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十地品-歡喜地-13集】

2016-12-16-普獻法師-晨間開示-18

 

佛子!菩薩住歡喜地,發如是大誓願,如是大勇猛,如是大作用,以此十願門為首,滿足百萬阿僧祇大願。
佛子!此大願以十盡句而得成就。何等為十?所謂:眾生界盡、世界盡、虛空界盡、法界盡、涅槃界盡、佛出現界盡、如來智界盡、心所緣界盡、佛智所入境界界盡、世間轉法轉智轉界盡。若眾生界盡,我願乃盡;若世界乃至世間轉法轉智轉界盡,我願乃盡。而眾生界不可盡,乃至世間轉法轉智轉界不可盡故,我此大願善根無有窮盡。

 

菩薩發十種大願,他的心量以及時間空間都是無限量的。菩薩的願力要在怎樣的情況下他就不發這個願了呢?是「眾生界盡、世界盡、虛空界盡、法界盡」。就是所有眾生都沒有了,世界也沒有了,虛空也沒有了,法界也沒有了,一切一切都沒有了,菩薩的願就到此為止可是眾生界是不可盡的,世界、虛空、法界也是無盡的。

佛經裡面講到宇宙觀也好,人生觀也好,一切都是不生不滅,它會永遠存在,只是改變它的形態。譬如這個水,我把它煮一煮,水乾掉了,鍋子也燒起來了,你說水沒有了,但是在物理學上來講,液態的水只是變成水蒸氣水蒸氣飄到上空遇到冷空氣凝結成雨滴,掉下來變成雨水;水放在冰箱裡面又變成固態的冰塊。從液態到固態到氣態,千變萬化,這個水也沒增加也沒減少,只是它的存在形態有所改變。

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它是不斷地變化它的形態、變化它的作用,已經存在的就永遠存在,只是它不能永遠固定不變的,隨著時間、空間、溫度、種種修件,它的形態作用就變了。

人也是一樣子,現在看我們是一個人,有五臟六腑、雙手雙眼、耳聰目明的,可是你動了惡念、造了惡業,有這個因緣的時候,將來你就墮落地獄餓鬼畜生,變成阿狗阿貓的。業力消了,又轉成做人,從頭開始,變成一種很窮困、衣食不足的人;那這些業報受盡了,好好做善事培福以後,又變成富貴中人了。所以佛家認為世間的一切是無常的,諸行無常,但是是永遠相續下去。

菩薩的發願,這是打一個比方,說世間的眾生沒有了,虛空也沒有了,什麼都沒有的時候,菩薩的願力就停止而世間的一切是永遠永遠的存在,分分秒秒不斷地在生住異滅的過程,隨著因緣條件不斷的變化,不斷改變它的外觀,不斷改變它的作用,但是它永遠存在。所以,菩薩的願力也是永遠沒有間斷的。我們講學佛,你愈學佛愈越覺得佛菩薩的偉大,你會覺得我們真的是太渺小了,我們只看到自己、看到今生、看到現在,那佛菩薩的心量真的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啊

我們講過,大願就像大海一樣,你必須去實踐,以行山來填大海。菩薩發願不是僅僅心裡這麼想你心裡定了這個方向以後,還要去做、去實踐,實踐以後你得效果了。下面就講到發這麼大的願有什麼作用?有什麼效果?

 

佛子!菩薩發如是大願已,則得利益心、柔軟心、隨順心、寂靜心、調伏心、寂滅心、謙下心、潤澤心、不動心、不濁心。

 

第一個「利益心」。菩薩發大願以後,時時心裡所想的就是如何去利益眾生、利益世間。一般人是想我要去佔人家便宜、謀財害命種種的。

柔軟心柔軟心是指EQAQ,就是情緒管理以及對種種困境那種突破超越的力量。你看,一個石頭跟一個石頭碰撞,一定會破裂,冒出火花那你把兩個石頭包一層塑膠,碰撞的時候沒關係,因為柔軟。我們眾生就是還沒有降伏,還沒有調柔,所以動不動發脾氣、生悶氣、苦惱,轉不過來。修行人的身段身心很柔軟,遇到任何困境他都有那個耐性去面對現實,用智慧來解決。一般人就是情緒化,遇到什麼事情就隨性地發洩情緒。

一個修道者,他的理性和感情調柔了、調和了,理性中充滿著感情,感情中充滿著理性,我們給它一個名詞,叫水火相濟,這是柔軟心的特色。在我們眾生的話,感情像火,欲火焚心;理智就像水,於是水剋火、火剋水,水火相剋。你看世間人,有些一衝動就做壞事了,冷靜下來又冷冰冰、冷酷無情,這是眾生極端化的情形。

隨順心」:隨順不是隨隨便便,是能夠隨遇而安,任何時空中他都能法喜充滿。任何好的壞的,在他來講是平等平等。你不要說我喜歡春天、我喜歡夏天、我喜歡秋天、我喜歡冬天,春夏秋冬各有特色,一個聖者欣賞它、接受它,歡喜容納,隨遇而安。好人壞人我都平等心去包容,這是隨順心;你不要說我跟他特別好,我跟他不好,這是不隨順。世間有句話:「小人之交甜如蜜,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心甜如蜜,可是一翻臉就不認人了。菩薩是隨順的,一切平等平等,也沒有什麼特別的黏著,也沒有什麼討厭。《華嚴經》說:「無有一物而可貪取,無有一法而可厭離」。

