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講 菩薩有十種清淨施十種清淨戒

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清淨施,何等為十?

平等施,不揀眾生故

隨意施,滿其所願故

不亂施,令得利益故

隨宜施,知上中下故

不住施,不求果報故

開捨施,心不戀著故

一切施,究竟清淨故

迴向菩提施,遠離有為無為故

教化眾生施,乃至道場不捨故

三輪清淨施,於施者受者及以施物,正念觀察如虛空故。

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清淨廣大施。

︽華嚴經卷第五十八||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六︾

 

上座部的佛法以戒、定、慧為修學的次第而菩薩的修法是以布施擺在第一,然後再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有它特殊的因由。因為一下子講持戒,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犯,一般人是很難接受,所以菩薩道的修法先能施捨身邊多餘的東西,甚至捨己為人,因為眾生本來就有﹁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佛法只是加以深化、智慧化以後,變成修道的一個項目,而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

佛陀之所以為佛陀,他有三十二相莊嚴,八十種隨好,三大阿僧祇劫修福修慧,最後百劫種相好來成就佛道,這也都是跟清淨施有相當大的關係。菩薩有那十種清淨施?

一、平等施,不揀眾生故

平等施不去分別這個眾生長的好看不好看是什麼種族皮膚什麼顏色菩薩的布施不分國界、不分種族,這是布施第一個很重要的條件。眾生有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所有一切的眾生都是平等的,這種智慧的關懷就叫做平等施當然這種布施一定要跟般若相應跟菩提心相應,才叫做波羅蜜如果不跟智慧相應,不跟菩提心相應,這種布施,就是屬於世俗的一種施捨。

二、隨意施,滿其所願故

就是隨眾生的意願而布施有些眾生他不需要這些東西,而你布施給他,對他而言是多餘的。在他最需要最迫切的情況下,你的布施對而言就如甘露這種是隨眾生的意願而布施。比如有個人他現在肚子餓了,你拿衣服給他是沒有用的,這個時候拿食物給他充饑才是最重要。

三、不亂施,令得利益故

不亂施不隨便布施布施一定要能使對方真正得到身心的利益,這種就叫做不亂施。舉個例子在阿根廷我們的華僑界經常會收集一些衣物交給佛教會去布施因為鄉下很窮,鄉下人無以維生,就到都市的邊緣,那裡有許多是政府的公地,他就搭起房子,就這樣佔了這塊地,據地維生但是生活很困苦我們佛教會募集了一些衣物,就拿去分給他們這些人也很奇怪,都不工作,我看那邊地很大很廣泛。起初我們不曉得,當我們布施衣服給他們以後,就問他們︰為什麼你們不去種一點東西吃呀?他說︰很多團體會來布施給我們。

這就點醒我們,應該要從事思想的教育,僅僅布施物質不見得能夠徹底的救濟他們,應該是以教育為主才對,所以布施也是要有智慧。

四、隨宜施,知上中下故

這是要從事思想的布施、知識的傳授要知道眾生的上下根機,有上等、中等、下等因為眾生根機不同,從事思想的救濟就應該有不同的方法來教導。

五、不住施,不求果報故

布施出去了,就要放下心裡不能存有其他念頭什麼念頭?我布施這些,他們將來怎麼回報給我來生我是不是能夠大富大貴不能有要求回報的這種念頭,這跟般若不相應、跟菩提心不相應。

六、開捨施,心不戀著故

七、一切施,究竟清淨故

一般人布施是人到門上來,我們才布施。真正的布施,是主動去尋找那些真正需要的人因為有些他有一種自尊心,再苦寧可自己受苦不去跟人家要所以行布施的時候,是主動的去訪求真正需要我們布施的人,而且要讓對方很有尊嚴的,而不是自己很傲慢的態度,讓人家受不了。所以說:一切施,究竟清淨故。

我們通常講到的布施,好像是將我們多餘的、比較差一點的、用過的才給人家,這個就不是菩薩所講的布施。菩薩的布施是選他最好的東西去捨

八、迴向菩提施,遠離有為無為故

為什麼要布施?就是跟眾生結善緣。我們跟眾生結了善緣,希望能夠跟眾生一起證到無上菩提,我們的目的在此。陪伴眾生,跟眾生結了善緣,所以你說法他願意聽。如果你從來沒有跟他結過善緣,你講再好的道理,他都沒有辦法接受。

