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我們提到文殊師利菩薩知道眾生想了解的問題有那些,總是離不開我們的身心、我們的受生、我們的果報,這些問題都是大家所關心的。我們同樣有一顆心,這顆心能夠見聞覺知,作用都是一樣的,為什麼我們所受的報不一樣?引業、滿業各各不相同?有一句話講一樣米養百樣人,不只百樣人,是千千萬萬樣的人喔!每一個人心性不同,興趣不同,所受的報也是不同。既然心都是一樣,能感覺、能看見、能聽聞,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差別?

 

早上講到了引業跟滿業,下午我們來說心不知受,受不知心;因不知緣,緣不知因;智不知境,境不知智。

 

心不知受,受不知心

 

佛經裡面有一個名詞,叫做非一非異」,不是一個,也不是兩個獨立的,但是有密切的關係。就像我的手去拍桌子,這個聲音離不開手跟桌子。產生的聲音,是手跟桌子合起來製造這個聲音嗎?那麼我的手放在桌子上怎麼沒有聲音?我必須用力拍,才會製造出聲音。所以,這個聲音離不開我的手,離不開桌子。那桌子也不知道我的手,我的手也不認識這個桌子,可是這兩個碰在一起的時候,有聲音出現了。我繼續拍就繼續有聲音出現;我不拍的話,寂靜了。

 

我們講,很自然的總覺得我們擁有一顆不變的心,所以能夠海枯石爛、地老天荒」,世間的人常常會用這些名詞。事實上,什麼叫做心?透過六根對六塵的認知。而六根六塵認知的過程當中,卻是剎那無常,剎那在變化。如果沒有六根、沒有六塵,心從哪裡來?這個是很值得我們研究的一個問題。

 

在一般的論點裡面,把人類的生存空間分成三大要素:第一個是環境,譬如陽光、空氣、水、衣、食、住、行,這是外在的生存空間,是生命必備的一個條件。第二個是色身,也就是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第三,有色身的生理機構、有六根的存在,才會產生精神方面的作用。

 

六根跟六塵接觸了,產生了感受、感情、感覺,一旦這個感覺產生的時候,必定是有苦受、樂受,所以產生了貪愛、瞋恨。然後,在這感受當中,我們人類充滿了豐富的想像力,想像這個人我見過、這個人以前對我有恩,那感受就不同了。有了想像以後,就採取行動了這個人以前對我很好,我要請他吃飯,我要請他和我一起照像,那麼這個行為產生了。

 

一連串的感像、為意志,全部綜合起來時,我們就馬上產生「識」,相對性的認知作用:我了解這個人、我認識這個人、我感受到這個環境很好、我想像我的未來會很好。相對性的認知產生的時候,就認為我們有一顆主觀的心、以及客觀的世界,主客相對待了,這是我們幾千萬年幾億萬年來已經養成的習慣。在阿含經裡面就叫做「二法」。

 

二法,譬如說我們有絕對清淨光明的佛性,相對的,我們就是有那個污染的煩惱,客塵煩惱。那宗教就產生了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或是神,而眾生就是他的子民。這「二分法」還產生了美醜、高低、胖瘦、男女…………就是這樣子的,透過主觀以及客觀相對的想法,我們不斷的用二分法來看這個世界。合乎我的感受,我喜歡合乎我想像的,我也喜歡我的行為意志受到鼓勵稱讚,讓我有所表現,我感覺到生命有意義、有所作為

 

看一看,幾乎我們就是為了這個「色、受、想、行、識」,來滿足我們的需求、感受上的滿意。很熱,我要開冷氣;吃東西,我要吃香喝辣才有味道。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都在迎合我的需求、迎合我的感受、迎合我想像的,我們生生世世都在忙於滿足我們的色受想行識。所以我們就被稱為「欲奴」———欲望的奴隸、感受的奴隸、想像分別的奴隸、行為意志的奴隸。

 

「色受想行識」,必須透過六根將外在的世界六塵納入,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就是以這種相對的二法,不斷地重演生老病死。在生老病死之前,我們又創造另外一個生命出現了,為什麼?因為我們有二法,所以我們就不斷地去製造輪迴的動力。這四種動力叫做「四取」:欲取、見取、戒取、我語取。

