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卷七十九,入法界品第三十九】(117)

我們來看華嚴經的第七十九卷。一開始善財童子來到毘盧遮那大莊嚴殿,結果發現彌勒菩薩並不是從莊嚴殿裡面出來歡迎他,而是從別處來。就是說明我們眾生總是執著,有一個我被佛陀所度化,佛陀救度了我,能所不忘。很多抽象的義理,經典裡面都是用具體的一個事件來說明。

善財童子恭敬右遶彌勒菩薩摩訶薩已,而白之言:「唯願大聖開樓閣門,令我得入!」時,彌勒菩薩前詣樓閣,彈指出聲,其門即開,命善財入。善財心喜,入已還閉。

我們修學佛法,很重要的就是: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在七十九卷裡面,善財童子希望能夠到大莊嚴樓閣裡面,彌勒菩薩從外面來然後說:你進去看吧彌勒菩薩把門打開,善財童子進去以後,彌勒菩薩把門關起來了這個很有意思喔。要知道,學佛的人人格是很獨立的,沒有什麼依賴,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

善財童子到了樓閣裡面,裡面千變萬化種種境界,人物山川、金銀珠寶,什麼都有。其中看到的是什麼呢?就是彌勒菩薩多生多劫來的修道歷程,抛頭顱灑熱血去利益眾生,或者是當國王,或者是當法師,或者是在天上,或者是在地獄餓鬼畜生,這是善財在樓閣內看到菩薩的心路歷程。

所以,我們現代人都把這些簡化了,三生成辦,即生成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都用不著三大阿僧祇劫修福修慧,這是現代人把佛法歪曲了。華嚴經裡面所說的,是正確修學佛法的正常道,就是發菩提心,起大悲心,時時刻刻不要忘記上成佛道下化眾生。功德不嫌多,世世生生在無限的生死輪迴當中,給我們顯現身手,顯現智慧的手段,這樣累生累劫、三大阿僧祇劫去積功累德。當然最重要的就是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而修一切善法」,你就不會覺得說時間這麼久這麼長,三大阿僧祇劫抛頭顱灑熱血。

我們講過了,所謂不退轉菩薩是三年如一日,那退轉菩薩是度日如年。菩薩超越了時間空間那種有限的生命觀。所以阿僧祇就是無限的,不是有一個固定的數目,不是固定的時間。你精進勇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你很快就超越了你有我相人相眾生相的話,你修的很苦。我們現在就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在作怪,所以我們度日如年,差別在這個地方。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即攝神力,入樓閣中,彈指作聲,告善財言:「善男子起!法性如是,此是菩薩知諸法智因緣聚集所現之相。如是自性,如幻如夢,如影如像,悉不成就。」爾時,善財聞彈指聲,從三昧起。

彌勒菩薩要善財自己進去,就是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不要以為我時時都陪伴你,你要自己去體悟。善財在裡面見到許許多多的境界,也了解彌勒菩薩過去生過去世修行的心路歷程。善財童子聽到彈指聲,就從三昧起來。彌勒菩薩就告訴他:你所見所聞的這一切境界,都是菩薩的神力給你加持的,你看到的這些都是如幻如化的相。

善財童子就說:聖者!是善知識加被憶念威神之力。聖者!此解脫門,其名何等?」不錯,這個都是善知識的加被憶念威神之力。善財就問了一句話:聖者我剛才在進入大莊嚴藏樓閣裡面,入定的時候看到了這些境界,這個解脫門叫做什麼?彌勒菩薩說:此解脫門,名:入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莊嚴藏。

一切境界不忘念智」:我們現代人,年輕人還好一點,到了一個年紀很容易說前忘後,丟三忘四,一回頭什麼都忘光光了。這是為什麼?因為我們的心太散亂了。有些人說人老了嘛,腦力就是不靈光,忘記東西是很自然的。不對,你看有些百歲的老人,很多事情記得清清楚楚。我見到的是印順長老,快一百歲了,什麼事情清清楚楚,過去見到的人,名字記得清清楚楚。因為他無時無刻的都是在定的當中,所以不會像我們丟三忘四。

