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我們講到第九「恆順眾生」,這對我們學佛的人是很重要的。你怎麼看這世間、你怎麼看眾生、你怎麼看自己的內心,那是我們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尤其是我們一個人無法獨立生存,必須要靠士農工商、社會安定、還有溫暖的家庭,才是一個圓滿的人生。所以,與我們相對應的眾生,我們什麼態度看法,這樣就決定了我們修行。修行有沒有進步,在眾生種種考驗當中,我們自己就清清楚楚。

 

所以我常常這麼說,對眾生的態度若正確,學佛的態度就是正確的;對眾生的態度有偏見,對學佛來講就無法走向正道。所以這個地方講,所有一切眾生我們都當作是佛祖,當作是阿羅漢,當作是我們的父母,這樣去恭敬孝順,這樣子信佛學佛就能得到利益。下面才講出理由,我們來看經典:

 

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這個地方就是說理由,為什麼我們要善待一切眾生?理由是什麼?何以故?

 

「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在第三大願「廣修供養」裡面就說對眾生的攝受、代眾生苦。就是說我們如果能隨順眾生,眾生有痛苦──生理上的痛苦、心理上的痛苦、家庭上的困擾、婚姻事業種種困擾,我們能夠隨分隨力來替他解決問題,解除眾生的痛苦,這樣就等於是隨順供養諸佛。

 

「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你對所有的眾生都能尊敬尊重,那麼你就是尊重一切諸佛。因為經典一再強調「輕慢眾生得無量罪」,你輕慢眾生、看不起人,我最行、我最厲害,你們笨、你們很幼稚,這樣在佛門中來說是很大的過失。所以,我們能夠隨順供養眾生、隨順尊重一切眾生,這樣等於就是在供養諸佛、承事諸佛。

 

「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這句話要讀清楚,讓眾生歡喜就是讓佛祖歡喜,那這樣好了,眾生要看電影、眾生要看電視、眾生要吃冰、眾生要吃安非他命吸毒,他才會歡喜,我們是不是拿這些給他吃呢?不是,有時候罵他他反而還高興,因為我們關心他。所以這個地方說的「歡喜」,是發自內心永遠感激。在他糊里糊塗的當中,我們能夠為他指點迷津,教他如何做人做事,他能夠免除種種的痛苦,免除受騙,那麼他一輩子、生生世世都感恩你;這裡所說的歡喜是這種歡喜。給他的身心真正得到利益,讓他身心能夠走向正道,這才是真正令眾生歡喜。你不要看到經文,以為說讓眾生歡喜,他要賭博你就讓他賭博,他要喝酒你就陪他喝酒,他最高興就是這些,財色名食睡種種五蘊的享受,折磨人、謀財害命這是他最高興的,那個不行,到最後他會怨嘆你。

 

有一個小孩子小時候父親死了,母親很疼這個孩子,他喜歡什麼就給他,漸漸孩子長大了,就「細漢偷摘瓠,大漢偷牽牛」。偷牽牛還不打緊,用刀用搶用劫,結果法官把他抓起來,他無惡不作,要被斬頭了。法官說:「你有什麼願望?五分鐘內就要斬你的頭。」他說:「我要見我母親一面。」馬上就把他母親帶來。「你有什麼事情,快點交待你母親。」

 

他說:「媽媽,我要吃奶。」這個時候他媽媽就給他吃奶。這個兒子將她的奶頭咬斷,他媽媽慘叫一聲:「你這個孩子都快死了還傷害我!」他說:「媽媽 我怨恨你,我小時候去偷人家的東西、去做壞事,你說我很行很聰明,我很高興。那個時候你沒教我、沒教訓我,所以我這一輩子做壞事,今天才會被斬頭。我怨恨你,我不感謝你,你生我卻不教我,我今天才會有這種下場。」

 

所以我們說「令眾生歡喜」,他如果要賭博,你陪他賭博好嗎?他喜歡打麻將,你陪他打麻將好嗎?他要喝酒、做壞事,那是他最高興的,好嗎?我們讀經典要讀清楚。真正對他的身心前途、婚姻事業一切都有幫助的,我們幫助他,他生生世世感謝你。

 

令一切眾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如來來到這世間就是為了要讓眾生離苦得樂,得究竟的樂。當然眾生肚子餓了,叫他念佛不可能,先買個麵包給他吃,吃飽後有力氣,叫他念佛他就肯念。肚子餓了,他怎麼可能念佛?不可能。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要了解利益眾生,《大智度論》裡面有句話講:「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用物質上的救濟是為了暫時救急,但是救急不救貧。暫時讓他離開痛苦,佛法才能入他的心。