 

第一個「欲取」,是對境界的執著。我們執著外在的色聲香味觸法,合乎我的意,我想要佔有、支配,叫做欲取。第二個執著是「見取」,我的意見、我的想法才是對的、高明的,你的想法很幼稚,相對的一種衝突就這麼產生了。

 

一般會把它分成:世俗的人在欲取上特別濃厚,宗教、哲學則在見取上常常有許多不同的觀念。單從人類的產生,依佛法來講,人是從光音天來的。那你問:光音天從哪裡來?這就一大堆問題了。那有些宗教說這是萬能的神、上帝、阿拉創造的。見解上不同。佛陀對「人從哪裡來?最初是什麼?」這個問題,華嚴經裡面就有談到,他認為這是無記、沒有意義的(nonsense),你去探討它,那你是無明、無知。

 

有了欲取、見取,然後就會有「戒禁取」,就是「非因即因,非果即果」,以為我這麼做我就會得到很好的果。世界各地民俗有很多的禁忌,譬如說你養一隻狗,狗全身都是黑色的,但爪是白色的,「哇!你養這種狗會倒楣!」那外國人呢?如果你把一個梯子靠在牆壁上,你從樓梯下走過,那你會倒楣一輩子。每一個國家的風俗習慣不一樣,譬如你到了泰國,千萬不要像我們中國人,見到小孩子很可愛,就摸摸他的頭。到了泰國,你不能摸他的頭喔。這個很有意思。

 

再譬如,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會覺得師父用過的東西很珍貴,一定有什麼神力。師父用過的缽傳給我了,這個缽是師父用的,這個缽很神秘,我用了它以後 就會得到加持。這是戒禁取。

 

在阿根廷就有信徒認為那個香板很神奇。香板,知道嗎?出家人不聽話,就要打香板。一般都把香板放在韋陀菩薩那邊放著。有一天,信徒莫名其妙的要我拿香板打他們。我問為什麼,他說打了會消業。我說:「我不能打。我打你一下,來輩子你找我打十下,我划不來。」還是不行,一定要我幫他們打一打,我只好輕輕的碰一碰。信徒認為打香板會消業障不見得啊!

 

在當時印度還有一種戒禁取,譬如他們說牛是聖牛,不能吃牠的肉,其他的肉可以吃,這個就很麻煩了。或者,人生有很多的苦,未來的苦我現在把它受盡了,來輩子我的苦就沒有了。所以有人就用山上那個長刺的樹藤,取下來,躺在上面這麼打滾,讓全身都被刺出血來,說這樣子來輩子的苦我先受了,將來就沒有苦了。或者,夏天很熱很熱,故意把厚棉被抱在身上,讓它曬太陽,現在受這個苦,來輩子就解脫了。這個叫戒禁取。我們有很多的習慣是戒禁取。

 

最重要的一個叫「我語取」。無量劫來,因為我們有見聞覺知的作用,我們就想會見聞覺知的那個就是。我能看見、我能聽到、我能說話、我能走路,那就是我。你不必用嘴巴表達,時時刻刻我們內心裡面就不斷地養成那個習慣。我能看能聽能說,我能欣賞音樂,我能感受這個世界,我能看到這個大海,不用去想像,很自然的我們千生萬世已經養成了習慣,就是我執我見。

 

有了這四取,就不斷的去推動我們的生命,一生一世、一生一世往前邁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生命的再現」。因為我們已經預約了,知道嗎?我們怎麼去預約呢?這輩子做了善業惡業、這輩子的修行、這輩子所有講的每一句話,透過我執我見,在還沒有死亡之前,已經預約好生命再現,rebirth,生命就出現了。

 

總的來說就是「二法」,有了相對待的二法,我們產生了愛、憎、取、捨,喜歡的就貪愛,不喜歡的就瞋恨,然後對身上發出的訊息、感受我們從來不去察覺,增長無明了。

 