 

九.教化眾生施,乃至道場不捨故

經典比喻︰一顆黃豆很硬很硬,我們把它泡在水裡面,這顆黃豆會變軟,針刺進去就可以穿透它。眾生的心也很尖硬,必須透過布施跟他結緣,給他好的印象,你說什麼勸導他的話,他都願意接受。所以,布施是菩薩為了攝化眾生的一個方便,菩薩的布施目的就是要引導眾生走向光明的覺岸,一直到眾生成佛。

十、三輪清淨施,於施者受者及以施物,正念觀察如虛空故

「三輪」,這是布施的人、接受的人以及所施的物叫做三輪體空。

就是說在這個無限的時空當中,剛好有一個正需要的人,我們也有這些東西,這些都是如幻如化只是目前這些東西暫時屬於我,這也是一個假名,暫時由我保管,我們只是有暫時的使用權,沒有永遠的占有權只是暫時流通留在我這邊而已我施捨出去,我也是如幻如化,眾生也是如幻如化,東西也是如幻如化從緣起的觀念來看都是如幻如化所以沒有一個布施的我,也沒有一個接受布施的眾生,沒有一個實在的東西來布施,只是如幻如化,這叫做三輪清淨施。

「於施者受者以及施物,正念觀察如虛空故」,這個是講到菩薩的布施一定要跟般若、空相應,這個功德才是不可思量。︽金經︾就講到︰﹁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就像虛空一樣沒有辦法去思量菩薩的修行一定是跟空、無我、般若相應,才不會引起煩惱。

眾生因為處處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我在做善事,對方是被我所救濟的,他應該尊敬我糟糕了!這個我執還在。所以常常做完了善事,希望能夠到處去宣揚,當一個好人好事代表,就怕人家不知道我做的善事。但是在佛法來講,我們布施做善事,如果是﹁為善不欲人知﹂這叫做陰德。陰德有些地方寫陰騭,陰德功德大如果我們做善事,為得到一個好名聲,有了這好的名聲,你這個善報就沒有了,因為你只貪求名聲而已所以想要有多大的福報就有限你做一點善事,希望大家來稱讚你、讚美你,煩惱跟著就來了。

講到菩薩道的修行,時時刻刻我們要注意到,第一個就是菩提心第二個是智慧空般若心│空慧,第三個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五度如盲般若如導﹂五度指的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就像一個引導的導師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五度,一定要時時刻刻跟般若相應,跟菩提心相應,才叫波羅蜜。如果沒有跟菩提心、般若空慧相應的話,就不叫做波羅蜜

這是講到菩薩清淨施,跟般若智慧跟菩提心相應的布施。

 

 

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的清淨戒,,何等為十?

身清淨戒,護身三惡故

語清淨戒,離語四過故

心清淨戒,永離貪瞋邪見故

不破一切學處清淨戒,於一切人天中作尊主故

守護菩提心清淨戒,不樂小乘故

守護如來所制清淨戒,乃至微細罪生大怖畏故

隱密護持清淨戒,善拔犯戒眾生故

不作一切惡清淨戒,誓修一切善法故

遠離一切有見清淨戒,於戒無著故

守護一切眾生清淨戒,發起大悲故。

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無過失清淨戒。

︽華嚴經卷第五十八||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六︾

 

我們為什麼要持戒?就如世間的道路都有紅綠燈,當一個人不守交通規則,自己危險別人也跟著危險。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人跟人之間要怎麼樣制定一種規範過一種道德規律的生活,讓大家都能夠安居樂業。古今中外的聖賢,就看出了人們必須過著一種道德的規律的生活就像道路一定要有紅綠燈的設備,大家按照道路規則,人車才能安全。

所以在佛法裡邊﹁戒﹂是最重要的,因為持戒能夠得人身如果我們做善事,但是不持戒,那就會墮落變成畜生。像貓啊狗啊鳥啊長得很漂亮,讓人家當寵物飼養,因為做善事又不持戒,以這個做善事的功德,墮落成漂亮的畜生貓、狗、鳥,然後受人們的寵愛。當我們失去了人身,一切都完了,唯有得到人身才能繼續修道繼續增進,只有在人道才有辦法修成佛道萬一墮落成畜生,那可麻煩了,千生萬生要業報盡了以後,才能再轉世做人道。

