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卷三十 第二十(41)

請翻開《華嚴經》第三十四卷。從三十四卷開始就是講到十地品〉,初地、二地、三地,一直到十地。

我們知道學佛法它一定是從十信位,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然後才是十地,有這五十個位。就像幼稚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我們讀書也是分好幾個階段。學佛法也是一樣。從初信佛,有也好沒有也好懶懶散散的,這是初信。從初信一直要到七信位以後,對佛法僧的信心才不退。

老實說,我們現在還是在信位,在初信、二信、三信這個地方,搖搖擺擺的。經典怎麼形容?像羽毛,風一吹就飄東飄西了。只要受到一點障礙,對三寶就失去信心,表示我們的信心不足。

十信修成以後,就十住,安住在佛門裡面了。然後再修十行、十迴向,最後才修十地,十地以後才能夠成佛。所以十地是很高很高的一個境界,我們雖然做不到,但是我們了解一下子,十地是怎麼去修的。 

佛子若眾生深種善根,善修諸行,善集助道,善供養諸佛,善集白淨法,為善知識善攝,善清淨深心,立廣大志,生廣大解,慈悲現前。 

就是說,我們學佛法不是很膚淺的,有也好,沒有也好,不是的是擺到生命中最重要最重要的一核心。你有沒有把修學佛法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擺在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中心點?這就是看你自己的信心,看你有沒有去深種善根、善修諸行。佛法不是學問,不是理論的研究,你要親自去修行,親自去實踐,按照戒定慧、聞思修這個次第去深種善根,善修諸行,你慢慢才會得到佛法的受用。

所以要善集助道,善供養諸佛,善集白淨法」。「助道就是三十七道品四念住、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等等,這些都是助道品,都是幫助我們成道的。我們都會念這個名詞,可是念一念不知道它在講什麼,也沒有去實修實證,念過就忘掉了。不行要確實去修行,才能得到好處。 

善供養諸佛:並不是說你買什麼水果、買什麼餅乾來供養諸佛。真正的供養,佛經裡面講七供養:

第一個是如說修行供養」,如佛陀所說的去實踐,去身體力行,這個就是你供養諸佛了。第二利益眾生供養」,引導眾生走向善的光明的,幫助眾生的身心成熟,利益眾生,你就是供養佛了。第三攝受眾生供養」,用善巧方便去引導眾生,給他種善根。第四代眾生苦供養從過去的歷史看起來,許許多多的高僧大德都是佛菩薩乘願再來的,來到這個世間受盡苦惱,受盡痛苦,受盡折磨。

你看虛雲老和尚受人這麼用腳踢、用腳踹,就死在那邊了。他本來在香港就可以出來,他也知道大陸的劫難已經到了,可是他還要回去,為什麼?代眾生受苦。他受盡一切羞辱折磨,他是代眾生受苦。  

有一次,一個村莊很多人生病了,一個一個死了,虛雲老和尚就點了三支香,跟佛菩薩講:這些人不要死,他們的罪業我來承擔香一插上去,他整個人倒下來,三個月不能動,不吃不喝不睡的,就像死去一樣。代眾生受苦啊!三個月以後,整個村莊的人病好了。

他有這個本事,可以拔除別人的病苦,拿來自己身上來代受這是菩薩的行徑,老實說我們做不到。不過也有,可以看到的就是媽媽,小孩子生病的時候,做媽媽整天抱得緊緊的,怕他冷,怕他怎麼樣孩子生病,就像媽媽在生病痛苦,那真的是同體大悲這個我們還可以略略了解。

菩薩的悲心是更超過慈母,因為慈母只是對自己的兒子,菩薩對眾生是平等平等,一切眾生都是他的兒子,而且都是他的唯一的兒子,在菩薩的眼光是這樣子的。所以菩薩能夠代眾生受苦,代無量無邊的眾生來受苦,這個也是他供養諸佛。 

第五勤修善根供養」:你每天誦經念佛持咒,一天兩天還好,過幾天就算了吧,你的善根就退了。你自己定的功課,你就每天好好去做,只能增加不能減少沒有念的經趕快拿來念,念的經念熟一點,勤修善根。

第六不捨菩薩業供養」。菩薩業是什麼?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是菩薩業。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以四攝法去攝化眾生,這是菩薩業。不捨菩薩業,就是修六度四攝,來引導眾生走向善的光明的覺悟的。你所做的點點滴滴,都是為利益眾生、引導眾生、淨化眾生而來修學,這是不捨菩薩業。所以佛法不是只是理論的研究,你要實際去做才會有效果。 

第七「不離菩提心供養」。就是說你時時刻刻要記住:你生命的最高座標,你最關心最關心的一件事情,你就是上成佛道、下化眾生,這個叫做菩提心。你把這些當作你生命當中最重要最重要的,這樣子你就是安住在菩提心當中。你不會為了一點點芝麻小事,為了一點點得失,高興得要死、恨得要死,這個就是凡夫眾生

因為你的生命還沒有定位如果把你的生命價值定位在成佛度化眾生,你有這個心願的話,對世間這些瑣瑣碎碎、芝芝麻麻的小事,你就看得很開了。這些愛憎取捨、愛恨情仇,在你來講沒有什麼,時間會改變一切,不要想那麼多,最重要是我們這一顆心對三寶的信心,對眾生的一種關心為了攝化眾生,我們一定要好好的修學我們修學佛法才能真正的利益利眾生。自己在佛法沒有根,你是不能利益眾生的,很難

所以,這是生命定位的問題。你生命有沒有安定下來? 

