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師父一起讀金剛經-24

普獻法師講述 2016-8-18,於元光寺

我們說這部經分為二大段,一個般若道,一個是方便道。般若道主要是在破除我們的我見我相、我慢我愛,因為所有問題就是我執我見所產生的。那麼破除了我執我見,個人的生死煩惱問題解決了,還是不圓滿,必須重返現實人生當中去利益眾生。

所以一個菩薩、聖者有三件事情一是淨化自己的身心,就是個人的修養,破除我執我見。第二,自己的問題解決了,還要以大悲心成熟眾生、利益眾生。這樣還不夠,因為我們受環境的影響很大很大,所以第三個是莊嚴佛土,就是改變這個環境。譬如,現在把你放到一個充滿音樂的地方,大家都在唱歌,你的心裡也會跟著唱歌;把你放在舞廳,大家一起跳舞,你也會跟著跳舞;把你丟在水裡面,大家都在游泳,你就會學游泳。

環境對我們影響很大,一個人在很莊嚴的環境當中,他容易起善念;把你放到一個很複雜很麻煩的地方,你的心也就亂了。所以環境教育很重要,釋迦牟尼佛不是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以下的經文就是講到環境的重要。

 

‧ 莊嚴佛土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國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國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我們學佛的人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是怎麼樣淨化自己的身心,對自己的貪瞋癡慢疑惡見,這些根本煩惱、中隨煩惱、小隨煩惱、不定煩惱,好好的淨化昇華,這個在佛經裡面都講的很詳細。你對自己的身心不好好去淨化昇華,你自己痛苦,也造成別人痛苦。七佛偈裡面就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就是在你的內心中,你不會時時刻刻認為身心是我,也不會有一個偶像來崇拜、來依賴。一般人心性很怯弱,總希望找到一個萬能的什麼,讓我依靠依賴、讓我得救,佛陀說這個是不健全的心理。

第二是檢點自己有沒有悲願。見到所有一切眾生,都把他當作是我多生多劫來的父母兄弟姐妺親朋好友,他們對我有恩,我怎麼樣去報答他。所以菩薩度化眾生,不會說我去度化,是很自自然然的,對眾生身心有所助益就去做,做的當下沒有一個我,也沒有一個眾生。

從自我身心淨化到成熟眾生,這樣還不夠,第三是環境的淨化,這個地方講莊嚴佛土,就是說我們眾生受環境影響很大。一間寺廟也是一樣,也不是要金碧輝煌的,最重要是整潔整齊、不要髒亂,這樣子就好了。

我們講使環境莊嚴起來,你有一個念頭說「啊,我來把這個環境弄得好一點,莊嚴一點」,你有這個「我」也不對的。這個地方很強調的,不管你做什麼,去攝化眾生、去改變環境、乃至於個人的修行,這個「我」沒有除掉的時候,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煩惱業。「我以前對你好,為什麼你現在對我不好?我以前幫助過你,為什麼你現在不幫我?為什麼你講這句話傷害我?」那麻煩了!

我們要了解,一切問題——個人的、社會的、世界的、整個宇宙的,就是我們在這四大五蘊當中執著有一個我這是問題的核心點,你不在這邊下功夫,你想我改變環境了,我怎麼樣子了,那都是捨本逐末,問題根本沒有解決。治標不治本,問題是永遠存在的。

所以菩薩就三個任務嘛,首先是自我淨化,解除貪瞋癡煩惱的困擾然後大悲為上首,去利益眾生,但是還要跟無我般若相應,不會說有一個去度化眾生。這個「我」就是一切煩惱的核心。這兩點你做到了,佛陀說還不圓滿,還要要莊嚴佛土,環境很重要。

我最近看到報導說,美國大概有八百萬人吃素,為什麼呢?就是要救地球。巴西也有素食協會,他們也有這個觀念,要救這個地球。因為你要吃肉,很多人就養牛養羊養豬雞鴨,就樹木砍掉種牧草來養殖,破壞了環境乾淨,傳染疾病等等。大家也意識到,世界的問題是因為我們人類的嘴巴飲食不當,破瓌了地球所以目前很多知識分子採取素食主義,他們不是因為宗教的信仰,純粹是為了拯救這個地球。

