經「了生」,所以我們對死亡這件事才能夠「了死」。

一般人以為了生死是:我念一句佛號,將來阿彌陀佛接我往生西方。那也是了生死的一種但是我認為:我們要先了生,才能夠了死;生死的問題,就在生死當中去解決。不是用想像的,不是用等待的,是當下每一個動作,包括我們呼吸,包括六根接觸到任何一切,接觸的當下清清楚楚。這個在佛經裡面就叫做「明觸」——明白的接觸。如果我們不能保持明觸,那就叫「無明觸」。所謂無明觸,就是說當我們身心跟外在世界接觸的那一剎那,我們是迷迷糊糊的,那必定會產生貪瞋痴的種子。

時時保持明觸,而不是無明觸。用清「明」覺知來接「觸」這個世間。一個人總不能說一輩子躲在深山、不理世間,修道不是這樣子。在現實人生中,大家有父母妻子丈夫兒女,要開車、要上班、要做許許多多的事情,那佛陀教導我們:在行住坐臥、工作、休閒當中,去開展正知正念,然後引發智慧。這是四念處的修行方法。就是在日常當中的一切動態、靜態,身心在處理生活中的一切,我們都能夠保持正知正念,瞭解當下的身心狀況、以及外在世界的狀況,然後不起煩惱。

你會說:「這個好難喔!」難不難?照理說是不難,連周利槃陀伽都可以體悟到這一點,各位的IQ比他高幾百倍,所以不難!不難!

早上我們念的這段經文:「出息長時,了知:我出息長;入息長時,了知:我入息長……」,就是說當我們專注呼吸,呼吸很長、很短,我們清楚知道很長、很短。我們的呼吸有長短、粗細、快慢,甚至有溫度的變化——吸進的是冷空氣,吐出的是熱空氣,所以人中的地方有熱跟冷的感覺。平時我們的心很粗,所以息入息出的變化,我們都沒去感覺;它所產生的生理變化,我們也一無所知,都是在無明狀態,增長了貪瞋的種子。現在我們修身念處,就是專注在呼吸,在專注呼吸當中,我們瞭解到呼吸有長短粗細快慢。

千萬不要去練氣功。你如果故意要吸很多、吐很少,或者吸很少、吐很多,那變成練氣功了。練氣功,你愈練愈生氣,叫「氣」功。那我們講的不是這樣子,是很自然的。吸,知道吸;吐,知道吐;停止,知道停止;保持自然狀態。所以,不是練氣功,也不是練什麼氣脈。如果你是練來打通任督二脈的話,那跟四念處毫無關係。這是談到身念處。

從這個地方我們又加強了一個信心。我們有沒有身體?有,有身體就可以修身念處。我們有沒有呼吸?有,所以我們可以修觀呼吸。注意呼吸、注意身體種種的姿勢,坐著、站著、或躺著,都可以修。你要注意當下身心的姿勢、以及呼吸的快慢粗細長短,這個就是身念處。

 

    1. (五)受念處

受念處( vedananupassana) 受隨觀念處
復次,諸比丘!比丘如何安住於受,隨觀感受?
於此,諸比丘!
比丘經驗樂受時,了知:我經驗樂受;
經驗苦受時,了知:我經驗苦受;
經驗不苦不樂受時,了知:我經驗不苦不樂受。
感受有愛染的樂受時,了知:我正經歷有愛染的樂受;
感受有愛染的苦受時,了知:我正經歷有愛染的苦受;
感受有愛染的不苦不樂受時,了知:我正經歷有愛染的不苦不樂受。
感到無愛染的樂受時,了知:我正經歷無愛染的樂受;
感到無愛染的苦受時,了知:我正經歷無愛染的苦受;
感到無愛染的不苦不樂受時,了知:我正經歷無愛染的不苦不樂受。

 

