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十地品第五難勝地(2)  mp3連結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第五地已,以善修菩提分法故,善淨深心故,復轉求上勝道故,隨順真如故,願力所持故,於一切衆生慈愍不捨故,積集福智助道故,精勤修習不息故,出生善巧方便故,觀察照明上上地故,受如來護念故,念智力所持故,得不退轉心。

 

就是說五地菩薩善修菩提分法故」,修三十七道品(四念住、四正勸、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來淨化自己的身心。我們的身口意三業不清淨,智慧很難開展,所以用三十七道品來淨化自己的身心。

進一步是「復轉求上勝道故」,上勝道就是佛道,成佛了,佛是最圓滿的。在淨化身心當中,生命有一個目標,就是要上成佛道。

隨順真如故」,真如就是諸法的實相,真而不虛,如而不變,永遠不變。事事物物的存在原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修什麼學分就得到什麼善果,這都是宇宙間本來如此的。

願力所持故」,在修學的過程中,願力很重要。一般能成功人,不是他很聰明,在於有願力能堅持到底的人就能夠成功。

除了願力,還有一個使菩薩能夠精進不移,就是眾生。所以說「於一切衆生慈愍不捨故」。修學佛法的過程,觀念上很重要的就是慈愍眾生。一般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發現世間人很難相處,心性歪曲,爾虞我詐,我們很容易產生厭離心——一個人到深山裡面,孤家寡人稱孤道寡,不與人來往——這種心態佛法來講不是很理想。

所以,你對眾生的態度如何,你修學的態度就大不相同。

這些眾生我們怎麼去看待?眾生都是我千生萬世以來的父母兄弟姊妹,都是我的恩惠者,都是我的恩人為了報眾生恩,並不是我很多錢,物質給他、麵包給他吃,最重要是我要有智慧,我要修出智慧來,有智慧才能引導眾生走向善的光明的。所以在一切布施當中,法布施、法供養是最無上的供養。

信徒千里迢迢來到寺廟,不是因為寺廟的齋飯好吃,他是看到寺廟清淨莊嚴,三句話兩句話點醒他,他受用無窮。如果來到寺廟,到處亂七八糟、髒兮兮的,出家人沒有威儀,出家人不像出家人,懶懶散散的,站沒有站的樣子,坐沒有坐的樣子,在家人看了心都退了。所以環境很重要,維持乾乾淨淨的,那種氣氛大不相同。

在家人來到寺廟,出家人個個都是在用功修行,那種力量的震攝,就會讓他安心下來,定下心來,於三寶生恭敬心。所以,我們出家人雖然不能出口成章,但是千萬記得不要講那些沒有營養的話。「和尚不開口,神仙難下手」你不講話,人家還秤不出你的斤兩,你一開口,人家就知道你的修養、學識,馬上你的馬腳就露出來了。

我們既然出了家,在道業上要好好用功,你不在道業上用功,你心安不下來,就想找人聊天,講沒有營養的話,人家聽起來也厭煩了。一定要往自己內心下工夫,自己心安定了,你才能夠帶給別人安心之道。

在修學佛法的過程,眾生是幫助我們成佛的。因為眾生無量無邊,眾生各有他的習性、想法、習慣,千差萬別,這個都是要有智慧才能夠透過種種善巧方便,來引導他走向光明覺悟的道路。所以經文告訴我們,菩薩修學很大的一個動力,就是對一切眾生慈愍不捨這些眾生我不去度化他,誰來度化呢?我不去覺悟他,誰來覺悟呢?要有這種使命感,你就會對法好好用功。

積集福智助道故,精勤修習不息故,出生善巧方便故」。為了利益眾生,你會很努力去修福修慧,你會很努力去斷除煩惱,你對內心裡面那些雜念惡念妄念邪念,你會精勤去斷除它然後有了智慧,最後能夠出生善巧方便因為眾生的根器千差萬別,一定要有善巧方便要善巧方便就是要有根本智慧;要得到根本的智慧,你就是要深入經藏,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菩薩修學過程中的增上緣,一個是願力,一個是眾生。

***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如實知此是苦聖諦、此是苦集聖諦、此是苦滅聖諦、此是苦滅道聖諦。

 

這是講到四聖諦。《阿含經》裡面講三轉十二行法輪佛陀最初說法就是講四聖諦。四聖諦,什麼是苦、什麼是集、什麼是滅、什麼是道,這些名詞我們都會背,但沒有多大作用。

苦聖諦古代人翻譯很簡單,因為古代的字是用刀子刻的,刻在木頭石頭上,所以量簡化,就一個「苦」字來代表很多的內容。我研究這個苦聖諦,以現代口語來講,就是說只要出現生命生而為人,就有許許多多的問題圍繞在身邊,肚子餓了要吃,冷了要穿衣,然後人際關係,我跟父母、我跟妻子兒女、我跟長輩、我跟晚輩、我跟同事,思想不同,觀念不同,容易起衝突,這個都是問題。

所以苦聖諦就是告訴我們,只要生而為人就一大堆的問題圍繞著你、纏繞著你,直到你呼吸停止死了你死了,還要麻煩人家幫你火化、埋葬,你看問題多不多!