國外有很多素食團體巴西素食協會我去吃過一次,實在不怎麼理想為什麼?他們把東西弄得很甜很甜,甜的吃多了,對身體不好。老實說,他們的素食是不好的,我去吃過一次,就不敢再去吃了。所以推行健康的素食,讓人人吃起來健康快樂,減少砍樹木森林,這就是保謢地球。

有一次在阿根廷,記者就問我:世界上這麼多問題,你們佛教有沒有比較實際的方法來解決?我說:很簡單嘛,嘴巴改變一下就好了。因為你要吃魚吃肉,就有人把樹木砍掉來種牧草,種了牧草來養牛養羊,動物糞便排出來又髒又臭,細菌又多,傳染疾病然後樹木被砍掉以後,地球溫度就會升高。所以我說,很簡單的方法就是改變飲食,對自己身心也健康,對宇宙、對地球也不會傷害。要推行環保運動,最重要的是推行素食。

佛法不是不食人間煙火,佛陀也是看到環境對人影響很大很大,所以特別講到莊嚴佛土,就是著重環境的保護。

有一次我在救國團演講,他們是很重視環保的,對淨化世間很關心。我說:你們這種環保觀念,如果透過三世因果來講的話,人家會更願意做環保工作。他說你舉個例子。我就說,譬如電池用完了,我把它隨便一丟,電池很毒,下雨後它溶解出的毒液流到水庫,水庫又流到我們的嘴巴裡面去了。你丟的電池,最後有毒的水你會喝到。如果有三世因果輪迴觀念,環保意識會更加強。他聽起來覺得不錯喔。

依現代科技的研究,吃素最環保加上三世因果的觀念的話,你的環保會更徹底,因為你所丟的東西,最後還是回到你的嘴巴。現代人科技進步,智慧進步,環保意識也就會更加抬頭。

現在我們要了解的是說,不管是般若道或方便道,就有三個階段:發心、修行、證果。看你發什麼心,按照這個心去修行,修行以後你證到果位了。前面般若道已經談到這個, 到了方便道的時候,他的發心是發勝義菩提心,發勝義菩提心以後,還是要去度化眾生、成熟眾生,然後莊嚴國土這個就是出到菩提,漸漸的你就能出離三界,到佛的地位了

不要被出離三界 這個名詞弄迷糊了,它是說你在三界當中,這些境界不會把你黏住,不被欲所迷,也不被定境所迷。我們一般人大部分都是在欲界當中,被財色名食睡五欲黏住了。我們的心只要有財色名食睡,利令智昏,儒家有這個名詞。你如果在五欲當中迷惑了、貪戀了、執著了,你的生命陷入泥沼中拔不起來,你是做欲望的奴隸。

當你覺悟的時候,你只是簡單的衣食住行,能維持生活就夠了,你不會說我要累積億億萬萬的財富,我就可以大大亨受,你不會這個想法。五欲只是維持生命的條件而已,不是人生的目標,你不會去發展你的妄想,我要貪得愈多愈好事實上那是一種負擔。這是修學佛法的一個淨化過程

修行,經過發勝義菩提心,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去度化眾生,淨化自己身心,淨化眾生,淨化世界,功果圓滿了,這個時候就是講到究竟菩提。

 

究竟菩提

‧ 圓證法身功德—知見圓明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否?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否?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否?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否?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否?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否?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這是講到證到究竟菩提的時候,就是已經圓證法身的功德。

通常我們講佛有三身:化身、報身,還有法身。我們眾生都是業報身。舉例來講,像天上一輪明月,八月十五就快到了,一輪明月在空中,我們說是報身。山河大地到處都有水,千江有水千江月,你家中放一個臉盆,我家放一個水缸,水缸裡面也有一個月亮這是譬喻化身。法身就是智慧之身,以法為身,智慧之身。佛陀證悟了,破除了我執我見,他的法身是遍滿一切世界。我這樣子講,你們會想像是不是在這個空氣當中?是怎麼遍滿世界?這個只能形容意會。

法身無相,但是無相無不相。就是我們眾生心念起一個念頭,佛陀都清清楚楚。所以這個地方說,如來有肉眼,有天眼,有慧眼,有佛眼,說明已證悟的人他跟這宇宙是一體的,無二無分別,整個宇宙就是他,他就是整個宇宙。可是我們再怎麼講,又容易引起執著。這只是一種形容詞,在一個破除我執我見的聖者,這個世界跟他是一體的,所有發生的一切一切他都清清楚楚;這種作用我們無以名之,我們說這是法身。

