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十地品-歡喜地-11集】

2016-12-14-普獻法師-晨間開示

這也是講到菩薩的願力,值得我們學習。

 

又發大願:願乘不退輪行菩薩行,身語意業悉不唐捐,若暫見者則必定佛法,暫聞音聲則得實智慧,纔生淨信則永斷煩惱,得如大藥王樹身,得如如意寶身,修行一切菩薩行;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

 

就是說菩薩發願,隨時隨地、任何時間空間,他的身語意三業都不會白費、不會浪費。

我們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有三種行為:一個是心理的行為,你起心動念,這個叫做心業心行、心業心的動作看不到,但是影響最大。你起心動念是善是惡,我們看不到,佛菩薩可以看到,因為佛菩薩有他心通。我們大致可以看你的心,透過你的表情、動作,譬如你現在很生氣,我看你的臉繃得緊緊的,我知道你的心現在不快樂、很鬱悶這是從你的外表探知你的心。

第二是我們的口,口業。言為心聲,語言就是心的一種表現你心裡不高興,講話口氣就不一樣了;你心裡很高興,滿面春風,講話很輕聲柔軟。

第三是身,身業。你跑行住坐臥,從你的身上表現出來。

我們有這三種行為,就是身、口、意三業。佛經裡面講,我們之所以痛苦煩惱,就是三業不清淨用現代的名詞來講,就是不如法。你三業清淨,如法如律,你就沒有煩惱沒有痛苦。佛法很重視「淨」,清淨。所謂清淨就是對人事物有合理的行為、合理的口語、合理的起心動念,一切如法如律了,你就沒有煩惱,也不會造成別人痛苦。

所以修學佛法不是僅僅在佛堂誦經拜佛,當然這也是修行最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我們身口意的行為

這個地方說「身語意業悉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浪費了。你做什麼事情,根本沒有什麼意義,那就是唐捐。〈普門品〉也有這句話,「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簡單講,唐捐就是浪費了。你現在講這句話沒有意義,造成別人煩惱,我們說唐捐,浪費了。不要小看經典裡面的這句話,實際上我們常常浪費了我們的生命。

一切講話、行為,對自己對別人沒什麼多大意義的,你就不要說、不要做,也不要起這個心念。這很重要,知道嗎?我用現代名詞來講,就是講話要有營養,沒營養的話就是廢話,廢話就是造口業、造惡業。於己於人一點幫助都沒有的,你講了,你浪費你的生命,浪費你的精力,何苦來哉!別人聽了也很煩。

你看信徒來來去去的,每次見面你就東家長西家短,他會覺得來到道場沒有意思。他來到道場,聽師父講講道理,聽起來耳目一新,他會常來;每次來都有好的道理,他覺得終生受用。這個很重要啊,不要小看。你以為修行就是誦經念佛,事實上點點滴滴、一舉手一投足都是在說法,都是無言的說法。

若暫見者則必定佛法」:你的身口意跟法相應了,你的身教言教就能夠使信眾生起對三寶的信心。我有時候外出演講,路過大都會的市場或街道,我看到出家人穿得邋邋遢遢,騎著摩托車,穿的衣服又是髒髒的,你要引人家信心,不可能!你看修女穿得很莊嚴,出外的時候規規矩矩的,很自然就引起人家的一種信心。所以身教跟言教都很重要。


暫聞音聲則得實智慧」:你開口說出一個道理讓人家信服、受用,受用中他產生智慧。日常跟人家接觸來往,能夠給予對方的生命加分,對三寶的信心不退,甚至得到智慧這是講話的藝術也就是說,修道人一定不講廢話。

最近常常有福智團體來,福智的發起人是日常法師,是我們第八代祖師本明老和尚剃度的。現在這個團體很大,到處有分院,這幾年他們一批一批的人來尋根。他們常常問我我跟日常法師有沒有共住過我說:有啊,我在台北跟他共住在一起。他們就說:那老和尚有沒有什麼特色?

我說:我跟他共住在一起,第一個發現他很嚴肅,不隨便講話,開口就是講佛法講做人的道理,他絕對不講一句浪費的話——你今天去哪裡做什麼、你過去如何如何、未來如何如何他不講閒話當下你什麼地方不對,他很客氣地說你這樣做不理想,你應該這樣比較好。他就是不講廢話,真的是很了不起,自己也很用功很嚴謹。

就是說,修學佛法不是僅僅跪在佛前誦經念佛(這是靜態修),當然這個也很好,也是修行的一種,但最重要是你在現實人生中,你跟人家往來互動(動態修),能夠帶給對方對三寶的信心,知道修行用功的方法,而不會浪費時間。

人跟人之間,很重要的就是觀機逗教,觀察他的根機,知道他內心的世界,知道他這時候最需要的一句話是什麼。這是我們修道人最基本的本分事,時時刻刻就想如何去利益眾生,一句話、一本書跟你結一個善緣。否則,你浪費生命,浪費時間,對方覺得你講的話沒有營養,不喜歡來寺廟,你斷人家的善根了。「出家人也不過是如此,光頭俗漢,跟普羅大眾沒有什麼差別嘛!」人家就對三寶信心退了,你想想這個罪過有多深。