現在很多失智失憶的老人,有一個法師的爸爸就是出去不知道回來我說那你很簡單,在他手上掛一個聯絡人電話他說不要,他怕這樣很丟臉,可是常常自己要出去,一出去不知道回來。這個就眾生的心很散亂,養成習慣了。一顆散亂的心,看到什麼都忘掉,這個很難學習。這是告訴我們,你如果丟三忘四的話,就表示你的心很散亂。應當我們學習東西,都可以牢牢記住。

善財問言:「此莊嚴事,何處去耶?」彌勒答言:「於來處去。」曰:「從何處來?」曰:「從菩薩智慧神力中來,依菩薩智慧神力而住,無有去處,亦無住處,非集非常,遠離一切。

接著,善財童子就問:定中所看到的這些莊嚴境界,何處去了呢?從何處來呢?這個也是說明我們眾生都是相對論。所以你看很多寺廟的山門都會寫不二門」。在眾生的心念裡面,有來有去,有生有滅,實實在在的生,實實在在的滅,這是相對的,叫做二。所以彌勒菩薩就說:從菩薩智慧神力中來,依菩薩智慧神力而住,無有去處,亦無住處,非集非常,遠離一切。他用這樣來點醒善財童子。

中論》也有講到這個,不來不去,不生不滅,不一不異」。我們見到的這個世界,如果你以實在、實存、實有這個觀念來看,一切法有一個來處,有一個去處,有一個生處,有一個滅處,都是在相對的境界當中過日子,有差別的,就產生了愛憎取捨愛憎取捨當中,就起惑、造業,造業就受苦,這是一種惡性循環。所以彌勒菩薩告訴善財童子,你所見到這一切是如幻如化,你不要去貪戀,不要去執著。

可是善財童子還是要問了:

善財童子言:「大聖從何處來?」彌勒言:「善男子!諸菩薩無來無去,如是而來;無行無住,如是而來;無處無著,不沒不生,不住不遷,不動不起,無戀無著,無業無報,無起無滅,不斷不常,如是而來。

這是從理上去顯示。以理來說,菩薩沒有來也沒有去,沒有生也沒有死,也沒有眾生可度,也沒有一個可以度眾生的菩薩。在菩薩的心境,這些執著已經沒有了,所以他才能夠大自在。

從理上來講,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一不異,但是從事上來講呢?善財童子一直追問,彌勒菩薩知道,就從事上來講了。

善男子!菩薩從大悲處來,為欲調伏諸眾生故;從大慈處來,為欲救護諸眾生故;從淨戒處來,隨其所樂而受生故;從大願處來,往昔願力之所持故;從神通處來,於一切處隨樂現故……

打一個比喻好了。我過去也常常到監獄去,監獄裡面一道門一道門,都有警衛拿著槍守衛,要檢查你的身分、證件。經過檢查以後,開第一道門,進去就鎖起來了再進去第二道門,再進去第三道門。我們去的時候,由典獄長陪同,一道門一道門這麼進去了,然後開始演講。演講完了,很自在的,典獄長就陪我們出來,到客廳喝個茶,送我們上車,因為我們是乘願而來的。至於監獄裡面的眾生呢,他造了惡業,關在裡面,一年兩年、十年八年的,一點自由都沒有,很痛苦,這是業力。

我們眼前所有眾生都是乘著業力而來的菩薩是乘著悲願來度化眾生。他來度化眾生,他甚至可以選擇父母。他跟那一對父母有緣,這對父母會把他照顧得好好,讓他吃素長大成人來度化眾生。菩薩是可以乘著願力來,就像我們到監獄,多久去一次,去了要講一個小時也可以,講一個半小時也可以,這是願力而來的。

我們眾生是乘冤再來。哪一個字?冤氣的冤,乘冤而來。菩薩是乘願而來,不要念錯了。眾生是含著一肚子冤氣,一肚子的不滿、執著,誰害了我,我要報復報仇。他乘著冤力來,投胎到你家,就把你家的財產敗得乾乾淨淨。我們就遇到這種親屬,家裡很有錢,生了這個孩子以後,花天酒地的,所有田地賣光光,賭光光,這個就是乘冤而來,含冤而來的。