法身遍一切法界,經典裡面怎麼形容?佛的法身,舉例來說,三千大千世界外下了水幾滴,佛都知道這是法身的功德。我們眾生因為我執我見,老實說我們很難去想像。

依佛的眼光看起來,我們眾生的心作用很大很大,可是它被我執我見束縛住了。我這樣比喻容好了,就是我們生命的能量是無窮無盡的,可是我們就束縛在狹獈空間裡面。在這四大合和身心當中,我們牢牢去執著這個身心,生命能量就不能開放出來,這就是我們眾生可憐的地方。所以學佛就是掙脫生命的束縛,我執我見掙脫以後,那真是海闊天空,宇宙的一切你都能夠清清楚楚我們無以名之,說法身遍滿法界。

我們剛剛譬喻了,一輪明月當空,我們說報身化身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晚上可以感受到月亮的光,特別的清涼,法身就像月亮的光明,遍照整個世界。這是譬喻,透過這樣多多少少去理解佛有這三身:法身、化身、報身,因為他已經把束縛生命的我執我見突破了,顯現生命的無限功能。

這是讓我們理解,一個人不要輕視自己,你也有這個本事。但是,因為我們有我執我見,等於是說我們的生命被無形的網子纏住了,透不出來。佛只是打破了我執我見,他生命的能量整個是百分之百去發揮,很自然的現象,他也不會說我有神通,我有這個本事,他也沒有這個概念,但是在我們來說不得了,我們起心動念佛陀都知道。

這個是我們簡單去譬喻、去了解:不是說見到諸法空相以後,什麼都一無所知的,什麼都不知道;是清清楚楚,但是不煩惱。一般人是了解愈多事情,你愈煩惱。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我了解這個人,他講話如何,他怎麼樣子,你了解愈多,你煩惱愈多,你甚至會討厭某某人,他講的話都是傷害我。為什麼?因為我們生活在無明、我執我見的生命空間,受不了一點點的刺激打擊。千生萬世一直受無明來控制我們的生命,所以《楞嚴經》說「可憐憫者」,就是眾生不知道去突破生命的迷網,來讓自己的生命得大自在大吉祥,可憐的眾生就是這樣子。

所以,不要以為佛陀說諸法是空,好啦,一個開悟的聖者空空一無所有,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見,不知不見,什麼都不了解;不是的。這個地方就講到圓證法身功德時候,是知見圓明,是清清楚楚的,但是在清楚的當下沒有煩惱執著沒有愛憎取捨。那我們凡夫呢,了解愈多,煩惱愈多。人多處,是非多是非愈多,業障就現前了。

聖者不是什麼都不知道糊裡糊塗的,是什麼事情都清清楚楚,但是不產生愛憎取捨。了解事事物物的本來面目的當下,沒有一個主觀的我,去了解客觀的世界,是又了解又是沒有煩惱,沒有以自我為中心來判斷世間的一切,就事明理,即理明事,即這個理去明了這個事情,即事來明這個理。這是讓我們多多少少了解聖者的心境。

接著就說,這麼多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很多很多人的心念, 如來悉知悉見,如來都清清楚楚。為什麼呢?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佛法裡面有一句話,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那就看從那一方面來講。假如這裡有副眼鏡,我一看到我好喜歡,請問我這個很喜歡的念頭是憑空而來的嗎?不是喔。因為我見到這副眼鏡,看起來很好,所以是外在的事物引起我有這個念頭。如果照字面上來講萬法唯心,會說是我的心去創造很多很多的意識出來,不被外在的境界所影響。但是在十二緣起,色心是互為緣起,形形色色的這個世界跟你的心是互為緣起。因為有眼鏡這個東西在我的眼前,引起我這個心念。

我們的心是因為六根觸對六塵才產生這個心念,但是我們又進一步來研究什麼呢?這副眼鏡很適合我,這是我心念的想法,再貴我也要買來用不適合我用的,你送給我也不要。我老花眼二百度,你送我三百度的眼鏡,我不要。所以,價值與否、價值多少,是我們的心決定的。

再譬如說,你出家來這邊生活,你想說很難得,我放棄社會的榮華富貴來這邊出家。能誦經念佛拜佛,真是人生一大亨受」,你這樣子想的時候,你每天都很快樂。如果你想這裡人我是非很多,你就會住得煩煩惱惱,你會覺得很煩,為什麼修道的地方還是有這些麻煩的問題!

