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卷二十三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30)

我們今天開始來研究〈十迴向品〉,第二十三卷。 

十迴向第一個是「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普賢十大願王裡面就講到「普皆迴向」。以現代人所能理解的名詞來講,所謂迴向,就是我們所作為的一個終極目標、終極關懷,簡單說就是「方向」兩字。

我們要到達一個地方,一個是方向,你的目的地是東西南北,還是那一個地方。第二個是方法。你要去高雄你就往南走,要去台北就往北走,這是方向;方法呢,你是搭車、走路,還是搭高鐵、搭計程車、騎摩托車,那是方法。方向對,方法對,你就達到目的;中間如果你停頓下來,那你是永遠不能到達的。

我們學佛的人,尤其是出家眾,不但信佛學佛,還出家了,萬緣放下,到寺廟過著很清淡簡單的生活,遠離世俗種種五欲的享受,所以我們時時刻刻不要忘記初心,我們信佛學佛、出家學道最初最初那一念心,最初目的何在。時時刻刻記住這個目的,再加上認真修學,多多少少我們的生命就提升了。

講到迴向,首先我們必須付之實踐去修去學,提升生命的能量,才有東西迴向。那怎麼去修呢?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行檀波羅蜜,淨屍波羅蜜,修羼提波羅蜜,起精進波羅蜜,入禪波羅蜜,住般若波羅蜜,大慈、大悲、大喜、大捨,修如是等無量善根。

檀波羅蜜就是布施;淨尸波羅蜜是持戒修羼提波羅蜜,羼提是梵文,翻成忍辱,就是忍辱波羅蜜;然後起精進波羅蜜,還要修禪定波羅蜜,最後有般若空的智慧;叫做六波羅蜜。這樣還不夠,還要修四無量心:大慈、大悲、大喜、大捨。

你修六波羅蜜、四無量心,你的生命充滿著一種能量、善根,你迴向就有意義了。如果你不去修,你用空想的,乞丐許大願,「如果我中奬一千萬,我就要來布施九千九百九十九萬」,那是一種空想,沒有意義。所以我們必須先提升自己,提升自己的福德智慧,結種種善緣,我們迴向才有意義。基本上你本身有那種能量、本事,才談得到迴向,這是第一個我們要了解的。 

修善根時,作是念言:願此善根普能饒益一切眾生,皆使清淨,至於究竟,永離地獄、餓鬼、畜生、閻羅王等無量苦惱。

第二個,修學佛法不是我個人的事情,是包括一切眾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所有眾生都是我關懷的對象。你的心量有多大,願力有多大,你的福報就有多大,你的緣分就能夠廣結善緣。心量要大啊!修學佛法當中,不要時時刻刻說我我我,我要怎麼樣、我要得到什麼好處、我要得到什麼樣的待遇,你都是想,那不行的。 

所以這個地方告訴我們,時時刻刻抱持著「上成佛道,下化眾生」。就是關懷一切眾生,這個是我們修行的動力。眾生是鼓勵我們修行的一個動力、增上緣,好的眾生、壞的眾生,折磨我的、羞辱我的、讚歎我的,一切眾生都是很好的老師,都是我們修道的增上緣。

我們想要破我執,你把那個時時刻刻的——我得到什麼、我有什麼利益、我有什麼什麼,你那個觀念把它轉過來,轉為怎麼樣去利益眾生,使眾生得到向善向光明的機會。你把那個向我的心,轉個方向,轉向怎麼樣去利益眾生。

你的心時時刻刻去想到這麼多眾生都是糊裡糊塗過日子,起惑、造業、受苦,這些眾生跟我有很深很深的因緣,這輩子能見面、能住在一起,我如何去幫助他利益他。心念轉個方向以後,面對種種折磨、種種羞辱,很自然的你就坦然釋懷了。否則的話,你一直內心只有我我我,他羞辱我,他欺負我,他傷害我,你的我執我相越來越大,你的煩惱就越來越多越重,障礙就層出不窮。所以方向很重要。

你說一下子要破我執,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老實說不簡單啊!我們可以用一個方法,就是把這種關心自己的心,轉一個方向,轉去關心眾生。先不要多,就身邊週遭的人,在家人來講,就是父母妻子兒女;出家人的話就是出家同道,共住一個僧團裡面。就從你身邊週遭的人開始,想辦法去幫助他、利益他、引導他、指引他,這是破除我執我見的一個善巧方便。

