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元旦談話——破名言關,般若為導
普獻法師講述     於獅頭山元光寺

各位大德,大家早安!現在是民國幾年?一百零八年元月一日。我剛才說:「你們今天來,帶來陽光普照。」請放掌,輕鬆一點。新的一年,祝福大家福慧增長法輪常轉。

法輪常轉,就是法在我們身心上增長你讀的經、你所念的佛、你所持的咒,讓你的身心慢慢昇華淨化,而不是說我們只是念經念咒求一個平安。法要轉,要把它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受用,這個才叫法輪常轉。

今天有個特別的意義:因為平時你們都是在當義工,在廚房啦、佛堂啦,掃地、煮菜、揀菜、洗碗,所以我們每次演講的時候,你們都沒有機會來聽。平時大家對三寶花時間、精神、體力來效勞,今天大家在這邊聚一聚,今天不能拿掃把喔,知道嗎?今天不可以拿掃把,也不可以到廚房去揀菜,也不可以去洗碗,今天就是來這邊聽經聞法

還有,陳明生,也很感謝你。那棵樹我們很傷腦筋,他幫我們鋸掉了。謝謝你!中壢來的蕭家潭,他的頭腦很好,他發明的東西都很實用,把大殿整理這麼乾淨,我們也要感謝他包括他的老婆蕭菊華。

就是感謝各位這麼用心來護持三寶,我今天就是把佛陀所說的法,很簡單扼要地提供各位做一個參考,讓佛法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受用,這是最重要的。

這幾年我大部分都是在看六百卷大般若經(註:法師已經在讀誦第四遍了), 它裡面的內容非常非常的豐富。我想你們大概沒有那個機會來看這麼大部經。每天讀誦的話,大概一年才可以看完。我把我看到現在為止的一些心得提供給各位參考 。

 

生死是機會

 

佛經告訴我們人身難得,得到人的身體是很重要很重要,而且可喜可賀。為什麼要強調這一點?經典裡面講到,眾生的心態是各各不同,尤其佛陀那個時代,一般人覺得出現生命是很痛苦的。有這個身心,就有生老病死的問題、生活的問題,還有跟別人發生矛盾磨擦衝突的問題。我們中國人也有這個觀念,老子說:「吾有大患,為吾有身 」就是出現生命是很痛苦的。

可是大般若經不是這麼講它說故思受身增長善法」,就是菩薩希望能夠召感有一個身來讓善法增長,這是大般若經講的觀念。我讀到這個地方,我就覺得釋迦牟尼佛並不是教我們修到不要出現生命、出現生命很痛苦,他反而告訴我們:菩薩希望能夠出現生命。出現生命做什麼?能夠繼續修善法。這是一種生命觀、一種價值觀,很重要,跟一般人信佛學佛的觀念是不相同的。

但問題是:出現生命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如果我們沒有智慧,我們很容易造業受苦受報。所以菩薩來到這個世間,大部分都是出現在大家族富貴啦、有地位啦、當老師啦、當工程師啦、當醫師啦,他的福報夠、智慧足,他在那個位置上能夠去廣度眾生。

我們中國人也有一句話,叫做「公門好修行」。你在公門當中,你想了好政策對老百姓有利益,那就是行菩薩道。我們不在公門怎麼辦?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論士農工商,每一個角色都可以扮演菩薩的角色。

各位有沒有注意到,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他手裡有拿一杯水,有拿雲、拿毛筆,又拿弓、拿箭、拿刀為什麼要拿這麼多東西 ?它是告訴我們:學佛的人不要一問三不知科技、保健、種種的知識,你必須瞭解清楚。怎麼吃、怎麼睡、怎麼保護你的心情,這個身心才能健康;你身心健康,你就可以做很多的事,你可以去孝敬父母、照顧妻子兒女、服務社會。這些必須靠我們去用心學習。

生活上所面對的一切,你都要好好的學習,不能說人家一問三不知。尤其科技這麼發達的時代,我們可以利用科技來省時省力。我記得以前在台北的時候,我還特別到中央圖書館,透過種種管道去辦一張借書證,有什麼疑問就跑到中央圖書館去查資料。現在不必了,手機一打開,什麼答案都有了。現代的科技我們不懂得利用的話,浪費時間、浪費體力。

 

應精進的五科目

 

在《大般若經》就特別講到:「菩薩當於五明中求」。作為一個菩薩,要在五個方面去追求知識,可以利己可以利人。

第一個是工巧明,就是科技上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工具可以幫你解決問題,幫你省時省力。

