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講 菩薩有十種清淨忍

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清淨忍,何等為十?

安受呰辱清淨忍護諸眾生故

安受刀杖清淨忍善護自他故

不生恚害清淨忍其心不動故

不貴卑賤清淨忍為上能寬故

有歸咸救清淨忍捨自身命故

遠離我慢清淨忍不輕未學故

殘毀不瞋清淨忍觀察如幻故

有犯無報清淨忍不見自他故

不隨煩惱清淨忍離諸境界故

隨順菩薩真實智知一切法無生清淨忍不由他教入一切智境界故。

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一切諸佛不由他悟無上法忍。

︽華嚴經卷第五十八||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六︾

我們繼續講到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清淨忍。在修學佛法的過程當中,布施有布施的功德,持戒有持戒的功德,但是布施、持戒必須跟般若智慧、空相應之外,還要跟﹁忍辱﹂相應才能成就。

我們說佛陀身相很莊嚴,某某人長相很莊嚴,請問莊嚴從裡來的?就是從忍辱而來。一個人不會隨便發脾氣,不會隨便動怒,他的生理是平穩的心境是平衡的所以在我們修學過程當中,不花錢的就是忍辱,而且有忍辱的功德才能夠去成就種種的波羅蜜要成就布施、持戒、精進、禪定,都是需要有忍辱波羅蜜才能成就。

一、安受呰辱清淨忍護諸眾生故

有的時候是我們本身沒有過失,但是眾生總是要想辦法來傷害我們,這個時候菩薩就以一種悲憫的心,不跟他發脾氣。當然還有一個方法,就是提前離開這個地方,不讓對方來傷害,萬一不小心碰上了,我們還是平心靜氣的用智慧來處理。因為當我們忍不住發脾氣的時候,第一個傷害的不是對方,而是自己。我們先傷害自己所以安受呰辱清淨忍,一方面保護眾生因為不發脾氣、不傷害對方,這就是保護眾生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讓自己的生理心性不會跟貪瞋癡相應

二、安受刀杖清淨忍善護自他故

有人無緣無故用刀用杖傷害人家,那你砍我一刀,我殺你一刀,他也捅你一刀,這是沒有必要的這個時候只要趕緊的善於保護自己就可以了。譬如說這狗咬你一口,你也咬狗一口嗎?不是這樣的,要趕緊的去找醫生擦藥打針才重要。

有一位信徒她先生死了,她的哥哥就想;妹婿死了,妹妹家裡沒有其他的家人,孤家寡人,先生剛死又沒有小孩,當哥哥的好心買一隻大狼狗來保護她、照顧她。這隻狗因為跟女主人不太熟悉,不小心就發脾氣咬了這位女主人的腳跟妹妹就跟哥哥說︰﹁這條狗我每天餵牠吃,牠還咬我的腳跟,非把牠殺死不可﹂哥哥說︰﹁不行啊!妳不是信佛嗎?妳現在這樣子是在做什麼?﹂這個時候她失去了理性,非殺死牠不可。

後來請我去,我說︰﹁某某太太,妳殺死這隻狗,妳的傷口會好嗎?妳現在最重要的是趕快找醫生打針吃藥,即便將這隻狗殺死了,對妳的傷口也沒有什麼幫助

她一聽算了吧!既然師父這麼講,趕快看醫生。

我們萬一受到傷害,一時之間不能忍下來而把對方殺害的話,這個是划不來的。所以菩薩的修行裡面,有安受刀杖淨忍,也許會因為你的原諒,而感化了對方。

三、不生恚害清淨忍其心不動故

在忍辱波羅蜜裡邊,其中有一個就是不生恚害,恚害就是指發脾氣、語言很粗魯、行動很粗暴,對行菩薩道的人來講,根本是不相應的。「其心不動故,這是講到不動怒了。

四、不責卑賤清淨忍為上能寬故

在古代的社會裡,甚至現代的社會也還有有錢有勢的人家,當貧苦人家的小孩送過來,就把人當做很卑賤的奴工要他整天忙,做東做西來侍候有錢的男主人、女主人,如果男主人、女主人不高興,隨時就會動怒打人古代有這種奴隸的制度。每一個人都有尊嚴、有人權,在佛經裡面早就說了,不要去責怪比我們卑賤、更低層次的人,瞧不起人,把他當做動物一般的輕慢、傷害,這是千萬不可以,所以不責卑賤清淨忍。為上能寬故,就是在上位的人能體諒部屬、下屬的痛苦。

