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講 菩薩有十種普觀察

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普觀察,何等為十?

普觀一切諸來求者,以無違心滿其意故

普觀一切犯戒眾生,安置如來淨戒中故

普觀一切害心眾生,安置如來忍力中故

普觀一切懈怠眾生,勸令精勤,不捨負大乘擔故

普觀一切亂心眾生,令住如來一切智地無散動故

普觀一切惡慧眾生,令除疑惑破有見故

普觀一切平等善友,順其教命住佛法故

普觀一切所聞之法,疾得證見最上義故

普觀一切無邊眾生,常不捨離大悲力故

普觀一切諸佛之法,速得成就一切智故。

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慧普觀察。

︽華嚴經卷第五十七||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五︾

在我們信佛學佛的過程當中,有些人有些知見上不太對勁,他認為瞭解世間越多就越煩惱,寧可不見不聞、不知不覺,以為一切的見聞覺知作用沒有了,就沒有煩惱。錯了!這個叫做木石無心。木頭跟石頭你罵它,它沒有反應,你打它,它也沒有反應,我們稱為木石無心而我們是有心的動物如果信佛學佛以後,變成木石無心,就不進則退了。

我們這顆心是善於觀察身心世界,不是以一種差別的愛、憎、取、捨去分別這個世界。所有菩薩必修十種普觀察,普遍的觀察我跟眾生、我跟這個世界一切的關係,然後我怎麼樣面對?怎樣以智慧來處理?最後放下。所謂菩薩摩訶薩的十種普觀察?

一、普觀一切諸來求者,以無違心滿其意故

菩薩在行菩薩道的過程當中,有許多受困的眾生來求菩薩拉他一把,這個時候菩薩不是隨便的布施,有些眾生需要用物質來救急救難有些眾生是用知識來開導有些眾生是需要給予安慰必須觀察眾生的需求,來滿足眾生的需求,拉他一把。所以,菩薩是有智慧的布施,不是隨隨便便的布施,必須瞭解眾生,適當的給予布施,讓他能夠真正得到受益。

二、普觀一切犯戒眾生,安置如來淨戒中故

所謂「人非聖賢,熟能無過」有些人皈依三寶,也受了戒,可是無量劫來的習氣一時不能克制而違犯戒規這個時候菩薩就加以安慰,告訴他怎麼樣去懺悔怎麼樣將功贖罪怎麼樣去修善法這樣子眾生就能夠心安下來。菩薩不會輕慢犯戒的眾生。所以,在我們還沒有成聖成賢的時候,就應該要多多親近善知識,遠離不好的環境,這對初學佛的人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經典裡面談到,如果今生今世我們以「我持戒」、「我嚴持戒律」,時時刻刻都是以「我」這個觀念來持戒,這就要當心。怎麼當心呢?很容易養成一種我慢心。心裡面若是存著「我持戒,我持午,別人不持戒午」瞧不起別人,這就增長我慢了。就是說我們這生當中,「以『我』來持戒」這個觀念不破的話,來生就有破戒的機會因為是以我執、我見來持戒雖然這輩子持戒持得非常嚴,但是是跟「我」相應,那來生來世就會有破戒的因緣,這個要當心。

我們去觀察一切犯戒的眾生,是以一種慈悲的心,因為他的我執我見才產生這種不如法的行為,菩薩不會因此而瞧不起眾生,反而更同情來引導他走向光明。

三、普觀一切害心眾生,安置如來忍力中故

眾生根性千差萬別,有些人行為很粗暴,以整人為快樂之本,喜歡整人、傷害人但是菩薩不會放棄任何一個眾生,即使再壞的眾生,菩薩都要設法去拯救他。我們看監獄裡邊有許許多多這種人,台灣現在是人滿為患,在巴西也是如此監獄再怎麼建就是不夠用。在監獄當中,有許許多多不同的宗教及宗教師,來引導這些無知犯錯的眾生。

四、普觀一切懈怠眾生,勸令精勤,不捨負大乘擔故

有些眾生懈懈怠怠的,很放逸「懈怠」不是指懶懶散散而已,去做壞事也叫做懈怠。如果是說早上去偷、晚上去偷,白天偷、夜晚偷,那你說他很努力,可是以佛法來講也叫做懈怠。為什麼?他的智慧不能增長,福德不能增長,那就叫做懈怠。