第二是醫方明。我們要身體健康,怎麼吃、怎麼睡、怎麼運動、怎麼保養心情,這些醫學上的知識也要懂。上醫治未病,要懂得預防醫學。中國古代有一句話「身安而道隆」,就是你身體健康了,你才能修道,你才能孝敬父母、照顧妻子兒女。所以醫方明是第二個要學習的。

第三是聲明,聲就是聲音,要學習各種不同的語言,中文、英文、德文、法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等等,盡量去學。這裡常常有外國人來,我們就可以應付了,不然的話,人家來了怎麼辦?你手怎麼比,他也搞不清楚。所以我們要通達種種的知識,尤其語言的表達能力很重要。

在巴西有一個地方都是客家人,叫做客家村,我去的時候我就跟他們講客家話。有的地方專門講閩南話,國語也聽不懂;有些地方只好跟他們講西班牙文,他聽起來很親切。

我在大陸北京的時候,有一次遇到一群人,他們發生問題了,又不會講中文,我一問,原來他們是從阿根廷來的。我就問他有什麼問題,他就講是什麼問題,我就幫他翻釋了。哇,這些人很高興很高興,就搶著要跟我拍照,很有意思。後來我就說:「我送你們一個禮物。」他說:「送什麼禮物?」我說:「唵嘛呢叭咪吽,這是六字真言,你們多念一念。」就這樣子,他們就學習這句話了。

他們其中有一個女的,是當律師。她小的時候,父母親兩個就跑掉了,把這個小孫子交給阿公去養。阿公把她扶養長大,讓她讀書,後來她考取執照當律師了。有一天她來到寺廟(註:巴西中觀寺),她說:「我的阿公死了,他到哪裡去呢?我能賺錢報答他的時候,他就走了,這是我一生當中最大的遺憾。我怎麼去報答他?」

我說:「某年某月某日,我們有一個超度法會,你就在那個時段念唵嘛呢叭咪吽。那一天你不要上班,你那天吃素。」

結果第二天打電話來了。他們都叫我Master,就是「師父」的意思。她說:「Master,昨天晚上我夢見我的阿公從天上慢慢飄下來,飄到我家門口,他走進來,就跟我講:孫子啊,感謝你念那個咒,把我從地獄拉出來了。我生前為了養你,殺生賺錢去把你養大,終於你把我救度出來了。」她很高興。

現在我們在阿根廷、還有巴西,就舉行這個:在公園裡面,大概有四百多人的祈福法會,在祈福法會當中什麼都不念,就念唵嘛呢叭咪吽 。那個磁場,只要去參加的人都會覺得很特別。 就那個時段,專心念六字真言。那時候我在北京,我就送給他們這六個字。我告訴他們:回到阿根廷的話,我們在大公園裡面,你們就可以去參加。

第四是因明,就是一種邏輯、辯論、講話的藝術,怎麼表達能讓人家心服口服。

第五是內明,對自己好好下功夫,向內求。佛法是向自己的身心去探求。

簡單講,做為一個學佛的三寶弟子,不能一問三不知,要學很多的知識,包括語言、工巧科技,去利益眾生、造福人群。對社會有所貢獻所以,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這是一個表法,就是說我們學佛人士農工商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來度化眾生。像我們蔡老師,他特別對脊椎有研究。你想吃好菜的話,瑞儀很有辦法,他用好菜來度人。很多人會來,就說他煮的菜很好吃。每一個人的特色不同。

我們第一個要瞭解的,就是說菩薩當於五明中求這是《大般若經》告訴我們。信佛學佛不是單單念阿彌陀佛,其他什麼都不懂,不是這樣子。

念阿彌陀佛是向內求,阿彌陀佛就是你的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你的心安定下來了,你自然身心就平衡了,你的智慧就會增長。你的心若不是念阿彌陀佛,你會念什麼?你會念財、色,還有名、食、睡。你不念佛的話,你就念財色名食睡嘛。有學佛的人會說我要用正當的方法去追求,心不好的人就想辦法去謀財害命傷害人家。

我們的心就是這樣子,不是在內,就是在外面追求財色名食睡。所以我們講念佛,就是內明,向內去明白生命的價值意義、生命的本來面目是什麼你要透過念佛的方法而且念佛還有一個好處,你要離開世間了,阿彌陀佛來接引你。

有人問我:「師父,你以後到哪裡去?」我說:「我也是到阿彌陀佛那邊。但是我跟一般人不一樣,我去,我不是在那邊成佛,我是去拿證照 。拿什麼證照呢?無生法忍。證到無生法忍以後,乘願再來。」