所以我一再的要求跟我一起吃飯的師父們,我要求一口飯咬一百二十下,咬到爛爛的。吞進去的時候,吞到喉嚨知道在喉嚨,吞到胸部知道在胸部,吞到胃知道在胃了,這種感受你時時要去察覺。你走路,你的腳踩到了東西,是硬的、是軟的,是左腳還是右腳,你時時刻刻很細心的去察覺。

 

佛法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先訓練我們有一個敏銳的察覺感受。如果這麼粗的感受都不能察覺,我們如何去察覺那個很微細很微細的雜念、惡念、邪念、妄念呢?當我們有這種察覺的功夫,就會了解到:心是心,受是受,受不知心,心不知受。

 

*因不知緣,緣不知因

 

通常我們講因果」,完整講應當是「因緣果報」。譬如我有一顆種子,這是因。緣是泥土、陽光、空氣、水。這顆種子放在泥土裡,陽光照曬,每天澆水,又有空氣,它就開花結果,這叫做因緣果報。

 

那很多人常常就會問這個問題:我們人造了許許多多的惡業,無量劫來生生世世造的業因,不曉得要報到什麼時候?每一個業都受一個報,這樣子沒完沒了的,不斷造業就不斷受報,何時了?可是你忘記了,即使是一顆很好的種子,如果沒有泥土、陽光、空氣、水,會不會開花結果?不會。我們的業種子也必須有煩惱的因緣來引發它,才產生果報的現象。

 

所以,修行的價值就是在這裡。過去已經過去了,這一輩子我每天誦經、拜佛、念佛,我不起煩惱,那麼過去的業力,重業變成輕業,重報會變成輕報。就像一顆很好的種子,你放在石頭上,沒有泥土,它還是會發芽,但是不開花不結果,因為緣不具足,緣不好。如果我們前輩子造了一些業,重業、惡業、什麼業都有,現在我們又起煩惱,嫉妒人家、恨人家、自私自利,那這些煩惱就像很好的泥土,這個業種子放進去,很快就開花結果。所以修行有修行的好處

 

如果你經常喜歡發脾氣,脾氣一來,福氣就走了。我常常講,這輩子我們不要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我們這一輩子要修的,一個最重要的就是不發脾氣。這個很重要喔!你一發脾氣,你的福氣就走了。你看一個人福福態態的,什麼事情都笑咪咪的,一笑置之,大而化之,這個人就是很有福報。我們傳善法師他很有福報喔,我沒有看過他發脾氣。

 

所以,家和萬事興。一個家庭裡面,每一人都是脾氣很好,這個家庭要興旺了。如果這個脾氣不好,那個脾氣很傲很扭,那這個家庭要敗了。你說我不好,我瞧你不起,家不和就不能興。

 

我說:我們這輩子要斷除的,最重要一個就是絕對不發脾氣。你發一次脾氣,你的瞋恨心就會加重,會加倍,double 以後更難斷。你發一次脾氣,鬧一次憋扭,你的煩惱種子會加倍,就更難斷了。所以,這輩子無論怎麼樣子,絕對不發脾氣。師父罵你,你可不可以發脾氣?改天我就罵你一頓看看,試試看。

 

你不要想說我要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講得太天方夜譚了。這輩子能夠修到笑咪咪的,每天快快樂樂過日子,就很不錯了。當然這還不夠,還要時時刻刻去察覺我們生理發出的訊息,information。我們身上發出來的———這裡癢、那裡痛、這裡痠這些訊息產生的時候,你知道。它告訴我們身體有問題了,你太勞累了,你電視看太多了。電視看多了,眼睛會紅、會癢,就是叫你好好休息,不要再看了。也不要再iphone了,不要到發

 

所以,時時刻刻了解心念的起伏————我現在起什麼念頭……現在這個念頭消滅……我這個念頭又改變了……我又產生一個新的念頭來了,生、住、異、滅,清清楚楚。透過六根接觸六塵以後,我不斷產生感受、想像、分別、意志行為,這種運作的過程我都清清楚楚,那就叫做修行。這是每一個正常人都能去修的。

 

