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十地品第五難勝地(9

此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此諸衆生受如是苦,孤窮困迫,無救無依,無洲無舍,無導無目,無明覆翳,黑暗纏裹。我今爲彼一切衆生,修行福智助道之法,獨一發心,不求伴侶;以是功德,令諸衆生畢竟清淨,乃至獲得如來十力、無礙智慧。

 

前面我們講到了,我們眾生的生死不曉得幾千萬幾億萬次了,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可是每一生每一世我們都沒有得到教訓,還是繼續糊裡糊塗生,糊裡糊塗死。在短暫的幾十年當中,那種愛恨情仇、愛憎取捨,種種煩惱、種種環境之下,我們還是不能覺醒,一次又一次的,無量的生死,這是凡夫的特色。

每一生每一世由於我們的善業招感得到人身,得到人身的時候,不知道利用這個人身好好來修學,怎麼樣去開悟,怎麼樣去得到智慧,怎麼去揭開生死的迷惘,就糊裡糊塗生、糊裡糊塗死,這種模式已經是千生萬世了。

就是我們眾生習慣在五欲當中沉迷,我們的生命座標太低了,就一般人來講,我們只希望能夠找個好的工作、能夠溫飽、恩愛夫妻、孝子賢孫。可是你想想看,外在的也好,內在的也好,一切都是在無常生滅的過程,很快的終歸是無常,恩愛夫妻最後要分手,至親骨肉也只能含淚送別。

人類就是有這些折磨,自然就有先聖先賢來開導我們,怎麼去面對這個無常的人生,從無常當中怎麼樣去追求智慧,能夠去面對無常的生命。

有些宗教用一個方法,我們好好做善事,信者得救,生天堂以後就沒有老病死,永遠就是夫妻,永遠在一起,一切都是永遠永遠。這是人類內心的反射,於是有這種宗教,以天堂作為我們歸命所在,但是依佛法來講,天堂也是無常的,天人有一天福報享盡了,也是要墮落三惡道。

所以佛法認為解決生命的問題,不是說離開這個世界到天堂就解決問題,不是的。唯有在戒定慧的修學當中,對身心世界徹徹底底去了解它的如實相,一切都是前因後果、主因助緣、無常變化、幻生幻滅的過程,這個過程你了解它,證悟它了,生也好、死也好,這一切不影響你了,你只是跟法相應,了解法的本性本質是如此,都是在變化的過程中,你就不會為生生滅滅的現象去哀痛難過。

舉例來講,因為冬天很冷,再漂亮的木材你捨不得也要捨,你把木材放進去燒來取暖,我們中國北方叫做炕。你以為木材燒了就沒有了?還是有,它變成一堆灰。你把這些灰拿去山上,放在花草樹木的地方,慢慢這個灰就不見了,它又變成樹枝樹幹,長大起來了。樹木茁壯以後,說不定被人家鋸下來作桌子椅子,十年二十年間,你都可以去受用這個桌子椅子的方便。三五十年後,這個桌子椅子壞了,一把火一燒變成二氧化碳,樹木從空氣當中吸收二氧化碳,又變成樹葉樹幹。

你看,世間的一切不斷地變化,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形態,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作用,那是大不相同。每一個階段都是維持一段時間以後就變化,它的變化不是突然變化,前一秒與後一秒是大不相同。所以佛法告訴我們,萬象是千變萬化的,永遠不變的一個原則就是它是永遠在變化的過程當中,目前是暫時的,這個階段讓你看到形態是這樣子,青紅赤白、大小方圓,在某一個時空當中它又改變了。

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是在生生滅滅的過程,生也不足喜,滅也不足哀,因為在一切生滅的過程中,存在的一切永遠存在。現代科技叫做質量不滅定律。存在的一切它就永遠存在,只是不斷改變它的存在狀態,隨著因緣時節的不同,條件的不同,它以各種不同的面貌出現在世間。

就我們人來說吧,你這輩子長這個樣子,前輩子長什麼樣子,再前一輩子又是什麼樣子,說不定過去你是皇帝、是皇太子,錦衣玉食,搞不好再前輩子又是一個乞丐。不管怎麼千變萬化,你還是有成佛的可能,這是佛法很獨特的一種看法、思想。

