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卷三十三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40)

請翻開《華嚴經》第三十三卷。 

菩薩摩訶薩又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
以住法界無量住迴向,以住法界無量身業迴向,
以住法界無量語業迴向,以住法界無量意業迴向,

我們眾生的心很狹隘,時時刻刻都圍繞在自己的身心當中去打轉,以自我為中心,營為一種生活方式、生命目標,所以我們的身心所發揮出來的功能都是有限的。這個地方佛菩薩就告訴我們,要學習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把身口意奉獻給法界一切有情眾生,這是佛教的一種生命觀。

我們跟這個世界的山河大地,一個叫正報,一個叫依報。我們眾生是正報,這個正報要依靠誰來生存?依靠山河大地、人物山川、花草樹木,這些稱為依報,我們要依靠它才能生存。樹木會製造氧氣,如果我們把樹砍光了,氧氣少了,二氧化碳很多,溫度就會上升。這樣看起來,到底是正報厲害?還是依報厲害?

佛法告訴我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佛陀所感受的世界,他感受到這個生命———人跟人、人跟物、人跟山河大地、人跟植物、人跟礦物,一切一切都是息息相關。我之所以能生存,是因為有山河大地、有花草樹木、有陽光空氣水、種種的社會資源。很自然的,我跟宇宙是融為一體,宇宙就是我我們都是一個小的宇宙,小的宇宙加起來就是一個大的宇宙。

所以說,宇宙分內的事就是我個人分內的事,我個人分內的事也就是宇宙分內的事。

這個世界這麼多的災難,你說跟我無關,我又沒有去砍樹,我也沒有吃肉,我也沒有……,跟我無關可是,我們也動過惡念,也發過脾氣,我們疑心疑鬼,我們也是世界的元兇之一。這種思想,目前整個人類的思想裡面還沒有這種思想,但是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就發現了。我們每一個人的起心動念,就造成這整個世界的動盪不安或者是安祥和平,跟我們的內心有關係,跟我們的身業行為有關係,跟我們的語業、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有關係,息息相關。

老實說,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就有這種最先端的思想,引領世間人走向和平光明的道路。可是目前來看,整個世界是向下沉淪,爾虞我詐,笑裡藏刀,種種的可怕。所以整個世界亂了,風不調雨不順,這是天作孽猶可違,自做孽就不可活。

人類就是一切災難的元兇那我們也是人類之一,我們也參與其中。我們還沒有開悟,還沒有破除我見、身見的時候,我們也是不斷在造業,講人家的是是非非,看到這個人討厭,看到那個人很火大,總覺得別人不對。所以六祖壇經說:他非我不非,我非卻有過。別人有過失,那是我的德行不足,我不能去改善他、感動他。這是佛教特殊的一種生命觀也好,社會價值觀也好,宇宙觀也好。

我們做為一個佛門弟子,你越研究佛法越研究佛陀你會越覺得我們真的是很幸運在正知正見的導師引領之下使我們怎麼樣去約束自己的身心還把我們的身心去擴大到法界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角落多多少少去略盡棉薄之力 

以住法界無量身業迴向,以住法界無量語業迴向,以住法界無量意業迴向」,就是身、口、意三業,它有一種力量。我們所做的、所想的、所說的,起心動念、舉手投足、開口說話,這一切一切跟整個世界全人類的安危是息息相關的。我們了解這個層次,我們就懂得去謹言慎行。

以住法界無量色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受想行識平等迴向,
以住法界無量蘊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界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處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內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外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發起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深心平等迴向,

剛才講到身、語、意,這一切離不開我們的五蘊色身,離不開色受想行識。我們的生命,第一個你要有色身才有生命,你沒有色身怎麼有生命呢?這是,四大組合的。有大小方圓種種的形色,青紅赤白種種的顯色,還有有表色、無表色這個在我們凡夫的心念裡面,時時刻刻我們都起一個念頭:這個好,這個不好,這個我討厭,這個我不喜歡……」。在學佛的人來講,我們應當要隨遇而安

以住法界無量色平等迴向這個色法是我們可以看到的,形而下的,佔有面積,佔有空間,佔有體積的。形形色的,大小方圓的,桌子、椅子、房子種種這一切,我們看得到的,包括我們這個色身,就單單用一個來表達。那麼我們慢慢要學習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你說你身體多麼強壯,兩頓飯不吃你就餓得不能走路了一天不睡覺你就沒有精神了。所以世間的一切是互相依靠、互相依賴的。這個房子建這麼大,沒有人住的話,很快就壞掉了如果有人住,有人氣,房子不容易壞。房子一定要有人住。是哪一個最大?哪一個最主要?沒有,平等平等。

這是讓我們了解到,四大組合的這些色法,所呈現出來的雖然是各各不同的樣貌,但是論真來講一切是平等平等,沒有誰最重要、誰不重要。  

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我們有這個色身,色身就長出了眼耳鼻舌身,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還有意根,意根屬於思想方面的。我們透過六根,把外在世界的內容吸納進來,變成生命的內涵。

透過眼睛,我們看到色塵,有青紅赤白,有雲海、閃電、彩虹。沒有這個眼睛,你看得到嗎?看不到。所以透過寶貴的眼睛,來豐富我們的生命。

透過耳根這個門路,我們聽到鳥叫、狗叫、或者人在講話。最可貴的是,我們可以透過耳根去了解別人的想法、別人的感受、別人的苦樂,這是人類最可貴的地方。

舌根,我們可以表達思想,表達觀念,表達我們的態度。你看動物要被殺的時候, 牠沒有辦法講話:我被殺,很痛苦!」牠肚子餓,牠也不會說我很餓」,牠沒有語言文字。我們做一個人,舌根能夠表達思想,這是很值得慶幸的。