五、有歸咸救清淨忍捨自身命故

有人來皈依你,來求你救命,你因為救他,會傷害自己的生命,也必須設法救他,捨己為人,

過去在阿里山發生這麼一件事情,有一些原住民去打獵,箭射到一隻梅花鹿,這隻梅花鹿受傷了,牠拼命跑啊跑啊跑到一戶人家裡面去之後,獵人追來了,這戶人家看到這梅花鹿受傷了,就把牠關在房間裡面。但是對方來勢洶洶的,非要他交出來不可

女主人就說︰﹁這隻鹿值多少錢?你這樣殺生不太好,你拿回去賣大概賣不了什麼錢我就這些錢給你吧,我們會替牠療傷,等傷好了,會把牠放回去

這些獵人想一想,反正有錢拿就算了,離去了。這戶人家就這麼養啊養啊直到這隻鹿的傷口好了,趁著黃昏的時候就把牠給放了。

可是這些獵人不死心,看到他們放了這隻梅花鹿,就想辦法去抓抓來殺掉,得到了錢,又吃到這個肉,過了沒多久,大風大雨雷電交錯,這些獵人莫名其妙的被雷擊中,被電打死了。而救了這隻梅花鹿的這戶人家呢,在雷電交錯當時,突然間他們房子後面有一棵樹就倒下來了,說也奇怪竟然偏離了他們的房子,倒在旁邊沒有壓死這戶人家。

這就是捨自身命故,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只要有來皈投、來求救的,菩薩都會去救眾生,這是捨己為他。

六、遠離我慢清淨忍不輕未學故

我們之所以心不安,之所以會動怒,大致上說都是因為我執、我見、我慢、我愛而產生。在修忍辱當中,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遠離我執我見、我慢、我愛,才不會瞧不起別人,這叫做﹁不輕未學﹂對那些沒有知識、不專業、手腳笨拙的人,你不會輕慢他。

論語也有這麼一句話,孔子說﹁無友不如己者﹂。一般人都解釋成不要交比我差的朋友,不是這個意思。是說不要瞧不起身邊周遭的人,你看到的人都不可以去輕慢他。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所以這句話被人誤解太多太多了。﹁無友不如己者﹂,這個﹁無﹂就是千萬不可不要把人看成不如自己,而不是說不要去交不如自己的朋友。

釋迦牟尼佛說︰﹁輕慢眾生,得無量罪﹂。瞧不起別人得無量罪眾生現在很多東西不懂,手腳很笨拙,只要肯認真的學認真的修,有一天會超越我們的,甚至比我們早成佛就是是修忍辱當中其中的遠離我慢清淨忍。

七、殘毀不瞋清淨忍觀察如幻故

有眾生來傷害我們,當然還是要用智慧,最好能事先預防所以菩薩戒裡面的﹁難處﹂,是指有災難的地方,或會傷害到我們身心、生命的,不要踏入。比如這個地方盜賊很多,你故意跑去,那當然是危險。據說美國有一個地方叫做哈林區,那個地方強盜、殺人犯很多,何必自找麻煩到那邊去玩,沒意思啊

殘毀不瞋清淨忍,是指修菩薩道的人,即使知道自己會受到傷害,但是業報已到,也必前去還命、還債,這是業報現前了。在這個世間的事情都是業力的安排。

龍樹菩薩因為口才好、智慧高,又有辯才能力所以外道老是找他辯論,都辯輸他。有個外道的學生就想辦法,說︰﹁我的師父老是辯論輸你,我要把你殺掉﹂,龍樹菩薩一次又一次的躲過他們,有一天知道自己業報已經到了。