其實,不是外面給你這些問題,是你的問題,你的內心開展不出來,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我是對的,你是錯的;我是很高明的,你很幼稚。問題在於自己,不是環境。所以我們現在要弄清楚喔,要調整的是自己的心,自己的心境、心理調整好了,那麼心淨則國土淨。你的心清淨了,你住的地方就是清淨莊嚴的國土;你的心不清淨,胡思亂想,一大堆妄念,人我是非的念頭波濤洶湧,你就是住在天上也是不安。所以,心是本,境界是末,你捨本逐末,那就沒完沒了。

再進一步說,什麼叫做心?突然間你有一個念頭「這個地方住久了,我去外面逛一逛吧。」,「我要去台南」這個念頭來,是因為過去你到過台南,那裡有那個水庫、有什麼很漂亮,你那念頭一下就湧現出來了。第二個念頭馬上又來了,「我去那個地方要找誰,誰安排我吃住」。第三個念頭「我要住幾天」。第四個念頭:我要帶幾件衣服,要帶照相機、錄影機。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就來了。

請問這個念頭怎麼來的?是憑空而來的嗎?不是,跟過去有關係,還有跟你的習性也有關係。有些人像鳥一樣飛東飛西的,一個地方待不了二三天就想換地方了,找新鮮找刺激,你是那個習性,很自然的你的妄念就會製造很多讓你去追尋。我們眾生很可憐,都是被妄心妄念牽著鼻子走。有的來我們這邊住一二天就走了,在別的地方也是住一二天就走了。

所以,這個心不是單獨能存在的,是我們妄念分別,我們去跟這個境有關係。 所以佛經說色心互為緣起,物質的、物理的世界,跟我們的心理是互為緣起。存在的一切它有什麼價值?沒有什麼價值,是人的觀念、心念決定的。你是不喜歡畫的人,一幅畫送給你你也不要,不曉得丟到那裡好喜歡畫的人說這幅畫不曉得幾百萬,趕緊把它裱起來收藏。所以價值不價值是我們人付予的,色心是互為緣起。

心念呢,是前念後念不斷的連續,也不斷的改變。突然間我想到台南,可是第二個念頭「台南不好,太熱了我到台北去」。你看你的念頭,一下台南,一下台北。想到台北以後,又想「哎啊,我到美國去」,一下子又「我到歐洲,我到北極南極……」老實說我們眾生很可憐,隨著這個妄念就是心動不如行動,就是一再滿足內心的欲求。

修道人就不同了,妄念來了,「好,你來了,你想去台北,我就不去」,這個叫做用功。念頭來了,不隨著轉;你隨著轉,讓它茁壯,那就沒完沒了。一個念頭來了,你知道念頭來了,這是一個妄念,這就是你正念了。你得到正念以後,你的身心就安定下來了。你沒有正念功夫的話,一天到晚就想我有這些問題,我怎麼樣一個一個解決,我怎麼樣去一勞永逸。世間沒有什麼一勞永逸的。

你隨著自己的妄念起起伏伏,你愈縱容它它就愈多,你愈滿足它它就會愈茁壯那麼你要從哪裡下功夫?現在這個地方有陰影,光照不到,一個辦法,手電筒一照,黑暗就沒有了,知道嗎?只有這個辦法。我們不斷起妄想,妄想紛飛,你就往內一照,「哦,妄念來了你來了,我知道」,你就注意它,當下這個妄念就會自動消滅因為你起正念 就像那個陰影一樣,手電筒一照,馬上就消失了;你如果不照它,陰影永遠在那邊。你們看看我們桌子底下的陰影,你不用手電筒去照的話,陰影是永遠在那邊。

所以我們修行是向內求,不是向外找。我們常常駡人家說你這個是旁門外道,其實意思是說,你想解決問題,錯往外去追尋了。

你希望心境平和,你一直想我把那些理想一個個完成以後,我就太平了沒這回事你想內心太平的話,當下你有正念,你當下就能太平,而不是說我把內心所有的理想 一一完成以後,我就沒有妄想,我就能享受這個生命安詳寧靜。學佛法的人是找到問題的根源在什麼地方,對根源處下一個功夫去突破。這個地方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就是沒有實在。不管你有什麼樣的妄念,都是不實在的,所以叫做妄念,是虛妄的念。

這是佛法告訴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一定是要找到問題的根源去解決,而不是在枝末下功夫,那是捨本逐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