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十地品-歡喜地-第6集】

2016-12-07-普獻法師-晨間開示

 

前面我們講到菩薩證到初地時就遠離種種恐怖的事情。這種種的恐怖,尤其是有一天我們要離開世間,那你生前把你體力、精神往哪方面去發展,這就是導致你生命不得自在的一個原因。接下來的經文就告訴我們,真正生命的價值、生活的目的,不在追求許許多多外在的物質。 

  • 樂法益不汙諸佛

如所聞法正觀察故,心無依著故,不耽著利養名聞恭敬故,不求一切資生之物故,生如寶心無厭足故,求一切智地故,求如來力無畏不共佛法故,求諸波羅蜜助道法故,離諸諂誑故,如說能行故,常護實語故,不污如來家故,不捨菩薩戒故,生一切智心如山王不動故,不捨一切世間事成就出世間道故,集助菩提分法無厭足故。

 

不耽著利養名聞恭敬故,不求一切資生之物故」:
我們人來到世間,最基本的條件就是溫飽,衣食不缺,維持生命。我們一生當中吃的有限、用的有限,可是我們眾生那種貪婪之心是無窮無盡,總想愈多愈好。學佛的人只要能夠維持溫飽他就滿足了,生命不受到威脅他就滿足了。多餘的這些追求是白忙一場,替別人來保管這些東西,擔心受怕的所以這個地方告訴我們,適度地維持衣食住行就夠了。你有幾百間房子,你還是睡一個床舖;你有幾億萬財產,也是一天吃三頓有的出家人是兩頓飯,過午不食

物質的、物欲的追求,是世間人最大的一個毛病。我們學佛人不要去貪著名聞利養,也不要去追求無限無量的物資來滿足自己的貪婪心這是我們學佛的一個態度基本生活是需求的,衣食溫飽是基本需求,夠了就好,多的話是麻煩。

最重要是「生如寶心無厭足故」。
不要以為說我念一部經、念一句佛就好了,法門是無量無邊的,你多去聞思修,在法上用功,你就能夠解脫生命的一切束縛。也不要把誦經念佛拜佛當作是一種功課,非做不可,要以一種如寶心看待,這些法都是寶,是佛菩薩修行的經驗。我們輕而易舉地打開經典就能夠瞭解到修行的方法、破除煩惱的方法、解除生命束縛的方法,然後怎麼去面對死亡所以法是最寶貴最寶貴的世間的財富別人會偷會搶,不肖子孫會把你花光光,你生病時也救不了你,但是法可以讓我們瞭解人生,瞭解宇宙、身心的如實相,一切得失不會擾動你的心境。法是這麼尊貴,你對法的尊重,你就能夠得到法益。

佛的弟子鴦掘摩羅,他本來是外道,他的師父告訴他:你只要殺一千個人,把他的手指砍掉,然後把它串起來掛在身上,你就會生天。」鴦掘摩羅聽到師父這麼講,他就在進出城門的路口上等,有人路過就把他殺死,然後把他的手指砍掉。當他砍殺了九百九十九個人的時候,一直等都沒有人出現,有一天他的母親來了,送飯給他吃,他心裡動惡念,就想把媽媽殺死,砍斷媽媽的手指,然後他就會生天。

釋迦牟尼佛一看,不得了了,殺害人的罪很重,尤其是殺害自己的媽媽。佛陀就現身了,現身的時候放光。他想:「奇怪,這個時候不可能有月亮,看看也不是月光,原來是人放光的。他不知道是佛陀,他說:你怎麼會像月亮那麼放光呢?」佛說:我是來告訴你,你殺害自己的母親,這個罪很重。」他說:「好,我不殺我媽媽,我殺你好了,你的手指給我,我湊成一千隻手指掛在身上,我就能夠生天。佛就說:「好吧,你要就給你吧。

佛陀就慢慢的走,他在後面一直追,無論怎麼追都追不到。他大吼:你快停下來!」佛說:我早已經停下來了,是你停不下來。他說:我沒有停呀,我一直追你。」佛陀說:「你到現在還沒有停下來你那種殺人的念頭一直在你心裡面,到現在還沒有停止你殺這麼多人,九百九十九根的手指掛在你身上了,你就想你自己要生天,連媽媽的手你也想把她砍下來,你好可憐!」他有宿世的善根,聽到佛陀說你還沒有停下來,他突然間恍然大悟了。釋迦牟尼佛就跟他講:「你殺人,你要受報的,怎麼會生天?不可能的。」因為他有宿世的善根,跟佛有緣,就跪下來,剃度出家了。