一天,這個外道的學生拿著刀要去殺害他,龍樹菩薩說︰﹁你不用拿刀來殺我,我欠你們一命早就該還了,你們去拿一根稻草,放在我的脖子上,我就會死亡。他們想很奇怪,怎麼放一根稻草在你身上,你就會死亡,世間有這種事情

龍樹菩薩說︰﹁沒有錯啊!前輩子我殺害你,現在你要殺害我,你前輩子是稻

草裡面的蟲,我把你弄死了,所以現在你看到我就很討厭我,想把我給殺死。要還你一命很簡單你去拿一根稻草放在我的脖子上就可以了。但是我告訴你你要趕緊的離開,等一下我的學生來的時候,發現我死了,你也是活不了。而且你要從這個門走到那個門,然後彎到什麼地方去,你就可以躲開他們的追殺。

這個外道真的就去拿一根稻草放在他的脖子上,龍樹菩薩真的死了。聖者都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走而且怎麼死的也清清楚楚。

關子嶺那邊有一間大仙寺,開山老和尚(開參上人)都是在全省行腳以前是在大崗山閉關修行後來因為德高望重,人家請他到大仙寺去建寺眾。有一年,他帶著幾個人就這麼行腳,走啊走啊來到六龜的地方,他說︰﹁你們先走,我在這邊稍微等一下再走。」並寫了一首詩給他們。結果一大早一部沙石車就這麼撞過來,車撞翻了,把他埋在地裡面,死了。

事實上,在他要出來行腳弘法之前,已經寫好了一首詩,意思就是說我這次去,十五天後我一定會回來。很奇怪的,弟子將他送回大仙寺時,剛好是第十五天

這個就是說修行的人知道自己前生的業報,業報到了就還吧不會逃避的他修到這麼高的境界,也可以逃啊為什麼一定要在那邊受報呢?就是因果報應絲毫不爽,逃不了菩薩造了業,該報還是要報所以,菩薩是畏因,眾生是畏果。菩薩還沒有造惡業的時候,就怕造了這個業一定要受報,菩薩畏因但是我們眾生造業的時候,心很猛什麼都不怕,天不怕地不怕,造了再講,說了再講,造業的時候是非常非常的勇猛,一旦受果報的時候卻害怕了。菩薩相反造業的因他很怕,怕造了這個因,受果報的時候他不怕,因為因已經造了,自然就要受這個果報。這是我們凡夫跟菩薩的差別生畏果,菩薩畏因。

八、有犯無報清淨忍不見自他故

一般人說﹁以牙還牙﹂,但是在行菩薩道的人不這樣想別人傷害我,我原諒他,不要去報復;如果是報復的話,真是冤冤相報何時了。我們修學佛法的人,內心裡面都是充滿著慈悲智慧。別人捅你一刀,你想辦法也去捅他一刀,結果兩方面

都受到傷害,自己也沒有得到利益。

九、不隨煩惱清淨忍離諸境界故

我常常講一般人之所以煩惱,是我們隨著感覺走煩惱從裡來?從感受來從無明來的我們的內心不安靜、不安寧,就想追求新鮮刺激,為什麼?新鮮刺激只讓你感受很好所以人是隨著感覺走,也就是隨著我們的內心世界在走我們毫無察覺的功夫,內心裡起什麼念頭我們不知道。我們講眾生可憐啊!就是千生萬世都是隨著虛妄的念頭而走。比如說今天不上班很無聊,動個念頭看電視吧」,馬上就開電視;想出去逛一逛買東西吧」,念頭一動馬上開車子去了吃飯時,你覺得這個菜很好吃,就拼命吃拼命吃,其實只是一種感覺、口感,這煩惱來了。永遠都是做煩惱的奴隸,做妄念的奴隸,做感覺的奴隸。