我們要好好用心去觀察,觀察世間這一切,哪一個值得追求?哪一個不值得追求?你要弄清楚。金山銀山、天仙美女、崇高的地位、豐富的收入,這一切都是無常,自己的肉體尚且保不住,你去保住金山銀山有什麼意義呢?

然後你要去觀察,人活在世界上層出不窮的問題,一波未平一波又來,沒完沒了在《阿含經》就說為什麼叫做苦?逼迫性,它一直逼迫你的身心,讓你窮於應付。你們有沒有這種深深的感受我們出現世間,我們來到寺廟,一大堆問題圍繞在身邊,有些是個人的身心問題,有些是跟人之間觀念不同,造成矛盾磨擦,你有深深的感受嗎?因為知苦才能離苦你知道苦,你進一步去追求它的原因,把原因去掉以後,你的苦才能夠解決。

對修道人來講,苦是逆增上緣。三轉十二行法說:此是苦,逼迫性,我們應該要斷掉這個苦,我釋迦牟尼佛已經斷苦了。

苦從哪裡來?是我們去招感來的。「集」是招感為性。我有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行為,自自然然就招感很多痛苦。譬如,世俗的人見面聚餐總要喝點酒,你酒後開車,出事了。就是說我們眾生許許多多的問題,都是因為沒有智慧,一大堆的煩惱,你的妄想惡念、妄念,就會招感許多的苦果。此是集招感性你有煩惱,你就會招感

講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有一次到深山裡面,有人說要送一塊地給我們,人家有善意嘛,我就去看。那天吃東西不小心,到了山上突然內急,山上又沒有廁所,就找一個隱密處方便了。我發現很奇怪的事情,本來山上很乾淨,空氣很新鮮,可是「方便」以後,有一種很大隻的綠色蒼蠅,你們看過嗎?綠色的,好幾隻馬上飛過來吃那個髒東西。我那時候深深的感受,只要我們內心有一點無明煩惱,痛苦就招感來了。

一切的苦惱,大致說來就是我們的內心去招感來的。內心裡面那種瞋恨、嫉妒、不平,種種妄念雜念、惡念邪念,自自然然就招感很多的苦果。所以說,集是招感性,應該要斷,我釋迦牟尼佛已經斷了

是人間事實的存在、問題的發現,是問題的分析,你去分析問題是怎麼來的,來龍去脈我知道,我要怎麼斷把招感苦惱的原因斷除了,苦就沒有了在佛經裡面就用一個字來形容,叫做「滅」你把苦因苦果滅掉了,你自在了所有痛苦煩惱不再使你身心不安,全部問題解決的那種狀態,古代就簡單用一個「滅」字形容。

譬如我們往河流或大池裡面丟石頭,一直丟一直丟,它就一直起波浪你不丟的時候,波浪停止了,水面像一面鏡子,光光亮亮,你伸臉往水面一看,看自己的臉很清楚如果你不小心丟一個石頭,你再看的話,你的臉是歪歪曲曲的,因為水面有波浪,所以你看你的臉是不準確的

當心靜如止水的時候,你看到世間的如實相所以在修學的過程,禪定很重要。戒定慧,從持戒、禪定,然後得到智慧,你對煩惱才有解決的辦法。

是聖者的生命現象,情緒上、心念上這些問題已經解決了,他安心立命了。聖者生活的態度、生命的品質,可以說是達到最高境界,一切煩惱困擾都不再引動他的情緒了,我們稱為「滅」。這麼好的境界,是不是很空洞的一種理想、烏托邦?不是它是可以實際有效的方法去達到這個境界,那就是要修三十七道品

