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師利菩薩來問覺首菩薩,說:心性是一,云何見有種種差別?所謂:往善趣惡趣諸根滿缺受生同異端正醜陋苦樂不同

 

*往善趣惡趣

 

往善趣、惡趣,佛經裡面的名詞叫做引業———引導我們在六道當中去投胎轉世的那個業力。投胎轉世以後,就大大不相同了。心性是一,見聞覺知功能都一樣,可是我們投生的地方不同,即使投生到人道,我們的「滿業」也不相同。所謂滿業,就是貧富、貴賤、長得高低美醜胖瘦,這一切一切就叫滿業。聰明、智慧、愚痴、習性種種一切都是不同的。即使是同胞兄弟姊妹,同父母所生的,個性不一樣,一生遭遇不一樣,甚至事業、興趣完全不同。

 

我看過一篇美國的報導,很特別。有一對夫妻生了一個女兒,覺得只一個女兒太單調了,就想再多生一個、兩個來陪伴他們。誰曉得這一生生了幾個?你們猜猜看。一下子生七個。一胎生了七個以後,當時美國的總統甘乃迪還打電報跟他祝賀。這七個孩子的福報很大,沒有一個死亡,健健康康的。有一個有錢人就送他們一棟大房子,比妙香林佛學院更大的房子。這七個孩子再加上原來的一個,就八個孩子了,所以送了一棟大房子給他們。另外,一間汽車公司就送他兩部大休旅車;還有尿布公司就送給他們這七個孩子兩年所需的尿布;還有學校免費提供他們讀書,不用錢。這就是福報。七個一起來!

 

所以,我們投生到一個地方,你不要怪父母,要怪自己的引業、滿業。好的引業引導我們投生到三善道(人間、天堂、阿修羅);如果是惡業的話,就投生到惡道地獄、餓鬼、畜生,那就不好了。善趣、惡趣,「趣」就是趨向那個地方,走向那個地方。它產生一種力量,你不得不去。

 

*諸根滿缺

 

那麼,投生的地方,不管哪一道,有諸根滿缺」的差別「滿」是很圓滿,「缺」是有缺陷,譬如眼睛瞎、耳朵聾、手腳不齊,那是諸根有缺陷。以人來講的話,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手腳、身相圓滿與否。

 

在座的各位,你會不會常常覺得自己很遺憾長得不好看?哪個部位長得不好看?會不會這樣覺得呢?不會喔!眼睛能看、耳朵能聽、嘴巴能吃、手腳能夠做事,很幸福啊!

 

我常常講:什麼叫年輕?吃得、睡得、做得,就是人生幸福快樂了,尤其在座的,頭髮有些白了。請問頭髮白好不好?非常好你能夠活到頭髮變白,有福氣啊。有些人頭髮黑黑就死掉了,所以,你能夠活到頭髮白色的時候,非常好。我五十幾歲的時候,自己理髮,「哎呀!怎麼有白頭髮!起初還想把白髮一根一根拔掉,後來我想:不對我能活到髮白,很有福氣。有些人十歲、二十歲走了;有些在媽媽肚子裡就被強迫拉出來死了,是不是?所以,我們這輩子能夠平平安安的活到六、七十歲,手腳還能動,真是很大的福氣。

 

一個人能吃、能喝、能睡、能正常的工作,我給他一個名詞,叫做年輕。一個人不能工作,躺在床上,要用醫藥、要人來看護,這個就可憐了,那叫老病死。不管他年紀多大,只要是躺在醫院裡面,那真的是很痛苦。所以在座的各位都是年輕,有沒有承認?承認就要鼓掌。以後千萬不要講:哎呀!我年紀老了!不能講這句話喔。你能吃飯,你能工作,你眼睛能看,能讀書、能看經,很幸運很幸運了。

 

我常常講:我們學佛的人就是最快樂的人。你越學佛是越快樂;如果你越學佛越煩惱,那你還沒有學佛。越學佛越輕鬆、越快樂越能去關心你的父母妻子兒女越能去關心別人、尊重別人,那麼學佛才是有基礎的。

