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什麼呢?就是對色受想行識五蘊,經典裡面有種種的譬喻。我們一起來念。

今當說譬,夫智者以譬得解。譬如恆河大水暴起,隨流聚沫,明目士夫諦觀分別。諦觀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如是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色無堅實故。

我們講到五蘊的時候,首先講到的是色。我們看得到、觸摸得到的、形形色色的一切,經典裡面怎麼形容呢?說這個色如「隨流聚沫」。聚沫是這樣子的,譬如水從高處往下流,很快速飛瀉在有石頭的地方,這麼衝擊衝擊的時候,它就引起很多的泡沫。這個泡沫都是圓圓的很漂亮,泡沫一個一個黏在一起,但是一下子有些泡沫破了,馬上又其它的泡沫又補上去了。

經典裡面就有一個故事,在皇宮裡面有一個小公主很漂亮的,這個奶媽就帶她在皇宮裡面東跑跑西跑跑,就看到有人造的假山,有水流滴滴答答,然後就看到一沱一沱的泡沫。小公主就去拿那個泡沫,她想把它串成一個項鍊。結果她一拿起來,泡沫就沒有了。她一直哭啊哭啊,就跟她爸爸講:「哎呀!我要那個泡沫做成項鍊,讓我掛起來一定很漂亮。」這個皇帝也是糊裡糊塗的,就叫大臣:「你們趕快去把那個泡沫串成項鍊,給我的小公主掛。」

好了,這些臣子就去找金匠,說:「你們趕快串一個項鍊給小公主掛。」用什麼呢?用這個泡沫。結果金匠說:「我沒有辦法。」沒有辦法?不行啊,皇帝就把他處罰,把他關起來。找一個,關一個,沒有人有辦法。

最後找到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就說:「小公主,你喜歡這個泡沫做的項鍊嗎?」她說:「對對對。你會做嗎?」他說:「我會做,但是我有一個條件,你看到那一個最漂亮的,你拿給我,我把它串起來。」小公主就一看,「哦!這個很漂亮耶。」她就伸手抓,一抓就破了。「你看看,你都沒有辦法拿給我,我怎麼串給你?」後來小公主就跟她爸爸講:「那個泡沫項鍊我不要了。」

釋迦牟尼佛說,我們看到的這個宇宙、山河大地、大小方圓,這些形形色色的一切一切,(佔有空間、佔有體積、會互相障礙的,稱為色法),四大去組合的這些色法,它是沒有永遠不變的一個主體。依現代物理學來講,它是有許許多多的質子、分子、電子在繞,在固定的空間不斷地動,但是我們看到的東西是死死板板、硬梆梆的,好像實實在在的。當然以佛眼來看的話,就比現代的科技更細了,它只是一種震動、一種波而已。

這個是讓我們瞭解,我們凡夫肉眼所見到的這個世界,從它的外表來看,有青紅赤白種種顏色不同,大小方圓不同,作用不同;這是色法。「色」的另外一個意思是障礙。譬如說這張桌子已經放在這裡,我拿一個杯子要直接放下去是不可能的,因為它障礙我了,我只能放在桌子上面,不可能說把這個杯子直接就穿過桌子放在下面。所以「色」有時候是障礙的意思。

諸比丘!譬如大雨水泡,一起一滅,明目士夫諦觀思惟。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水泡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受,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受無堅實故。

我們前面有講到六受身,我們眾生執著這個感受是他的核心價值,譬如說一個音樂家、一個藝術家,他創造這個音樂、圖畫、美術,他認為那個就是他的生命,享受到他所創作的情境。他把內心的感情世界,透過音樂、透過藝術來表達,那就是不朽之作,那就是他的生命。

但是,這種感受有一個問題在哪裡呢?它不能保留。人類的這個感受是不能保留的。這個地方怎麼形容呢?「如大雨水泡」。

水泡跟聚沫不一樣,聚沫是水不斷衝下來的時候產生的,它保留的時間稍微久一點,而且它會聚在一起,一沱一沱的。水泡呢?就像一個很大很大的水池,雨水滴下去的時候,突然間冒一個泡,馬上就沒有了;沒有滴,就沒有水泡;只要有滴,水泡馬上出現。我們的感受也是如此。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去接觸到色聲香味觸法,六根六塵一接觸,馬上就產生感受;沒有接觸,感受馬上就消失。