像佛陀在世的時候,有個比丘出去托缽。以前的寺院裡面是沒有鍋灶,早上起來就排隊拿著缽到各地去讓眾生種福田。印度的習俗是,有出家人來了,就用飯菜放在缽裡面,然後出家師父就跟他們講一些祝福的話,這是當時印度人的風俗習慣。話說個比丘早上去托缽糟糕,沒有人布施

缽回來的時候,一個比丘就想「我走出去又走回來,花好幾個小時,浪費很多體力,累了,就睡一下吧!」這個就叫做懈怠。另外一個比丘就想:「我為了這個肚子,養這個色身,所以我去托缽,走了老遠的路,沒有辦法好好修行,來回也浪費很多時間,我現在要趕緊補回來。」佛陀說這個比丘就叫做精進。所以,精進、懈怠是一念之間,而這一念間就改變我們的生命。

菩薩觀察一切懈怠眾生,不會去瞧不起他,「這個人怎麼這麼懶惰」,菩薩會想盡辦法,給他生命的鼓舞,而不會放棄他。

五、普觀一切亂心眾生,令住如來一切智地無散動故

另一類眾生叫做亂心眾生。一般凡夫還沒有經過訓練,沒有經過修道的程序,我們的心大致來說有二種狀態:一種是散亂動盪不安另外一種是昏沉想睡覺,迷迷糊糊的。

如果我們的內心是在昏沉、散亂的狀態,就沒有辦法克服煩惱沒有辦法克制情欲沒有辦法洞察世間的真相對煩惱沒有降伏、制伏的力量。比如說讀書、學習、工作就提不起勁,沒有力量去克服種種的困難。一般人的心如果沒有經過訓練,它一定是散亂的,要不然就昏沉,眾生的心就是這樣子。白天胡思亂想,想累了,最後連晚上睡覺還在想,叫做「做夢」。「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白天不能達到的目的,晚上在夢中完成了我們眾生有這個毛病。

菩薩觀察到眾生的心很亂很亂,但是菩薩不會放棄任何一個眾生,會告訴他怎麼去修止觀觀呼吸、觀察感覺觀察心念的起滅、感受的生滅,讓眾生能夠安住在身心當中,不被外境所動。

六、普觀一切惡慧眾生,令除疑惑破有見故

「惡慧眾生」就是邪知邪見的眾生。有些人覺得人生沒有什麼善惡、因果、業報,否定道德的價值,這就叫做惡慧。譬如不清淨的以為是清淨的不是快樂的以為是快樂沒有真實的以為是真實的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我,卻認為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我這就叫做顛倒,又叫做邪知邪見無明愚癡

不了解因果、業報,輪迴,然後否定因果,否定道德,這種人我們就叫做惡慧眾生,或者是邪見的眾生。這個會投胎轉世到一個很荒涼、很寂寞、很貧窮、沒有文化水準的地方,叫做「邊地」。你看非洲,他們就生活在另一個不同的世界裡面,過著動物般的生活,茹毛飲血,也不知道去追求人生的價值,生命意義價值是什麼都不知道,只知道追求溫飽。《地藏經》裡面說︰這些吃草的動物,牠的內心世界時時刻刻都但念水草,只知道有得吃,有草有水就夠了。我們如果投生在邊地的地方,一天到晚就想去打獵,來填飽肚子,認為這樣最快樂那還會有什麼藝術、文學、詩歌詞賦的創作?不可能。

菩薩觀察這些惡慧眾生、生在邊地的眾生,菩薩也不會放棄的。

七、普觀一切平等善友,順其教命住佛法故

剛才我們都是講不好的,現在講好的。菩薩對那些有知識、有悲心、有智慧、有福德的善知識,都能夠平等的去對待,然後去隨順他所教導的方法。為什麼呢?這樣我們才能安住在佛法當中。

也就是說要去親近善知識。 親近善知識,不是聽一聽他講什麼道理,而是按照他的道理去修學,這樣子才能夠得到受用。所以親近善知識是求一切智的最根本辦法。善知識,也就是我們講的生命中的貴人」。在我們迷惑的時候指點我們在我們受困的時候幫我們解圍這個叫做善知識。

