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修副修與動修

普獻法師//講述   2005年於高雄正信佛教青年會

(三)以善方便化度眷屬

 

「菩薩摩訶薩,在家宅中與妻子俱,未曾暫離菩提之心,正念思惟薩婆若境,自度度彼,令得究竟,以善方便化己眷屬,令入菩薩智,令成熟解脫;雖與同止,心無所著;以本大悲,處於居家,以慈心故,隨順妻子,於菩薩清淨道,無所障礙。菩薩摩訶薩,雖在居家作諸事業,未曾暫捨一切智心。」《八十華嚴》第二十四卷十迴向品

「動修」的第一步是:把家庭安置好,與眷屬一起增長福德智慧,善用眷屬因緣來成就道業!

這個地方說:只要「正念思惟薩婆若境」,就能夠「自度度彼,令得究竟。」意思是:有家庭的人,必須面對妻子兒女、父母兄弟姊妹,只要態度正確、觀念正確、方法正確,那麼菩提之心照樣湧現。

有人說妻子兒女是來討債的,無冤不成親、無債不成家,這種把所有的人都是當成障礙的觀念,讓許多人因此喪失了做人的基本原則,甚至連最基本的道德觀念都無法把持。尤其竟然把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當作仇人看待、冷漠以對,揚棄最基本的責任義務、倫理,甚至干戈相向。經典沒有那樣講啊!

信佛學佛,不能一個人單獨去成佛,要陪著眾生修學。要先陪誰呢?父母、妻子、兒女嘛,陪著他一起作心靈成長。子女因為得到父母的照顧而成長,父母因為教導子女成長,互為增上,彼此的智慧福德都得到增長。這是信佛學佛的人應該有的態度。

千萬不要老是說:等我成了佛以後再來度眾生。等你成佛不知要等多久,這些眷屬已經不曉得受了多少冤枉的生死苦啦!你忍心嗎?你這麼一走了之,讓這些生你、養育你的父母兄弟姊妹沉淪在苦海裡面,說不過去吧?

要以種種善巧方便,先化導自己的眷屬,父母、兄弟姊妹、丈夫妻子、兒女,令入菩薩智,令成熟解脫;但是,還要把握一個原則:「雖與同止,心無所著」。

「雖與同止,心無所著」這個原則很重要!做父母的,不要對兒女生執著心。例如,我現在花了多少錢讓你讀書、所以將來你會賺錢養我。你的心有這樣的執著、這樣的期待,萬一將來他不理你,你會很痛苦。

你不要堅持兒女非得念某個科系不可,兒女有他自己的資質、業緣,所以他的興趣不一定符合你的期望他對音樂有興趣你就讓他朝音樂發展,他對美術有興趣你就讓他去學美術,只要他想做的是正當的、無害身心的,你就讓他自己選擇。

你這一輩子沒有出家,不要叫兒女替你出家,那你是用兒女來滿你的願,是心有所著。如果你的兒女長大了,自己決定要出家修行,而且真的有出家的善根,那麼你也不要阻擋他,不可以因為他要出家,就說他忘恩負義、不顧父母死活,覺得枉費栽培他一場。

彼此互為眷屬,是很難得的因緣,但是無法預知相處時間的長短,或者相聚十年、二十年,頂多三、五十年。現在每相聚一天就少了一天,每一天都可能是最後一次見面,有朝一日大家都要說再見,所以你要非常珍惜這個因緣,用最好的態度、說最好的語言,來招待他、關心他。

別誤以為非要去供養某個師父、某一尊佛,才有功德其實,你現在的父母兄弟姊妹也有佛性,都是未來的佛菩薩,現在你先孝敬他、跟他結個善緣,未來他成了佛,你就有機會在他的座下出家成道。這樣想,把他們當作佛來供養,不是很好嗎?

