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與靜坐

※普獻法師宣講於1987110日台中市救國團

一、前言:

 

談到禪,一般人都有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靜坐就是禪,禪一定要靜坐。其實靜坐不一定是禪,學禪也不一定要靜坐,而是透過靜坐的功夫容易達到禪的效果。

 

在印度的梵文裹面,「禪」通常翻譯成「禪那」,dhyāna,中國話則稱為「靜慮」。禪並不是把我們的心安止在一個境界就夠了,它還包括「觀」。也就是說,參禪目的不只是將我們的心安定下來就可以,更需要開發一種特殊的智慧,這種智慧我們稱為「般若」,Prajna。「定」,我們通常也翻譯成「三摩地」或「三昧」。三昧是指「心一境性」,將心安住在一個境界上,心跟境合一。

 

「定」給人的感覺似乎很神秘又遙遠,其實我們是常在入定而不自知。比如我們常想心事想到入神,對於別人的呼喚總是充耳不聞,這也是入定,不同的是這「失魂落魄」的定常使我們出糢、臉紅。孔子說過:「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這也算是一種定境。只要心與境合一而不移動就是入定,重要的是「境」有千差萬別,某些境會使人發狂,某些境會使人身心安寧,開發智慧。像賭博的人身在賭中,除了錢,一切妻女的溫柔叮嚀全都拋在腦後,入了這種邪定常給人帶來無窮的後患。

 

所以,「三昧」的要素之一還需「心正安住」。這就要區別什麼樣的定才是正確的?如何才是佛學上所要求的境界?讓我們的身心得到真正的安寧,故稱為「正安住」,而不是「邪安住」。比如把心安住在古董、珠寶、玉器、花草、字畫上,皆不是正安住。比如安住在佛像上,能很清晰的觀照佛的相好、慈悲,引導自己也進入慈悲無貪的心境,而能慈心無瞋地待人接物。

 

定只是禪的一部分,因為定不是佛教專有的,其他的宗教也有,比如凡夫禪、外道禪等。在佛法來說,這些凡夫禪、外道禪等並不是究竟的,因為它無法徹底解除人生的煩惱、迷惑。有時甚深的定反成為修行的一種障礙。

 

在二千多年前,有個外道修行者(當時對佛教以外的宗教皆統稱為外道),由於不斷地精進,他能安住在非想非非想定中,得到美妙的輕安快樂,而且在定中可以八萬劫如如不動。後來這個人過世以後,有人就請教釋迦牟尼佛,如此定功深厚的人,死後會往生到哪裡去呢?釋迦牟尼佛回答:「由於定的力量會使他飛昇到非想非非想天,可是過了八萬四千劫,他的定力退了以後,就會墮落為飛狸。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因為他在山中修定時,常常受到鳥聲鳴叫的干擾,在水邊打坐時,也常因魚躍而不能安寧,因此就很生氣地說,將來我一定要變成飛狸,把你們這些討厭鬼消滅掉。因此當他的定功退失以後,就隨著自己的願力而淪為飛狸。」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常感到心神的散亂,在經過禪定的修持功夫以後,對人生的態度就會變得更積極、更有自信心。可是當自信心過強時,又會產生副作用,它會使人的我執心過重。因此只修定力的人發起脾氣來也是很不得了!由於念力的集中,只要心中產生一個念頭或決定,就會很快的在生活中實現。因而對只修定而沒有修慧的人,我們就稱為外道禪、凡夫禪。也由於缺乏智慧的引導,當他產生報復的心態時,就會成為恐怖的暴君,使得雞犬不寧。

 

所以,佛教的禪不只是「定」的成就,更須「慧」的圓滿,也就是「般若」的展現。

 

般若的作用即是「簡擇為性」──對是非、善惡、空有的簡擇力非常明確清楚;更且「斷疑為業」──即解除心中的迷惑,擁有一顆空靈的心,讓生命如同活泉一般,有源遠流長的活水,源源不斷的發揮出生命的能源。

 

二、禪的定義

 

中峰禪師說:「禪者何物?即吾心之名也。心者何物?即禪之體也。」這句話即告訴我們:只要能把握住這顆靈敏的心,就能得到禪的消息,因為心就是禪的本體。

 

達摩祖師認為禪的機用則是:「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並非要我們拋棄一切的文字、經典,而是要我們拋開平日的思惟模式。平日我們的心總是陷在「相對」的情境裹,比如講「有」,相對的概念就是「無」;看到「明亮」,相應的即是「黑暗」;很高對很低,很寬對很窄等。當我們的思惟被侷限在相對的圈子裹時,即無法進入禪的本體。而不立文字就是要我們跳離平時的教條規範,打破大小、你我等對立的局面,而完全進入萬波化水、萬法歸一的絕待心世界。

 

六祖大師則說:「禪是以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人的心念有千頭萬緒,也往往使我們多愁善感,愁腸滿肚,「無念」即是把過去的成敗得失完全拋卻,不使它們成為心中的包袱,而以清新的心去面對一切的事事物物。「無相為體」即是於相而離相,外離一切相,不被世間的差別相──美醜、善惡、貧富、苦樂等所轉。「無住為本」即是不被萬物所染著,住於無所住,遠離色心諸法,通達實相。

 

禪宗通常以一句話來概括,即是「離心、意、識參」。因為心與意識常用相對的概念去捕捉禪,結果是南轅北轍,越離越遠了。

 

        在禪的體驗裡,想通過無念、無相、無住、離心意識去參,是一段很艱辛的過程,也非一蹴可及的事。而如何很實際地訓練自己的思緒能夠安定、穩住,這才更符合我們生活的需要,使我們能在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地去品嚐和諧的樂趣與效用。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今天講座的著眼點放在靜坐上面,希望能帶給大家或多或少的助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