 

諸根滿缺,不是父母帶給我們的,是我們自己的業力招感的。如果你這輩子耳聾,什麼原因會耳聾?前輩子父母親講話,你都不聽不接受。這樣瞭解嗎?你不要以為是我生病才耳聾你為什麼會生病耳聾?就是前輩子人家講好話你都不聽,人家叫你不要做壞事,你認為是阻擋,都不能接受別人的忠告,那這種人這輩子得到什麼報應?耳朵聾。

 

如果前輩子嘴巴喜歡說人家的壞話,替人義務宣傳、免費廣告,去說人家的壞話,這一輩子會怎麼樣?猜猜看。(傳根法師說:會啞巴)正確的!如果這輩子你講話很清楚,你那個聲音有磁性,人家聽起來很舒服你講什麼人家都相信,那就是前輩子你講的話,你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所以這輩子你講話,人家聽到你的聲音,一聽馬上就感受到那種磁性。

 

我們能夠諸根圓滿,能夠見聞覺知,五官正常,就是很大的福報。又能夠在這一生當中相聚在一起來探討佛理、探討佛法,那真的是很大的福報。各位有沒有感覺自己很有福報?有,就應該鼓掌。是為你自己鼓掌,不是為我,我是不增不減。

 

所以,諸根滿缺是我們自己創造來的。我造了那個福報,我自然投胎到好的家庭、好的父母、遇到好的老師、遇到好的朋友同學、事業很順利、婚姻家庭很圓滿,福報是自己造的,這個叫滿

 

*受生同異

 

受生,就是出現生命的方式。在我們人來講,都是一樣父母親十個月懷胎,這個叫胎生。

 

有些是卵生,像鳥、雞、鴨、鵝,他們有卵(蛋),要孵蛋,孵了一個禮拜、兩個禮拜、一個月,生出來了,那叫卵生。有些是濕生,你看蚊子牠在水的地方產卵,就長出蚊子來了。只要有水氣,就能生存,它不需要父母親產卵去孵化,這是濕生。還有一種是化生。我們造了善業,造很大很大的善業,布施、持戒、禪定,這輩子呼吸停止了,就化生在天堂———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忉利天、化樂天……,有三界二十八天。這裡死,就那邊已經出現生命,這叫化生。

 

如果做壞事的話,這裡一死,你就到地獄去化生。佛經裡面怎麼形容呢?說我們人在生的時候吃喝唱跳、做壞事,他要死的時候全身發熱,就想這麼熱怎麼辦,如果有一棵樹多好。然後他來到樹下,哇!這樹底下真好。他一個人覺得在樹下乘涼真好,可是就沒有伴,如果有一個異性來作伴該有多好。心裡一念,一個異性就出現了,就想去擁抱他,哪曉得一擁抱的時候就變成刀山劍林。投生地獄是這樣子的,不是讓你先看到恐怖的,而是讓你見到你生前最愛的東西。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這個時候化現出來的就是你欲望的一種需求,你沒有辦法控制了,你就受刀山劍林的這種痛苦。這裡死,不要經過父母就能生命出現,那叫化生。

 

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從形體來看,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若非無想,這是金剛經裡面所說的「四生十類」。

 

受生,在我們人道來講,是父母親結合把我們生下來,這是大家都相同的。但還是有差別,有些人在母親肚子裡面要生不生的,拖好久的時間,那就要剖腹產。我看過紀錄片,說那個臍帶把胎兒的頭纏得緊緊的。人要生下來的時候,本來是頭先出來,但有些胎兒是腳先出來,聽過嗎?產婦很痛苦,折磨到這個母親真的是要命喔!