纔生淨信則永斷煩惱」:他對三寶有信心,對你所講的道理他能接受,這個道理深藏在他的心裡,做為他為人處世的一種價值觀,那麼他的煩惱就慢慢遠離了。就是一句話改變人家一生。

得如大藥王樹身這是一種譬喻,用「大藥王樹」來形容生命的成熟度。你看那小小的花草樹木,生命很脆弱,風一吹就倒了,蟲一吃就沒了,草一長就把它包住了。小樹小草剛剛種下去,肥料施放太多的話,它就死掉了如果是一棵茁壯的大樹,你一包肥料丟到它的根部也沒關係。我看有些農人都是整包整包的肥料就丟在大大的水果樹下,他就這麼隨便一扔,慢慢這個袋子破了,肥料滲透出來,這棵大樹不會死。

所以我們種水果也好,種菜也好,你非得好好用心照顧不可拔拔草澆澆水,看看有沒有蟲,那是要用心照顧的,等它慢慢長大就好辦了。我們眾生心也是如此,我們像一棵幼嫩的樹苗,沒有理性,人家講再好的話你聽不進去,然後你聽起來生氣煩惱。

那一棵大樹就不同了,你整年不澆水,它不會死。你看山上的樹這麼大,從來用不著澆水有一句話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大樹能水土保持,防止土石流,然後下雨的時候它又吸收雨水,匯聚成地下水。大樹又不斷製造氧氣給人類呼吸,調節氣候溫度,讓我們能夠生活得很如意。我們一個人也是一樣子,當你的智慧增長,悲心增長,任何橫逆在你認為是幫助你修道的,用感恩心去面對,這就像一棵大樹。

一個修道者身口意業成熟了,他所說的每一句話,他所做的每一件事,舉手投足、起心動念都是在利益眾生。就像一棵大樹,樹不求人家回報,它就是不斷地釋放氧氣、防止土石流、吸納水分,樹也沒有要求什麼報答。我們學佛,希望自己成為一棵大樹,生命的大樹,也希望眾生一個個都成為很成熟的大樹,經得起風吹雨打,大水乾旱它都能夠熬過。

我最近看了一些中醫的書,愈看愈發現這裡面都是心理學,跟佛有關係。它說我們人就是陰陽之氣調和不調和而已。注意聽喔如果我對別人有一點點不高興,我不發作,我悶在心裡,那叫做陰氣,陰寒之氣就充滿你的身心。如果破口大罵,惡言惡語,叫做陰火。陰氣加上陰火,水火交煎,不生病才怪!所以佛經裡面有這句話:病從心生。那我們中國人是說病從口入,病是因為你亂吃東西造成的。

所以,什麼東西不該吃,吃了會傷害身體,你都要清清楚楚而最重要就是不要去累積陰氣所有你看不慣的事情,你都是用歡喜心來接納,「這是大菩薩示現。依眾生為師,眾生都是我的老師,他示現那種幼稚無明,這是在警告我。」你用感恩的心,感謝大菩薩示現。眾生示現種種境界,都是在幫助我們修道可是我們都是過著愛恨情仇的日子,久了陰氣遍滿全身,慢慢就氣血不通,氣血不通以後就長結長瘤。何苦來哉,都是自作自受啊。

佛法講病從心生,這個太有意義了。佛經裡面所講的道理,你拿到日常生活當中,你就發現說一切外在的現象都是我們內心的一種反應、一種表現、一種投影。你的內心如法如律了,什麼事情大而化之的,絕對不留一點點陰影中國人有一句話「天時地利人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家和萬事興。佛法僧,僧是僧團,六和合僧,六個方面去團結一致。閩南話還講到「和氣生財,賭氣就相殺」。

所以,我們希望自己能夠像大藥王樹身,也希望眾生的生命成熟茁壯像一棵大樹。讀經,你讀到什麼地方,你心要匯通它真正的意義是什麼。

得如如意寶身」:這是古代的一種傳說,說有一種叫如意的寶,你得到這個如意寶珠,你心裡想什麼,它就變什麼給你。如意寶,如你的意這是一個形容詞。修道也是如此,我們心心念念就想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我們想斷煩惱了生死,在六道裡面解脫自在,能不能如意?那就看你的功夫了你按照願力去修學,就能夠如你的意,如你所願

得到如意寶身做什麼呢?「修行一切菩薩行」。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那就是菩薩行。

時間空間呢?「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你所修行的一切,究竟如虛空就是在利益眾生的過程你不染著、不執著,你沒有一個,你就是去做,很自然去做。金剛經說的:「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而修一切善法所以你的願力必須跟智慧結合在一起。空間上來講,廣大如法界,法界就是十方世界。時間上來講,是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盡未來的生命,盡未來的時空去利益眾生這是菩薩的願力我們應該好好當作榜樣,好好去修學。

所以,你愈讀經愈瞭解佛菩薩,你會愈覺得佛菩薩的那種崇高偉大,值得我們五體投地去修學,而不是恍恍惚惚一天過一天,馬馬虎虎過日子。要分秒必爭的,廢話少說。這句話不能引起人家智慧的,你就不要講是是非非的話,會傷害別人的,千萬不要去講。日常一切人事物的接觸,能夠得到智慧,也能使眾生對三寶生起信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