菩薩修六波羅蜜、修四無量心,以這個功德來做迴向:「願此善根普能饒益一切眾生」。我們修行的目的,就是提高自己生命能量以後,要來利益眾生,饒益一切眾生,「皆使清淨」。眾生的內心充滿五欲的追求,日日夜夜熱衷於五欲的追求,享受五欲,這是不清淨的。我們如何讓眾生能夠醒悟,人生的目的不是在追求財富名利,這些財富名利只是維持生命的一個條件。我們一生所需要的不多,只是眾生的無明作怪,欲望無窮,想要的很多很多。

一個人一天日食三餐,夜眠六尺,三頓飯這麼一吃,夠了;幾件衣服一穿,夠了;晚上就六尺的床舖。你有十間房間,你還是睡一個房間;你有十幾個床舖,你還是睡一張床舖;你有千千萬萬財產,你一天也是吃三頓。我們所需求的是很簡單,但是眾生的無明作怪,想要多還要多,越多越好,整天忙著去追求五欲,這個心就不能安定,紛紛擾擾的,甚至為了滿足欲望去造惡業,這個就是不清淨。

佛法,有的時候講起來也很簡單,就是一個「淨」。你內心不清淨,胡思亂想,疑東疑西,爾虞我詐,你怎麼能安呢?安不下來的。

我們修學佛法的目的,就是要種種的方便去引導眾生,讓眾生的生命提升到一個境界,不再有煩惱。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讓眾生遠離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因為眾生迷迷糊糊,都是根據無明來妄想紛飛,來去造惡業,一定有機會到地獄餓鬼畜生,因為跟貪瞋痴有關係。所以要讓眾生覺醒,遠離貪瞋痴,遠離三惡道,這也是我們修行的一個目的。 

菩薩修行的目的,就是讓眾生遠離這些惡業、惡念、惡行。那下面是講方法,也就是讓這個願望能夠去實踐的動力。 

菩薩摩訶薩種善根時,以己善根如是迴向:
我當為一切眾生作捨,令免一切諸苦事故;
為一切眾生作護,悉令解脫諸煩惱故;
為一切眾生作歸,皆令得離諸怖畏故;
為一切眾生作趣,令得至於一切智故;
為一切眾生作安,令得究竟安隱處故;
為一切眾生作明,令得智光滅癡暗故;
為一切眾生作炬,破彼一切無明闇故;
為一切眾生作燈,令住究竟清淨處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平等饒益一切眾生,究竟皆令得一切智。

第一個「我當為一切眾生作捨,令免一切諸苦事故」。你看一個流浪漢,他沒有房子沒有床舖,就在公園樹下,就躺在紙箱裡面。在巴西、阿根廷,常常看到那些可憐的人,他沒有房子,就去撿大的紙箱,尤其是像裝冰箱的紙箱最好了,他窩在紙箱裡面遮風避雨。怎麼避雨呢?公路不是很多高架橋嗎,橋底下可以避雨,然後就用紙箱避風,在那邊睡覺。眾生沒有福報,衣食不足很可憐,那我們修行的目的,也就是要讓眾生遠離這種物質上的、生理上的、心靈上的缺陷不足,令眾生免除一切苦事。  

「為一切眾生作護,悉令解脫諸煩惱故」。為眾生作護,就是保護眾生,因為眾生有許許多多的煩惱困擾。你看現在這個時代,失智的、失憶的、失眠的、精神病患,這都是生理上、心靈上種種的困擾。我們修行的目的就是要令眾生解脫煩惱。 

「為一切眾生作歸,皆令得離諸怖畏故」,讓眾生的生命有所依歸。眾生庸庸碌碌、勞勞碌碌的,一生當中迷迷糊糊過日子,生命沒有座標,我們要指引他一個正確的終極目標,讓他有個歸依,讓他生命有個去向。尤其是年老的人,你勸他念佛,他生命有個依歸,他就安下來了。

前幾天有一個九十二歲老阿婆和他兒子來,他兒子很煩惱,我說你煩惱什麼,他說:「我媽媽九十二歲了,我把她帶到台北去住,那些孫子小學五六年級,去讀書還沒有回來,她就坐在門口眼巴巴的這麼望:兒子孫子,你們趕快回來啊。」九十二歲了,還在念孫子。

我說:「阿婆,你天天在念孫子,子孫有子孫的福。你已經九十二歲了,這個時候你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什麼?身體健康以外,主要就是你好好的念佛,萬緣放下,將來阿彌陀佛用蓮花帶你去投胎轉世,你以後就沒有老病死。你活一百歲,你還是會老會病會死,因為我們是有父母把我們生下來。如果你念佛,阿彌陀佛來接你,你是乘著蓮花來到這個世界,你就免除了這些老病死。」她聽了很高興。所以那天她兒子特別高興,要教她媽媽念阿彌陀佛。