八、普觀一切所聞之法,疾得證見最上義故

我們聽聞佛法,比如說我們聽到了皈依三寶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聽到發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也聽到許許多多的法,說要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又聽到要攝化眾生,就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然後要修禪定、修七覺支我們聽到這些法,不是背一背這些名相而已,還要去實證、證悟。因為佛陀所說的法,是佛陀的境界我們聽聞了這些法,一定要去證實,很親切的用我們整個身心去證悟,證實的確如此,這樣才不會退。如果我們僅僅背這些名相,背得滾瓜爛熟,還是不能斷煩惱,不能得到自在。

所以,對我們所聽聞的佛法,要一一的去思惟、觀察、修學,然後去證悟證悟了才會有作用。一般人覺得我信佛學佛已經十年、二十年了,可是煩惱還是一大堆。那是因為沒有經過思惟,沒有經過觀察、修學,只是泛泛的聽到這些名相,背一背,就是起不了作用。普觀一切所聞之法,目的是能夠證見最上義故「最上義」就是指空,跟空相應了。

九、普觀一切無邊眾生,常不捨離大悲力故

信佛學佛的人要面對三個問題:

第一是「我跟世界」我跟這個世界、世界跟我,山河大地整個社會的一切,空氣、水質、食物…,這整個影響我們很大。信佛學佛的人不可以認為這些身外的東西跟我無關,這是不對的。我們的呼吸、飲食和山河大地,一切都在影響著我們。尤其現在有一句話叫做「地球在發燒」,地球開始暖化,溫度上升了,南極北極的冰河溶解了,海平面上升了許多,島國都會消失。這是我跟這個世界的關係。

第二是「我跟眾生」。也就是這個地方所說的「普觀一切無邊的眾生」。我跟眾生,包括父母、妻子、兒女、我的同學、我的同事,這些都是我們要好好用心去善待,否則會造成我們生命的苦惱。我怎麼去化解人跟人之間的矛盾摩擦,怎麼去引導眾生離惡向善,這是我跟眾生之間的問題。

第三最難處理的「我跟我的內心世界」。我怎麼去瞭解我的內心世界,這是一個很嚴重、也很嚴肅的問題。在我的內心當中,我怎麼樣瞭解到善念惡念的起伏生滅瞭解到內心深處貪瞋癡的種子在作怪。

所以,我們學佛離不開自我的身心,以及跟這個社會的關係整個世界大自然跟我們的關係。 最近德國一位環保署署長就提出來︰世界暖化的問題,最好是用吃素來解決。他說如果一個人一天吃一斤的牛肉,就會製造出三十六點四公斤的二氧化碳;如果一個人一年當中用肉食來維持生活的話,一個人平均大概會製造一千四百六十幾公斤的二氧化碳但是,如果一個人一年都是吃素的話,所製造的二氧化碳有四百多公斤。整個地球的二氧化碳有五分之一是來自於畜牧業│養牛、養羊、養雞、養鴨可是眾生就是貪圖口腹之欲,因此造成世界的暖化,溫度愈來愈高,讓地球在發燒。

我們要瞭解到世界的問題是所有全體人類製造出來的。換句話說人類就是世界災難的元兇,我們也是其中一份子即使吃素,一年還是製造四百多公斤的二氧化碳,如果吃肉的話,就有一千四百多公斤的二氧化碳被製造出來。如果無量無邊的眾生在造惡業,環境就惡化;惡化以後,還是要由眾生自己來承擔整個世界就是我們人類的集體創作。

每一個人除了要小心翼翼,不要去製造這些麻煩外,還要引導身邊的人走向善的光明。為什麼?「常不捨離大悲力故」,這是基於一種大悲心唯有離惡向善你才能平安如果你不能斷惡向善,你個人災難將不斷出現,然後整個世界的災難也會愈來愈多。我們要觀察所有的眾生都是一體的,密不可分,在這個世界上他國家的事,也是我國家的事情,不可以自掃門前雪。

舉個例子來講大陸的西方、北方、邊疆地方都是從事畜牧業,養的牛羊把那些草啃得乾乾淨淨,樹木也吃得差不多了。那草木不生了怎麼辦?變成沙漠。沙漠化的結果是大風一吹引來了沙塵暴,沙塵暴隨著氣流飄到我們台灣,造成台灣的空氣品質很糟糕。這還不打緊,還吹到夏威夷、韓國、日本。因此,在夏威夷有個地方突然出現有很多很多的魚,就是因為沙塵暴帶著許許多多養分的土壤,就飄流到這個島的地方,讓魚獲量增加,那真是「飛」來的財富。台灣離新疆盆地這麼遠,可是一到沙塵暴季節,往往也會被影響。