有一天國王就來到精舍,佛在為眾生說法。國王一身的打扮好像要打仗的樣子,佛陀說:你要去哪裡?」國王說:我們這個山上有一個壞人殺了很多人,我準備帶兵去把他殺死。」佛說:假如這個人現在不殺人了,而且他修道了,你會對他怎麼樣子呢?」「佛陀,這不可能,這種人怎麼會放下屠刀來修道呢?假如這個人出家修道了,我就供養他。佛說:好,我現在講你不要怕在我座下裡面,那個比丘就是大壞蛋,我把他度化來了。他本來要殺他的母親,我說不行,他覺悟了,他來跟我出家了。這個國王一聽說這個壞人就在他旁邊,嚇得一直發抖。釋迦牟尼佛說:你不用怕,他不會殺你了,你安心。」後來國王反而跟他頂禮、供養。

是不是這樣就完了呢?沒有。當時的寺廟沒有鍋灶,每天要到外面托缽,鴦掘摩羅也出去托缽,消息傳開來了。因為他曾經殺死這麼多人,很多人的親戚朋友都被他殺死了,大家懷恨在心,有一天他托缽的時候,一傳十、十傳百的,很多人就拿著刀棍石頭砸他,頭腳手都被人家砸得爛爛的,他就坐在那邊如如不動,懺悔:「我過去糊糊裡糊塗做了這麼多惡事!」他就合掌遙對佛說:「佛啊,感謝你救了我,我受這些業報是合理的,是應該受的他們打我殺我,我都歡歡喜喜接受,我的身是痛苦的,但我的心是安詳寧靜的。感謝佛陀救度我,我現在要進入涅槃了。

這是佛門裡面的一個公案就是說一個人在法上受益了,證到無常無我、緣起如幻的道理以後,任何折磨、任何痛苦,在你來講你是風平浪靜的,你覺得沒有什麼,一切都是宇宙間必然的現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法的尊貴。

我們誦經拜佛、我們聞思修,就是要證到法的如實相,那麼一切得失恩怨整個消除了。我們之所以煩煩惱惱,就是我們的心跟法不相應。你念這麼多經,經是經,你的心還是你的心,佛法沒有在你的心中生根。你煩惱心一大堆,看這個不慣,看那個討厭,你的心跟法沒結合,得不到法喜。你愈信佛學佛,心量愈來愈小,跟這個作對、跟那個結怨,這算哪一門子?這算學佛嗎?

我們出家人如果不在法上用功,外表看起來是出家人,可是內心裡面比在家人都不如。有一句話很難聽,叫做光頭俗漢——只是頭髮理光光的光頭俗漢,跟世間人沒什麼大差別。間人就是生活在恩恩怨怨當中,有恩報恩,有仇報仇,在愛恨情仇當中過日子。那修道人頭髮都理光了,什麼漂亮的衣服都不穿了,穿這種單純染色的袈裟,可是你的心還是世俗那顆心,人跟人之間都是帶著仇恨、嫉妒、敵對的眼光來看人,你看到的世界就是這麼齷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境由心造,事在人為。

你每天生活在什麼樣世界?你的心胸有多麼開闊,你的生命空間就有多大你的心胸這麼狹小,你的生命就萎縮在一個狹隘的空間。假如我把你關在一個小房間裡面,門窗鎖得緊緊,你會痛苦還是快樂呢?一定是痛苦。你跑到廣場的地方,你要跑要跳都很輕鬆自在,沒有束縛。所以,為什麼要多誦經念佛拜佛?就是要去體悟這種道理,打破人我之間的藩籬,你的生命就能夠發光,就能夠祥和自在。這個法寶你得到了,法在你的心中開花結果,你的生命是歡喜的。所以這個地方說,世間人追求金銀珠寶,把那個當作寶物,事實上外在東西不是寶,佛法才是真正的寶。

我們對法,不要說我念一部經、我念一句佛號就好,我們要像世俗人追求金銀珠寶一般,愈多愈好,法門無量誓願學。不管是唯識宗、天台宗、華嚴宗,各種宗派的經典,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目的是做什麼呢?求一切智地故」。一切智就是佛的智慧。你這麼認真在法上用功,你的目的並不是要求什麼名聞利養,你是希望能夠跟佛一樣,達到佛的境界。佛的境界叫做一切智對身心世界、宇宙萬事萬物的如實相都通達了。