那我們從事上來講,菩薩是從大悲大願、從淨戒處來。因為持淨戒,才能得人身,才能乘願而來,所以說隨其所樂而受生。這是講到菩薩一定是嚴持淨戒,有大悲願,有大願力,來投胎轉世。另外還講到從神通處來」,這是菩薩的戒、定、慧、解脫、有解脫知見以後,這個神通他可以到處去示現度化眾生。

那麼回到現實人生當中呢?善財童子覺得要問清楚,彌勒菩薩你到底是何處來?你是怎麼來的呢?彌勒菩薩見他一直追問,只好跟他講了:我從生處摩羅提國而來於此。善男子!彼有聚落,名為房舍;有長者子,名瞿波羅。為化其人,令入佛法,而住於彼;又為生處一切人民隨所應化而為說法,亦為父母及諸眷屬、婆羅門等演說大乘,令其趣入故住於彼。而從彼來。我是在摩羅提國投胎轉世的,那個地方有一個聚落叫做房舍。在姓房的家族裡面,我就是他的長子,名字叫做瞿波羅。

有一次,一個美國華裔的小姐來台灣,她不會講中文,她是中國人,我就問她說你貴姓,她說:Room」。Room就是房間。我起初搞不清楚,後來想起唐朝不是有一個房玄齡嗎,是一個很有名的宰相。她說她姓Room,很有意思,有這種姓。

這個就是從事上、從現實人生來講,菩薩不是從石頭裡面蹦出來的,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他還是一樣要有父母親把他生下來,可是他是清清楚楚那我們呢,眾生是隔陰之迷,迷迷糊糊的

我們臨終的時候迷迷糊糊,看到整個世界是一片黑暗但是我們內心有一個淫欲的念頭,因為我們是欲界眾生,最難斷的就是男女欲,所以在整個黑暗的空間中,你跟這個父母有緣,父母這個地方發光,有男女這種行為了,你就會動個欲念,這個欲念一動,就投胎轉世了。一般凡夫出現生命是這樣子的。

菩薩就不同了,他是乘著大悲願,借著父母的身心把他生下來,來度化眾生。那你一定會覺得這麼麻煩不這樣麻煩不行,因為如果菩薩是自然而生下來,從樹生、從石頭蹦出來、從天上飛下來,那我們就不能成佛了嘛。所以菩薩他還是要示現有父母親,結婚生子把他生下來,那我們也是透過父母親生下來,我們有成佛的機會。

所以菩薩示現,要有父母把他生下來。那他生下來,這父母有很多親戚朋友、有婆羅門,眷屬一大堆,他們機緣成熟,菩薩就示現投胎到那個地方去度化他們,這個菩薩是乘大悲願而來的。

先從理講到事,接著從事上又回歸到理了。

善財童子言:「聖者!何者是菩薩生處?」答言:「善男子!菩薩有十種生處。何者為十?菩提心是菩薩生處,生菩薩家故;深心是菩薩生處,生善知識家故;諸地是菩薩生處,生波羅蜜家故;大願是菩薩生處,生妙行家故;大悲是菩薩生處,生四攝家故;如理觀察是菩薩生處,生般若波羅蜜家故;大乘是菩薩生處,生方便善巧家故;教化眾生是菩薩生處,生佛家故;智慧方便是菩薩生處,生無生法忍家故;修行一切法是菩薩生處,生過、現、未來一切如來家故。

菩薩有十種生處,第一個菩提心。菩薩是從哪裡來?最重要就是菩提心———成佛度化眾生。有了菩提心,這就是菩薩的生處,就能夠生在菩薩的家。

深心是菩薩生處」:我們做什麼事情,虎頭蛇尾的。菩薩不是這樣子,做事情一定是有頭有尾,一定是有毅力有耐性,不會馬馬虎虎的。深心是菩薩的生處,所以能夠生善知識的家。

諸地是菩薩生處」:初地歡喜地,二地離垢地,三地發光地,最後到法雲地,這十地菩薩從哪裡來的呢?從波羅蜜家。就是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大願是菩薩生處」:菩薩來到這個世間,就是乘著大悲願而來,所以能夠生在妙行家。