所以,這個世界是一體的,無邊的眾生就有無邊的關係,我們置身其中,不可能說跟我無關。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就講到眾生是一體的,所以要「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來看待一切眾生普觀一切無邊的眾生跟我們是息息相關。我們信佛學佛的人要負起這個使命,引導眾生走向善的光明,而不是說我置身於事外,一切與我無關,我自己一個人管好就好了。

佛陀說:這是一個緣起的世界。什麼叫緣起的世界?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有這個因緣就會有這個結果產生;因緣具足了,你說沒有這個結果,那是不可能的。等於說︰眾生(正報)影響我們依靠的世界山河大地(依報),山河大地也影響了眾生,正報與依報互相影響。這當中就是要我們以人為中心,要使所有的人都能夠覺悟有所覺悟的時候,自己的身心不受到傷害,也不會傷害到別人的身心;大家覺悟的時候,這個世界都是美好的世界。

《華嚴經》裡面就談到,無量的眾生發菩提心,這個世界就變成莊嚴的世界;如果污染的眾生多,就變成污染的世界。什麼叫做污染的世界?就是邪見的眾生也就是否定因果、業報、輪迴否定三寶、四聖諦不相信道德這種邪見眾生多,這個世界就亂了。

信佛學佛的人有一個很重要的使命,除了自己自修以外,還要去引導眾生認識因果、業報、輪迴、能夠離惡向善。因為這個世界是我們生生世世所歸的地方,我們來生來世還會繼續投胎轉世到這個世間,如果我們破壞這個世間,那未來的生命空間就會很糟糕。現在人講環保,如果不透過三世因果,環保觀念就很難落實。這個世界就是我們身心的依處,我們依靠這個世界來維持生命,當我們破壞這個世界的時候,生命的依靠就受到了破壞。沒有一個人笨到去砸毀自己的家園,沒有這麼笨的但是我們眾生就是這麼笨,不斷的毀壞這個世界。

澳洲有一個博士,他說︰「我們世間的人一天到晚在談拯救世界,想出許許多多的辦法,根本一般人就難以去實踐。事實上,最簡單的一個方法就是吃素」。有一個印度的博士也是如此說︰要拯救這個世界、人類的浩劫,唯一的辦法就是吃素,就是正確的飲食觀念。因為太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量來源,也是地球最大的能源,它能夠利用植物把它轉化成一種能量。植物有光合作用,植物可以直接把太陽能加上土地跟水就產生了食物,而這些食物就可以養幾百億的人。但是因為我們的飲食錯了,把這些植物拿去養牛羊豬馬,然後產生了許多的細菌,空氣污染、水源污染、疾病一大堆的,什麼都來了。人類的問題所在,就是貪圖口腹之欲,然後造成整個世界的暖化。

世間有共業有別業大家共同存在的地方,我們造了這個業,聚集產生了災難地震、海嘯、戰爭、瘟疫,一年比一年增多,越來越多,這就是無邊的眾生所造的業聚集起來所招感來的現象。

這個地方特別提出「常不捨離大悲力故」,也就是我們永遠不放棄對眾生的信心;眾生有覺性有成佛的可能性,所以我們不會捨離這些眾生。眾生無知造惡孽,但是我們以同情慈悲心來看待眾生。我們信佛學佛的人不是說對這個世間不聞不問,如果是這樣子,那信佛學佛是錯誤的反而要比一般人更加的去關心、關懷身邊周遭的人是普觀一切無邊眾生,而不是木石無心是觀察世間的萬相,產生悲憫的心念,來盡我們一分的力量。

十、普觀一切諸佛之法,速得成就一切智故

佛陀說法,講到人天乘法、緣覺乘法、菩薩乘法因為眾生的根基千差萬別,所以佛陀就說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法門不是一個固定之數。因為眾生的根性有八萬四千不同的根性,那佛陀就說了八萬四千法門來對治。

佛陀為什麼講這麼多的法?那不是很複雜嗎?事實上不會複雜。比如有一大缸的水,為什麼要留這麼一大缸呢?因為人多。雖然是這麼大缸的水,並不一定要把這麼多的水喝進去才會解渴,我們用玻璃杯裝一杯喝下去夠了。因為眾生的根基千差萬別,佛陀的說法也有他的層次不同,說一些世間法、出世間法。