佛陀所說的法,是任何正常人都能夠修行的方法,任何人都能做到的方法,而不是說少數人才能做的。只要你是一個正常人,你有正常的生理、正常的心理,你對自己的感受能夠去察覺,你對自己的呼吸也能夠去察覺。然後在察覺以後,你不產生習性反應。所謂習性反應,就是好的貪愛執著,不好的排斥。在台灣,他們形容很愛很愛都怎麼講?叫愛到要死」。很奇怪,都用來形容,形容得很貼切。

 

日常生活當中,你的心理是怎麼產生的?透過六根、六塵去產生。所以我常常講,我們有六個會變魔術的魔幻師,這六個魔術師不斷地把外在的世界攝入進來牽動我們的心理甚至過去的我們也可以去想像,不斷地讓我們的心海波濤洶湧,就像大海大浪這樣奔波,所以眾生的心境沒有一時一刻停下來。所以,為什麼我們主張要常常誦經念佛打坐?它有道理的,因為你一誦經、一念佛、一打坐,你的心靜,心如止水,這時你感受到生命的喜悅。

 

一個學佛的人是很善於獨處能夠享受孤寂、享受獨處,才是真正生命有根。但是這樣也不行,你只知道要一個人獨處,我不管這個世界,這個叫做孤僻。所以你要善於獨處,又善於跟別人共處,帶給別人智慧,帶給別人身心昇華淨化,這個就是我們學佛人的目標,叫做「自覺覺他」。

 

你善於獨處,當你獨處的時候,你誦經、念佛、持咒、研究,乃至拜佛、拜懺,你享受了一個人的生命,在這孤寂的世界裡面去探討身心,生理的、心理的一些狀況,你能夠覺察得清清楚楚,然後又沒有習性反應(好的執著,不好的排斥),這個時候你就是往自覺的道路上走。這個功夫養成了,你變成一個很成熟的人格,你會帶給父母、妻子、兒女、同參道友益處,他們感受到你修行的好處。自覺、覺他,這就是行菩薩道。

 

一般人一學佛就說我要去度眾生你自己都沒有度,怎麼去度眾生?自己心安了,才能安眾生的心你的心都不安,怎麼去安眾生的心?不可能。所以佛法講佛陀是三覺圓滿,自覺、覺他、覺行」都圓滿了,叫做佛。

 

這個地方告訴我們因不知緣,緣不知因假設我們說種子是因,陽光空氣水是緣,種子會知道這個光叫什麼名字嗎?知道泥土叫什麼名字嗎?這個水又是什麼水呢?可是種子放在泥土裡,接受陽光空氣水,它就開花結果。種子是種子,因是因,緣是緣,但是因緣配合起來產生結果。因也不知道緣是什麼緣也不知道因是什麼。泥土會不會說你這個種子是來自吉隆坡、麻坡、還是新加坡它不會去分別的。以世間的這種常識來譬喻,各位比較容易理解。

 

這個是讓我們了解:日常生活當中許許多多的現象,都是來自四方八面各各不同的角色,因緣聚會在一起所產生的。我用另外一個字來形容,叫「被迫產生」存在的一切都是被迫存在的。像現在大家在這個講堂,使講堂有一種很熱鬧的感覺,人氣很旺的感覺。這個人氣很旺的現象,是這麼多人走進來坐在那邊才產生的,而不是有一個很旺的東西在那邊,是被迫產生的現象。兩、三天以後,講座結束了我走我的陽關道,你走你的獨木橋,這個地方沒有人了,熱鬧現象消失了。

 

像昨天晚上我先來看看講堂的環境,我一個人站在這暗暗的地方,就有一種孤寂感只有我一個人在這邊,東看看西看看,沒有其他人,晚上十點多了,我就走走看看,一種孤寂感。可是現在大大不相同了,現在這麼多人在這邊很熱鬧,尤其看到很多未來的領袖。各位是不是未來領袖?那天有沒有去聽「未來的領袖」?未來領袖,就是說你時時刻刻心地很善良、很慈悲、很有智慧、很精進求知、很有人緣,這就是未來的領袖。

 