我們給眾生一個生命的正確方向,叫做為一切眾生作歸。生命終歸是要有個方向,光明正確的方向,那麼他臨終的時候就不會恐怖了。 

「為一切眾生作趣,令得至於一切智故」。讓眾生了解,一切的追求當中,追求智慧是最安全、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你追求世間的財物,那是五家所共,水災、火災、風災、地震、不孝子、小偷、或者國家徵收,五家所共。在人生的追求當中,我們得到的東西,永遠不會失去的,不怕火燒,不怕水淹,不怕風吹,不怕地震,不怕海嘯,也不怕不孝子孫,也不怕小偷搶去,那就是智慧。有了智慧,你不會煩惱,不會妄念紛飛。有智慧,你對所有事理清清楚楚,你不會講錯話做錯事,或者是錯誤的投資。

你有智慧,有一天你生病了,你接近死亡了,因為你的智慧告訴你一切是無常,一切都是根據宇宙的大自然律,叫做SOP,標準作業程序。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是遵循這個「無常」的定律在運作。你的智慧通達了諸行無常,現在在你身上展現給你看實際的SOP是怎麼運作的,那麼你就欣賞這個過程,證明佛陀所說的道理是正正確確。你從這個事項上,來證明這個真理。「事能顯理,理能成事」,理事符合了,在你身上來顯出諸行無常因為你有這個智慧,你就不會恐怖了。

我們修行佛法,時時刻刻就是要檢討自己:是不是智慧有增長?還是煩惱越來越多?每天是不是越來越歡喜?每天是不是法喜充滿?自己要好好檢討。 

「為一切眾生作明」「為一切眾生作炬」,這個都是講到智慧。我們所作的這些善根,我們所修學的戒定慧、六波羅蜜、四無量心,我們修這些智慧,最重要就是要「平等饒益一切眾生,究竟皆令得一切智」。一切智就是佛智,就是成佛。不是讓眾生離苦得樂就好了,最重要是要讓眾生也能成佛。你看這個心願有多大!我是覺得這段經文非常好。 

所以,我們不要抱怨,要抱願,知道嗎?願力的願。不要埋怨人家,不要去埋怨說我身體不好,這裡病那裡痛,這個人對我不好,那個人對我怎樣。我們時時就是抱這個願力,發願,抱願,而不要去抱怨。發什麼願呢?我所修一切的功德,就是要饒益一切眾生。

佛子!菩薩摩訶薩於非親友守護迴向,與其親友等無差別,何以故?菩薩摩訶薩入一切法平等性故,不於眾生而起一念非親友想。 

讀這段經文,我們就很慚愧了,我們常常把別人當仇人,討厭、可惡,這個念頭不除掉的話,道業很難進步。絕對不能把眾生當作是我的敵人、是傷害我的人你住在佛門當中而生這種念頭的話,你冤枉了。

經文很清楚告訴我們,親或冤都是一念的想法,一念的差別。冤家會變成親家,親家會變冤家,這是不定的。世間有句話叫「不打不相識」,本來不相識,忽然間因誤解打起架來,經過調解諒解以後,變成好朋友了。而本來是好朋友,一念誤解,變成仇人了。什麼是親?什麼是冤?都是無常。

菩薩修平等觀,觀一切法都是平等平等,也沒有什麼親,也沒有什麼冤。管他眾生是好看不好看、對我有利沒有利,反正就當作是我累世累劫的父母兄弟姊妹,曾經幫助過我、提攜過我,這些人都是我要報答報恩的。所以說,不於眾生而起一念非親友想。

設有眾生於菩薩所起怨害心,菩薩亦以慈眼視之,終無恚怒。普為眾生作善知識,演說正法,令其修習。

不只如此,還要以慈眼視之,沒有恚怒,普為眾生作善知識,來令其修習。

譬如大海,一切眾毒不能變壞。菩薩亦爾,一切愚蒙、無有智慧、不知恩德、瞋很頑毒、憍慢自大、其心盲瞽、不識善法,如是等類,諸惡眾生,種種逼惱,無能動亂。

接著用譬喻了。就像大海,所有髒的水、工廠廢水,大海都不拒絕,一切流入大海,流入大海以後慢慢的沉澱淨化,變成海水了。大海不拒絕所有的河水,髒水、乾淨水、毒水、廢水,全部都包容了,所以才成為大海。