所以叫做不隨煩惱清淨忍」│當念頭一起來,感覺一來,馬上知道,哦!這個讓我貪戀執著,不隨著煩惱走,不隨著妄念走,不隨著你的感覺走,這就是修道了。有些人喜歡喝酒,有些人喜歡吃檳榔,有些人喜歡抽煙,其實那只是一種口感、一種感覺,感覺養成習慣以後呢,非吃非抽不可,就是缺乏忍辱的精神了。

十、隨順著菩薩真實智知一切法無生清淨忍不由他教入一切智境界故

無生法忍,在佛經裡面講到這個﹁忍﹂,就是徹底的深信,殊勝的理解,親自證悟的這種境界。

我們會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念了老半天,可是沒有證悟,那不叫做﹁忍﹂。我們會說一切法因緣生因緣滅,沒有實在的生,也沒有實在的滅,叫做不生不滅」,會這麼講,但是並沒有證悟,那不叫做忍。所以,一定是要隨順菩薩的真實智慧去修去學,從戒、定、慧、止觀當中,去證悟諸法的不生不滅,這叫做﹁無生法忍﹂。

證到無生法忍,一般來講就是八地菩薩了在證到八地的時候,就沒有相對的觀念,也不會有一個我證到一個什麼。證到八地無生法忍的當下,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也無佛、無菩薩菩提心、菩薩心、佛心這些尚不可得,何況起世俗的心呢?所以八地菩薩非常非常的難得,證到無生法忍

在菩薩的心境裡邊,看到世間林林總總不斷呈現在眼前,因緣生,因緣滅。但是在凡夫的感覺裡面,是有實在的東西生出來了,有實在的東西消滅了,叫做﹁實生實滅﹂這種實存感也就是無明、愚痴這種實存感在身心上去轉,叫做我執、我見這種實存感在法上去轉,叫做法執,認為一切是實實在在的有了我執,有了法執,煩惱生死這一切就不斷的歷史重演起惑、造業、受苦,這是眾生的生命現象。

佛陀認為要打破生死的惡性循環,就必須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從此束縛生命的愚知、無明的繩索斷了但是我們的身份並沒有改變所以修行到開悟,不是身份的改變,而是心境的昇華與淨化,我們還是照樣要穿衣吃飯、衣食住行所不同的是心境是超越的在混亂當中能夠享受那種寧靜不會像一般人因為執著實有,所以外面有一點動靜都將引起他煩惱菩薩在任何環境都是平靜的、平穩的、平安的、祥和的所以修道不是遠離一個地方,到那裡躲起來才平安,不是這樣子。菩薩修到證無生法忍的時候,任何時空當中都是安詳自在開悟者不是身份的改變,而是心境的提升。改變態度,生命的高度就增長了。

 

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清淨精進,何等為十?所謂:

身清淨精進,承事供養諸佛菩薩及諸師長,尊重福田不退轉故;

語清淨精進,隨所聞法廣為他說,讚佛功德無疲倦故;

意清淨精進,善能入出慈悲喜捨、禪定解脫及諸三昧,無休息故;

正直心清淨精進,無誑無諂無曲無偽,一切勤修無退轉故;

增勝心清淨精進,志常趣求上上智慧,願具一切白淨法故;

不唐捐清淨精進,攝取布施戒忍多聞及不放逸,乃至菩提無中息故;

摧伏一切魔清淨精進,悉能除滅貪欲嗔會愚痴邪見,一切煩惱諸纏蓋故;

成滿智慧光清淨精進,有所施為悉善觀察,咸使究竟不令後悔,得一切佛不共法故;

無來無去清淨精進,得如實智,入法界門,身語及心皆悉平等,了相非相,無所著故;

成就法光清淨精進,超過諸地,得佛灌頂,以無漏身示歿生,出家成道,說法滅度,具足如是普賢事故;是為十。

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清淨精進。

菩薩的修學一定要有布施、持戒忍辱接著說﹁精進﹂精進在修學佛法來講是很重要的,世俗的人如果是懶,一定會墮落變成貧窮,貧窮也很容易墮落去犯罪,因為飢寒起盜心。出家人如果懈怠,修道修不成你想要修道有所成就,一定要精進精進有那些呢?