大悲是菩薩生處」:四攝家就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菩薩大悲,所以生在四攝家。

如理觀察是菩薩生處」:世間的萬象這麼多,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用兩個方法,一個用時間去觀察,萬事萬物都是無常生滅;一個從空間來看,一切都是主因助緣、緣起法。這個是如理去觀察,生理的、物理的、心理的現象,離不開時空來觀察。如理觀察,就能夠生般若波羅蜜家。

大乘是菩薩生處」:我們講的大乘小乘,主要是修行佛法的一個關鍵點。譬如你在修行,單單為了自己的生死,從戒定慧,破除我執我見,你就完成了。大乘佛法不是這樣子的。大乘佛法也是依戒定慧來修,但是他不會沉迷定境當中。所以菩薩戒裡面,最重要一條戒,就是你修道的結果,你想自己了斷了,你了了生死,斷了輪迴,你認為這個最究竟,這個在菩薩戒來講,是犯了最根本最根本的大戒。因為這是你生命的方向,你的方向錯了。修學佛法,是為了要普度眾生、利益眾生的。

所以在修學佛法當中,菩提心第一,但是大悲為上首,時時刻刻你修學一切佛法,你就是將這個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所有一切功德跟眾生平等平等的來共享,然後跟一切眾生一起證悟到無上菩提,叫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迴向無上菩提,不是只有你自己成佛,是要跟眾生一起成佛這個叫大乘。

所謂小乘,就是說我的生死了了,輪迴也斷了,我了斷這些問題了,我覺得多餘的生命是沒有意義的,出現生命在世間是很痛苦的,這個觀念會讓你對世間很冷漠。你不修還好,你修到很冷漠,這個跟佛陀來世間救化眾生,是完全背道而馳,南轅北轍。所以這個地方講到,大乘是菩薩生處,以種種方便善巧去教化眾生利益眾生

教化眾生是菩薩生處」:我們修學佛法就是要利益眾生度化眾生,那麼生生世世就能夠生在佛家

智慧方便是菩薩生處現在很多人說念佛,我的觀念是你念佛不是到極樂世界去成佛我最近念大般若經,以及從普賢行願品,就證明這一點你到極樂世界,你只是去修禪定、智慧,證到無生法忍。那麼你證到無生法忍,你拿到這個證照以後,你必須重返娑婆世界,無邊的世界裡面,三大阿僧祇劫,抛頭顱灑熱血的去利眾生,去補修悲心的學分,最後福慧圓滿,才能成佛這是我從經典裡面已經肯定了這一點,不是一般人所說念佛以後往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去成佛。一切是因果,如果什麼都沒有了,這是違背因果

譬如你現在跟某人借一千萬,你趕緊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好好念佛,我到阿彌陀佛那邊,我就成佛了。請問這有沒有因果?那你毀謗因果,知道嗎?我跟你借一千萬,我不還你,我念佛到阿彌陀佛世界,我沒事。我甚至把人殺死,謀財害命,奪取他的財物,我心生慚愧,我趕快念佛,我怕掉地獄去,我趕緊念佛到阿彌陀佛世界,我去那邊成佛這就變成沒有報應不對的你生到極樂世界,證到無生法忍,你還是要回到娑婆世界,欠命還命,欠財還財,欠情還情,這些因果業報完了,你才能成佛。這是很重要的思想不要以為是說我一走了之,沒事那是違背因果。

修行一切法是菩薩生處現在很多人偏了,以為只念一句佛號就可以成佛。這個地方告訴我們修行一切法,法門無量誓願學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你才能利益眾生。眾生的根性千差萬別,你就要用不同的法門去引導眾生。單單一個法門,就像一個醫生只會治感冒,其它肝病、心臟病、腎臟病,他就不能治療了。現在佛門中很多為了強調簡單方便可行、至簡至易的這種法門,就否定對經典深入研究,這樣佛法就會趨於沒落。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以般若波羅蜜為母,方便善巧為父,檀波羅蜜為乳母,尸波羅蜜為養母,忍波羅蜜為莊嚴具,勤波羅蜜為養育者,禪波羅蜜為澣濯人,善知識為教授師,一切菩提分為伴侶,一切善法為眷屬,一切菩薩為兄弟,菩提心為家,如理修行為家法,諸地為家處,諸忍為家族,大願為家教,滿足諸行為順家法,勸發大乘為紹家業,法水灌頂一生所繫菩薩為王太子,成就菩提為能淨家族。

