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卷三十二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39)
我們繼續看華嚴經第三十二卷:等法界無量迴向

菩薩摩訶薩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
不以取著業故迴向,不以取著報故迴向,
不以取著心故迴向,不以取著法故迴向,
不以取著事故迴向,不以取著因故迴向,
不以取著語言音聲故迴向,不以取著名句文身故迴向,
不以取著迴向故迴向,不以取著利益眾生故迴向。

迴向,就是說我們修學一切善根善法,你的動機、你的目的是做什麼。那你動機是善的,可是你有一種執著的話就不圓滿。所以這個地方告訴我們:你修任何善法———你誦經念佛、拜佛持咒、為眾生服務、為常住服務,你如果去執著說我做這麼多善事,我的善業很多,我善報會很多,你一念執著的話就不圓滿了。

不以取著業故迴向,不以取著報故迴向」:不要為了取著業、取著報來迴向。

還有,最重要的是不以取著心故迴向」。我們有一顆妄想心,這個妄想心如果連續不斷的,前念後念、前念後念,同樣一個念頭的時候,那就是對人事物很大的執著。如果是修禪定,你前念跟後念全部都是一樣的話,那是一種定。所以我們修行佛法,你時時刻刻了解我們內在這一顆心,這一顆妄想心,你不要把這個心執著這個就是我,我執我見一發展起來,那擴大到無量無邊了。不以取著心,簡單說就是不執著這個我來迴向。

不以取著法故迴向」:所謂法,是相對的、客觀的,世界的人事物、宇宙山河大地這種種一切,我們稱為法。有形相的,沒有形相的,都是稱為法。只要你的腦筋、你的心念有多大,你的法、你的世界就有多大。在我們修學迴向當中,不要去取著外在的來滿足你內心的欲求,所以說:不取著諸法來迴向。

不以取著事故迴向就是事功。我做一件事情,我完成了一件事,我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你執著這個事功,也不對的。只要對人類有利益的事情,你去做,做了你就忘記了,你不要說我做了這些事情,我的功勞有多大。我功勞有多大,那是一種執著,是一種煩惱。

不以取著因故迴向」:佛法講因果,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好了,那我在修學當中就儘量種善因,你執著有個善的因,那也是一種執著,那會很煩惱的。

不以取著言語音聲故迴向」:我希望我誦經拜佛持咒,我的聲音將來會很好聽這是我們眾生的一種執著。你聲音很好,你將來只能當歌星,不能成佛啊!只能唱唱歌而已,是不是?所以執著聲音也是不對的。

不以取著名句文身故迴向」:名、句、文、身,這是語言的一種片段片段,最短的是字,或者是」;然後這些字連在一起,三個字四個字就是,譬如我住在獅頭山」,這樣就一句話了十句二十句,長一點叫做我住在獅頭山幾十年了,這裡氣候如何」,你描寫了一大堆,這叫做文,文章;「,就整篇文章了,有起承轉合,從開始到結尾。這是佛法裡面計算一篇文章的方法。

不以取著迴向故迴向」:你總覺得我做了這麼多善事,我迴向來世如何,這個就是取著於迴向,執著這個迴向了。

不以取著利益眾生故迴向」:我們學佛就是要利益眾生,可是你有一個利益眾生的概念就不對了。有個眾生被我利益,我是利益眾生的,那也是一種執著,這種執著會引起煩惱。

菩薩摩訶薩復以善根如是迴向,所謂:
不為耽著色境界故迴向,不為耽著聲香味觸法境界故迴向,
不為求生天故迴向,不為求欲樂故迴向,不為著欲境界故迴向,
不為求眷屬故迴向,不為求自在故迴向,不為求生死樂故迴向,
不為著生死故迴向,不為樂諸有故迴向,不為求和合樂故迴向,
不為求可樂著處故迴向,不為懷毒害心故迴向,不壞善根故迴向,
不依三界故迴向,不著諸禪解脫三昧故迴向,不住聲聞辟支佛乘故迴向。

你所做的點點滴滴,你的動機,你為何而做,要清清楚楚。那麼這個地方是講微細一點了。

不為耽著色境界故迴向,不為耽著聲香味觸法境界故迴向」:我們生命透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對外在的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透過六根這六個門去了解世界,然後把了解世界的內容又輸入進來,當成生命的一個內涵。我們每天都用眼睛看這個世界,了解這個世界,今天多少人來,多少人吃飯,這是眼根。我們聽到天上打雷了,這是透過耳根來了解世界。然後透過鼻根,有人來山上抽菸,我們聞到那個菸味會頭暈,如果沒有人抽菸的話,整個山上都是樹林,那個芬多精聞起來很舒服,感覺很舒暢。