第一身精進身的清淨精進就是修學佛法的人,尤其是一個出家眾,要懂得如何去承事供養諸佛菩薩及諸師長,尊重福田不退轉比如說;孝敬師長、服侍師長供養佛菩薩,用我們的體力來奉侍供養這是這是從身的尊敬福田。

第二語言的精進,語言的清淨精進口語上精進了,隨所聞法廣為他說,聽到的佛法不要說密而宣我們從善知識從經典裡邊得到了好的知識、好的智慧,要廣為他說讚佛功德無疲倦故所以法會一開始都會唱讚一般稱為唱歌,但是佛經裡面叫﹁唱讚﹂,讚美佛法僧讚美智慧,這是口語的清淨精進。

第三意精進,意的清淨精進是指在心地方面精進,心的這種精進,也就是慈悲喜捨、禪定、解脫修三昧我們知道修禪定,當心一散亂胡思亂想,有時不能克制,這妄念如果隨它去東奔西跑的,就有得忙了。我們常常講做師父的妄念無窮的話,就苦了徒弟了因為師父一下要建東一下要建西建了一大堆下面的徒弟不論在家出家都得忙一塌糊塗。所以我們要修心的精進

心靈的精進,那就要修禪定功夫,修什麼禪定功夫呢?修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捨無量九次地定,修這些禪定讓心安下來。

我們看一個人他的心安不安心不安的人整天就想找一些刺激,吃喝唱跳,喜歡打手機給人,打簡訊給人家,打電話跟人家聊天,講那些沒有意義的話沒有營養的話殺時間,心不安的人喜歡看電視、電影、唱歌、跳舞忙得要命,這是心不安啊!那叫做﹁勞碌﹂,勞勞碌碌的浪費時間,浪費生命,這種人呢我們說沒有福報。心安的人不同了,一本書就可以看它一個早上,靜靜的在享受跟古代的先聖先賢來交會,瞭解先聖先賢的智慧哲理,心安了。

其實整個世界可以說就是大家心不安的一種表現,很多流行的衣服、服飾種種流行的東西,都是為了這些心不安的人設計的眾生心不安就是不斷的追求新鮮刺激,這個款式現在流行,我也跟人家一起流行,過一陣子新的款式發明出來,又將舊的淘汰去換新的,就是心不安的表現。我們佛寺裡邊很多東西都是信徒不要送來的,如桌子、椅子、衣櫃、書櫃等,他們覺得不流行了,都送來給師父,寺院只好照單全收。所以到寺裡所看到的種種擺設,只是講求實用就好,而不講究什麼搭配,能夠用就好了。

整個世界的物質有限,可是人的追求是無窮,沒有滿足的一天,物欲很難滿欲壑難填所以說一個人知足常樂能忍自安但是眾生就是隨著妄念不斷的在追求。

在修精進當中,我們的身心也要精進怎麼精進?修禪定、修慈悲喜捨九次地定的功夫,心安下來了,一個人才是真正的能夠了解生命存在的喜悅,才能夠真正的擁抱自己否則整天忙忙碌碌的,不知道在追求什麼

講一個佛經裡面的故事眾生就像什麼呢?有一個人他莫名其妙來到沙漠的地方,身上背了很重很重的背包,裡面有吃的、喝的、用的,可是就孤單一個人這麼來到沙漠世界,太陽又很大,風一吹,風沙就滿身,在這種情況之下,沙漠中的這個旅人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往前走,不斷的往前走,才能超越沙漠。

一步一個腳印,走啊走啊孤孤單單的這麼走,不曉得走了多久,很幸運的發現客棧,客棧有花、有草、有樹木、有房子、有人,他到客棧的地方登記住宿,然後客棧的人拿給他一副鑰匙讓他自己開門,這個人打開了房間門,進去好好的安頓一下。當房門一關又一鎖,第一個動作就是放下背包,把背包解開放下,第二個動作呢,把衣服脫下來跳到浴缸裡面好好的沖洗一下,洗得乾乾淨淨好舒服喔這個時候喝一杯涼開水,真的感受到生命的一種喜悅。