我們一定要先念佛,到極樂世界去,在七寶池、八功德水當中泡一泡,見到佛,悟到無生法忍以後,那時候我們神通自在了,再回到這個世界,度化我們的親戚朋友。我們有神通,那時候度化就簡單了。現在我們一點通都沒有。我的神通是什麼?們知道嗎?東西吃進去,它就變成肥料了。通不通?不通就完了。我的神通就是這一點。

菩薩的神通就不同了,知道你心裡想什麼、你的根性是什麼、你的前生前世是什麼,一清二楚那時候度化眾生就簡單了,就順其自然。譬如說,你到美國留學,慢慢學,你拿到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了,回來的時候,一個月起碼十幾萬,國家還重用你,因為你有知識有學問,你那時候做事就方便多了。

所以,我們不是在阿彌陀佛世界成佛一般人以為說到阿彌陀佛世界就成佛了,不是的。你從《普賢行願品》可以看出來,見佛悟到無生法忍以後,要到十方的世界裡面,拋頭顱灑熱血,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終於成佛。要補修學分,因為我們布施功德不圓滿忍辱功德不圓滿精進功德不圓滿,那就必須在這個娑婆世界去磨。就像刀子要有石頭去磨,磨刀石磨一磨,這個刀又鋒利了。

一般人誤解說:信佛、念佛,到阿彌陀佛那個世界成佛我的看法不是這樣子,只是在那邊見到佛以後,能夠悟到無生法忍;明心見性了,你必須乘願再來,補修學分。因為佛的成佛,是拋頭顱灑熱血的,在無限的時空當中去利益眾生所以他福德莊嚴他的福報大,圓寂了幾千年還有人再去紀念他。

前陣子有信徒把祖先的相片、牌位都拿過來。我說:「拿這做什麼?」他說:「我的孩子都不拜。」你看,連祖先的相片都不要了,可怕不可怕,不要說叫他拜。他說:「我現在不早準備的話,不行。」所以他就安一個牌位在這邊,至少還有人跟他上香呢。

看到人世間這一切,我們都要有及早的準備。 看到在座有頭髮白的,你有什麼感覺?有一天自己頭髮也會白。看到人家彎腰駝背、走路不方便,我們有一天也會。我現在就是這樣了,走路不像以前能跑能跳,現在不行了。

佛陀告訴我們,不是在佛堂裡面才是信佛學佛。佛堂有佛堂的規矩,修學態度不一樣。任何時空當中,你所看到的、你所接觸到的一切,你能夠把它轉化為一切法皆是佛法,那才叫真正的學佛。

 

  1. 先破名言關

 

大般若經裡面很強調的,第一個我們要過的關,叫做名言關」,這是首先要破的關。名言,有的時候寫名義。名跟義不符合,就是名不符實,名跟實是不一樣的。

舉例來講,我現在說火,請問我嘴巴有沒有火?如果有火,我就被燒到了。我說醋,我嘴巴有沒有醋呢?沒有,不會酸酸的。所以,名、義是不一、不相同的。

名是大家約定成俗,是世俗約定的。譬如頭髮白白的,我們說是老頭子、老人家家有一老就是一寶。一生下來的呢?叫做小baby,好可愛。然後少年、青年,然後出社會了、結婚了、生子了,他就被叫做爸爸;再過十年二十年,又被叫做阿公名詞不斷的改變。這個名是一種虛假、不實在的,名跟事實兩回事。

所以經典裡面說,所有的名言都是虛妄的一種概念,但是我們眾生就生活在這個概念當中,被虛妄的名言弄得我們暈頭轉向。不相信,我試驗給你看。

我說:「瑞儀,你看起來很福相,你老會好喔。 你看,他微笑了。事實上也是這麼的,他很有福相,我說的是實話。通常我們這邊法會都是他操刀的,他真的很有福相。

可是如果我說:「瑞儀,你這個矮冬瓜。 你一聽不高興了,師父罵我矮冬瓜,你心裡起一個疙瘩,永遠記得這句話,其它話都不記得了。當然他不會啦,我是說譬喻。

我們眾生就生活在空洞的名言世界裡面。佛告訴我們,所有的語言文字都是空洞的名言,跟實際是兩回事。名言性空、不實在。如果有人說你很聰明、很漂亮、很有錢、很富貴相,你要不要高興?不用高興。有人罵你矮冬瓜、醜八怪,你要不要難過?根本就沒有這個意義嘛。

當然,你也不能說:好啦,名言不重要,我可以隨便用語言去罵人。那也不對因為那會引起別人痛苦,他沒有學中觀、沒有學般若。所以你也不能用壞的名詞去讓人家痛苦,不行的。我們用讚美的心、欣賞的心,盡量用好的語言去表達,讓別人歡喜,也是一件善事。

