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十行品第17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難得行此菩薩成就難得善根難伏善根最勝善根不可壞善根無能過善根不思議善根無盡善根自在力善根大威德善根與一切佛同一性善根


接著講到菩薩行第八難得行了我們先講善根為什麼用根來表示呢


知道樹如果有根的話即使這個樹幹被砍掉了從根部的地方還是可以發芽然後慢慢又長成變成樹幹樹枝樹葉開花結果但是如果我們把根挖掉這個樹就死掉了所以根的意思就是能生能長那我們說這個人有善根用根來形容善也就是說他這個善心善念會引發更多的善心善念善行然後引發更多的智慧福德願力我們形容這個善叫善根用根來形容這個善法善會引發善所以叫作善根根就是能生能長的意思


第八難得行的菩薩他就是成就非常殊勝難得的善根,與我們一般的善根不同一般的善根會有為有漏菩薩的善根是無為無漏菩薩的善根跟無我相應跟大悲相應不會再產生煩惱了


我們看到很多信徒有很大的這種善根來到寺廟裡面到廚房去幫忙煮幫忙切幫忙洗這麼大的善根這麼大的信心來到寺廟幫忙當義工那如果有一天煮了菜飯有一個說:「唉呀這誰煮的呢太鹹太油不好吃。」她一聽到以後心裡難過了:「我不來了我這麼用心煮給你們吃我這麼用心來當義工我也不領寺廟的錢你還嫌不好吃。」從此不到寺廟了這個善根從此就斷了


所以我們眾生的善根如果跟我相應的話那個不叫作難得的善根不叫作殊勝難得的善根叫作有為有漏的善根這個善根有所引起煩惱自己斷了善根也斷了別人的善根但是菩薩呢因為跟無我相應跟大悲相應跟菩提心相應所以菩薩成就難得善根


難伏善根」:也就是我們所說的AQAdversity Quotient一般人受到挫折馬上就是垂頭喪氣灰心失志失意就忘形了沒有勇氣面對一切的挫折。而菩薩的善根不同有任何的挫折橫逆都變成菩薩昇華智慧的動力昇華悲願的這個動力叫作難伏善根不會被外在的境界來摧伏你的信心這叫作難伏善根


最勝善根」:我們的善根比如說我只想做一點善事來生富富貴貴這個也是一種善根但是畢竟有限或者是說我做點善事做一些救濟的工作希望來生能夠生天這個不叫作最勝善根或者是說我這輩子修行我修修修修到無我觀我下輩子不願意再出現生命那麼這個善根不是最勝善根那什是最勝善根呢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度盡一切眾生而無一眾生可度這個叫作最勝善根,是最殊勝的善根


不可壞善根」:就是任何的折磨甚至天魔外道都不能破壞的善根對三寶的信心對四聖諦的信心對眾生的信心任何困難都不會破壞的不可壞善根


無能過善根」:就是沒有超過這個殊勝的善根了


不思議善根」:我們用嘴巴講用心裡去想都沒有辦法表示的善根。


無盡善根」:就是超越時空對佛法對眾生對修行無限的時空當中去完成自利利他的功德


自在力善根」:我們一般人都希望人家說些鼓勵的話才有勇氣面對菩薩不是這個樣子的完全靠自己自己鼓舞自己自己為自己生命鼓掌能夠得到這個人身能夠聽聞彿法見佛聞法然後自發的來努力向上。ㄧ般人都是惰性希望別人鼓勵希望別人跟我們鼓掌啊但是菩薩是靠自己覺悟自在力善根


大威德善根」:因為菩薩修悲心智慧願力所以有這個大威德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所以有大威德如果我們單單修智慧不叫作大威德因為跟眾生無緣


與一切佛同一性善根」:這個就是成佛的善根跟佛一樣的那個善根


此菩薩修諸行時於佛法中得最勝解於佛菩提得廣大解,於菩薩願未曾休息,盡一切劫心無疲倦,於一切苦不生厭離,一切眾魔所不能動,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這些善根從那裡來呢這是菩薩在修六度萬行的時候,「於佛法中得最勝解」。勝解就是殊勝的理解跟一般表面的理解是不太一樣的表面的理解不能產生一種願力怎麼講呢?「信為欲依,欲為勤依」。