一切眾生的外在形相可以千變萬化,但是眾生內心那種覺悟的心性是永遠如此的,只是我們忽略了。我們有無上的至寶:一顆靈明覺知的心,你只要去善用,你可以成佛;你如果不會善用,讓這個心不斷地胡思亂想,你每一生每一世就是糊裡糊塗的生死。所以,生命沒有固定的形式,你追求覺悟,它就越來越有智慧,你追求物欲的話,你的生命就是往下沉淪。

此諸衆生受如是苦,孤窮困迫,無救無依,無洲無舍,無導無目,無明覆翳,黑暗纏裹」。這是說明了眾生相。

「孤」窮困迫,孤孤單單來到這個世界上。你看我們每一生每一世孤孤獨獨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當然有的時候雙胞胎,有的三胞胎。最近世界上出了一個奇蹟,十一胞胎,那個照片我都看到了,一下子生十一個,肚子這麼大,幾乎要爆炸了。十一胞胎,破世界紀錄了。好了,長大以後也是各奔前程,各自要獨立啊。

「窮」可以從兩方面來講,一個是衣食窮困,不能溫飽;還有一個是智慧上的窮困、人緣上的窮困,前輩子沒有修,這輩子沒有人緣,沒有貴人,這是窮困;還有一個是沒有知識,不喜歡讀書,什麼都讀不懂。「窮」就是無知無識、衣食困難。所以我們這輩子除了追求衣食溫飽以外,要好好去讀書、去學習,要趕緊去追求智慧,否則來輩子又是呆呆傻傻,一無所知,孤窮困迫,那是很悲哀的。

然後說「無救無依」。誰來拯救你?誰來讓你依靠呢?沒有。有一天我們面對的是老病死,每一個人都要碰到這個問題,誰去救你?醫生也救不了你,你的親人也救不了你。你病了,你老了,誰都沒有有辦法解決的。到最後一刻,捨不得也要捨去的這個生命,你非捨不可。現代網路不是有facebook,「非死不可」,它就是這樣發明來的。人類到最後是非死不可!

我們看一個人生命成熟不成熟,就看他對生死是不是能夠用他的智慧福德來面對去解決。他能夠善生,他能夠善終,這個是一個成熟的人。怎麼善生呢?他有豐富的知識,有好的職業,還有豐富的收入,夫妻家庭子女圓滿,這個叫善生。有一部經叫《善生經》。然後,人生終究是老病死,做為一個完美的句點。有些人沒有這個句點,沒有老跟病,年紀輕輕的就死掉了。走得很痛快嗎?不痛快。年輕人要走,很多是不甘心死,死不瞑目。

這就是告訴我們,人生有一個很好很好的老師,叫做老病死。「老病死」這個老師時時刻刻激勵我們,要努力學習,努力追求智慧,努力追求福報,否則的話又是孤窮困迫,無救無依。

「無洲無舍」:「洲」是一個島。一個人在大海漂蕩,如果有個島,你爬到島上就安全了。無洲無舍,就是沒有一個依靠的地方。所以佛法就是要訓練我們有獨立的人格,你千萬不要想依賴,我依賴人、依賴金錢、依賴地位、依賴什麼,我就能夠一輩子如何如何。最重要的你要依賴自己的智慧、福德,福德智慧是最可靠的,別人搶不走。你有智慧面對生老病死,你會像《心經》講的:「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這就是智慧。

「無導無目」:世間人總想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有些人就找尋什麼長生不老術來修,有的就去追求至高無上、萬能的一個什麼來引導我,最後茫然了。世間眾生可憐,就是所追求的目標、目的找錯了。佛陀告訴我們,不要去向外追求。你不要說我靠某某人、靠我的財產,我一輩子可以過得很好。佛陀說最值得你信靠的,就是你自己修出智慧來,修出福德來,這個最可靠,最後你能夠善終。

