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十地品-歡喜地-7集】

2016-12-08-普獻法師-晨間開示

 

我們知道學佛最先就是著重在發願,然後依願而行。願就像大海,行就像山,以行山來填願海,這是佛門中特殊的名詞。你的願力有多大,你付之於修行的實踐力就有多大,你就達到你的目標。我們今天來看看菩薩是怎麼發願,他的時間和空間可以說都是無限的。好我們就第一個看他是怎麼樣 

  • 時空無盡的大(一)

佛子!菩薩住此歡喜地,能成就如是大誓願、如是大勇猛、如是大作用。所謂:
生廣大清淨決定解,以一切供養之具,恭敬供養一切諸佛,令無有餘;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 

發願,也就是說你訂一個目標,這個目標有多麼高、多麼大、多麼宏偉,你這個目標訂下去以後,你就按照這個願力去做、去實踐,才會有效果。《四十二章經》裡面講:「志與道合者大」,你的志向跟佛道、菩薩道相應。不要忘記我們之所以學佛最初最初這個動機,不忘初心。

菩薩的願力,第一個是說「生廣大清淨決定解」:就是說,對佛菩薩所說的六道輪迴、聖凡差別,以及對佛菩薩所指示的法門,從迷到悟、從凡到聖的種種方法,譬如六度、四攝、八正道、七菩提分,對這些有深刻的理解,按照這些方法去實修。

「解」,佛經裡面有時候寫成「勝解」,是殊勝的理解。你因為相信,然後你去追根究柢,去理解它原來的意義、它的本義是什麼,這個叫做勝解。如果你是很膚淺的、表面上的瞭解,那也是解,但是沒有什麼作用。佛法講的是說,你瞭解以後,你會產生甚深的希求渴望,然後會去實踐,這叫做勝解。透過殊勝的理解,覺得我非得到不可,我非這麼做不可,這個解才是有意義的。只是字面上的理解,你又不去實踐,又不去證悟,沒有作用,那只是一個名相、概念,是空洞的。

「決定解」:你相信佛菩薩所說的道理,值得我以我的生命去證悟、去理解、去深入,這個才產生作用。

我們瞭解佛法所說的這些道理以後,首先我們要破除對世間這種物欲的執著,所以「以一切供養之具,恭敬供養一切諸佛,令無有餘」。我們先修布施了,財施、法施、無畏施。

「恭敬供養一切諸佛」,從字面上來解釋就是供養佛菩薩嘛,但是我們要進一步去瞭解,這裡講的一切諸佛就是我們眼前所見面的人,包括好人壞人、白人黑人、男的女的,包括飛禽走獸,所有這些生命你都把他當作是未來的佛菩薩。你有沒有這種心念?有沒有這種心量?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所以,不讀經不知道菩薩的偉大,也不知道佛陀智慧的崇高,之所以成佛成菩薩。

有一次外國人就問:你們佛教裡面怎麼拜這麼多的佛?我說:佛教認為所有的人,只要是有生命的,胎生、卵生、濕生、化生,空中飛的、地上爬的、陸上走的,這些生物都有成佛的可能性。所以佛教的寺廟拜很多佛菩薩的聖像,就是告訴我們一個很好的信息,人人成佛有份,每一個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

所以佛門的戒條,第一個就是不能殺生,千萬不可以殺生,因為所有眾生都是未來的佛菩薩。我們看那些畜生,不如我們的那些眾生,那只是業力的示現,告訴我們千萬不能作惡,做惡以後的身心有非常多的障礙。這就是佛法很殊勝的地方。否則你看,我們要供養一切諸佛,佛在哪裡?你身邊周遭的人都是佛嘛,信佛不信佛的人也都是佛。因為你用佛眼來看人,人人都是佛;你用煩惱心看人,你看到的人都是很討厭的。

這就是告訴我們心量要大,不管他有錢沒錢,長得好看不好看,是男的是女的,中國人外國人,你一律都必須要善待他,未成佛道先結人緣。這是我們信佛學佛最基本的第一步,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就是供養恭敬一切眾生,因為一切眾生都是未來的佛菩薩。

那麼從空間上來講,菩薩的誓願「究竟如虛空」。虛空,你看我們怎麼抓也抓不到。這是一個譬喻,是說我們不去執著。我來利益眾生,眾生被我利益;我恭恭敬敬對眾生,眾生也應該恭恭敬敬對我;你是以我相人相去修,那就不對了。不管你怎麼去修怎麼去學,你都要把我執去掉,一點點我執我見我愛我慢都不可以保留。

從時間上來講,是盡未來際一切劫數。過去、現在、未來,未來有無限的未來。我們修學佛法不是只有這一生一世,是盡未來劫無限的未來當中,我們心心念念就是深信三寶,深信一切眾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性,一切眾生都是我們過去生的父母,與我有恩。人來到這個世間,很簡單的就是報恩而已。