 

經典怎麼形容?黃豆很硬,用針要刺進去不可能,怎麼辦?把黃豆泡水泡一二個小時,變軟了,針就刺得進去了。眾生已經很餓很冷很痛苦,生病了,你還要他念阿彌陀佛,不可能吧。我們請好的醫生、好的藥解除他的痛苦以後,我們才跟他說你業障這麼重,要好好的念佛消業,病才會好,他就能接受了。所以利益眾生一定有它的次第、順序。

 

接著又講理由,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什麼是佛?何謂佛?大慈大悲就是佛。大慈大悲從何來?從智慧來的。所以佛陀是兩足尊,智慧圓滿、慈悲圓滿,才稱為佛。佛的心就是以大悲心為體,怎麼說呢?「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就是說佛陀會來到世間出世,就是看到眾生的苦,沉淪在五欲六塵當中生生世世造業受苦,然後又起煩惱又造業又受苦,惡性輪迴,所以佛不忍眾生的苦,以大悲心來到娑婆世界廣度眾生。

 

我們是佛弟子,我們就是要學佛的慈悲心,看到眾生的苦。所有的眾生過去生作過我的父母兄弟姐妹,現在一轉世以後,我不認識你,你也不認識我,但是佛陀教我們,所有的眾生能夠見上一面,那都是過去生過去世的父母兄弟姐妹。請問各位,你們過去生有沒有作過我的父母?你們如果沒有作過我的父母,我今天不會來到這裡了。真的!我來這裡是報恩,報答你們前世養我育我、為我換尿布,所以我會來此。

 

我們學佛的人時時要觀想自己,對別人絕對不能生一念怨恨心、怨妒心、嫉妒心,絕對不可以。我們無法講法給他們聽、無法度化他們,那是我們的修行不夠,德行不夠,智慧不夠,慈悲不足,不能怨歎別人,要反省自己,改過、精進,那才是學佛的態度。你如果對一個人記恨,慘了,你以後成道的時候,他看到你也討厭。

 

下面有個比喻,我覺得這個比喻實在很好,我們一起來唸。

 

譬如曠野砂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早上我看到一位師父在澆蘭花,要供佛的,我就想到這段經文。這段經文怎麼說呢?在曠野的地方有很大的樹,沒有水它就會死掉;它的根如果得到水,每天你給它澆水的話,樹枝、樹葉、花就很繁茂,花開滿枝頭。這是一種比喻。

 

「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在無量無邊的生死大海當中,我們大家發菩提心,等於是我們種了一棵菩提樹,這棵菩提樹的樹根是什麼呢?就是一切眾生,樹若沒有根就死了。

 

你看我們若是種菜,種菜的人最怕每天下雨,每天下雨菜會爛根死掉。你們一天到晚喝水,一天二千CC三千CC,一直喝水,喝到生病了。所以我叫你們不要常喝水,不要一早就喝水。一棵樹要讓它長得好,你一天到晚給它灌水它就死掉了。

 

以前我很沒智慧,人家一盆花好幾千好幾萬,「師父,這棵兩萬塊的蘭花送你,種一種可以供佛。」我說好。另一個信徒也說:「師父,這棵五萬元,你好好照顧。」我說好。我們對花也有愛心,我早上澆水,中午又澆水,晚上又澆水,人家信徒這麼虔誠,好幾萬塊的蘭花送我們,看能不能快點開花好供佛。結果澆水一二個月以後,都死掉了。剩一棵快死的樣子,不理它了,隨便它,丟在一旁就出國去了。兩三個月回來以後,它開花歡迎我。天公會澆水,這樣知道嗎?我才悟到說我真沒智慧。那大棵樹你怎麼澆水都不會死,至於小棵的樹、剛種下去的,你每天澆得很濕,根就爛了,就死了。

 

所以這個地方就是譬喻說,我們在這個無量無邊的生死大海當中,我們發個心「我要成佛,我要度眾生,我要去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是暫時給我住而已,我去到那裡修到證無生法忍,阿彌陀佛會趕我走。趕我去哪裡?趕我回娑婆世界。那個時候阿彌陀佛就跟你講:你的父母兄弟姐妹還在生死大海中輪迴,趕快回去,你現在有神通了,你千變萬化,迴入娑婆度有情。

 