我們信仰一件事情為什麼會信仰因為了解我們了解才產生一個信仰信仰會產生一種力量相信會產生一種欲望你相信這個很好所以你希望得到它你相信某一種東西然後你就想得到;所以信為欲依。然後欲為勤依欲望會造成你勇猛精進因為你有這股欲望這股衝動這種動力所以你會勇猛精進的日日夜夜的埋頭苦幹那麼信從那裡來呢從勝解殊勝的理解殊勝的理解就是正確的理解會產生這麼大的動力


菩薩會有這多善根難得善根難伏善根最勝善根不可壞善根無能過善根不思議的善根從那裡來的因為菩薩修六度萬行的時候於佛法中得最勝解真正了解佛陀說法的本懷佛陀出世的本懷真正掌握了這些所以於佛菩提得廣大解」對成佛了解到它真正的意義它的目的何在


菩薩發大悲心有大願力也有智慧當然就能夠於菩薩願未曾休息」,就是依願起行照大願來修菩薩行未曾休息就是生生世世分分秒秒每一生每一世都不會迷失這個菩提心願永永遠遠在他的內心當中在發酵在起作用就不斷的精進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盡一切劫心無疲倦」,在所有的時空當中不會感覺很累很疲倦,不會厭離這個世間討厭這些眾生不會


於一切苦不生厭離」:對一切的苦三災八難,不生厭離。在欲界色界無色界有三災八難的苦,有生老病死、愛別離苦、種種這些苦。三災,比如水災風災火災八難就是地獄餓鬼畜生五官不全五根不具意識不清楚生在邪見的家庭、生在佛前佛後沒有佛法的地方(叫作邊地)等等。


信佛學佛的人如果我們覺得生命是很苦的多苦多難沒有意義的人生這跟佛法就不相應了為什麼這個地方告訴我們於一切苦不生厭離


我們每一個人時時刻刻面對許許多多的問題一下子肚子餓一下子覺得太熱一下子太冷一下子風寒是說有許許多多的問題只要有生命出現只要我們生命來到這個世間就有許許多多的問題困擾我們的身心年輕人有年輕人的苦感情的苦家庭的苦事業的苦孩子的苦成家以後夫妻子女還有事業同事之間的問題產生因為每一個人觀念想法不同自然就矛盾衝突痛苦就產生了


所以這裡講到,苦是我們不善於處理而產生的矛盾現象我們以錯誤的觀念錯誤的行為面對身心世界社會所以才產生苦如果我們以大悲心大智慧大願力這些苦不成為苦反而是吃補藥,「吃苦等於吃補」。所以有些事情對某些人是毒藥對某些人的生命是補藥在路上一顆石頭有些人覺得是障礙有些人也許覺得這顆石頭就是他的墊腳石透過這顆石頭跳躍的更遠同樣一個問題對一個心靈脆弱的人就是障礙挫折但是對一個積極奮發的人來講是變成他的墊腳石是他功的關鍵點


一切世間的苦或者是不苦沒有絕對性決定的是我們的心態我們的心態就決定生命的一切所以態度決定生命的高度格局就注定了結局我們的心胸有多大我們氣度有多麼宏寬那麼我們的識量有多大我們的願力就有多大福報就有多大心胸狹小見到問題就皺眉了凡事找理由那就是失敗遇到事情找方法這就是成功失敗者尋找成功者找尋方法任何事情成敗在於我們一念之間那種觀念想法


菩薩因為有悲心有願力來看待世間的一切一切所以能夠於一切苦不生厭離不會生出對人生灰色的想法厭離的想法所以我們要好好的檢討我們學佛的心態如果我們對人生感到厭倦對家庭對事業對人類對社會產生厭倦那要好好的檢討這個社會是被動的主動的是在我們自己我們的心態改變了我們就能融入這個世間自己能夠很清醒的很歡喜的跟眾生結善緣


有些信徒四十幾五十幾歲就想退休了我說不對你現在四五十歲年輕力壯應該多造福眾生你信佛學佛你就想放棄你的事業放棄你的家庭找一個清淨的地方當老太爺好好修道這是不對的國家培養你你的家庭父母養育你,而你服務沒有因為信佛學佛就想放棄一切我認為這是不對的,造成國家資源浪費所以於一切苦不生厭離