 

所以,母親生我這一天,不能說是Happy birthday,那是母親受難的日子,是母親最痛苦最危險,不是生就是死。一般人講Happy birthday,實際上是母親受難日啊!所以我們每年生日的時候,要記住誦金剛經》、或者是彌陀經》、或者是大悲咒,迴向給自己的父母。我的習慣是絕對不做生日,生日那天我都躱起來,以感恩的心誦金剛經迴向給父母。

 

台灣人有這麼一說,你慶祝生日的話,很容易就會死。台灣人有這種觀念,說生日不能做,一做,閻羅王看到,就會把你帶走。不是這樣子的!我很多親戚他們生日的時候就殺雞宰羊,幾百人幾百人這樣請客,那要殺多少雞鴨啊,一切因果都是要壽星來擔。很多老人他不懂,他沒有信佛學佛,覺得說八十歲生日了,就殺雞宰羊來大宴賓客,結果不久就走了。以後你們生日的時候,很簡單,你就到妙香林來拜拜菩薩、誦誦經,這樣會添福添壽。你千萬不要說我要大大的慶祝一番,要吃喝唱跳,那不行。

 

*端正醜陋

 

我們的心性是一樣的,可是我們的長相就有端正、醜陋的差別。

 

「端正」,事實上是大家一種世俗的觀念。譬如太平洋有些島嶼上的人,他覺得女孩子嘴巴要大大的才漂亮,就把木盤子硬塞進嘴巴,讓嘴巴變大大的。非洲人認為什麼人最漂亮?頸脖子長長的,越長越漂亮,像長頸鹿最漂亮,所以他們每年加一個項圈掛在脖子上,讓頸子變得長長的。所以,美醜沒有一定的標準。

 

無論是男女老少,每個人只要發自內心的微笑,都是美的。每一個人發自內心的欣賞自己、肯定自己、尊敬別人、尊重別人。你發自內心微笑:我能得到人身,而不是阿狗阿貓,也不是雞鴨豬狗,那我就很滿意了。我的手腳很勤快、能做事,我的雙腳能走路,我也很滿意了!不管任何人,你只要發自內心的微笑,都是很美。你長得很好看,可是你愁眉苦臉,盡是想那些不如意的事情,眉頭緊緊鎖住,美不美?不美。

 

美、醜,我認為是從「人性上」來談心地善良、積極的、樂觀的、時時能夠求知進步的,他的人性是美的能夠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包容別人、體諒別人,他的人性是美的。一個人如果自私自利,都是想到自己,妻子兒女有沒有吃飽他都不知道,有沒有痛苦他也不知道,這個就是人性的醜陋。讓別人的身心痛苦,這些都是醜陋的一面。

 

*苦樂不同

 

苦、樂,是時時都會發生的。各位!你們現在坐在這邊苦不苦啊?板凳很硬,坐久了還是很苦的。事實上,苦樂是不斷地產生。經典裡面有一句話,說眾生以新苦為樂」,以新的苦為快樂。譬如你們坐在這邊二十分鐘、三十分鐘,你認為站著最快樂;讓你站一個小時,你說躺下來睡最快樂;讓你睡十個小時,睡到腰痠背痛,你說我要去跑一跑比較快樂;你說跑最快樂,我讓你去跑一個小時,很累啊,你說坐下來最快樂。

 

所以,我們眾生是以新的苦為樂。佛經裡面講「諸受無常」,這個感覺不能永遠保存的。我們現在覺得很快樂,那個感覺不能保存,我們要不斷地接受新的刺激、新的改變,才會覺得人生真的很有意義。今天去美國,明年去歐洲,什麼時候又去台灣,不斷去改變,改變那個感受,你覺得人生很快樂。你把你的快樂建築在外在的世界提供給你的環境,那永遠沒完沒了,永遠沒有真正的快樂。

 

什麼是真正的快樂?一個人能夠回到生命的原點,歸零,你心靜下來了。經典裡面怎麼說?「淨寂光通達」。你的身心統一了,你靜下來了,這個時候在定的當中所產生的喜樂,尤其是在第三禪,第三禪最樂最樂。但還是要捨掉它,因為這個樂也是無常的,所以到了四禪的時候,「捨念清淨地」了。

 