阿彌陀佛的世界沒有永遠的居留證,知道嗎?我們是要去那裡親近阿彌陀佛,證到無生法忍以後,我們有神通有智慧,生死自在,這個時候要趕快回頭,倒駕慈航,去找這些過去生的父母兄弟姐妹同學朋友,一個一個把他找回來;我們的任務最後是這樣,幫助佛祖來利益眾生。

 

這棵菩提樹,那就是我們發菩提心──我們要成佛、我們要去西方、我們要證到無生法忍,這棵菩提樹的根就是眾生,要「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這個大悲水不是指在觀世音菩薩前持大悲咒的大悲水,那是說我們以慈悲的心來看待眾生,來引導眾生向善向光明,這樣就是以大悲水饒益眾生。

 

說個笑話。以前有一位法師來獅頭山閉關,我想說他閉關不知道用功得如何,我說:「你現在在看什麼經?拜什麼佛?」他說:「沒有。我每天持大悲咒。」持大悲咒做什麼?「師父!我告訴你,我持大悲咒很靈感。某某信徒的媳婦要生產了,生不出來,我持大悲咒水叫他拿回去喝一喝,棉花沾著身上擦一擦,就生下來了。」我說:「這麼好,那你可以開婦產科了。」

 

他又說:「生不出來的來找我,大悲咒水灑一灑就好了,不但能夠讓她生產順利,包括癌症的、很多種病,我都發願要持咒,癌症也會好,肝病也會好,心臟病也會好,洗腎的也會好。」

 

我說:「這樣好,如果你一個人不夠力,我請全省受戒的比丘比丘尼,大家去一千個大桶子,大家來念大悲咒水,所有醫院都關門。不管什麼病,有這麼多出家人加持,吃一吃就好了。」

 

你單說我持個大悲咒就好了,在人間能救世救萬民,這樣學佛就是有所偏了。佛陀說「法門無量誓願學」,眾生的根機千差萬別,所以經要讀,經、律、論要讀。佛陀所講的經這麼多,三藏十二部,你只取一個大悲咒,那麼就會營養不良。我們這裡煮的菜很好吃,我只吃一樣菜,這樣可以嗎?你說薑最好,只吃薑,不行的。豆腐很好,就只吃豆腐,其他什麼都不吃,會營養不良。像早上有茄子有青菜,我每一樣都吃。

 

學佛也是一樣,不是說我單持一句阿彌陀佛、單單持大悲咒、單單念一個往生咒就好了,不是的。佛要念,經也是要誦,這是助緣。但是我們的目的是一樣的,所有的誦經、所有一切功德就是要回向臨命終時身無病苦,心無貪戀,諸佛菩薩來接引我們;這是同一個目標。所以,你誦經的功德也是能夠往生西方。

 

就像說你現在心裡想說我要做一尊金佛,現在我沒有錢,一尊金佛要好幾十萬,我怎麼辦呢?去給人掃地,去給人洗衣,給人煮飯、給人種菜,去清掃馬路,這些錢累積以後,最後錢變成一尊金佛。是不是如此?因為你心心念念要做一尊金佛,所以你賺的錢會存下來,你絕對不會去亂花。無論你掃地的錢、煮飯的錢、洗衣的錢、打工的錢,這些錢最後變成一尊金佛。

 

我們學佛的人也是一樣,要誦《普門品》、誦《法華經》、誦《華嚴經》、誦《金剛經》,不是念阿彌陀佛就好,誦這些經增加我們的智慧,誦這些經我們也能回向往生極樂世界。所以這個願力很要緊,你誦經拜佛、布施持戒這種種功德,你都能回向我要生淨土見阿彌陀佛,你要發這個願,時時刻刻做任何事情你都發這個願。

 

請問各位,你們吃飯的時候有沒有發願?我吃飯的時候都發願以此吃飯的功德,臨命終時往生西方。你們有沒有發願?如果沒有,就從今天開始,你吃飯的時候要發願。你上廁所有沒有發願?上廁所時也是,我以廁所的功德身心清淨,日後往生西方。你洗澡也是相同,身體洗淨,日後我要往生西方。時時刻刻都動這個念頭,這個願力不可思議,到時候你所有的願力集合在一起,就把你拉上去了。剛才我說的那個阿婆,心裡想的都是要造一尊金佛,所以去為人掃地撿菜煮菜煮飯,任何工作她都做,一二年以後真的造一尊金佛。所以那個願力是最重要的。

下面這句更好。

 