以般若波羅蜜為母,方便善巧為父」,般若智慧最重要了檀波羅蜜為乳母,就是布施小孩子生下來,一定要有乳母才能夠生存。修學佛法的人也是一樣,你要有布施心去利益眾生。像慧明師父這兩個月自己拿錢去買菜來供養大眾,還煮給大家吃,這就是布施心。你一點布施心都沒有的話,很難成佛。所以譬喻布施乳母。

尸波羅蜜為養母尸是指持戒。小孩子小小的,如果母親沒有照顧好,小孩子很容易受傷跌倒死亡持戒是養母,可以保護你

忍波羅蜜為莊嚴具」:你修忍辱,那麼你的生命是莊嚴的。我們看一個人有修沒有修,就看他是不是小氣小氣鬼一兩句話他就生氣了,這種人還沒有修道。如果是你怎麼去羞辱他,他如如不動,這種人你要小心,一種是喬裝的,一種是他自然修行的功夫。你說他好,他也不會得意洋洋你說他不好,他也是笑瞇瞇的你毀謗他,他也無所謂,這種人的修行功夫才高。

勤波羅蜜為養育者」:勤是精進。精進,道業才能增長。

禪波羅蜜為澣濯人」:在禪定當中,你才知道善惡是非曲直,從禪定當中去揀別。

善知識為教授師這些善知識是過來人,不會叫我們走冤枉路。

一切菩提分為伴侶」:天天跟誰在一起?三十七道品———四念住、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我們都會背,可是我們沒有去修,沒作用。我們一天到晚跟為伴侶?跟煩惱為伴侶。覺得這個不對、那個不對,這個人我看了很討厭,那個人我看了很火大,跟煩惱為伴侶。

這個地方告訴我們,時時刻刻我們的心要以法為伴侶。當心念跟法相應的時候,佛在你的心中當心念跟煩惱相應,魔就入侵到你的身心。所以我們講魔,實際上就是心魔。你煩惱散亂懈怠懊惱,老實說魔在你的心中,整個讓你不自在。

如果你的心在法的當中,那法在加持你。常來的那個女眾,她有一次手術,手術的時候,麻醉藥量不足,她感受到自己被醫師這麼切割,她就用佛法的無常無我去觀察自己的身心,她看到生命的脆弱,身心原來就是這樣子,她就很堅強地挨過手術過程。她不是念佛,是念法,觀身不淨,然後觀生命的無常性。就在念法當中,法喜中,她用自己的身心、用自己的生命,來體驗無常無我的境界,手術很快的就完成了這個就是在法上得到利益。

以一切善法為眷屬,一切菩薩為兄弟,菩提心為家,如理修行為家法,諸地為家處諸忍為家族大願為家教滿足諸行為順家法勸發大乘為紹家業法水灌頂一生所繫菩薩為王太子成就菩提為能淨家族。這個就是菩薩修行的心路歷程,轉念了。

我們是時時刻刻以我為中心,我為主,我第一,用這種」的觀念來經營生命,就在愛憎取捨當中煩惱過日子,那就度日如年,叫做退轉菩薩。在法上過日子的人,是度年如日,過一年好像過一天,很快就過去了因為法喜當中超越了時空。

所以這是值得我們研究的一部經。很重要的就是時時刻刻注意自己心理的、感受的一切現象生理的、心理的、物理的發生在身上這一切現象,都要清清楚楚。否則的話,你整天都是在懊惱當中———我受人侮辱,我受人欺騙,一大堆氣,將來你會去投胎轉世,來報復,那就很麻煩了。冤冤相報何時了菩薩要我們乘願再來,乘著大悲願來投胎轉世,生命也就是天地差別,大不相同。菩薩就是乘願再來。2016/6/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