我們這輩子不要想說我要開悟要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我們先問自己有沒有好好的受持五戒、十善、菩薩戒,乃至比丘、比丘尼戒,因為持戒得人身,只要得到人的身,我們才可以繼續的親近三寶,智慧福德才能夠繼續增長。因此,持戒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們建房子要打地基,地基穩固了,才可以一層層的往上建起來戒是我們修佛法的一個根本基礎,比什麼都還重要,甚至比布施還來得重要,比禪定更重要。

菩薩摩訶薩有那十種清淨戒?

一、身清淨戒,護身三惡故

我們的身很容易做壞事,就是殺、盜、淫。傷害殺害其他眾生的生命,這個是殺。盜是盜取別人的財物現在社會上很亂,電線被剪了,路燈不亮農人的用具晚上被偷了甚至小偷剪高壓線的時候,被高壓線電住了,掛在空中,這是偷盜,當下就報應死在半空中。在亂世中,最麻煩的一件事是什麼?盜賊非常非常多,竊盜案件多,尤其是現在科技發達,利用電腦、電話各種狡猾的手法行騙欺詐的行為層出不窮,還用電話來恐嚇然後,改用080的政府電話號碼,讓你相信,叫你匯款,否則的話會怎麼樣又怎麼樣所以,在這個時代很容易犯的就是偷盜戒想偷這種非分之財

我們看現在的人,有些一輩子就是貧窮,怎麼賺都賺不進錢來花,這個就是前輩子犯了偷盜戒本來不是你的東西,是我們提前拿來享用,所以就出生在貧困的家庭,這是一種報應。

如果依剛才所說的,殺害眾生的生命會有什麼果報呢?就是這生當中病痛很多,疾病很多,壽命比較短,這個是殺生的一種果報前生是從事殺生的工作,這生當中就是疾病不斷,要讓人開胸剖腹開腦。話說澳洲有一位六十歲的人,就得到七種的癌症,每一種癌症都要經過手術,七次動刀把腫瘤割掉,還要化療,一生都跟疾病搏鬥。我們也看到有許許多多奇奇怪怪的病,那種病就是沒有藥物可治療;若是有藥物可醫治的話,那種藥物卻也是非常非常的昂貴,讓你傾家蕩產,全家就為這個病人而耗盡家裡所有的資源。為什麼會這樣子?怎麼這麼可憐?生下來的孩子會這樣子呢?說來就是一種業報,前生造的殺業,造了偷盜業,所以這一生當中貧苦、疾病,貧病交加,這真是悲慘的人生。

我們的身還會犯的過錯是是邪淫。以在家人講的就是邪淫,不正當的男女關係就是除了正式結婚夫妻以外的外遇行為。現在社會上有一種疾病,叫做愛滋病,這就是不正當的男女關係所遭受的果報。以前有一種病叫做淋病、梅毒,那也是因為不正常男女關係所感染的病愛滋病有沒有藥物可醫治?還在研究中,但是我相信慢慢一定會找出藥物可是一找出新的藥物,另外一種病不曉得叫名字又會出現,會比這個愛滋病更嚴重,更厲害的病又會出現了。

佛陀二千五百年前就瞭解到眾生的這種苦,要眾生過著一種很單純一夫一妻男女的正常家庭生活所以佛陀就制定五戒,這五戒當中就有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佛陀制戒是在保護我們,不是限制我們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不是這樣子的所以說:護身三惡故。

二、語清淨戒,離語四過故

口語上我們講的話,要遠離四種過惡我們這張嘴巴很容易開口傷人,經典裡面說人生在世斧在口中﹂每一個人嘴巴就像一個斧頭,這個斧頭可以殺人做壞事,這個斧頭也可以去雕刻藝術品。有些人開口就講壞話傷人的話、挑撥離間的話講人家是是非非的話,還有就是講誇大的話、誑語,自己沒有這份功德,吹牛講到好像他已經開悟了這個很麻煩