求如來力無畏不共佛法故」:你對身心世界的如實相都通達的話,你的生命就展現出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佛法的功德。力無畏,就是十力、四無畏。

十力是關於修道的方法、斷煩惱的方法、度眾生的方法,以及修禪定,如何從初禪到二禪、三禪、四禪,怎麼進入禪定境界,安住在一個境界,然後出定,入出定你都清楚。

四無所畏就是佛陀知道什麼是煩惱、什麼是障道法,佛陀都清清楚楚;他講這些法的時候,他不會恐怖然後他很有自信的說我是一切智者,我不再迷糊了,講這句話的時候他不會臉紅,無畏。

不共佛法佛陀的身口意三業永遠是清淨的,身業隨智慧而行,口業隨智慧而行,意業隨智慧而行。佛陀不會再動惡念雜念邪念妄念佛陀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真語、實語、如語、不誑語、不異語佛陀的行住坐臥,行為中規中矩,很自然讓人家一看就起恭敬心。

你生命中有這個方向,要求一切智地、求如來力無畏不共佛法,這些要從哪裡來呢?「求諸波羅蜜助道法故」。也就是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然後再修三十七助道法——四聖諦、四念住、四正勤、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彌陀經》裡面就講到三十七助道法。

如果你在六波羅蜜去努力實踐的時候,你的智慧、你的悲心慢慢就能增長。所以波羅蜜有時候就翻譯成一切事究竟」。我們從糊裡糊塗的人生來到覺悟覺醒的境界,從迷到覺的過程及方法,叫做波羅蜜然後你達到這個境界了,智慧悲心圓滿也叫做波羅蜜。譬如你要到台北,你要坐火車、坐高鐵,這個方法叫做波羅蜜;然後你到了台北,你到達目的了,這也叫做波羅蜜。佛經裡面講的波羅蜜有這兩個意思,一個是已經達到目的了,一個是過程中的方法

我們要從凡夫轉為聖者的話,轉凡成聖的過程中,你必須修六波羅蜜以及三十七道品,目的何在呢?離諸諂誑故」。諂是諂媚。比你有錢、比你有地位的人,你就想要跟他巴結,那叫做諂。狂是有一點點本事就覺得不得了,好像我有十分本事,瞧不起人。這個很糟糕!譬如我們打坐入定產生種種的現象我看到什麼了、我如何如何,你就會自大狂妄,覺得不得了了,瞧不起人。我們修道的人一定要謙卑,你有再大的本事、再大的福報、再好的身相莊嚴,一切一切都比別人好,但是你要更加的謙卑不能狂妄自大,總覺得我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這種心態很不理想,很容易造惡業。

儒家說:「得道者多助」。所謂得道者就是說你能夠謙卑的心,你不會瞧不起人,你自然處處有貴人。你瞧不起人,講人家壞話,攻擊人家,毀謗人家,很自然的你有災難、你有苦難了,人家就幸災樂禍。為什麼?諂狂的關係。你有一點本事就狂妄自大、貢高我慢,老實說你誦再多經、念再多佛也沒有用。為什麼?人跟人在一起都不能和樂相處,你怎麼去修道啊?很難。

佛法不是理論的研究,研究理是不夠的,最重要是「如說能行故」。〈普賢行願品〉講七種供養,裡面就有如說修行供養——如經典所說的道理,你去修行,那你就是供養佛了。

 

我們念這麼多的經,你看經典裡面都是告訴我們: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用佛眼來看眾生,一切眾生都是佛,只有我一個人是凡夫,你們都是佛菩薩,我要恭恭敬敬的。我們如說能行嗎?經典裡面的我們都會講,可是我們有沒有做呢?沒有做,依然貢高我慢。

我常常講,你見到佛像頂禮膜拜,那你見到人呢?眼睛長在頭上,這算哪一門子?佛:輕慢眾生得無量罪。現在你瞧不起的這個眾生,說不定他一念精進,比你早一天開悟早一天成道那麼你就是輕慢了未來的佛菩薩。所以學佛人很重要很重要的,一定要很謙卑,不要瞧不起人,不要說那種氣話,說話傷人家的心。你說出的話那種慈悲的關心的語言,這就跟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講來講去,學佛就是先學做人,做一個正常的人,做一個很謙卑的人,對任何人恭恭敬敬,慈悲相待這是最基本的這個做不到,你念再多的經念再多的佛沒用人都做不好了,怎麼去做佛佛是從人來的,而人本身都沒有修養,怎麼去成佛僧團就是六和合眾,和合」就是思想見解生活種種的一切都是以和為貴。世俗也有一句話:家和萬事興,這有道理的。你的心不和不平,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不和不平的世界。