所以釋迦牟尼佛不是僅僅說明人生的現象,卻沒有把問題解決。佛自己找到解決的正確方法,所以當時說法的時候,很多弟子按照這方法去修去學,證到阿羅漢了

我們很有幸、很有福氣,釋迦牟尼佛修行的心路歷程,透過歷代祖師一代一代傳承下來,我們才了解佛之所以成佛,它有一個標準作業程序,SOP

第一你要了解人生一切是無常的,快速變化消滅的過程中,你要分秒必爭,不要浪費時間喝咖啡聊是非,沒那個時間了,來不及了,生命是這麼短暫,很快就會消逝了。

第二、生命的一切問題,不是上天給我們,不是別人給我們,是我們自己的煩惱去招感的。我們有貪瞋痴,有大煩惱、中煩惱、小煩惱、不定煩惱,在內心不斷去作亂,唯有解除內心當中許多的不善心所,生命才解決問題。

佛陀所說的一切法,都是我們眾生身心當下的狀態,如何去提升、如何去淨化、如何去昇華你的身心經過這種昇華淨化,你真正了解生命的如實相,然後你的身心安定了,生老病死不成為問題了,因為你已經空去我執我見,一切不能影響你,不能打動你。

所以佛法不是一種空談的理論,不是玄談玄論,它就是在說明我們的身心,說明家庭、社會這一切問題的根源是什麼,這個根源你除掉了,一切都是美好的。生而為人,那真的是很值得慶幸的。生而為人,又有機緣來了解古聖先賢修道的方法,那是最大的福報

佛經裡面講,它不是一個名詞而已,你要深深去感受到生命的無常。為什麼苦?無常故苦。你看我們身體越來越老化,手腳漸漸無力了,腰痠背痛,眼睛、牙齒等問題越來越多你有這種深深的體悟,你不會再去追求說買什麼仙丹妙藥,吃了長生不老,你不再做這個傻事了因為一切是無常,再怎麼好的營養,結果都是枉然你不再有那種愚痴的行為花大錢去買苦吃,這是最冤枉了。

苦是喚醒我們智慧的一盞明燈,有問題我們會發現,問題的背後原因是什麼,把原因解除以後,苦就沒有了。

佛法所說的一切,都是我們的身心不是遠在天邊,而是近在自己的身心當中。遠在天邊的,那是一種空想、假設,不實際。佛陀說法不是這樣子,是就我們的身心如實相,指出如實相的背後沒有永遠不變的一個主體。

諸佛以八苦為師佛有八個老師——生、老、病、死、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佛以八苦為師,而我們被這八苦折磨得煩惱一大堆一米籮。我看不止一米籮,佛經裡面是形容一恆河沙,煩惱像恆河沙這麼多。世間人用大海來形容,可能比較貼切一點,「愛河千尺浪,苦海萬重波」,是不是有這句話?眾生就是在無量的苦惱大海當中,頭出頭沒

你有深深地感受到生命短暫,你會在法上去用功如果你不覺得今天可能會死、明天會死、明年會死,你就懶懶散散,多休息一下,到外面去逛一逛去阿里山、去大陸黃山、九寨溝……你還有那個時間去的話,你就是對苦不了解,對苦沒有深深的理解。

苦聖諦這個永遠不變的真理,你真正了解的話,你會趕緊讀那些未讀過的書,學你還未學過的知識,因為生命短暫,時間寶貴。身心是無常的,你要把握身心調和的狀態下趕緊去學習,不能再浪費時間了。我現在七十歲了,不曉得哪一天要裝棺材,哪裡有時間陪你們去到處逛逛沒那個時間了

就是說佛經講的這一切都是講我們的身心講我們的毛病這些毛病如果不好好檢討,每天糊裡糊塗過日子,早晚課很痛苦,聽經也很痛苦,做事也很痛苦,痛苦過日子這個不是佛經裡面講的苦聖諦它的苦是引起你有智慧,而我們是苦上加苦,叫做苦苦,就是苦的平方。有些人更嚴重,是苦的立方;有些人是把苦再擴大,變成苦的n次方,自己苦苦還不打緊,還要造成別人苦,你看這個真是無話可形容了

佛經裡面都是講我們的毛病我們都有這個毛病,因為我們的心還沒有安定下來,煩惱一堆,妄想一堆,苦惱一堆,都是苦瓜臉。你看佛相都是笑瞇瞇的,沒有一尊佛像的臉是苦瓜臉。一個人有修沒有修,看臉就知道了。

四聖諦,「諦」就是真理,永遠不變的真理,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如此。佛經講的這些道理,它是一種真理那麼你深入體悟以後,你變成很積極很樂觀,那種服務的精神、奉獻的精神、無我的精神就開展出來了,你的生命就是在佛光普照當中,時時刻刻法喜充滿。否則的話,你就是煩惱充滿,苦惱充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