經上說,丈夫要「隨順妻子」,怎麼隨順呢?買菜的時候幫太太提籃子嗎?上百貨公司慷慨的付錢嗎?坐車子要幫忙開門嗎?雖然那些都是太太期望的,但是真正的「隨順」是指:善知妻子的優點,引導妻子向善向光明也就是去關心她的生活,引導她增長智慧、積聚福德。

如果這妻子成天瘋狂購物、喜歡打麻將、狂歡,你也隨她去,那麼,對她的身心沒有幫助、你的身心也沒有成長,孩子也得不到好的榜樣,這不叫隨順妻子。

古代因為婦女受教育機會很少,多半由丈夫主掌一切,所以經上就把引導成長的教育責任交給丈夫但是,這個時代的婦女也有責任「隨順丈夫」,互為成長因緣。

「於菩薩清淨道,無所障礙」,就是跟父母妻子兒女一起增長智慧、福德。

「 動修」的第一個對象是家屬,在跟家人互動的時候,要把握「慢動作」三個字。

如果你是急性子的人,動作大、講話快,就容易導致別人聽不清楚、引起誤解從現在開始,學習動作慢一點、斯文一點,講話速度放慢聲調放柔一點、磁性一點,讓人家聽得清楚感覺舒服一點,減少情緒的波動。

要學習慢動作,走路不要乒乒砰砰的,開門和關門都砰一聲,讓人覺得很刺耳。我曾經遇到一個人,心裡有心事,走路匆匆忙忙,結果頭撞到牆馬上凸起一大塊我叫他不要走那麼快,他說他急得要死。台語說「吃快撞破碗」,欲速則不達呀!

動修的部分要把握的原則是:動作要溫雅、斯文,讓心跟這些動作結合在一起。

例如,我想移動這個杯子,我的心要清清楚楚的覺察每一個動作:我的手正在往前、往前、往前我碰到東西我拿起東西我放下東西,沒有聲音。如果我很粗魯的這麼碰一下,這個聲音會嚇到別人,也表示我的心不在這個動作上。

講話的時候,要清楚知道自己在講話:講這句話的動機是什麼?有意義否?會傷人否?聲量恰當否?速度恰當否?咬字清晰否?

 

(四)行住坐臥迴向菩提

 

「若著衣裳,若噉滋味,若服湯藥,澡漱塗摩,迴旋顧視,行住坐臥,身語意業,若睡若寤,如是一切諸有所作,心常迴向薩婆若道,繫念思惟,無時捨離。」《八十華嚴》第二十四卷十迴向品

這也是動修的部分:每一個動作,都要與智慧心相應。穿衣、吃飯、洗澡、化妝、看東看西、行住坐臥,一切行動,都要繫念思惟於薩婆若道——清楚當下這些動作清楚我們產生了什麼感覺清楚我們產生了什麼念頭。

什麼是修行?修行應該怎麼修?到寺廟裡面去,穿著海青,禮佛、唱讚、拜懺、誦經、念佛、持咒嗎?

佛陀說:「一切諸有所作,心常迴向薩婆若道」——動作要跟智慧心相結合不論睡覺也好醒來也好,一切身語意業,包括行住坐臥、著衣裳、噉滋味、服湯藥、澡漱、塗摩、迴旋顧視,都要「迴向薩婆若道,繫念思惟,無時捨離。」也就是說,一切身口意行為,都是與菩提道相應的。

當人家說你講話「有口無心」,表面上是替你解圍,其實,這正表示你心裡想的跟做出來的是兩套心跟行為不相稱,站在修學角度,值得檢討改進

在日常生活當中,穿脫衣服是天天要做的動作,你的心對整個動作要清清楚楚:我現在要穿衣服,我的手碰到衣服,我的手舉起衣服,我把衣服套進身上包括我有什麼感覺,那個感覺也要察覺出來。

澡漱就是沐浴、刷牙洗臉、上廁所塗摩就是化妝打扮做這些事情時,心也要清清楚楚的覺察每一個動作、以及感覺。

我現在要吃東西:我挾菜,我把菜放入口裡,菜碰到舌頭,我咀嚼,我感覺酸甜辣鹹,我吞嚥,菜通過咽喉……。我不能就這麼抓起東西塞進嘴巴、囫圇吞,那會消化不良,不能吸收。