學佛人一切要回歸到現實的人生當中。我們讀這麼多經做什麼?要如說能行——如經典所告訴我們這些方法、道理,要去實踐,要拿來用,而不是說你念幾遍你就消多少災就除多少業障。經典是讓我們去修、去行、去實踐,不是念給佛聽,不要搞錯了。所以這個地方說如說能行,如經典所說的道理,你要切切實實去實踐,你自己的身心獲益,你也能夠去造福眾生。

常護實語故」:世間有句話:你說一句謊話,要用一百句來圓這個謊一個人講話不老實,這是人格上有問題,內心裡面有問題。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語言很重要,心真則事實你說的每一句話實實在在的,那麼你想要什麼老天爺給你什麼,這是很奇妙的。

如果我們能夠照上面所說的不求一切資生之物對法生如寶心無厭足,那麼你生命有一個目標,就求如來力無畏不共佛法,然後去實踐波羅蜜,離諸諂誑,如說能行,常護實語這樣子就是「不污如來家故」。一個學佛的人如實地腳踏實地這麼去修行,一舉一動如法如律,自己身心安定,自己身心獲益,眾生很自然就恭敬三寶,那你就是在造福,就是給佛陀臉上貼金。如果威儀不好,穿得邋邋遢遢的,行為乖張,貢高我慢,人家就對三寶不恭敬,毀謗三寶,那叫做污如來家,讓佛灰頭土臉的,那就罪過無量。

我們修道人時時要注意身口意業,時時要謹言慎行。這樣子的話,就是「不捨菩薩戒」。我們每個月初一十五誦戒,就是告訴我們身口意業要如法如律。

生一切智心如山王不動故」:
一般都講山是不動的,實際上山還是會動,一個大地震山就崩下來了。「如山王不動」,這是一種形容詞。我們來到佛門中,心心念念就想成佛度眾生,這叫做一切智心。一切智就是佛的智,有些地方寫「一切智智」。我們生命一個目標如如不動,追求什麼?我們就是要成佛度眾生,追求佛的智慧來度化眾生,這個心永遠不改變。就是不捨眾生,心繫菩提。

不捨一切世間事,成就出世間道故
這句話很重要很重要。你以為要成佛就是整天在佛堂裡面誦經念佛拜佛,袈裟一披,什麼事都不管,以為這樣叫修行沒有錯,這是修行的一面,可是你也不可能整天在佛堂吧你要洗澡,你要掃地、種菜、擦桌椅,你會覺得很煩,出了家還要做這麼多雜事你的身體也很麻煩,幾天不洗澡就發臭。所以這個地方告訴我們,修道是不捨一切世間事。

你修道,日常生活跟世間人沒有什麼大差別你也是要上廁所,要吃飯、洗澡、洗衣服、煮飯,拉里拉雜的一大堆事情。可是你以煩惱心去做的時候,會覺得很煩;你用歡喜心去做,做的當下你能夠清清楚楚平平靜靜的心,那也是修道的一種,叫做動態的修行方法,在行住坐臥當中去修道。

所以,不離開世間的事情,成就出世間道。修行就是包括為人處事、行住坐臥跟人家來往都能夠使別人獲得法益,不要讓人家輕慢三寶,這是很重要的。你的一舉一動是多麼的優雅、多麼的安祥、多麼的自在,眾生從你的身教當中獲得法益。如果你言語粗俗乏味,行動粗魯,講話口氣不好,使人煩惱,這就會損你自己的福德,也損眾生的福報,因為眾生輕慢三寶。

修行是在行住坐臥中,在人互動關係中,處處為別人著想,幫助人家,出言和和氣氣,態度和謁可親,而不是一張臭臭的臉孔、苦瓜臉,讓人家看起來好可怕。講話的口氣、講話的眼神令人生恐怖,那千萬不可以。

大家好好在這方面檢點檢點,自己的一舉手一投足是不是讓三寶發光,還是讓人家輕慢三寶,這就是一個關鍵點。不要以為修行就是誦經拜佛念咒,也包括你的行住坐臥。日常生活跟人接觸,是福是禍,那就看你的行為表現,你的修養好,讓人家一看生起恭敬心,你就是在培福;你行動粗魯,講話沒營養、粗魯低俗,人家就輕慢三寶,你就造罪了,你的福報就損減。

這個地方很重要,我們再念一遍:不捨一切世間事,成就出世間道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