我們知道這個孤寂的旅客打開房門後,不可能馬上化妝全身的髒臭他都不管而先化妝,那是不可能的一定是先把背包卸下來,洗個乾乾淨淨的澡,也不用化妝,去感受身上一無所有的那種安詳自在。我們人也是如此一般人總想用種種的東西來裝飾身心,引起別人的注意,「哇!真的是很炫。」想引人注目,就像一個人不洗澡而先去化妝,那真的是很痛苦,全身都在癢,不曉得多久沒洗澡了,可是不洗澡而先化妝是不會有快樂的。

一個人久沒洗澡,洗個澡真的很舒服很舒服。我們也是這樣子,讓這顆心只是很單純的靜靜的安下來,讓它安下來不動怒、不起惡念、不起雜念、不起邪念,就是很單純的安住在正知正念的時候,我們回到生命的原點安住在當下生命最圓滿境界的時候,很自然的產生了一種寧靜、滿足的喜悅。就像這一個孤寂的旅客躲在房間,房門一鎖,洗個乾淨的澡,他感受到那種清涼自在

如果讓我們的心時時刻刻都回到心的本源深處,不讓它去妄動,不隨著妄念去奔波,這個人是有福的人。而一般人不知道去對付自己的妄念,安住妄念,卻是在外面的世界去追求快樂,最後你會失望。就像一個人全身髒臭,趕緊化粧,穿上漂亮衣服,沒有用的。所以我們在把內心打理乾淨的當下,感受到生命的喜悅。所以說,心靈的精進就是修﹁慈悲喜捨、禪定、解脫諸三昧無休息故﹂

正直心清淨精進,無誑、無諂、無曲、無偽」,這是講到我們的心動惡念、動歪念,你是沒有快樂的如果是去奉承人家,講那些虛偽的話,這也會傷害自己,傷害別人所以﹁直心是道場﹂,一個心地很正直的人修起道來很快的

增勝心清淨精進」,就是說我們發心學佛不要發那些自了漢的心、厭離心,我自己自了就好管他眾生什麼死活信佛學佛的人常常要記得我是信佛學佛要成佛的人,是要利益眾生的人,千萬不要有那些自私自利自了漢的心,那不行的。

還有一個精進叫不唐捐清淨精進」。「不唐捐就是普門品裡面有﹁功不唐捐﹂。﹁唐捐﹂就是﹁白浪費﹂。修學佛法的人不要白浪費我們的體力、時間、精神去做那些沒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去修布施、持戒、忍辱或者聽聞佛法,就是千萬不要讓自己的生命耗在沒有營養、沒有回收、沒有意義、浪費時間的事情上面,更不要去做;也千萬不要浪費體力做那些沒有意義的事情,對自己、對別人身心都無所助益。現在人喜歡講那些無聊的話,言不及義,聽起來就很庸俗。人跟人之間時時刻刻要記得帶給別人智慧,帶給別人身心受益,這是我們學佛的人要注意的。

摧伏一切魔清淨精進,這個魔是我們內心當中的貪、瞋、痴、邪見。因為這些如果不剷除掉,生生世世都會受害,所以在心的精進裡邊,就是時時刻刻要降伏除滅貪欲、瞋恚、愚癡、邪見這些叫做﹁蓋纏﹂,把纏繞蓋覆在我們生命的貪瞋癡給捨掉,這是心的精進裡邊其中一個很重要的。

信佛學佛的人,身口意三業要清淨,一定要透過精進這個法門來修學,從身口意的清淨當中,我們才能夠進一步的修學禪定。一般人修學佛法,以為一修學就是要打坐、入定,入定以後才明心見性事實上學佛是有先後的,其次第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還是要先打好基礎,才開始修甚深的禪定,方能得智慧。如果沒有前面四個做基礎,修禪定容易出毛病,我們稱為﹁走火入魔﹂。這是學佛的一個次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