如果有人問我們:在追求什麼?一個是「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是生龍活虎的,很積極、很快樂、很樂觀的,去追求知識,追求智慧。因為世間是無常,很快的就要老病死,當你還能做事的時候趕快去做,當你能讀書的時候趕快讀一點書,這是善生。然後,你了解生命無常,有一天呼吸要停止,四大要分散,在四大分散的過程中,我不去抗拒,我不要去插管氣切,我只是看著死亡的過程,我欣賞這個過程,我接受這個過程,我帶著我這一生的福報、智慧、人緣,我又來到來生,二十年以後又是一條好漢,有什麼好怕的!可怕的是這一生當中沒有智慧,沒有福德,沒有善緣,來世又是孤窮困迫,無救無依,無洲無舍,這個是最悲哀的。

所以佛法所講的這些,都是現實人生當中每天都在經驗的。你看有些人活得很無奈無聊,就要找人聊天。有些人怎麼辦呢?養貓養狗養鳥,那個都是無聊透頂了,就會這些現象產生。學佛的人不是這樣子的,他沒有什麼無聊感,他總覺得時間不夠,要把時間轉換成生命的營養,讀經打坐研究,內修外弘,是生龍活虎的生命,不斷去追求有意義的。

每天你活得快樂不快樂?是法喜充滿過日子?還是很無聊過日子呢?這是天地之別,大不相同。你在研究法的過程中得到了法喜,你一念法喜充滿,你就是在極樂世界了。我在阿根廷就遇到一個百歲的教授,他生病的時候還在研究佛經,一讀再讀,整天法喜充滿,因為他要翻成西班牙文。他發著高燒,氣管有問題,醫生給他裝氧氣罩,可是他還在讀佛經。現在他102歲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讓心性光明起來,你的內心光明了,生命光明了,你的一生就是有洲有舍。

佛經裡面講「洲」跟「舍」,很有意思。一個人在大海當中漂流,碰到一座島了,可以爬上這個島。爬到島上做什麼?要建一個房子嘛,遮風避雨,保護溫暖嘛。我們生命也是像在大海漂蕩,總希望有一個島讓我們爬上去,到島上以後有房子可以安居樂業。眾生來到世界上,有些人把財富當作島嶼、當作房舍,可惜這些是無常的。佛陀告訴我們,生死大海當中的島、島上的房舍,那就是自己的智慧福德,這是最可靠的洲跟舍。

我們皈依佛陀,皈依佛兩足尊,就是他的智慧圓滿、福德悲心圓滿了,就稱為佛。我們智慧福德很差很差,不知道明日,不知道來生,不知道前生,又沒有人緣,福報不足。所以,我們時時刻刻要去添加智慧福德的資糧,生命才有光彩。

所以我們學佛的人自己的目標要很清楚,自己要知道追求什麼,每天要做什麼,你都要清清楚楚。一個人最悲哀的是什麼?他不知道今天要做什麼,不知道現在要做什麼,這是最悲哀的一件事。

你不知道這一生當中你在追求什麼,你不知道今天要做什麼、現在要做什麼最有意義最有價值,你就憑著胡思亂想,妄念紛飛,跟著妄念去跑,做妄念的奴隸,這是很悲哀的。你生命的目標不清楚,方法不對,一生就是在煩惱妄想中去鬼混,這種生命是最悲哀的。生死事大,你都不把它當作一個問題,當有一天碰上的時候,手忙腳亂。

我們每個人面對的就是兩個問題:一個是生,一個是死。人生的內容就兩個字:生死。你要活得很積極很樂觀,有意義有價值?還是糊裡糊塗過一輩子,馬馬虎虎混日子?死是糊裡糊塗的死,慌慌張張的死,心不甘情不願的死,死不瞑目的死?還是含笑而終,歡歡喜喜的?對自己的未來有把握,清清楚楚的?