何以故?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所以我說學佛的人要有正確的態度來面對眾生。菩薩以大悲心的行為利益眾生,引導眾生向善向光明,向阿彌陀佛的世界走,這樣就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無上正等正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眾生賜給我們的。

 

我們平常時念一句話「成佛度眾生」,這句話有時候我們誤解了,以為我們一直修,修到眾生我都不理,所有的眾生我都不認識,我就一直念佛念到一心不亂,砰一聲我就成佛了。其實這句話應該怎麼說?「度眾生才能夠成佛」。比如我們去讀書,我們是先領畢業證書?或是先去註冊讀書?要先去註冊繳錢,認真讀,考試考及格,學校就會發給你畢業證書。會有人說我去大學讀書,你先給我畢業證書,我才去讀嗎?沒有吧。比如你上班,是先上班才領薪水?還是領薪水才來上班?先上班嘛。每天辛辛苦苦塞車,每天都很忙,忙一個月之後老闆說可以才給你薪水。不可能說十年二十年的薪水都給你了,你才來上班,有這種事嗎?沒有。

 

我們讀經典有時會誤解,「成佛度眾生」,以為我就是修到成佛、我有神通,才廣度眾生。我們去到阿彌陀佛的世界也不是成佛,是證到無生法忍,還未成佛。那要倒駕慈航,迴入娑婆度有情,來完成福慧圓滿,最後才能成佛。等於我們到美國去念哈佛大學,哈佛大學畢業之後拿到博士的證書,博士證書拿到以後回來回來我們的國家服務,以你的知識服務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這個時候你退休了,國家幾百萬給你安養一輩子。不是說你拿博士證書以後,政府就幾百萬幾千萬給你,給你以後你再每天來上班。道理是相同的。

 

所以我讀經典讀到這裡,感覺到佛陀真的很偉大,不是學佛以後變成冷酷無情,對一切眾生冷漠,不是這樣;是有智慧有慈悲。

 

但是你的慈悲一定要有智慧;智慧再加上同情心才叫做慈悲。這個人一直想賭博,一直跟你借錢,你傻傻的錢一直借給他,這樣子你沒有智慧,這樣不是慈悲,那叫做世俗的同情心,同情心會誤事。所以我們說慈悲,一定是智慧再加上同情心。你同情一個人,要用智慧處理,你如果沒有以智慧來處理,麻煩了,會引起很多煩惱。所以說菩薩是「覺有情」,是覺悟的有情眾生,是有智慧的眾生。學佛的人不能以單單一個同情心而去利益眾生,這樣絕對會出事。

 

我最近聽一位華梵大學的教授講,有一個學生是外國來的,說他的父母親在哪一個國家生病快要死掉了,這個教授就拿一些錢給他。又說他沒錢租房子,教授就幫他租個房子住。後來又說他學費沒錢繳,教授又借錢給他。後來又說:「教授我想要投資,你借我錢,我會還你。你一百萬借我,我投資後賺兩三百萬後還你。」

 

我不認識那個教授,是他的朋友打電話問我,我說:「不要那麼笨,人家在挖洞讓你跳。你當到教授,你慈悲同情人卻沒有智慧。」學生一下說他父親死,一下是他爺爺死,一下又是他阿姨死,一下說要租屋,一下說要投資做生意,一下又說要繳學費,最後還唆使教授把房子拿去抵押,借他二百萬讓他投資,他能夠賺上千萬才還他。我說:「那是有去無回的事,不能做。」

 

這個社會你要布施,你眼睛不睜亮不看清楚,不但沒功德,還造了罪。現在我們在街上,昨天慧暘法師也看到了,出家人打扮得很莊嚴,穿九衣袈裟,沿路走沿路化緣,有的就站在菜市場,「一表人才,二表肚臍」,站在那裡如如不動。可不可以拿錢給他?不可拿錢給他,知道嗎。拿錢給他沒有功德,還有罪過。我就曾問過一位信徒,他去打聽,他們這群人有一個集團,教你怎麼站怎麼化緣,那都不用稅金不用本錢,就光站在那裡,一天至少有一二千塊這樣享受。

 

所以,慈悲的公式是智慧加同情心。有智慧,你所做的才是慈悲;沒有智慧,那會害了自己也害了別人,增加別人的貪欲心,增加別人造罪,所以這就是要小心。

 

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以於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菩薩如是隨順眾生,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所以學佛的人要發恆常心,不要說想一步登天,是每天每天誦經念佛拜佛,持戒禪定智慧,一步一步這樣修,要有恆心。