一切眾魔所不能動」:什麼叫作魔魔就是會障礙我們的身心讓我們智慧倒退讓我們知見不正的就叫作魔我想舉一個最簡單的魔我們常常碰到的魔什麼魔呢叫作懈怠魔放逸魔


什麼是懈怠魔遇到事情唉呀算了吧這就是懈怠魔遇到事情來的時候五分鐘的熱度五分鐘過了以後不想做了這是懈怠魔那跟朋友聊天精神百倍聽演講打瞌睡睡魔現前了警覺心提不師父講的話講一百句聽不進一句別人罵你一句你就不能吃不能睡而且還記了一輩子十年二十年某人罵我一句話讓我沒面子這個是著魔了別人的一句話我們心裡掛一輩子都不會忘掉


我們講著魔,不要以為說修道修走火入魔事實上任何在我們身邊困擾我們身心的都叫作魔。如果我們轉變我們的心態不讓這些來困擾我們,以我們的德行來感化他這個魔就變成佛那叫作法輪常轉如果法輪不轉你的心就被這個境那就是魔所動了


外在的榮華富貴電影明星球星大家像瘋子一樣的擠啊擠啊受傷跌倒了等了十幾個小時就想看一面大明星這個算不算魔啊這個真正的叫作著魔所以球迷影星迷什麼迷的,迷就是迷失迷失了自我那叫著魔。大家不要以為是修行會著魔世間財色名食睡都會讓我們心有所動所以這個地方說一切眾魔所不能動那是要有智慧


一切諸佛之所護念」:因為有智慧有悲心有願力所以十方諸佛時時都在護持我們我們只要發菩提心修悲濟行佛菩薩都是暗中在推動我們這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情


具行一切菩薩苦行修菩薩行精勤匪懈於大乘願恒不退轉是菩薩安住此難得行已於念念中能轉阿僧祇劫生死而不捨菩薩大願


具行一切菩薩苦行」:我們講的苦行不是說要拋頭顱灑熱血不是這樣我們能修的苦行是什麼呢就是過一種儉樸的生活我們有那個條件可以大吃大喝可以這個榮華富貴威耀一時我們學菩薩的人生活儉樸除了維持我們生命的溫飽以外多餘的去做善事這就是修苦行嘛


我們不要講修苦行就是挨餓要幾天幾夜不吃不睡我想我們學佛法不是要修得那麼苦我們過最簡單能夠溫飽的生活維持生命的條件那還是要的如果刻意的去折磨不吃不喝不睡省下來去送給人家當然這個精神可貴但是修行不是這樣修的在這個時代物質非常豐富那能夠過儉樸的生活就是修苦行


如果是說我們每天要睡八九個小時我們少睡一點睡六七個小時就夠了那也算是修苦行。再能縮短到五六個小時四五個小時就夠了常常打坐常常禮佛用不著睡這麼多也算是苦行


所以我們講苦行不是修那種非常像外道的挨餓受凍種種折磨那個沒有意義苦行不能得道我認為是過儉樸的生活衣食住行能夠只求溫飽維持生命繼續就夠了這就是修苦行第八難得行菩薩因為有智慧有悲心有願力所以能夠具行一切菩薩的苦行在菩薩的苦行裡面還有什麼捨身餵虎啊拋頭顱灑熱血啊目前來講我們是做不到的


修菩薩行精勤匪懈」,這就是修精進


於大乘願恒不退轉」,就是大菩提心大乘願就是悲心智慧成佛利益眾生也就是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就叫作大乘誓願


是菩薩安住此難得行已於念念中能轉阿僧祇劫生死而不捨菩薩大願」,就是從分段生死變成變異生死這是講到難得行的菩薩念念中他的生命現象跟我們的生命現象不一樣我們眾生的生命現象是迷迷糊糊的分段生死而且是從別人痛苦當中生下來然後從自己孤獨困苦當中死去這是分段生死的現象無奈的生迷迷糊糊的死這是眾生但是難得行的菩薩就不同了清清楚楚的生然後乘著大悲願力又去投胎轉世


有一位印順長老一百歲離開人間了他願世世生生在娑婆世界來廣度眾生讓眾生得到智慧的光明他不會覺得說這個世間這麼可悲老了這麼多病他沒有這個想法只願在這個娑婆世界來點燃智慧的光明讓眾生得到善處這個就是大悲心大智慧的菩薩他有這個願力生生世世在生死當中不會退怯所以能夠轉生死轉無量無邊的生死而不捨菩薩大願這是難得行的菩薩這種悲心願力智慧三者結合在一起他就有這個本事