四念處的第二個方法,就是受念處。因為我們有這個生理,我們就不斷的接觸這個世界,在接觸世界當中一定會有許許多多的感受,包括外在、內在的。外在的感受,譬如說眼耳鼻舌身意,所接觸到的色聲香味觸,外在的世界不斷去刺激我們,讓我們產生感受。還有一種是內在的、內受,譬如你眼睛閉起來,你去想某人以前傷害我多深,你這麼一想的時候,那種可惡的境界出現了,感受好不好?不好啊。有人騙你幾百萬,現在你一想起他,你會咬牙切齒,一定是不好的感受。

不管是外受或內受,好的感受會讓你產生愛染的感覺。那些往事,你愈回味就愈想往事,愈想往事就愈回味,這是有貪愛染著的樂受。當你有這種樂受產生時,你不要有罪惡感,你也不要想說「我還有這種感受,而且我對這種感受產生了愛染」,這個不是用壓抑的。你用壓抑的話,你會想「我怎麼修到現在,我還貪戀過去那些感受呢?」這個罪惡感就會讓你很難過。

現在我們談這個修行方法不是這樣子。即使你對過去的好壞,你有貪愛有愛染、或是有瞋恨有排斥,它產生的時候,你只是覺得很自然的,我又是走老路子,那麼我現在已經發現到我內心的狀態。你對過去的感受產生瞋恨,也是算愛染的一種。那麼這種產生的受,我瞭解清清楚楚,本來沒有,因為我去想像、追憶回味,所以感受產生了。產生以後,我看著它、盯著它,慢慢它會變化,慢慢又消失了。

你一次一次這樣觀察感受,習氣就會慢慢減少。就像白紙黑字,你用橡皮擦去擦,一次又一次,拼命擦,這個黑字終於被你擦掉了。

佛陀告訴我們諸行無常,萬事萬物的本性就是無常。感受的本質也是無常的。所以每一次的感受出現,我們瞭解,我們只是保持正念正知,慢慢它自動會熄滅下來。就像一堆柴在燃燒,你千萬不要再加木柴,你加木柴的話,它就是繼續燒,沒完沒了。你只要不再加木柴,在旁邊冷靜的觀察,不要讓危險東西靠近,當木柴燒完,它就熄滅了

記住這個修行方法的原則:不是壓抑它,也不是放縱它。你去壓抑你的感受,壓抑你的念頭時,它反而會轉入你的內心深處,那等於你去外面搬一些炸藥放到你的床舖底下,那是很危險的事情。

當我們有一種感受出現,趕緊正知正念——瞭解這個感覺產生、感覺慢慢在變化、感覺消失,之後又另外一個感覺出現、又變化、又會消失,它不斷的生住異滅。當最微細的生住異滅,你也可以察覺的時候,最後你發現到:沒有一個永遠不變的感覺存在,它必須許許多多的條件因緣配合之下,有這個感覺出現。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加上我們的妄念,所以產生了這個現象;或者是過去種種條件配合之下,經歷了這些事情以後,現在又重現了。

所以,有智慧的人,藉著這個身心的變化,而產生了智慧火花;沒有智慧的人,則是每一次都被感覺所矇騙,好的感覺,希望愈多愈好,能夠歷久彌新更好,就愈貪愈多;不好的感覺,趕緊把它排除打擊,又產生一大堆的煩惱了。

每一時每一刻都是天堂或地獄的選擇,你一念無明,你就掉進了地獄;你一念的明觸,馬上升到天堂。舉例來講,當我們以歡喜心去投入一件工作時,那是一種享受工作的心情,當下你就是在天堂;若這個工作是別人硬派你做的,強迫你做的,你覺得工作只不過是為了糊口,我不得不做,這個工作做起來會很累很累,好像在地獄。

各位!你們有沒有快樂的上班、快樂的遇到堵車?還是遇到堵車時,氣死了?愈想愈氣,愈氣愈急,車子就是動彈不得。下次堵車的時候,你就想「正好讓我閉眼休息一下。它是要讓我注意呼吸,難得有這個機會。」心情一轉變,趕緊注意自己的感覺,感覺產生了、感覺變化了、感覺消滅了。

所以,隨時都可以去淨化我們的心靈、昇華我們的靈性。如果你不懂得修行方法,你會覺得家庭、工作、事業都是干擾修行,那你就到處都是障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