要記住這句話:每一時每一刻、每一個環境,都是我們修行最好的教室。」你吃飯,吃飯的場所就是很好的教室;你去工作,工作的地方就是很好的道場。我們身邊周遭所遇到的一切一切,都是我們人生最好的教室、最好的課程不要以為說我要參加什麼課要去上什麼課,不是!你的見、聞、覺、知當中,時時刻刻都很多教授來指點你,但是我們都忽略了

 

我剛才從住的地方往下看到大海,第一次看到它退潮退到很低的地方,還有很多鳥在沙灘,跟前幾天看到的海差別這麼大,我就感受到那個無常性。怎麼大海會有這種退潮、漲潮,有時候又漲到岸邊,就給我很深的一種感受:世間無常

 

所以金剛經有一句話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法都在展現無常無我,剎那生滅、因緣果報,不斷在演這個戲給我們看可是每一生每一世我們都忽略了。佛法不是遠在天邊,而是近在眼前。近在眼前當中,最重要的是你要反觀自己的身心。我們的身心我們最瞭解了,你不必去請教醫生。

 

時時刻刻你就知道:我現在呼吸,有長有短、有快有慢、有粗有細我了解我的呼吸我了解我的感受,我了解我的情緒,我了解我的想像力,我了解我認知的能力你不斷去探討生命就是六根、六塵加上五蘊,不斷去炒冷飯,不斷去唱出愛恨情仇、悲歡離合,這個戲不斷的上演。

 

有一次在阿根廷,一個居士帶他朋友來,師父!我的朋友沒有來過佛門,您看看他的相如何?我說我不會看相。那你看看他的手。我說我也不會看手相。出家人都會懂的,怎麼不懂?」他一直要伸手給我看,我只好看一看。實在上我也不懂,我不會看手相,也不會看面相。糟糕!怎麼辦呢?我的靈感來了,我說:你的手左看右看,只有八個字。他說:哪八個字?」我說:「你最後會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一下子臉變色了,我的下場這麼糟糕?我說:對。

 

他說:那我的朋友呢?他的朋友也伸手給我看。我叫他手掌這樣翻過來翻過去,這麼看一看,我說:左看右看,你的下場跟他差不多,最後也是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我跟他講「最後」,他們還是不解我的意思。最後我們都會跟父母妻子兒女說一聲再見,是不是?無常嘛!但是,是不是這樣人生就沒有意義呢?不!很有意義。因為最後就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所以你就好好的去疼愛家人,時間不多囉。結婚幾十年了,再過幾年就老病死,你現在趕緊去疼他、愛他、尊敬他、瞭解他、保護他。

 

佛陀說「無常,你會很珍惜你現在擁有的家庭,你會很珍惜你現在擁有的家人。如果不珍惜的話,你就花天酒地,家庭就亂糟糟的。因為無常,所以你會精進,你會珍惜,生命是這麼短暫,趕緊誦經、拜佛、研究、做善事、研究知識,否則的話在社會上不能生存。

 

佛陀一再強調「一切法皆是佛法」。如果你不去深入的話,一切法皆是煩惱法,你看到的、聽到的,所有見聞覺知,你就產生一大堆的愛恨情仇。完了,你養成這個惡習了,生生世世很多麻煩的問題會不斷的出現。

 

在吉隆坡有一個老信徒,師父!我誦這麼多經,也念這麼多的佛,我見到出家人也一個一個供養,但是老天爺對我真的是很折磨,太不公平了!我問為什麼。他說:我被人騙錢了。然後我身體也生病了,這裡痛那裡痛,病也治不好。誦這麼多經念這麼多的佛做這麼多善事,可是我的下場很糟糕。」他感到憤憤不平。

 

我說:世間的事情,事出有因,佛法說「因緣」。你是不是貪人家的利息?你貪人家的利息,人家就把你的本吃掉了。你沒有智慧,該投資的你不投資,不該投資的你投資了,你做外行的事情,當然你的錢被騙了。這還不是由於你一念的貪心嗎?然後,你一大堆的病,病從口入,也是你不懂得吃,你亂吃,吃出病來,才怪佛陀沒有保佑你。