我們講到,不只是生理上的樂,最重要是心理上的樂。我們瞭解生命的運作,心做得了主,而不去做六根的奴隸,不去做欲望的奴隸,不去做妄念的奴隸你時時刻刻做得了主,隨緣做主,立處皆真,這種人才是真正的快樂。你看傳法師這些法師們,他們披了袈裟誦經拜佛,他法喜充滿為什麼?他的心收回來了。心收回來,快樂、自在、安祥。

 

想不想聽故事?要鼓掌。有一個皇帝整天在皇宮裡面看那些宮女唱歌跳舞,天天看,看得厭煩了,就說:你們這些大臣,哪一個人能夠讓我快樂的話,我就幾百兩黃金給他。大家想了很多的辦法,其中就有一個說:「皇帝!我告訴你,你跟著我們到山上去打獵。」打獵很快樂嗎?」「非常刺激。山裡有老虎、獅子、狼,什麼動物都有,我們去打獵去。」皇帝說好就準備了很多的槍啦、工具啦、獵狗啦,準備到深山去打獵了。

 

這個皇帝從來沒有打獵過,他騎著馬,旁邊有人保護有些人故意趕羊來讓皇帝用刀子刺死牠,他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行為,很快樂、很快樂。突然,糟糕了,敵人發現皇帝在山上打獵,就派間諜在半路要去暗殺他。哇!在路上差一點被殺死。剛開始打獵的時候很好玩,可是一下子發現有敵人要殺他,他趕緊說:回皇宮!回皇宮打獵不好玩。回到皇宮,敵人不能進來,那時皇帝說:我現在感覺很平安很快樂,因為我沒有危險,沒有敵人會殺我,我在皇宮很安全。

 

故事是那麼簡單。我們每一個人就是不斷地透過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不斷去往外探索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不斷去接收這些訊息,好的壞的我們都不管,接收進來以後產生了感受,好的感受就貪戀執著,不好的感受就瞋恨排斥。然後,我們產生豐富的想像、辨別、認知,最後產生了身行、口行、意行,身、口、意,貪愛、瞋恨、愚痴這種行為就不斷產生了。

 

事實上,我們眾生是做受的奴隸、想的奴隸、行的奴隸,不斷接受許許多多奇奇怪怪的刺激,認為人生這樣才有意義,人生真的是很豐富,多釆多姿的人生。

 

如果我們認真去研究,世間人講的快樂是怎樣呢?一個妄想來了、一個欲來了,你能滿足的時候,你覺得很快樂;當你不能滿足時,心裡很焦慮焦急,你不快樂了。當你滿足了以後,你又覺得這個沒有什麼,好奇心已經沒有了,所以你又再動一個念頭我要去北極、我要去南極,甚至有些人想去月球有些人想到火星那邊。

 

現在美國已經開始販售到火星的票,要價幾千萬美金。你們不要去喔!它只有去,不回來的,你只能買單程,而且要夫妻一起去,去了死活你自己想辦法。竟然還很多人報名,好奇啊!眾生就是受這個好奇心的驅使,受欲望的驅使,不斷地做它的奴隸。

 

我常常講一句話:「活在情緒的、感情的世界的人,人生是悲劇生命中有崇高理想的人,人生是喜劇。學佛的人有崇高的理想,他以這個理想做為他生活一個推動的力量。我們信佛學佛的人總希望能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身心自在、家庭平安、事業順利而不是去做欲望的奴隸、做妄念的奴隸。

 

一個妄念來了,一個好奇心來了,一個感受來了,你馬上就隨著感覺走,想去追求,想滿足你那個願望滿足你那個欲求,那一輩子都是沒完沒了。中國人有句話:「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你一直想依賴一個什麼來得到快樂,那是永遠沒完沒了。

 

我們講到人性的端正、醜陋、苦、樂,這一切一切,讓我們去檢點自己內心的世界,我們是端正?還是醜陋?我們是苦呢?還是樂呢?由這些經典去反觀自己的內心。日常生活當中,我起了一個惡念,就是醜陋了我起一個善念,我在念阿隬陀佛,我的心端正了。