若有眾生承事供養乃至見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就是說這個難得行的菩薩如果你有這個機緣去承事供養跟他親近聽聞他所說的法我們就能夠於無上正等正覺得到不退轉我們對於成佛利益眾生這個菩提心就不會退轉了


此菩薩雖了眾生非有而不捨一切眾生界


雖了眾生非有而不捨一切眾生界」,這就是智慧跟悲心結合在一起。「了解眾生非有這是智慧。眾生是不斷在變化的過程當中流轉,了解一切眾生是空性的,因為空性,所可以轉凡成聖,凡夫不是永遠是凡夫,只要給他一種因緣,他能夠轉迷為悟,轉凡成聖。了解眾生沒有一個永恆性他是無常無我的空性但是我們這個悲心卻不可以斷絕


而不捨一切眾生界這就是悲心跟願力有悲心有願力來引導眾生走向善的光明的。所以菩薩的特色菩薩叫覺有情」覺悟的有情覺悟的眾生也就是說他是有智慧有悲心有願力的眾生眾生不能了解眾生本身也不能了解世間的空無常無我很冤枉的在受生受死在造業受苦所以菩薩就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緣起大悲心趣入於大乘不捨一切眾生界


譬如船師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而能運度此岸眾生至於彼岸以往返無休息故


這是一個譬喻古代有些地方沒有橋樑就有那個渡船渡筏有人用槳划船我記得小的時候在花蓮你要過花蓮港口就是要坐渡船坐一次一塊錢或是五毛錢看你有沒有帶東西那時候我們在念中學的時候很頑皮啊坐一坐也不給錢那個划槳老人家也沒奈何這個講起來就罪過了


古代的時候在河流的地方因為沒有橋樑所以利用船把此岸的眾生載到彼岸去又從彼岸又把他載回來就是這麼日日夜夜來來回回的他不會停留在中間他也不會說永遠靠這個岸也不會說永遠靠那個岸就不動了你靠著那個岸不動船就失去功能了停在中間也沒有用人家不能上船所以這個船師是「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他沒有一個定點所以就能夠運度此岸眾生至於彼岸以往返無休息故」,他就不斷的往往還還來來回回都能夠滿眾生的願把這岸的眾生運到那邊把那邊的眾生運到這邊各隨所須各隨所求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亦復不住生死中流而能運度此岸眾生置於彼岸安穩無畏無憂惱處


菩薩就像這個船師他不會迷於生死也不會去追求涅槃他不會去追求說我證到涅槃以後我就不管眾生了有一種涅槃就是證到無我的時候不再出現生命了叫無生這個在佛法來講是不對的如果是迷迷糊糊生迷迷糊糊死這個是住於生死也不對如果是沒有生也沒有死在佛法講也不對所以說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亦復不住生死中流」。


菩薩因為有智慧他是清清楚楚的生清清楚楚的死然後不染著不被世間所轉也不住清淨涅槃的境界所以在無限的生死當中能夠引導眾生到達安穩無畏無憂惱的地方就是引導眾生走向覺悟的彼岸了


不於眾生數而有所著;不捨一眾生,著多眾生;不捨多眾生,著一眾生。


菩薩因為有智慧有悲願所以他不會覺得眾生很多或者是很少他不會說為了一個眾生而拋棄許許多多的眾生也不會說為了許許多多的眾生而拋棄一個眾生所有的眾生在菩薩的眼光裡面都是平等平等他沒有數目親戚或者是非親戚的那種差別觀菩薩等觀一切眾生如同一子菩薩看一切眾生就好像他唯一的兒子平等平等所有眾生在菩薩眼裡就像唯一的獨子這樣來護念也不說拋棄一個眾生去執著很多的眾生為了度這麼多的眾生而拋棄一個眾生或者是為了度一個眾生拋棄很多很多的眾生在菩薩的念頭裡面沒有這個念頭