身根,這個身一冷我們知道,熱了也知道,舒服知道,不舒服知道,發熱也知道,發寒也知道,人的身根很敏銳的。冬天的時候千萬就是要保暖,否則容易感冒 。

意,意根:眼睛閉起來,耳朵也不聽,嘴巴也不說話,身體也不動、不接觸,這個時候我們內心裡面一下東一下西,剎那剎那之間前念後念、前念後念,那真的是百花齊放,念頭多得不得了。你眼睛閉起來了,耳朵也不聽了,可是這個內心裡面還是吵雜得很,妄念紛飛。

佛經形容說:我們手這麼彈一下,這一彈指間就九十種的念頭湧現出來,你想想厲害不厲害啊!我們心很粗不能發覺禪定功夫好的人,他這麼一打坐,所有念頭,粗的細的、好的壞的,全部他都能清清楚楚。你說他沒有妄念嗎?有,但是他清清楚楚念起念滅、念起念滅。 

我們凡夫念起不知道念起,念滅也不知道念滅,甚至一個念頭來,我們不斷去補充——我明天到台南,到台南做什麼,去找誰,住那裡,吃什麼,去那裡玩樂……,你看一秒鐘以內他已經想一堆了,這就是凡夫。聖者他安住在正念正知當中,念起念滅他都是清清楚楚。

我最近在誦經持咒跟以往不同,以往是說我一天要誦多少經念多少咒,還要做一些功課,現在是以誦經念佛持咒來發現內心最底層的那些念頭,很微細很微細的念頭。幸好這些念頭叫做妄念,不實在的,可是你要察覺它。念起即覺,覺之則無」。對內心最深層最深層裡面,阿賴耶識裡面那些種子生現行,你都能夠覺察清清楚楚,你的無明才不會不斷增加。這個念頭來不知道,念頭走也不知道,那叫做無明。

所以,我們誦經一個時段一個時段的境界大不同。幸好這些念叫做妄念,是虛妄的念,它不實在的,你只要保持正念去察覺,它就越來越少、越來越少,就是社會上有一句話邪不勝正 

你說我很討厭黑暗,怎麼辦?你說最好世界上不要有黑暗,這不可能的事情,那只好怎麼樣呢?點一盞燈,你走路就安全了。黑暗代表妄念你說我討厭妄念,我不要有妄念,那也不對。黑暗怕什麼?怕光照,燈光一照,黑暗就消失了。你有手電筒,你現在要往前走,你就把燈光往前照,你可以走得很平安。

你管它世間有這麼多的黑暗陰影,管不了的,這是本來就有的現象。妄念也是這樣子,妄念就怕我們的正知正念,正知正念一現前,妄念就消滅。為什麼?它的名字叫「妄」念,它是虛妄的念,不實在的。如果它是實在的,永遠除不了的話,那你怎麼照也沒用。所以它叫做妄念虛妄的念。 

我們要了解在生命的流程中,我們透過色身,有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根不斷接觸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就產生了感。感受好的起貪愛心感受不好的起瞋恨心感受來不知道,感受消滅也不知道,起無明心。所以,我們整天都在製造貪、瞋、痴的種子。

透過六根跟六塵的接觸,產生感受以後,就產生了,豐富的想像,這個多好這個我需要這個我不要……」。豐富想像以後,心動不如行動,就」了,想把它占為己有,被我享受,被我利用。行,愛憎取捨決定了。,就是一開始很主觀的有一個我,我感受到這個世界好或不好,我想要我不想要,這是識的作用。

整天我們的五蘊色受想行識就不斷作弄我們,讓我們迷迷糊糊的生,迷迷糊糊的死。每一生每一世都是這樣迷迷糊糊的,這個生命隨著我們的根身去運作,做不了主。所謂修行,就是六根門頭好修行,十字街頭好參禪。你的六根觸對六塵,當下起什麼心念,你能夠清清楚楚,不要再加油添醋。

在佛經裡面叫增減執————增一分情緒的感受,增一分執著,那你的麻煩就來了減執,執著一種減。減是什麼呢?有因有緣有果報,你認為這些都是空的,沒有什麼果報,這個叫做減執,這不對的。我再舉一個例子,在五蘊和合當中,我們增加出來一個」,我執,我見、身見,這個叫做增執。還有一種是減執,叫做斷見,認為沒有因果、沒有業報,做善做惡都沒有用這是邪見。

我們六根觸對六塵的當下,大致來說都是增執,增一個」。我擁有這些,我佔有這些,你罵我、你欺負我、你傷害到我……,整天都是在的世界裡面翻滾。氣象說晴時多雲偶陣雨,這就是我們眾生相。

所以這個地方一直在告訴我們,我跟宇宙、我跟眾生、我跟一切,都是平等平等,沒有說那一個最高明、那一個最了不起,一切都是互相依靠,互相增上。你看兩千五百年前佛陀這種緣起的世界觀、緣起的生命觀,一直到現在還有這麼多人去信受奉行,我們本身也應該更深入去理解,這樣我們剃度出家才會有意義。(2016/3/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