 

所謂苦,苦是我自己「想」出來的有求必苦啊!有所求,你就必苦;非分之求,那就更苦你永遠得不到的你又去想,苦;事實跟理想願望不能符合,就是苦。

 

所謂樂,如果你靠外在的一個什麼給你快樂,那個樂是有限的。所以佛法裡面有很多方法,譬如誦經、念佛、持咒、拜佛、行善,這個對樂來講是加分的。如果你一天到晚心裡想的就是想賺很多錢去享受,吃遍世界、看遍世界,你以為是樂,事實上只是忙著去滿足你的好奇,你還是苦的。

 

業不知心,心不知業受不知報報不知受心不知受,受不知心因不知緣,緣不知因智不知境,境不知智。

 

業不知心,心不知業

 

業從哪裡來?業從身、口、意來的,而身口意三業中最重要是心,你先起心動念以後才產生了業力。所以,業力就是我們身口意行為所遺留的一種潛能。

 

舉個例子來講,譬如我現在拿起一百斤重的石頭,我把它拿起來放在桌子上,使你產生一個恐怖的感覺:萬一不小心掉下來,我的腳就被砸了。我把石頭移動到桌子上,這是一種行為的造作,石頭放在桌上以後,隨即產生恐懼:不曉得什麼時候這個桌子會垮了,會壓到我的腳。所以,我們每講一句話、做一件事情,它就遺留一種潛能。

 

再舉個例子,你很認真在讀書,你的身口意很用心在讀書,然後你參加考試,你成績很好,考及格了如果你不用功,考試不及格,你想念什麼好的大學,那不可能的。

 

我們的身心行為去造作以後,它所遺留的一種能量,有善的、有惡的。什麼叫善業?對自己身心有幫助的,是善業對別人身心有幫助的,善業。什麼叫惡業?會傷害我的身心、傷害別人的身心,就是惡業。以前以前造的業,這輩子成熟了雖然這個業不是你現在造的,可是你還是受了這個報。有些業是你現在造,還沒有成熟,明天、明年、來生來世才受的

 

所以,報有「現報」,現做現報譬如你吃飯就肚子飽,這是現報;你現在罵人,人家討厭你,現報。還有「生報」,來生才報。這輩子做善事、惡事,人家沒有看到,即使有看到也沒有報應,來生報應了。還有一種是「後報」多生多劫以後才報應的

 

這個「業」很複雜很複雜我們前生前世不曉得造多少的業力,有些這一生成熟了,莫名其妙的你得到一筆財產、你遇到貴人…………困難的時候,貴人出現了,因為你過去生跟他結了善緣,所以人助天助,你就是很多的貴人來幫助你。如果是這輩子做什麼事情都不順,也沒有好的朋友來幫助,那就是你前輩子沒有造這個善業,這輩子當然就是很困頓。這是講到業報。

 

業報當中,「業」從哪裡來?從心來的,從你的想法、你的看法來的。你認為這樣做好,你就去做;你認為這樣做不好,你就不去做了。所以,業是從心來的。那這個地方就有一點禪宗的味道,「業」跟「心」是兩個?還是一個呢?要我們自己好好去參。這個地方給我們答案,說:業也不知心,心也不知業,是眾緣和合,是因緣所生法。

 

我們說:你起心動念叫做心,你的想法叫做心;你產生行為以後就叫做業。而業從哪裡來呢?認真研究起來,業就是從心來的,透過我們的生理、我們的手腳、我們的身體去行動以後,遺留的這個潛能就叫做業。

 

我們講心,有的時候講靈魂。什麼叫心?心從哪裡來?認真的去研究,心必須要有六根六塵、有這個色身。色身具足以後,它自然長出眼耳鼻舌身意,然後這六根不斷地往外去攝取,攝取什麼呢?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接受這些訊息以後,經過我們的感受、想像、認知、分別以後,就產生了行為意志,貪愛、瞋恨種種的行為產生了,好的就貪愛執著,不好的就打擊排斥。然後這些經驗一直累積,產生了我們的習性,各人各有不同的習性。