這一生當中,你所作所為的一切無非都是在修福修慧,你帶著這個豐富的資糧又再投胎轉世,沒有什麼好害怕的。呼吸停止,四大分散,這只是一個手續、一個過程而已,在你來看來就是要經過這道手續,你的生命未來比現在更好,來生比今生更好更圓滿,所以歡喜捨壽。

這一生當中,時時刻刻就是記住生死事大,生要活得很精采很充實,不斷去添加福德智慧,而不是增長煩惱,也不要去煩惱別人;死的時候能夠善終,正念分明。這個就是要靠智慧了,誰都沒有辦法幫助你,佛也幫不了你,唯有靠自己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那麼臨終的時候你能夠含笑而逝。這生當中沒有遺憾,就要背起行李離開這個客棧,又往前去不同風光的世界,又另外一個生命旅程的開始,一個新鮮的生命又開始了,在你來說很清楚。所以佛門弟子對自己的現在、對自己的未來,都要清清楚楚。

我今爲彼一切衆生,修行福智助道之法,獨一發心,不求伴侶。

這是說一個佛門弟子的生命觀。你來到這個世界上,除了追求智慧福德之外,你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因為眾生糊裡糊塗生、糊裡糊塗死,這些可憐的眾生都是我累生累劫的父母兄弟姊妹,我必須好好去增長福德智慧,我自動自發去追求,我不需要別人來鼓勵,我也不求別人跟我作伴,我一心一意的,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訓練出獨立的人格,我獨自一個人好好發心修學。你希望找一個伴侶,那是脆弱心靈的表現。

所以,不是別人請我發心,也不需要別人來陪伴我,這個是訓練我們很獨立的人格,畢竟生死大事是要自己去解決去面對,你要有這種認知,才不會有一種依賴的心情,想依賴人、依賴事、依賴錢、依賴地位、依賴親戚。實際上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依賴,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世間人講得很清楚了。一切是無常,靠自己最可靠。那自己有什麼可靠呢?就是福德智慧。福德智慧就要修,自己修,誦經念佛拜佛做善事,跟眾生結善緣,毫無條件去付出。

以是功德,令諸衆生畢竟清淨,乃至獲得如來十力、無礙智慧。

所修的一切功德福德智慧,一切是跟眾生平等共有,不是只有我一個人享受。所修的一切功德都是迴向給眾生,希望眾生離苦得樂,乃至希望所有眾生都能夠獲得利益,成就智慧福德。這就叫做菩薩,他不是為個人修的,他是為一切眾生來修,所以他必須努力加強。這是菩薩的心境,跟我們大不相同。如果我們單單只是為了個人修,我來生大富大貴,來生很怎麼樣子,你這個是不能成佛的。是帶著眾生一起成佛,這個心量就大了,叫做大乘佛法。

我們所以要讀《華嚴經》,讀《法華經》,讀大乘經論,就是讓我們了解生命的價值意義,真的是很多很多空間讓我們去發揮,而不是活得很無奈很無聊。學佛的人是分秒必爭,把握每一分每一秒。時間過去就過去了,你不能保留的。今天的時間你浪費掉就浪費掉,永遠浪費了,拿不回來。你整天在胡思亂想,耗掉你生命的能量,就是殺生。你不愛惜自己的生命,讓分分秒秒這麼過去,你說你是佛門弟子,早得很!

一個佛門弟子很重視時間消逝的問題,因為諸行無常,很快地即將老病死,很快地即將入棺材,你還有時間去煩惱嗎?沒有時間煩惱了,用功已經不夠了。你要有這種感覺、這種想法、這種態度的話,你會覺得每天都在法喜當中。這種無常觀、無常感都沒有的話,你不是佛門弟子!

生命是這麼可貴、這麼無常,你就在無知當中生命這麼耗掉,太可惜了。大家要好好警惕一下,把握時間,分秒必爭,好好去誦經拜佛做事,那麼你的生命充滿意義價值。如果你在人我是非當中打滾,造業而已啦。死的時候迷迷糊糊,一片黑暗的世界,不曉得何去何從,那個時候懊悔來不及了。

現在你問我:「師父,你什麼時候死?」我說我不知道。「你死後到哪裡去?」我說我不知道,因為我沒有開悟,我沒有智慧。我說的這一切都是我的毛病,我說出來讓大家警剔,因為我生死渺茫,煩惱一堆,我改進的空間還很多。

大家有緣在這個地方一起讀經,一定要把這個經讀進自己的內心,看出自己的毛病,讀經才有意義。否則這麼念一念,像小孩子念《三字經》,他不曉得什麼內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