 

我說:你早上起來,是不是喝一大杯水?」「對啊!醫生說要多喝水,我就一大早起來,500cc一大碗,還放鹽巴,這麼喝進去。我說:「那已經把你的元氣傷了。」「早上起來口乾舌燥,一定要喝水為什麼不可以喝水?我說:「早起不可以喝水,因為陰陽相沖。早上起來口乾舌燥,是表示你的陽氣在上升,這個時候你倒一杯水進去的話,一定會生病。

 

我說:你吃飯的時候有沒有煮湯?」「當然要湯,沒有湯怎麼吃?」我說:「吃飯喝一大堆的湯,湯湯水水的,叫做禍水。你喝了一大堆的禍水進去,不生病才怪。

 

你是不是喜歡喝咖啡?」「師父怎麼知道我喜歡喝咖啡?」「我看你有一點彎腰駝背,身體腰痠背痛,你缺乏鈣質了,所以我知道你喜歡喝咖啡。」「師父!沒有咖啡,人生是黑白的。喝了咖啡很舒服啊!

 

我說:喝咖啡你放糖嗎?」「當然放糖。」「都被我猜中了!吃糖吃糖,你就越荒唐。你不懂得吃,吃出病來,再怪佛陀沒有保佑、老天爺無眼,這個就是沒有智慧。

 

*智不知境,境不知智

 

智不知境,境不知智」:在我們眾生內心裡面,有一個主觀的我、主觀的智慧、主觀的知識,我了解這個境界,我了解這個常識。我們眾生都是二分法,有一個「主觀」、有一個「客觀」的世界。在世俗諦來講的確要這樣說但是從勝義諦來講的話,智不可得,境也是不可得。

 

這是先講到文殊菩薩問覺首菩薩,接著覺首菩薩就把我們心裡想了解的問題全部都呈列出來了。

*用心諦聽

 

時,覺首菩薩以頌答曰:仁今問是義,為曉悟群蒙,我如其性答,惟仁應諦聽。

 

覺首菩薩說:仁者啊!你真的是很慈悲,替未來的佛弟子問這麼多的道理。你替後代的眾生問這麼多甚深的法義,這是因為你的慈悲,為了曉悟群蒙」,為了讓未來的眾生能夠有所覺悟。那我就如其性答」,如其法性,依據諸法的實性來回答。惟仁應諦聽」,希望仁者你應該諦聽,善思念之。

 

我發現我們這個社會很缺乏的就是這個「諦聽」。丈夫在講話,太太聽不進去,就吵起來了;太太在講話,先生也不好好靜下心來聽聽看,結果吵架了。這個社會就是缺乏諦聽,解別人講的意思是什麼你都沒有聽清楚,沒有解之前你馬上反應,一定會出問題的。對方會覺得你誤解我了這一個誤解,麻煩產生了。

 

講一個笑話給你們聽,你們才不會打瞌睡。有一個小學校長退休了,他說:師父!我退休了,怎麼辦呢?我說:你要繼續當校長。」「我已經退休了,怎麼繼續當校長?我說:是微笑的笑,smiling ,你要繼續當笑長。

 

「哎呀!我笑不出來啦。我那個先生脾氣很暴燥,天天說我這個不對那個不對,什麼事情他都嫌東嫌西的,雞蛋挑骨頭,我怎麼笑得出來?

 

我說:錯了!你要諦聽,還要微笑。當你諦聽、微笑的時候,他講你什麼、罵什麼,你當作是一個很好的教授來指導你的課業,所以你要用微笑去接受他。這個時候你還要注意你的心,注意你的呼吸,我在吸氣、我在吐氣。你把他想像成是佛菩薩派來的,他是最好的教授。那自己呢?是念哈佛大學,是『哈佛』的學生。

 

先生罵你的時候,你不要跟他頂嘴,你就想這是哈佛大學最好的教授,你要很恭敬的諦聽。諦聽什麼呢?諦聽你的心,諦聽你的呼吸————我在吸氣、我在吐氣,呼吸是長短、快慢、粗細,我都能夠清清楚楚。你要面帶微笑,用感恩的心,這麼好的教授是佛菩薩派來的,你要恭敬。