 

我說這個人是好心人、那個人是壞心人心從哪裡來?不是有單獨存在的一顆心去瞭解世界。認真來講,是因為我們有這個色身、有六根,接受外面的刺激以後,給我們產生了一個幻覺、錯覺————有一個主觀的心,有一個客觀的世界,被我認知、被我瞭解、被我接受、被我感覺,被我見、聞、覺、知。這些複雜的生命運作現象,我們必須好好冷靜去思考。

 

所謂心,我們千萬不要想像它是獨立於根塵之外,那個叫做靈魂」,不是這樣的。必須透過六根、六塵,產生了種種的感受、經驗累積,才產生我們這個心理的作用。所以「心」也是眾因緣所生法,而不是單獨存在的一個什麼。

 

現在我們修行佛法,是想找回到這個本地風光我們參禪,說要找回本地風光找回自性光明找回我們的佛性,我們先建立一個心性,這第一步已經錯了。金剛經講無我啊!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那我們又建立一個心性、佛性,這實在是讓我們安慰、在安慰我們。然後有些人建立一個天堂,那麼就有宗教產生了———只要做善事,將來升天堂,信就得救了。

 

哲學家則認為說:我們有一個理性,這個理性是超越根塵的。錯了!這個理性也是六根六塵接觸以後,經驗的累積,你才有這個理性、這個概念出現,而理性本身也是我們的意識去認知的。

 

世界上一切的哲學、宗教,只有佛教講到「緣起無我」。雖然是無我,但是因為我們累生累劫養成的習性,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想法觀念,人生觀、價值觀是完全不同。我的觀念跟你差不多,那個叫夫妻緣,知道嗎?好朋友想法大致都一致的,那就是夫妻緣;想法差異太大的,就不喜歡在一起了。這個「心」的這些問題,很值得我們研究。

 

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佛說這麼多法就是要我們瞭解,我們平常認為有一個生命的主體,叫做佛性、叫做自性、叫光明本性,事實上,佛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佛說眾生即非眾生,是名眾生。從勝義諦來看,你找不出一顆永遠不變的心。所以金剛經才會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也是不可得。

 

所有宗教,只有佛教講「無我」。世間一般的哲學、倫理學,強調的是自我實現、自我滿足,我要建立偉大的事業,都是「我」我給它一個名詞,叫做「我性文化」。佛教跟其他宗教、哲學最大的不同點,就是「無我,無我才能產生大悲。金剛經講: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而修一切善法,這是佛法殊勝的地方。

 

你可以做那些翻天覆地的事業,但是你不會覺得你很了不起,你覺得這是你應該做的事情而已,你盡了你的本分而已,你不會覺得驕傲自滿,你也不會覺得這是我生命的自我實現,你不會這麼感覺。因為要有這麼些條件,讓你去發揮你的才能,然後你懂得把握時機、把握因緣、開創因緣,你只是其中一個推動者而已。你能夠推動,那是很多條件的配合、排列、組合,你才能去推動的。

 

所以,在佛教裡面沒有「自我實現」這個名詞。所謂自我突破、自我實現、自我滿足、自我怎麼樣子,這是世間人不瞭解這個心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受不知報,報不知受

 

這個是講到我們的業報,感受跟業報其實是連在一起,你受苦、受樂,這是你的業報但是,受是受,報是報。你有那個報應了,你才產生那個感受好的業報產生好的感受,不好的業報產生不好的感受。從世俗諦來看是兩個,但是從勝義諦來看的話,沒有永遠不變的一個受,沒有永遠不變的報,都是如幻如化。

 

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一以世俗諦,二以第一義諦…………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佛陀說法有兩種層次,對上根基的說「一切諸法皆空」,夠了,他就開悟了;對中等根基以下的,佛陀苦口婆心的告訴我們,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業報、什麼是三世、什麼是輪迴、什麼是六道,一切都是有,從「有」的立場來說明。而這個「有」是什麼?叫幻有不是沒有,還是有。