有些人這輩子眼睛瞎、耳朵聾、啞巴不能說話,這是怎麼來的?是過去的習慣造成的。師父、父母、長輩跟你講什麼,你不聽,我行我素,你的業報就是來輩子耳朵聾。你否定世間的真理,認為世間沒有因果、沒有業報,只要我高興有什麼不可以,社會上就流行這句話,胡作亂為你有這種觀念,你在傳播這種錯誤思想,來輩子就瞎眼、缺手缺腳。

種種災難都是跟自己不好的行為有關係。你不走正路、不取正財,自自然然就有一個災難,就讓你的手在災難當中受傷了。就是說,世間這一切奇奇怪怪的現象,佛法裡面都清清楚楚地告訴我們,叫做三世因果業報輪迴。你要有這個正知正見,那麼你在佛門裡面就有根了。

我最近讀大般若經,很值得我們瞭解的一點就是先破名言關,所有的名言都是空洞無實、不實在,名跟義是不一的。所以,以後有人罵你矮冬瓜、醜八怪,你會發脾氣嗎?你要想:他只是在製造一個聲音,他是佛菩薩派來的使者,來測驗我有沒有耐心、有沒有智慧。你要感謝他!這樣子,當下你的情緒就穩定下來。否則,你的耳朵一天到晚都受別人的支配,要你快樂、要你痛苦,就一句話而已,這樣活得很痛苦。

我們學佛,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去觸對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的時候,就是修道的一個關鍵點。

譬如吃飯的時候,味道很鹹,今天是不是那個鹽巴的桶子破了?你放這麼多鹽巴,不會煮還敢煮給人家吃!一大堆的煩惱。太酸、太辣、太苦,你嫌東嫌西的,那你還沒有學佛。苦有苦的味道,酸有酸的味道,你都去欣賞它。

學佛的人是將心歷境,以境驗心;隨緣作主,立處皆真。任何時間空間當中,一切法都是佛法,一切法都在演緣起性空,都是因緣所生法。

因緣所生法——暫時呈現這麼一個狀態,暫時呈現這個性質,暫時呈現這個相貌。你不要為了這些事情,讓你的情緒高高低低、起起伏伏,甚至事過境遷了,你還往事不斷回味,可憐不可憐啊!眾生就是這樣子,尤其好的事情就不斷地貪戀執著,不好的事情就鬱悶。二十一世紀人類三大最難治療的疾病,其中一個就是憂鬱症(還有癌症、愛滋病)。

 

  1. 以般若引導一切善法

 

第二個我想提供給各位參考的是:釋迦牟尼佛講這麼多經典、這麼多內容,三藏十二部,幾萬卷的經典,真的是讀不完。可以把它濃縮成什麼呢?六波羅蜜。一切經典所說的道理,就是離不開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波羅蜜就攝持了世間一切善法。六波羅蜜大家都會背,可是真正的意義我們都忽略了。

六波羅蜜最重要最重要是什麼呢?般若波羅蜜。經典形容:般若波羅蜜是一切善法的生母兼養母。所有的善法,一定要透過般若的引導,才是真正的善法。

假若我幫你做一件事情,我天天想我幫忙過你,我過去對你這麼好,為什麼你今天對我不好?你這個人忘恩負義!本來幫忙人是一件好事,現在因為你不幫我的忙,還在別人面前說我壞話,加深我對你的恨。本來是一件好事,結果變成壞事。為什麼?因為沒有智慧。有一個我,有一個東西去幫助你,你是接受的人,而我是贈予的人,三輪不空。

當我們沒有般若智慧去照見五蘊皆空,本來是善事,就變成煩惱事了。所有的修行,如果沒有跟空相應、沒有跟般若相應的話,最後都是變成有為有漏;漏就是煩惱。本來是善事,最後變成苦惱事

所以,不管你做什麼事,過去就過去了,做的當下也沒有一個我在做這件事情你要好好對我感謝、報答我,你有這個念頭就不對了。學佛難就難在這個地方,而我們要學佛也就是從這個地方下手。為什麼呢?未成佛道,先結人緣。眾生千千萬萬,我先用種種方法去跟眾生結一個緣,所以學佛法第一個就講布施。

 

  1. 結語

 

各位很難得的,每次我們這邊有法會,你們都上山來,事先買東西,要切、要煮、要洗,都是你們在做,所以沒有機會聽開示,今天我就特別講這些來給各位參考。

各位,你內心有什麼問題?對佛法上、修行上有什麼問題,現在可以提出來,大家互相來研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