 

你看我們小時候有一種茅草屋,下雨的時候茅草屋會滴水,滴滴滴,十年二十年以後,那個地方的石頭凹陷下去了。光是滴水滴那麼久,那麼硬的石頭也會凹陷。我們學佛就是要像這樣,每天都要按部就班,幾點起床幾點誦經幾點念佛,每天都這麼做。

 

所以我一再強調「簡單的日子過久了就不簡單,平凡的生活過久了就會不平凡」,這世間的成就全都是「堅持到底」這四個字而已,不能一曝十寒,做一天休三天,有時候做一天休一個月,那不行的。

 

學佛的人就是要「以於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意思就是說看眾生都是平等平等,這一切都是我們過去生過去世的父母兄弟姐妹,不要去分別誰美誰醜、這個對我好那個對我不好,都不要這麼想,這麼想下去的話很麻煩。所以,學這個平等心,才能夠成就圓滿的大悲心;有大悲心來隨順眾生,等於你是成就供養如來;你成就眾生,就是等於你是在供佛。

 

我們這樣隨順眾生要隨順到什麼時候呢?「菩薩如是隨順眾生,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虛空消失了,眾生消失了,眾生業也消失了,眾生的煩惱也消失了,這樣到那個時候就不須要隨順了;就沒有眾生了,眾生都成佛了,你就不必隨順眾生,也沒有眾生可隨順了。

 

但是,眾生是永遠存在,虛空也照樣存在,眾生的業都還存在,眾生的煩惱還是存在,所以我們這個隨順眾生的功課就要怎樣呢?「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就是我們的身口意。學佛的人有動修跟靜修。一個人腿盤起來,或是在佛堂,或是跟大家一起誦經念佛,這叫做靜修。吃飯、行住坐臥、大小便利,這就是在動中。身在動中能夠保持正念,那麼才是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譬如我們生爐火,放個兩支柴讓它燒就跑出去玩,這樣飯能熟嗎?絕對不會熟。你要顧著爐火,一支一支柴放進去,看火快熄了趕快再放進一支柴,一直放一直放,放久之後飯也熟菜也熟了。如果你只放兩支柴而已,火就會熄掉,熄掉後又要重新生火,重新生火以後你又想到別的事情 又忘了,這樣菜也不熟飯也不熟。所以我們學佛為什麼學得煩煩惱惱,那就是一大堆的事情,我們要管的事情管太多,不該管的你也管。

 

我常常講,學佛的人就像開車一樣。在座的各位敢開車上高速公路的請舉手?我坐車在高速公路上,我忽然間開悟,但是我沒有悟到佛果,我是去悟到學佛的態度。我們如果開這部車向北走,請問你能夠看往南的車嗎?不要理它。我們要北上,開這邊向北走,南下的車我們都不要管,有沒有塞車都不要理它,我們看這條路就好了。然後,我們開車可以回頭看後面嗎?不行,只能夠看後照鏡,眼睛瞄一下後馬上要看前方,最要緊的就是看前方的車,看前面一百公尺兩百公尺的距離間,最重要的是這樣。還要看看旁邊是否有車子要插進來,你注意這些就好了。

 

我悟到什麼?我就悟到我們有時候就是不該管的事管太多,你煩惱就多。不是你的事情你就不要管,等於說是我們要向北走就看往北的路就好,往南的路我們不必管,那邊車禍那邊塞車都不要去看。你也不能夠回頭看後方有沒有車,你如果這樣的話絕對會出事情。我們要怎麼做?看後照鏡,眼睛瞄一下,後面有人要超車了,瞄一下就好了。這表示什麼呢?你不要一直想一直想過去我的業障有多少、過去如何如何、過去我如果不要結婚而去出家不知有多好,你想那麼多做什麼,想那些沒有意義。對於過去,要記得往事不能回味,有時候一個念頭就像看後照鏡,看一下就好,趕快回頭。這是我在高速公路忽然間有的體悟。

 

最要緊就是前方,前方一輛車兩輛車,保持距離,安全第一。學佛的人也是如此,現在最要緊的是什麼?我生命有限,時日不多了,現在最要緊的就是念阿彌陀佛、誦經拜佛,正念、正知、正見,最要緊的是這個。你如果想著自己業障深重、阿彌陀佛不知道會不會來、觀世音菩薩不曉得會不會理我,想那麼多要做什麼呢?我們修道不成功的理由就是在這裡,所以講給你們作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