我們透過六根來理解外在的世界,然後把它引進到內心深處,這樣子很精細很微妙的一個過程中,也讓我們很容易產生執著。第一個我們執著色,形形色色,大小方圓,山河大地、青山綠水,種種這些有表色、無表色,我們總想把它佈置得如我的意————這裡種一棵樹,那裡種一棵樹,這裡種一棵紅色的,那裡種一棵白色的,覺得這樣子看起來好看。說實在,這也是一種執著。你就讓它自然生,不一定那個地方種什麼才會好看。

在修學的過程當中,任何有一點點的執著都會引起煩惱。這個地方就告訴我們第一個是對色,形形色色,五花八門,五顏六色,有形的,甚至包括無形的,這些都不能去執著。

色以外,還有聲、香、味、觸、法。這六塵,佛法裡面有的時候說是境界愛。我們眾生最愛的是自己,自體愛有了自體愛,你就會對境界愛深深的執著。有一個我,然後希望有一個美麗的顏色、美麗的形色,種種的物體,聲啊、香啊、味啊、觸啊,這是一種境界。

外在人事物的一切,叫做境界愛。那我們眾生就牢牢的守住了,內在世界有一個心,有一個我,有一個佛性,有一個真心,名稱多得很世間人就叫做靈魂,唯識學就叫阿賴耶識,哲學上就叫做絕對真心。你有自體愛的執著以後,你自然對境界愛就深深的戀著,不能捨去了,那叫做煩惱。

這樣子還不打緊,有自體愛、有境界愛,還有第三個後有愛。我們知道會老會病會死,但是我希望投胎轉世,我投胎到那一個國家,我很有錢,我是一個男生,我又如何如何,我希望我生命不要從此就斷了,他又會出現生命,這個就叫做後有愛。

我們眾生因為這三種愛,所以你不要去追求生命的永恒性,你不要說生命永恒多好多好,不用去追,因為生命本來就是靠我們這三種愛維持下來的。這三種愛不用人教,很自然的我們就會,因為千生萬世我們已經養成那個習慣了。

所以,生命是無常,但是是永遠相續下去。這一生當中六十年、七十年、八十年,我們都會老會病會死,短暫的人生並不是一死一了百了,不是的。因為我們生前造了很多善業、惡業、無記業,造種種的業,這個業力透過我們三種愛(自體愛、境界愛、後有愛),生命又會出現。所以,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你生下來就是走向死亡,那你到達死亡終點的時候,又是你出生新生命的一個契機。

所以,學佛的人不要迷迷糊糊的生,迷迷糊糊的死,那是很可怕的你要清清楚楚的生,清清楚楚的死,那才是高明的。學佛的人把生死當作一個機會,把輪迴當作是美好的事情。這輩子我們所修所學,延續到來生。我們只是角色改變,這輩子你做丈夫、他做妻子,來輩子你做他的兒女、他做你的父母,角色改變而已,永遠會在世間裡邊打滾的。

不為求生天故迴向」:你說生天堂,天堂誰去過天堂?佛法說,六道輪迴是生命本來的現象,你不要刻意說我要求生天囉,在天上永遠不老不病不死。天是災難,障礙的,是八難之一,你是不能修道的。因為人間有生老病死,所以我們會有道心道業來面對這生老病死。

不為求欲樂故迴向,不為耽著欲境界故迴向,不為求眷屬故迴向,不為自在故迴向: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希望有好多好多的眷屬———父母妻子兒女、親戚朋友同學。所以有些人喜歡找伴,老來伴,老來就是要找一個伴跟你聊天。因為你那孤寂的心靈沒有人跟你聊天,你覺得太孤單了,總要有一個伴,不管好壞,吵吵鬧鬧也好,他反而覺得身邊有個人作伴就很好了你有那個心態的話,就是一種執著

所以不要以為我這輩子多做善事,我來輩子大富大貴,享受富裕,你有這念頭就錯了這個地方一再的強調,你不要在身心上去說種種的享受才是人生一大樂事,實際上是一種牽掛。

你看我們的眼睛,沒有一點沙,所以我們可以看東西。如果你放一粒沙在眼睛裡面,哇!很刺眼,眼睛睜不開,看不到東西。我們內心裡面有一點點的貪戀執著,就像眼睛有一粒沙在那邊作弄,你睜不開眼,看不到東西。我們的心眼亦復如是你執著一種欲樂,執著眷屬,執著生天,這就像你的眼睛放了好幾顆沙粒,你沒有辦法看東西,而且你很痛。所以,不要貪戀這種欲望的執著,否則的話很麻煩。

不為生死樂故迴向,不為著生死故迴向,不為樂諸有故迴向是三有,欲界、色界、無色界,有為有漏的的世界。

不為求和合樂故迴向」:和合樂,是父母兄弟六親眷屬住在一起,其樂融融,這也是一種執著。

不為懷毒害心故迴向」:這個很重要很重要。聽算命的人說,你要跟他學算命的話,第一個添一碗飯倒在廁所裡邊(古代的廁所是兩個木板),你敢不敢?你敢,我教你。這樣還不行,你想要當一個算命師的話,要發很毒很毒的毒咒,看你選擇,一種是絕子絕孫;一種是腳不能走路;第三個是眼睛瞎,不能看東西,這三種你去選。有些人就選我眼睛瞎,你講完了,真的眼睛就瞎了。這是我聽一個算命的人講的,一個信徒專門幫人家算命,他說他們的規矩就是這樣。這個就是說,我們眾生為了某一種利益,就有這種惡念,這是不好的。