我們再舉例來講。譬如有人讚美你莊嚴好看,穿的衣服很時髦,你馬上感覺聽起來很舒服。可是另外一個人說你穿這個衣服好土哦,你馬上那個感受就產生厭惡的心理,「你沒有眼光,你不懂得欣賞我」,馬上感受就改變。所以這個感受就像水泡,一下雨的時候,滴答,泡起來,一下馬上就消滅了。我們人類的感受就是這樣,不能保留。

因為感受不能保留,這個社會問題也就這麼產生了。譬如,這個人初次見面很新鮮,覺得不錯;認識以後,有感情了,有緣分了,結合了;結合以後,天天見面沒有什麼新鮮感、刺激感,他又往外去找,找別人了。整個社會很多問題,就是這種感情、情緒,始終都是往外去追尋新鮮刺激,所以很多家庭問題也就這麼產生。

假如說我這個車子很舊很舊,開一開會停,看到別人一部新新的車子,又是防彈,又是外國的名牌,你馬上感受起來,「好,有一天我有錢了,我也要買一部這種防彈車,又大、又堅固、又耐用。」那個感情感受一來,你就會有這個想法。可是隨之想一想,「唉呀!沒有這個必要啦。」你的想法馬上又改變了。此一時彼一時,這個情緒的變化是很快很快的,比色受想行識的色、形形色色的變化還要更快。

我們的情緒,譬如你去考試考了一百分,爸爸媽媽覺得很高興,讚美你幾句,你很高興了。等一下爸媽說你一句話,「你寫的字像鬼畫符」,或是罵你兩句,你馬上難過了。不會因為你剛才讚美我,現在你罵我我就不會生氣,不是這樣子的。所以說,感受就像水泡一樣,沒有堅固的,不斷在變化。但是我們眾生就在這個不堅固當中,去幻想它有那個歷史價值,我們就不斷地在這種情緒當中過日子,好像吃了這個迷幻藥。

我再講一個真人真事,還是一個皈依弟子。她單身好多年了,也常常來拜佛,我說:「你有沒有什麼功課?你這樣子整天東晃晃西晃晃。」她說:「沒有啦,我整天最大的享受是什麼,你知道嗎?」我說我怎麼知道你享受什麼。她說:「師父啊!你都不知道,你們都是在唸佛打坐誦經,我不用誦經不用唸佛不用拜佛,我就整天很快樂的。」

我一聽,她修行道行很高喔。我說:「為什麼你這麼法喜充滿?」她說:「我啊,有生意我就做,沒生意的話我就坐在那邊做白日夢。我就幻想我是一個公主,我爸爸多有錢,我穿多漂亮的衣服,然後遇到白馬王子,我們就結婚,生了一大堆孩子……」

她想了一大堆,她在那個想像當中,覺得日子過得很快。白天靠坐在沙發椅,就這麼一直想一直想,天馬行空的想,她的情緒就覺得這樣子人生過得很快樂。這是一種空洞的想法、空洞的情緒,也可以使她一輩子迷在這個當中。

我說:「學佛不能這樣子的,學佛的人很踏實的。你去想像這一輩子永遠不能實現的,那是空洞的想法,是一種幻想。永遠實現不了的那種事情,你就不要去想了;你想的話,只是耗掉你生命的能量。」

後來我來到巴西好幾年以後,我回到台灣,這個人死掉了,喝農藥死的。因為她的幻想,生意也做不成,整天沉迷在幻想的世界裡面,她想像得這麼逼真,她的生命就耗掉能量,最後受到一點刺激就喝農藥。喝農藥死的時候,最後講了一句話,她告訴那個去看她的蓮友:「喝農藥死是很痛苦的,請世間的人不要喝農藥。」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啊。所以我常常講,生活在感情世界的人,用他的情緒來過日子,生命是悲劇的。