什麼是世間法?教忠、教孝忠孝節義。世間人講孝順父母兄友弟恭,佛陀不反對,認為這也是善法之一。如果是僅僅瞭解世間的因果孝順父母、做善,還是不能解脫,要進一步去觀身心的無常無我才能斷煩惱這是講到人天二乘之法。

人天乘法之後還有更高層次的法,叫做菩薩道、菩薩法或者是如來乘怎麼樣去轉凡成聖、成佛成菩薩就是說發大悲心行菩薩道,在無限的生死當中去利益眾生,在無限的生死當中去積集福德、智慧,這個叫做菩薩法。

一個菩薩必須普觀一切諸佛所說的法三皈、五戒、六波羅蜜、三十七道品、八正道…種種的法有些是共世間的,有些是不共世間的;有些是共二乘的,有些是不共二乘的;也有大乘不共法。

在所有法當中,我們要千萬記得:不管說什麼法,最後一定是要反觀於自我的身心,從身心的審當中證悟無我無常、性空、寂滅,這個才是究竟之法。當然,要達到這個境界,還是由淺而深,最初還是從正信因果業報、輪迴開始著手,從離惡向善當中著手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就無我、空、寂滅、涅槃,那不可能。龍樹菩薩說過︰「妄取一空,是名邪空」。修學佛法也是這樣子,一定要從三世因果著手,深深的相信三世因果滴滴點點都有報應,不可能沒有報應的從這個打下基礎以後,才能去瞭解無常無我的道理當然這個還是要透過禪定的修學。

我常常講,我們信佛學佛的人,初初學佛一定要把《地藏經》詳細的念,常常念。念《地藏經》讓我們瞭解因果業報、輪迴的事實,這不是佛陀講來恐嚇我們,是我們生命的輪迴現象,造了惡業就要受這種果報,這個果報真的很可怕。從《地藏經》裡面,瞭解到身心行為的因果不虛,然後讓我們離惡向善之後才進一步慢慢的去瞭解到世間無常無我的這種真理如果你一下子就從這邊下手就不對了。

所以要從因果建立佛法的基礎,多念《地藏經》。然後再看佛陀的遺教三經。遺教三經就是《遺教經》《四十二章經》《八大人覺經》。從這些經典裡面,瞭解到佛陀要離開人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一個人要離開人世間,最後的遺囑,他的兒女一定是最重視的,平時所說的話忘了一乾二淨,但是這個遺囑是不會忘記的。

佛陀臨終時,阿難尊者就替我們問了很重要的四件事情

佛陀回答說:我走了以後,「以戒為師」,戒就是你們的師父然後對那些調皮搗蛋的比丘呢?「默擯」所結集的經典安「如是我聞」最後一個很重要的,怎麼樣去修去學才能斷煩惱?也就是《金剛經》所說的:「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釋迦牟尼佛說:以「四念處」為安住身心的一個方法,這也是佛陀留給我們世間人最大的一個福音。

無論有信仰宗教或沒有信仰宗教,有信佛或沒有信佛的人,只要他的意識清楚,都可以修行的方法,叫做四念處觀察我們生理、心理、呼吸、感受,從這些當中來斷除我們的煩惱斷除雜念、惡念依這四念處來修學就能夠得到解脫

所以,佛陀來到這個世間,所說的法有八萬四千法門,事實上所有的法門都是來對治我們的身心因為我們對自己的身心不善於處理,造成自己生命的困惑、身心的痛苦。我們除了改善自己的身心,回歸於自己身心,還要進一步普遍平等的去關懷眾生的身心,絕對不可以去傷害眾生的身心;這叫做持戒。引導眾生的身心走向昇華淨化,叫做智慧。有了戒定,有了智慧,然後才可以談到解脫,解脫束縛我們生命的這些煩惱、邪知邪見,這時候我們的生命得到大自在了。學佛就是有這些層次。

學佛信佛的人可以從《地藏經》入手,然後好好的讀誦《遺教三經》,瞭解佛陀臨終的時候是怎麼樣交待的臨終的交待是最重要。再想看的話,就是〈普賢行願品〉,怎麼樣去發願利益眾生然後再加一個《金剛經》,破除我執、我見、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才能夠真正講到說「行不至空,則不足言解脫」修行最高境界,達到證悟空性,佛法才能得到成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