不依三界故迴向,不著諸禪解脫三昧迴向:對我們出家人來講,這是很重要一個。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是有男女欲的色界是禪定的到無色界的時候,他色身是很微細的一種境界。我們不要去貪著那種禪定的境界,因為禪定中如果沒有觀慧的話,是不能破除我執我見。

不住聲聞辟支佛乘故迴向」:也不能安住在聲聞、辟支佛。聲聞、辟支佛是什麼?就是自己的生死了了,斷了生死,他不再輪迴了。眾生的生老病死跟我無關,我度不度眾生跟我解脫無關,所以他急急忙忙的,個人生死很重要,其他都不重要。眾生的死活,眾生怎麼樣子痛苦,他覺得跟我無關,我不要去關心。

從做人的基本觀念看起來,這是不理想的,因為人跟人之間是互相增上,是我幫你、你幫我,正常人生活是這樣子。我修修修,我個人生死解脫就好了,什麼事我都不用管,在佛法來講,這種心是不圓滿的。畢竟我們生而為人,我們接受社會太多的資源。士農工商,老百姓種五穀蔬果給我們吃,警察維持治安,老師傳授知識,這個社會給我們很大的幫助。交通的、電信的、種種的建設,政府也花了很多錢。所以我們要用感恩的心來回饋給這個社會,不能只關心自己的生死大事。

但為教化調伏一切眾生故迴向;但為成滿一切智智故迴向;但為得無礙智故迴向;

但為教化調伏一切眾生故迴向」,希望我所修所學的一切,就是為調伏眾生、利益眾生。但為得無礙智故迴向,要調伏眾生,必須有無礙的智慧。

於一切世界,盡未來劫,住菩薩道而無疲厭;大悲均普,量同法界;知眾生根,應時說法,常不休息;於善知識,心常正念,乃至不捨一剎那頃;一切諸佛常現在前,心常正念未曾暫懈,修諸善根無有虛偽;置諸眾生於一切智,令不退轉;

我們在念疏文的時候,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句話很有意思。學佛的人心量要大,所有眾生的一切我們都能接納、包容。不管他有錢沒有錢、長得好看不好看,不要想那麼多,一切我們都接納。

所以說,我們修行迴向法門,希望「於一切世界,盡未來劫,住菩薩道而無疲厭」。也就是說,我們修學佛法,誦經念佛、拜佛禮懺、為常住出坡、種種的一切,希望以這個善念善心善行,能夠盡未來劫生生世世都能安住在菩薩道上,永遠不會覺得疲倦厭離,亳無疲厭的心。

大悲均普,量同法界」:所有眾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對一切眾生平等慈悲去關懷。這個不簡單喔

知眾生根,應時說法,常不休息」:所以我們必須從戒定慧打基礎,慢慢開展出智慧來,那時候你就知道眾生的根性,這種人跟他說什麼法,對他都是受益的。如果對他說的法不對根性,他聽都不聽。知眾生根,就像醫生知道你什麼病給你什麼藥,如果他不知你什麼病,他用猜的,他給的藥你就不能吃。

一切諸佛常現在前,心常正念,未曾暫懈」:就是心心有佛。我心中有佛,時時刻刻佛在我的心中。這個就是我們信佛的人常說一心不亂」。就是心心向佛,我希望我修到像佛的智慧這麼高明,來度化眾生。

「修諸善根,無有虛偽」,就是說我們修學佛法也不是修給別人看、修給師父看、修給眾生看,是修給自己心能安下來。置諸眾生於一切智,令不退轉」,我們希望能夠引導眾生證到佛的果位,叫做一切智,跟佛一模一樣,令不退轉,具足一切佛法光明。

這是講到迴向,就是時時刻刻心中有佛,心中有眾生。心中有佛,以佛作為我生命的座標。那心中有佛還不行,眾生是讓我們修福修慧的增上緣,透過去利益眾生,我們的悲心增長,福德才能增長。所以眾生是幫我們成佛的,不是障礙我們的。

心中有佛,心中有眾生,自然你的我執我見就會比較淡薄。你成天都講我要得到什麼,我如何如何,我幾歲以後如何如何,我退休以後如何如何……你都是用來修行的話很煩惱。你心中時時都有佛、有眾生,一切所作所為都是利益眾生、供養三寶,那麼你的我執我見會慢慢消除。當然,還要透過戒定慧、止觀,才能斷除我執我見。

十迴向品我們簡單報告到這邊。(2016/3/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