 

後來這個先生就覺得奇怪,過去兩個人講沒幾句話就吵得不可開交,怎麼最近到獅頭山以後,回來就改變了?就問太太:「奇怪!我們以前常常吵架,怎麼最近我罵你,你就是在微笑?是什麼讓你這麼改變?」

 

太太說:師父說你是哈佛最好的教授,我們求覺悟的人都是念哈佛的,所以我要注意我自己的身心,我用感恩的心。

 

過一陣子這個校長來山上了,師父!我就用你這個方法,效果很好。一直到現在我先生都沒有再罵我,他不好意思了。他每一次罵我的時候,我就對他微笑,我就注意呼吸。他拼命罵、拼命罵,最後沒有話好罵了。一個手掌沒聲音,兩個手掌碰在一起才有聲音,了解吧!

 

我們這個時代,「諦聽」很重要師父在講什麼,你要認真的聽,言外之意是什麼先生在講話,他講的意思是什麼太太在講話,她有什麼苦惱你要聽出來。當你能夠諦聽的時候,他感受到你的關心,他內心的苦惱就沒有了,就化掉了。

 

一對夫妻老是吵架,有一次兩人鬧離婚,來找我了。我說:這個先生你是做什麼事業?他說:我是在做建築的,就是建築房子啦。我說:你請建築工人一天多少錢?」他說:「一天工資要幾千塊,過年還要送一些禮給他們。我說:你眼睛閉起來想想看,你太太幫你生孩子、幫你洗衣服、幫你煮飯,有沒有領薪水?他說:還要什麼薪水,我給她飯吃就好了。我說:不對喔!你生病的時候誰照顧你?」「對喔!我生病的時候,她二十四小時照顧我。」「你去請一個人照顧你二十四小時,一天要幾千塊你知道嗎?她一毛都不拿,幫你煮飯、幫你生孩子,你生病了還照顧你,你想想她的好處。

 

然後太太呢?我就跟她講:你天天在家裡,是不是很忙很辛苦?但是你先生在外面也很辛苦,他賺的錢也是拿到家庭來用,所以你們兩個要相互體諒對方的辛苦。

 

我說:「這個時候我告訴你們兩個一個祕訣,現在你們兩個人手握著手。我就叫他的丈夫,你先說吧!你眼睛閉起來,眼睛閉起來想,想像她多麼辛苦,幫你洗衣、煮飯、掃地、拖地板,還生男育女,你生病的時候二十四小時照顧你,你去想這些。

 

他想一想,說想好了。我說:對著你的太太講一句話,我愛你!我永遠愛你、保護你。』」哇!他太太哭了,因為這句話她好久就想聽的,現在她聽到了,感動得哭了。

 

我說:你這個做太太的也要對先生講,感謝你!在外面這麼辛苦賺錢,我永遠都會把這個家庭照顧好,我永遠會把這個家整理得很乾淨、很整齊,讓你回來的時候,家庭很溫暖。』」本來要鬧離婚的,最後兩個人牽著手回去了。為什麼?諦聽。諦聽很重要!

 

這個地方覺首菩薩就說惟仁應諦聽」,惟願仁者你應該好好的諦聽。各位!你們有沒有諦聽?我看都是有諦聽,沒有打瞌睡的,不錯啦。所以聽經聞法一定要把你過去的成見、過去所聽聞的暫時拋開,就在這個經本上所說的道理,我們來仔細地共同研究。

 

*諸法無體性

 

諸法無作用,亦無有體性,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

 

我們看到的世界有高高低低,人有高低美醜胖瘦、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各有各的作用,怎麼會沒有體性呢?怎麼諸法沒有作用呢?作用太大了!來到妙香林,氣氛莊嚴,怎麼會沒有作用呢?有它的體性,有它的作用為什麼這個地方說諸法無作用,亦無有體性?這是從勝義諦來談。「諸佛依二諦說法」,有的時候是站在這個立場來說明一切法不可得。有的時候是站在諸法的相跟作用去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