「諸有所作」,包括用感恩的心、關懷的心、真誠的心,去擁抱你的父母你的丈夫、你的妻子、你的兒女。

各位活到這個年歲,曾經擁抱父母幾次?或許你從來不曾擁抱過他們,連一句感謝的話都沒說過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各位回去以後,要開始實習,記住:發出由衷感恩的心,用百分之百的謝意,去擁抱你的父母。

或許你過去不曾這樣做,所以你會覺得不好意思他們也會嚇一跳但是,沒有關係,你這個機會觀察你的感覺,清楚你內心的感覺,清楚你生理的感受,清楚知道這些感覺產生了、這些感受變化了、這些感受消滅了。

你會發現到你的感覺、你的感受,從無到有、從有到變化、從變化到消滅,那個無常生滅的感覺,也要察覺得清清楚楚。然後,你放開擁抱的手,你離開擁抱的對象了,你也要察覺離開那個感覺。

我講到的這些「動修」的方法很實際,都是就你生活當下的人事來修,不需要想像,只要注意察覺你自己心的狀態自己的動作、自己的心念然後,你會感受到父母妻子兒女心的狀態,調整彼此互動的方式,讓雙方都得到成長。

我們不要以為到佛堂誦經拜佛打坐,或是到哪裡去當義工,就大事已畢然後,回到現實生活中,看到這個很討厭、看到那個也不順眼為了一句話而火大,整天一肚子氣結果,宗教信仰不但沒給你的家庭帶來溫暖,反而造成社會上的人不敢來信佛學佛,這是很遺憾的現象。

舉例來講如果家裡生了一個缺陷的孩子,很多人就會想像這是祖先的積德問題,前世什麼業報現前了,把一大堆的壞名詞加在你身上其實,你不妨換個角度想這是佛菩薩派來的護法,來試驗你的道心磨練你的耐心、成就你的忍辱功夫。

佛經裡面有說缺陷的兒女是討債鬼嗎?沒有啊!佛陀是這麼說的:一切眾生都是我們過去生的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兒女,因為跟我有緣,所以投胎到同一家庭來。他投胎到我家,表示我還有能力照顧他、有辦法養他。要學習轉換一個想法,想成那是佛菩薩賜給你的寶貝孩子。不可以老是把他想成討債鬼當時如果怎麼樣就怎樣,一肚子的不滿,問題不但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把親家變成冤家,衍生更多苦惱。

「態度決定生命的高度,格局註定生命的結局。」這是動態修行當中的一個重要觀念。

修行不僅止於理論的研究,理論如果跟實際生活不能相應,理論是理論、生活是生活,成為兩個平行線、永遠不會交集,那就毫無意義了。佛法就是活生生的法!我們活生生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如何處理人際關係,是佛法很重要的部分。

所以,學佛的人要扣緊三個重點

第一個重點是「我與世間」: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我跟這個宇宙的關係如何?處於無常的成住壞空相續變化的宇宙間,我該盡到什麼樣的責任去維護它?

第二個重點是「我與眾生」:我應該如何面對眾生我如何跟眾生互動?

第三個重點是「我與自己」:我如何淨化我的身心怎樣才能夠讓我的心安定下來?我這一顆心七上八下,心安定不下來的話,我的事業、我的家庭整個亂了。

「心」就像時鐘中間的支點,任由秒針、分針怎麼動都沒有關係,中間的支點絕對不能動搖,如果中心那一點動搖了、壞了,這個鐘就報銷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也是一個支點,這個支點(心)一動的話,眼睛、耳朵、嘴巴、身體就跟著動,成為妄念的奴隸、做欲望的奴隸多可憐啊!

所以研究佛法,最後還是要回歸到對自我身心的控制能力增強自我身心的控制能力讓身心淨化昇華。淨化身心的方法,就必須談到止觀了,佛陀臨終前告訴我們要修四念住。靜態的思惟、靜態的修行,還要加上動修,才能真正的對現實人生發揮昇華作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