 

形形色色的這個世界、宇宙人生、山河大地,這一切一切,你說它是沒有、是空的嗎?不對!它有形體、有作用,能夠讓我們安居樂業,你不能否定它。但是認真來講,一切是緣起。種種的條件排列組合,讓我們產生了苦樂的感覺,還是有,但是它不是永遠如此、永遠不變,它不是單獨存在的,也是因緣排列組合而產生的現象。所以從勝義諦來看,一切是不可得、空不可得,但是在條件排列組合當中,確有這個現象,不能否定。

 

譬如說我在敲桌子,我這麼一敲,各位聽到聲音了。請你把聲音拿給我,你拿不出來。但是我這麼敲桌子,打瞌睡的人醒過來了,它還是有作用的。你不能說這聲音是假的、沒有作用,不對!形態、作用是有的,但是本體找不到,主體是找不到,因為什麼呢?因緣生、因緣滅。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一切一切都是不斷地生滅,在這一個過程當中,你要找到一個永恆不變的主體,是找不到的。但是我們眾生的習慣,總是在現象界的背後,總想建立一個主體、建立一個本體。這個本體我們把它想像成是含有意志的,那叫上帝;如果不講意志,我們說這個是宇宙的本體。這個都是「但有言說,而無實體」,說了以後還增加我們產生疑惑,沒有什麼意義的。

 

佛經裡面一再強調,我們眾生因為「自性見」,所以常常想去建立宇宙的本體是什麼、人生的由來是什麼,「第一因」,最初最初的生命是什麼地方來的,我回到那個地方,我回到我生命的原鄉,我就解決問題了。佛陀說:NO你這還是無明。你去假設生命有一個起源,我回到那個起源的地方,我就沒有這些問題了;錯了,不是這樣子的。一切的問題,過去無始,未來無終。

 

譬如時鐘,你怎麼去找一個始點?是一點?十二點?到底十二點是終點,還是起點?永遠都是一點到十二點,十二點到一點,就這麼不斷地繞。生命也是如此,你要說那一個是起點?站在你這一點就是起點。我說我前面有一尊佛像;我轉過身以後,我說佛像在我的背後。各位在我的前面;我一轉身的時候,各位在我的背後。什麼叫前後左右?沒有一個固定的。是站在你的位子,相對性的,而有前後左右。

 

所以,信佛學佛的人你「方向」如果錯誤的話,麻煩就大了。我們一直想建立一個永遠不變的佛性、自性、宇宙的本體,人類一直想建立這個東西,建立一個很龐大的學說理論去證明,那真的是沒完沒了。

 

佛陀很聰明很有智慧,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想追究探討最初最初的生命是如何,這叫做無明。佛陀叫我們不要浪費時間去追究生命的起源是如何。那科學家會說細胞,從細胞分裂、突變,我們變成這麼個樣子,變成會走路的人。請問:最初最初那個細胞又從哪裡來的?以前的細胞會突變,現在為什麼不突變呢?以前那個細胞怎麼會突變,突變變成人呢?這個都是說不通的。

 

修行,你如果一直想追究心的本源是什麼,其實佛經講的很清楚,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因為我們有六根,不斷接受六塵,產生了感覺、產生了感情、產生貪愛、產生瞋恨、產生想像分別、產生行為意志,然後產生了相對的認知(識)。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斷接受六塵的刺激,產生了六識的作用,在這個六識作用以後,我們就錯把這個「識」認為就是我生命的本體,是生命的根源,那這一錯就沒完沒了。

 

我們念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句話很重要、很重要!你念佛、誦經、持咒、拜懺…………沒有錯,你要培養宗教情操是感人的,是令人讚嘆的,我讚嘆,但是最後臨門一腳的功夫,就是對五蘊身心的透視理解,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心經幾個字就點出我們信佛學佛的一個方向至於修學方法,這幾天我們一起來研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