不增眾生界不減眾生界不生眾生界不滅眾生界不盡眾生界不長眾生界不分別眾生界不二眾生界


這是說到對眾生透過智慧去理解增減、生滅


在佛法裡面我們的執著分二種一種叫增益執一種叫作損減執比如說我這裡一張紙我拿起來你看成那你的視力有問題假如說我現在拿張紙可是你看起來變成一張紙,那你的視力出問題了;如果我拿一張你看一張這是正當正確的


不增眾生界」,菩薩不會在眾生當中認為有一個眾生被我度有實實在在的眾生被我度了他不會這樣子的那麼眾生雖然是無我但是他因為種種的執著他會造業會起煩惱會受苦你也不能去否定他只要造了什麼業,他就必須受這些果報絲毫都不會差不減眾生界肯定因果


不生眾生界眾生界」,眾生的生是如幻的生眾生的滅也是如幻的滅不是有實在的生也不是有實在的滅是如幻的生如幻的滅


就像是燈亮了有影子燈滅了影子沒有了在我們眾生來說,好像有實在的影子出現有實在的影子消滅請問這個影子是從那裡生的呢是從燈光生出來還是桌子生出來呢是必須有燈有桌子還有我我能夠感覺我有眼睛看到這個影子那麼這個影子出生了那麼現在燈光滅了,影子沒有了那影子是回到燈光呢?還是跑到桌子裡面都不是只是說光的條件不夠的時候我們看不到影子所以影子生是如幻的生影子滅也是如幻的滅不是實在的生實在的滅只是一個幻相只是許多的條件排列組合有這麼一個現象


菩薩能正確的了解眾生的生死如幻如化,對悲歡離合就會覺得一切是法爾如是自然就會平靜下來可是我們眾生見到眾生生下來Baby很可愛大家鼓掌吃什麼滿月酒然後老、病、死了,就痛哭流涕為什麼?因為我們執著有實在的生有實在的滅


滅了以後如果認為說一滅就永滅一無所有了他不知道說一切是變化無常因緣來的時候又繼續生繼續老繼續病繼續死眾生就是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不斷的生不斷的死所以是非常非斷但是是永遠的相續下去沒有不老不病不死的長生不老絕對沒有他是生那生老病死又不是斷滅在無限的業力會合的時候因緣成熟時他又重新再來了這個來是怎麼來我們眾生界是迷迷糊糊的來迷迷糊糊的死


我常常講我們信佛學佛的人就是不希望永永遠遠迷迷糊糊的生迷迷糊糊的死不要作一個迷糊蛋這是我們學佛的目的我們希望能夠清清楚楚的乘著大悲願而來然後清清楚楚的乘著大悲願而去然後乘願再來每一生每一世都是乘願再來不要再作迷糊蛋乘業而來迷迷糊糊的隨著無明的業又來了然後又造了無明的業又去冤枉的受生死的苦所以學佛不是看破世間而是了解世間了解生死不再迷糊生迷糊死是有意義有價值的生有價值有尊嚴的死是提昇提高了生命的層次而不是降低生命的層次是讓生命提昇而不是讓生命沉淪


不分別眾生界不二眾生界」。佛經裡面這個不二法門一般人不了解不二是什麼意思。「就是相對待貧富貴賤高低美醜智愚勇怯這都是相對的因為眾生理解一切都是相對當了解它的差別性你就具有這方面的知識差別觀是相對矛盾衝突,但是在佛法的眼光來看,萬事萬物的存在原理,一切都是平等平等無差別一切萬事萬物的存在是怎麼存在呢?是緣起的存在是靠許許多多的條件因緣和合而存在沒有獨立存在的一個獨立實體所以從它的存在原理來看一切都是平等平等所以說不二眾生界


何以故菩薩深入眾生界如法界眾生界法界無有二無二法中無增無減無生無滅無有無無


這是講到菩薩的智慧是深入眾生界去深觀諸法的存在原理一切都是緣生緣滅因緣有因緣無因緣生因緣滅緣起所以能夠性空性空所以能夠緣起因為緣起必定是性空因為性空所以能夠緣起隨著因緣而生起所以在這個生生滅滅當中了解一切法的不生不滅不增不減這個就是菩薩殊勝的智慧能夠轉萬物心能轉境即同如來不像我們眾生被萬相所迷,在生生滅滅當中被這個生滅相所迷惑了所以眾生容易起惑造業受苦菩薩呢在生滅當中了解生滅不可得就是變成無上的智慧然後產生悲心願力去利益眾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