在語言上就是不妄語、不惡口、不講低俗的話不兩舌。不兩舌就是不去挑撥離間。沒有證悟,不要說我已經證悟我已經成佛了我是大菩薩了這個是不好的!所以語言上使用起來要非常非常的小心所謂﹁一言興邦,一言亡國﹂這句話說出去,也許我們的福份德行會損,叫做損德。

我們看一個人不是看這個人長得多漂亮多莊嚴,他的鼻子、眼睛、眉毛長成什麼樣,他就有什麼樣子的福份不是這樣子的我們聽他的聲音,講話的態度,大概就知道這個人修養程度在那裡如果他修養的程度不夠,即使福報再大,不久當福報用完就沒有了。因為惡言惡語啊。比如在選舉當中大家都可以看到,盡量去挖對方瘡疤,而且在傷口上面灑鹽巴最後都沒有什麼好下場。

所以語言使用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如果一個人隨便亂講話,開口就傷人,這個叫做缺德沒有口德,當然他的福德就很差。我們盡量使用那種規勸人的能夠提昇人性的,有知識的、有智慧的能啟發人的這種語言,鼓舞別人的生命,我們就會增長福德。如果我們沒有東西布施,可以用我們的知識透過嘴巴傳授給別人,讓別人有所啟發,這也是功德一件。所以在菩薩修的這十種清淨戒裡面,第一個是身,第二個是口,第三個是心。

三、心清淨戒,永離貪瞋邪見故

心也有戒,戒什麼呢?貪、瞋、邪見。我們這顆心要懂得好好去保養,如果你不懂得保養,它就會被貪、瞋、癡腐蝕干擾,讓你一刻不得安寧,一刻不得安詳我們修行時時刻刻就是要檢點這顆心,是貪心呢?是瞋恨心呢?是邪見呢?是無明呢?還是愚癡的心呢?要清清楚楚因為所有的身、口所做的事情,殺、盜、淫、妄、酒這種種的一切,其實就是來自於我們內心裡面的貪瞋癡所發作出來。

以,持戒到最根本的時候,就是持心戒,讓心遠離貪、瞋、癡。當我們的內心中沒有貪瞋癡的時候,自然的這個身就沒有殺盜淫妄等種種過失。就像田裡面沒有種子,它就不會發芽,這是很自然的道理。

四、不破一切學處清淨戒,於一切人天中作尊主故

一切學處」│我們除了五戒以外,還要學習威儀走路、吃飯、做事人跟人之間的接觸,這些都有很多的學處。比如說出家人的學處,有人吃飯的時候,一面吃飯一面大聲講話,吵得別人都受不了你一面講話你的口水吐到別人的碗裡面讓人家難過這個都是學處。走路也如此,在圖書館裡,人家在讀書,你大聲的嘻嘻笑笑,走路很大聲,影響別人,讓人心裡面不安這都是學處。身意業這種行為不能很粗暴、很粗魯、很庸俗這些都是我們講的學處。

五、守護菩提心清淨戒,不樂小乘故

在菩薩戒裡邊,有一條戒律叫做菩提心戒,菩提心戒就是時時刻刻不要忘記自己是想信佛學佛成佛的人自己是要引導眾生走向善光明的人,如果我們退失這個菩提心,那就叫做犯戒。對眾生很冷漠,不管他死活,這種冷漠的心就是喪失了菩提心,那是很嚴重的事情

做為一個宗教家,時時刻刻都是很熱心為人,替人設想,如果這份心沒有的時候,我們就說犯戒了。置別人的死活於不顧,那真的是很可怕,這就叫做冷漠無情我們社會缺乏的就是這股溫暖的互相關心、互相關懷、互相尊重。在選舉當中,時常可以看到惡言惡口,真的是很可怕,這個社會已經是到了不可挽救的境界,所以當政者要好好的檢點檢點,修這條戒守護菩提心。什麼是守護菩提心?就是希望別人好,不要去嫉妒人家,不要去傷害人家,盡量去幫助人家,這是人人都可以做的。

六、守護如來所制清淨戒,乃至微細罪生大怖畏故

發菩提心的人他不會不管眾生說我自己一個人成佛就好,我一個人身心解脫就好,我的生死解脫就好了,如果這樣子的話,就變成修小乘。小乘是以厭離心來修持佛法,不是菩提心來修持佛法