那麼,五蘊裡面形容的都一樣,說這些是沒有堅固的,「無牢、無不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也就是說,當我們不能瞭解五蘊的本質,你去貪戀執著,你一定會受到傷害,好像生病一樣,好像身上長癑瘡,好像被刺刺到,好像被人殺害,因為它是無常、苦空、無我。但是,我們的潛意識總覺得我今年不會死,明年不會死,再多幾年也不會死,這種「不死覺」就讓我們迷迷糊糊的過日子。這是我發現為什麼我們修道修不成?總覺得我們還有很多很多的時間,還有很多很多的生命,不會這麼早就死了。

可是我近幾年發現很多奇怪的事情,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五十幾歲、六十幾歲掛掉的很多,這很奇怪的事情,到底是空氣的問題?飲食的問題?還是生活習慣的問題?我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定論。我得到的結論是什麼呢?少年不養生,年老養醫生。連醫生也不讓你養的話,只好就埋在地下。所以,對自己的身心你要怎麼樣去照顧它,身安而道隆,這是第一個原則。你身安,你才能修道。

那身體安了就好了嗎?不行,心理也要安。心怎麼安?就是對自己的生命運作,色受想行識、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觸六塵,這個生命舞台當中它們不斷地交互作用,給我們產生一個幻覺,什麼幻覺呢?有一個主觀意識的我,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美醜,然後產生了愛憎取捨的行為意志。我們就是這樣子耗掉了生命的能量,當這個能量扶不起來的時候,走了。

所以我們真的要養生,不是說要吃什麼補藥,你只要按照宇宙的定律去做就對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這麼樣簡單。晚上九點多你就睡覺,早上三、五點起來,就這麼簡單。我們如果是睡眠正常、飲食正常的話,就不容易打瞌睡;這是我的感覺啦。

諸比丘!譬如春末夏初,無雲無雨,日盛中時,野馬流動,明目士夫諦觀思惟。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野馬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想,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想無堅實故。行如芭蕉,識如幻。

現在我們是講到五蘊的「想」。

想,如「野馬流動」。這個地方的野馬不是真正的馬喔。有些地方不寫野馬,叫陽焰。如果你在高速公路開很快很快,你往前看大約一百公尺、二百公尺,甚至三百公尺,前面柏油路會好像有水,好像下雨過後的水。各位看過嗎?那個就叫做陽焰。因為陽光照曬馬路,馬路上蒸發的水氣,你看起來就像有水。

經典裡面怎麼寫呢?說山上的野鹿牠口渴了,牠就一直想找水喝,越跑越渴、越跑越渴,終於跑到高速公路的時候,就發現路的遠方好像有水,結果追過去沒有,往前看呢又有,就這樣子一直追一直追,追到渴死掉了。

在我們眾生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對六塵的時候,我們想像我們想要的東西是多麼的完美美好,因為這個美好,就使我們產生了意志行動,不斷地去想擁有、支配、佔有,但是你得到以後又覺得沒什麼,又放棄了。就是我們被想蘊作弄了,這個時候我們內心裡面那個慾望、欲求,就像這個病或者是刺來傷害我們的身心。想蘊就像野馬一樣不堅固、不牢實,隨時都會幻滅的。

行蘊,經典裡面用什麼來形容呢?「行如芭蕉」。有木匠他不知道芭蕉樹,第一次到深山裡面,他看到芭蕉樹很直很直,就把它剝開來看,一層一層剝開,他想剝開以後一定會有最堅固的中間,結果找不到。行蘊就是我們的意志行為,今天想的很理想,明天看起來沒有意義了,你就放棄了。前一秒後一秒當中,你的思想行為改變了,就像那個芭蕉,找不到一個最硬最硬的本質。

那麼我們的識呢?「識如幻」。魔術師把一大堆東西這樣變來變去,人可以砍成兩半,結果坐起來又好好的;汽車可以飄浮起來;其實都是一種幻術,不實在的。那我們眾生就是被色受想行識這五蘊作弄。

所以學佛法的人我們可以唸佛持咒誦經種種的修法,但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對自己的身心來一個徹底的解剖、分析,理解它的如幻如化。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野馬,行如芭蕉,識如幻,用這五種去看看自己的五蘊,才不會受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