時間、空間是無限無量以外,第三點是什麼呢?就是所有一切眾生,胎卵濕化、有色無色,都是我們關心的對象。

從時間空間來衡量我們的願力是不是如法,最重要的就是空,空去我執我見、我慢我愛,然後對十方法界一切眾生,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那種關懷利益。我們學佛很難很難的就是跟空相應。這個地方用「虛空」兩個字,就是譬喻跟空相應了。否則你都是以「我」來修行——我今天要誦多少經、我今天拜多少佛、我念多少佛,你都是以「我」的概念去修,那很累很累;然後我修的這些佛法,我能得到多少福報,我能跟多少眾生結緣,這是「我所」。有了我、我所,煩惱就跟著你,業力也跟著你了。

所以《金剛經》才會告訴我們「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而修一切善法」,不是如如不動的什麼都不做,而是在做的當下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而又能夠恰當地去利益眾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用空來看一切的時候,你沒有煩惱。有的時候你好心好意要去幫助人家,要引導他信佛學佛,人家還反咬你一口,毀謗你,障礙你,你就會難過痛苦;而菩薩的悲心跟空慧是結合在一起。

《大般若經》就說,「一切智智相應作意,大悲為上首,無所得為方便」。我們學佛的人時時刻刻不要忘記,我的生命就是要上成佛道下化眾生,上成佛道,我的生命問題才能解決,否則的話永遠沒有智慧,永遠苦惱造業受苦;又必須有眾生,才引發我們的悲心悲念,所以大悲為上首;最重要的是跟空相應,否則你遇到一點障礙你就會退心了。所以說,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這是菩薩的願力,一定是跟空相應的。

 

又發大願:願受一切佛法輪,願攝一切佛菩提,願護一切諸佛教,願持一切諸佛法;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

 

在《成佛之道》就講到菩薩為什麼會發心,印老總結說「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緣起大悲心,趣入於大乘。」我們之所以信佛學佛,我們之所以發大願,目的就是讓正法能夠在清淨的僧團裡面住持,一代一代這麼延續下去,法輪常轉。因為眾生糊裡糊塗的,起煩惱、造業、受苦,真是沒完沒了,永遠出不了頭所以我們要有一個使命感,「願受一切佛法輪,自己在法上有體驗、有理解、有深入,讓法在我的身心當中轉,法輪常轉。現在你動惡念,你生煩惱,跟人家合不來,法輪斷了,法沒有在你的身心上轉了。

願攝一切佛菩提就是自己心心念念要記得,我信佛、我學佛、我出家、我誦經、我念佛,我不是求什麼榮華富貴,也不希望生天千年萬年吃喝玩樂,我就是願能證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攝一切佛菩提,

願護一切諸佛教,願持一切諸佛法佛陀的教法流傳久了,法久弊生,慢慢慢慢在佛門就產生許多奇奇怪怪的現象,添加許多不純淨不正的思想,增添許多邪知邪見,這是破壞佛陀的教法。一般人沒有慧眼看不出來,自己在毀謗佛法,他還以為是宣揚佛法。那我們有這個使命感,希望佛陀的正法能夠一代一代很清淨的流傳下去。

現在佛門當中許許多多奇怪的現象都出現了,譬如說:我們煩惱這麼多,很簡單,拿可吃可穿可用的東西放火燒,供養天神,你的業障就消除,你就添福添慧;叫做煙供。請問:斷煩惱是這樣子斷的嗎?佛法告訴我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依戒定慧得解脫;得解脫還不夠,還要有解脫知見——解脫不解脫自己清清楚楚,有沒有煩惱自己清清楚楚。五分法身香就是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現在呢?我跟你印證,你是證到初果,你是二果,你是三果。莫名其妙,你修行還要人家來證明你證到什麼,那表示你自己都不理解不清楚。

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就是在無限的時空當中來做這種弘法利生的工作一方面不斷地去淨化自己的身心,破除煩惱、破除邪見、破除我見,那麼佛法就在我們身心當中法輪常轉自己受益了,也能夠使眾生受益。首先一定要重於淨化自己的身心,心量放大。你看美國總統林肯,南北戰爭打打打,打到最後的時候,他就問手下的大將下一步怎麼走大將就說你從這邊帶百萬大軍去包圍,我這邊也帶百萬大軍把它包圍起來,被包圍起來的這些敵人,我們就開槍把他們射死。林肯到底不是普通人,他說你這個戰略我不欣賞,最好的策略是把敵人變成朋友。敵人之所以成為敵人,是我的德行不足,我的悲心不足,我的智慧不足你都覺得別人不好,自己呢

一個人能放下身段,看所有人都是佛菩薩,只有我是很笨的凡夫,那種恭敬心去善待一切眾生,那麼你已經踏上了覺悟的道路。你一念貢高我慢的心,像一座山擋住了,你不知道怎麼走,迷路了。總之,我們學佛還是要先學做人,做一個正常的人,做一個有智慧的人,做一個有悲心的人。你有悲天憫人的心念,你把所有的人當作佛菩薩這麼恭敬,看宇宙的一切都是平等平等、如幻如虛空。你能這樣子的話,你就在佛門中有了根。

這是讓我們瞭解佛菩薩的心路歷程,他之所以成佛成菩薩,就是這樣來的。菩薩修行,首重於發願菩薩發願的時間和空間都是無限的。就是很平實的,在現實人生當中去完成轉法輪、轉迷成悟、轉苦為樂、轉凡成聖,這個要靠我們身心去實踐,而非僅僅是一個理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