佛陀所制的戒,有根本大戒有學處比丘有波羅夷戒根本大戒。戒有分許多,有輕重戒開遮持犯,甚至包括吃飯睡覺走路,行臥都有一定的規律。作為一個信佛學佛的人,不要以為這是小小的戒,捨掉沒有關係事實上不是這樣子的,因為佛陀所制的戒律,都在保護我們身心的安寧如果我們犯了戒,會不斷的去懊悔,就不能入定了所以,戒才能產生定如果沒有戒就沒有定不過有些戒不是我們凡夫所能理解的。

過去有一個窺基大師,他是菩薩轉世來化眾生的,據說他家非常有錢玄奘大師要他出家,他說有三個條件他要三部車子,一部車子載書,他喜歡讀書一部車子是載食物,好酒美食另一部車子是戴很漂亮的女人。他要這三部車子他才要出家玄奘大師都答應他。玄奘大師也是一個有慧眼的人,而窺基大師只是示現而已,結果窺基大師一出家的時候,這些東西他不要了所以叫做三車和尚

那個時代有一個道宣律師是當時佛門裡持戒很莊嚴的一個律師,都有天人會送飯給他吃。有一天窺基大師去終南山拜訪他的時候,超過時間了,天人沒有送飯來後來窺基大師走了,天人才送飯來道宣律師就問那個天人︰你怎麼沒有按時間送給我吃?他說︰我們沒有辦法送飯因為剛才有一個大菩薩在你這裡,他的光芒簡直讓我們找不到你。道宣律師才趕緊去懺悔,因為他也看不起窺基大師,因為窺基大師要出家的時候說要三車,所以他看不起他。這大菩薩是一種示現,他說捨就捨,不是像我們拖拖拉拉的。

七、隱密護持清淨戒,善拔犯戒眾生故

菩薩戒跟一般的戒是不太一樣的。比如在泰國,他們規定很嚴格,皇后的身體是不准其他人觸摸有一天,皇后不小心掉到水裡面去了,侍衛也不敢去救她起來,就眼睜睜的看她被淹死。因為他們規定得很嚴,皇后的身體絕對只有國王才可以接觸,其他人都不能接觸。但是大乘戒所謂救人就是不拘小節,先救人再說大乘戒跟小乘戒有這個開遮持犯的差別。譬如不能偷盜」戒,那現在個人刀、槍放在這裡,他準備去殺人放火做壞事,小乘戒說不能偷、不能講妄語,大乘戒就不同了,你可以把槍刀埋在地底下藏起來,然後說我沒有看到。你把槍刀偷了就犯了偷盜戒,也犯了妄語,可是這是為了救人。

八、不作一切惡清淨戒,誓修一切善法故

布施如果拿有毒的東西布施給人家也不對,一定是對別人有利益的東西才能布施。所以,戒是非常非常的微細

在佛經裡面講到有一位皇帝,他的皇后是一位很虔誠的佛教徒,平時她守戒很嚴。有一天,皇帝為了吃飯的事情不高興,準備把廚師殺掉皇后知道以後,為了救人,她那天特別陪皇帝喝酒。皇帝說:「妳今天不是受持八關齋戒不能喝酒嗎?」皇后說︰「沒關係!今天我陪你喝。」皇帝很高興。皇后就說:「好可惜啊!今天煮的菜這麼好吃,你今天就要把廚師殺了以後我們就沒有好飯好菜吃了。」皇帝當時已經準備好要去殺那個廚師,因為皇后這段話而不殺了。所以,為了救人,皇后雖然受持八關齋戒,還是喝酒。這是菩薩的一個示現,不作一切惡清淨戒。

九、遠離一切有見清淨戒,於戒無著故

我們信佛學佛的人絕對不要去動惡念做壞事、講壞話,這個是很重要的戒沒有什麼僥倖,沒有說什麼人家看不到的戒不是做給別人看,戒是用來保護我們自己。

十、守護一切眾生清淨戒,發起大悲故

守護眾生利益眾生,這也是一條戒,能夠發起我們的大悲心

 

所以我們講到布施持戒,如果能夠做到布施、持戒這兩種戒,就能夠得到人身清淨莊嚴的人身然後不會墮落貧窮或者是多災多難。在一生當中,希望能夠平安吉祥,就要從清淨戒清淨的布施當中去圓滿成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