我們學佛就是學大海這個量,心量如大海。不管別人對我好、對我不好,我都能夠包容接納,去感化他,幫助他,利益他。別人對我不好,是因為我不好,是我沒有慈悲心、沒有智慧,是我的心量不足。學佛的人你的量大,你願力就大;願力大,福報就大。量大福大。 

「一切愚蒙,無有智慧,不知恩德」,這是眾生相。眾生因為愚痴無明在作弄,他也是很可憐。他有病,他不是要這樣子壞的,是內心先天就帶來無明,無有智慧,所以他就是雞蛋裡挑骨頭,找我們的麻煩。「不知恩德,瞋恨頑毒,憍慢自大,其心盲瞽,不識善法,如是等類」,這個就是我們日常生活常常會遇到的。我們對他客客氣氣、尊尊敬敬的,可是對方老是對我們不好。這個就是佛菩薩派來的教授,教導我們修忍辱,「諸惡眾生,種種逼惱,無能動亂」。

譬如日天子出現世間,不以生盲不見故,隱而不現;又復不以乾闥婆城、阿脩羅手、閻浮提樹、崇巖邃谷、塵霧煙雲,如是等物之所覆障故,隱而不現……。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常為利益一切眾生而修善法,曾不誤起捨眾生心。

再舉一個譬喻,就像太陽出現世間,不會因為這個人眼睛瞎了,太陽就把光遮蔽起來,反正他眼瞎看不到了。「又復不以乾闥婆城、阿脩羅手、閻浮提樹、崇巖、邃谷、塵霧、煙雲,如是等物之所覆障故,隱而不現」。太陽升空,日正當中,這個時候有乾闥婆城、阿脩羅的手、閻浮提的樹、樹木、崇巖、邃谷、還有塵霧、煙雲,太陽不會把這個光縮起來,它還是照樣的,等煙消雲散,自然它就能夠普照大地。這是形容我們要學習像陽光普照一切。 

日本人崇拜太陽,叫太陽神,就是從這裡來的。他們從前是以佛教來立國,看到華嚴經這段經文,他們崇拜太陽,所以他的國旗就一張白白的布,中間畫一個紅紅的太陽,這很有意思。以前日本有許多和尚到中國留學,所以他們對華嚴經很熟悉。

經文中種種的譬喻,是講到我們學習佛法,要像海一樣的心量,像太陽普照萬事萬物來廣度眾生。這種悲心悲願,當然這是要有智慧的。

我們常常檢點檢點自己的心量。這個人過去誹謗我,我老是記在心,這個怨恨心一直停留在心裡,最後你會生病,這是醫學上有證明的。你只要對世間的眾生、世間的環境、對種種一切,你有一點點不滿、冤結,那個結就會在身上長種種不好的東西。所以佛法裡面講「病從心起」,世俗的人是說「病從口入」,這兩者都有關係,我認為佛法是比較究竟的。

我們內心裡面貪瞋痴,有種種的無明、瞋恨、冤結,總記得別人對我不好,總覺得別人是我的敵人而不是我的親戚朋友,那種心態就會讓你的生理起變化,荷爾蒙、消化器官、循環器官,種種生理就起了惡化。所以要記著:病從心起。我們內心要能夠海闊天空,包容一切,大而化之。

我們中國人講「心寬體胖」。「胖」,真正念起來是念「盤」的音,可是你這樣講別人聽不懂。體胖,不是很胖的意思,我覺得它的意思是說:你的心量很大的話,你就會很健康。你看人一生病,一直消瘦一直消瘦。得癌症、得什麼病,糖尿病也是一樣,他會突然間一直瘦。一個人如果一直瘦下去,就是生病了。所以說心寬體胖,你的心量有多大,那對你的身體健康有幫助。你煩惱多,心量狹小如針孔,不能包容周遭的人,總覺得別人對我不好,那你的生理上一定會有所缺陷。 

佛經裡面講到,世間的萬事萬物互為緣起,都有它的原因。我說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遠因,從遙遠來看一個是近因,從現在來看。我們身體的病,從遙遠來看,就是過去那個心結一直打不開,現在又一直煩煩惱惱的,就把病引爆出來。這是讓我們好好的警惕。

這是講到很值得我們修學的一個法門:饒益一切眾生而無眾生相迴向。廣度一切眾生,利益一切眾生,而且不會有一個眾生相———這個眾生我要去照顧他,我要讓他離苦得樂。你有眾生相,不對的。(201602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