我常常講,什麼最幸福?你最初最初的心願是這樣子,然後你每天去努力去實踐,到老了、病了、要死了,你並沒有離開這個最初最初的發心。就是說當你懂得人生的意義價值,你所立的心願,一直到你死亡的時候,你還是站在這個點上,那叫做幸福。以世俗的人來說,甲跟乙結婚了,能夠平安無事牽手到老,白頭偕老,這個叫幸福。可是你看世間多少人快速的結緍,又快速的離婚,跟自己原來的心願相離天地之差,這是很悲哀的。 

所以我們講因地果覺因地發心,我就是要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我時時刻刻不忘初心,我信佛、我學佛、我剃度出家、我來到佛門,我就是要成佛度化眾生這個信念一直到你生生世世終於實現了,這個叫做幸福,世間人講最幸福的一件事情。

為求佛智故,為得十力故,為得大無畏故,為得佛平等法故,為救一切世間故,為淨大慈悲故,為得十方無餘智故,為淨一切佛剎無障礙故,為一念知一切三世故,為轉大法輪無所畏故。

現在我們要講就是說成佛度眾生這是很重要的但是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是什麼?為淨一切佛剎無障礙故這是佛法很特別的地方就是佛法很重視環境環境影響我們很大所以做為一個菩薩,我們怎麼樣去保護環境、愛護環境,這個在修學佛法上來講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功課。大般若經叫做莊嚴國土」。

我們最重要的當然是要成熟眾生、度化眾生,可是環境也很重要,你這個環境亂糟糟的,你怎麼去修學呢?像非洲乾旱,十幾年來不下雨,種東西都死光光,肚子不能飽,請問你怎麼修行?然後整天就是戰爭,打過來打過去,幾百萬的人這麼往外逃難,為了什麼?為了一條命怎麼去修行? 

這個世間環境並不是說我們用金銀珠寶莊嚴,就是還給它大自然本來的生存條件就可以了。你不要亂砍樹,樹砍多了就土石流。你不要把有毒的廢電池、有毒的東西丟到地上,它就滲透到地下水,我們喝的水就有毒了。所以有些推動環保的人,我說你們要推行環保,起碼要讓他了解人不是只有這一世,你破壞這個環境,將來你自己要承擔的。你有三世觀念,很自然你就有環保觀念,就不會把電池、電燈、有毒的東西隨便埋在地上。

身為佛門弟子,你除了個人身心的修身養性以外,你時時關心的是一切眾生這些眾生都是我多生多劫的父母兄弟姊妹,我有那個責任使命來引導他們他們還在迷迷糊糊我德行不足,所以我要好好的誦經拜佛持咒修觀另外一個就是莊嚴國土。我們住的環境時時注意到它的安全、清潔、衛生,這樣對我們的身心才有幫助。為什麼?身安而道隆。你身心住在一個好的環境、乾淨的環境,你的身體不會生病。你住在一個窩窩囊囊像牛欄豬豬圈的地方,你住久了不生病才怪。

我讀大般若經》,經上說一個菩薩有沒有修行,你看他的房間是亂七八糟有臭味,你說有修行沒有人相信。你必須把自己的房間、自己吃住的地方,越簡單越單純越好不要擺了一大堆東西,這輩子用不上,堆在那邊讓它腐臭,這是最要不得的。所以不讀經不知道佛門包涵的知識非常的廣泛很可惜你們沒有去讀大般若經》,裡面就講到環境對身心的影響很重要。 

所以,菩薩來到世間就是兩個任務,第一個是成熟眾生我們要引導六親眷屬,引導他們一起走向覺悟的道路。我們也是眾生,我們也要成熟也要進步,不能說我自己不進步。第二個任務是莊嚴國土。莊嚴國土、成熟眾生,印順導師把這兩句話濃縮,叫做嚴土熟生

嚴土熟生,這是菩薩來到世間兩大任務。不要以為我們修道就是個人整天眼睛閉起來,腿子一盤,什麼事都不管。我們還是必須把環境周遭弄得乾乾淨淨、清清爽爽的,不要堆積一大堆髒東西,這是值得我們注意的。(2016/3/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