調伏心」:對貪瞋痴三毒調伏了。

寂滅心」:煩惱寂滅了,我執我見我慢我愛消滅了。

謙下心」:就是不會貢高我慢。你覺得我了不起,我高人一等,這是貢高我慢你有再大的本事,你還是非常謙卑,修道人的風範就是這樣子

潤澤心」:眾生的內心裡面都是饑渴的,像火在燒,菩薩時時想辦法要把眾生的那個火澆熄,菩薩就像天上的甘露,讓你的內心充滿著法喜,以法水來潤澤。

不動心」:好的、壞的,傷害我的、讚美我的,對我有利、對我無利的,你都是平等心來善待。好的你不黏著,壞的不起瞋心,這就是不動心。所以,日常生活在你接觸人事物當中,你時時去檢點自己的心,我現在是歡喜黏著染著呢?還是討厭排斥呢?見好不貪,見壞也不瞋,不動心,你會少病少惱。

不濁心,濁心,指的是煩惱。貪、瞋、痴、慢、疑、惡見,那種惡念、惡見,這些都是濁。當菩薩有那個信心、有那個願力以後,濁心就不會生出來了。

 

  • 成就十種清淨行

(一)信力

成淨信者,有信功用能信如來本行所入,信成就諸波羅蜜,信入諸勝地,信成就力,信具足無所畏,信生長不可壞不共佛法,信不思議佛法,信出生無中邊佛境界,信隨入如來無量境界,信成就果。舉要言之,信一切菩薩行,乃至如來智地說力故。

 

成淨信者,有信功用」:這是講到五根五力裡面有一個叫信力。「信、進、念、定、慧」,這是五根五力我們按照這個方法去修以後,它自然產生一種作用、一種力量我們發大願以後,就有信的功用、信的力量

信根、信力,產生什麼作用呢?能信如來本行所入,我們確信如來他因地當中所修行的方法,我們確信能夠達到這個效果。

信成就諸波羅蜜」,你相信這六種波羅蜜能夠使你遠離不好的生命現象,例如窮困,五官不全心思不定、懶惰懈怠、無知等惡習,透過這種修行的方法把惡習斷掉。波羅蜜就是圓滿成就譬如說你很窮困很窮困,你開始學習布施,後來你變成富貴了一切事究竟圓滿,到達這個圓滿境界的方法,都叫波羅蜜。從壞的、不好的,怎麼樣去改善、改善的方法,終於變成很好的狀態,變成圓滿的狀態,那就叫波羅蜜。波羅蜜當中最重要是智慧,就是大智慧才能到彼岸,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每天早上我們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三稱。

信入諸勝地」:勝地,就是初地、二地、三地、到十地。

信成就力,信具足無所畏,這是講到佛陀的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是佛陀法身成就以後特殊的功能,我們都相信。

 

(二)大悲

 

那麼今天我們要講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眾生相。接著看經文:

 

佛子!此菩薩復作是念:諸佛正法,如是甚深,如是寂靜,如是寂滅,如是空,如是無相,如是無願,如是無染,如是無量,如是廣大。而諸凡夫心墮邪見,無明覆翳,立憍慢高幢,入渴愛網中,行諂誑稠林不能自出,心與慳嫉相應不捨,恆造諸趣受生因緣,貪恚愚癡積集諸業日夜增長,以忿恨風吹心識火熾然不息,凡所作業皆顛倒相應,欲流、有流、無明流、見流,相續起心意識種子,於三界田中復生苦芽。所謂:名色共生不離,此名色增長,生六處聚落,於中相對生觸,觸故生受,因受生愛,愛增長故生取,取增長故生有,有生故有生老死憂悲苦惱。

 

這個地方我們給它三個字眾生相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眾生都是如此,經文把它形容得清清楚楚。

菩薩所說的法,如是甚深,如是寂靜,空、無相、無願、無染、無量,但是眾生沒有辦法接受,因為眾生千萬年來養成的習性,他是以自我為中心營為一種生活方式。眾生時時不會忘掉的都是站在自我為中心,以自我為中心發展出來的時候,就想到有更多的人事物受我指揮支配,被我佔有擁有,一切聽我的,一切被我受用,被我享受。這是眾生無量劫來已經培養成的習性,真的是很難去接受佛法的薰習。所以這個地方說:「而諸凡夫心墮邪見,無明覆翳,立憍慢高幢,入渴愛網中,行諂誑稠林不能自出」。

心墮邪見」:從思想上來看,我們眾生對五蘊和合的身心起了一種染著,因為我們有一種錯誤的知見,在五蘊四大的身心當中總覺得有一個永遠不變的,一般叫做靈魂。一般人會怎麼想?那個叫做我,我的生命,我的什麼,我永遠存在的。我們就是一直對自己不斷地加強這個概念,我我我,那就叫做邪見,不是正知正見。

無明覆翳」:最嚴重的一個邪見是什麼?我們沒有智慧。無明,就是對自己的身心從來沒有去深觀、瞭解,所以這個身心給你錯誤的知見。無明不是白痴、不是很笨,算是某一種錯誤的思想。有了錯誤思想,你就會立憍慢高幢,就是總覺得我比別人高一等,我比別人行,這些事情由我來表現,然後別人講一句話你傷害到我,傷害到我的名譽、我的財產,這是貢高我慢產生的。

入渴愛網中」:你為了自我,為了自我的滿足,為了自我的實現,你不斷往外去張羅——我有幾棟房子,我擁有千萬億萬財富,我有雙B的車子,我擁有很高的地位——不斷讓這個我茁壯起來,去表現這個我,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意義。甚至我有很高的學問,天文地理歷史人文我都懂,為了什麼?因為我懂得這些,你們會尊敬我一切都是為我嘛,是不是。

行諂誑稠林諂是對高過你的人你就低聲下氣的,表現一種諂媚的行為,去高攀誑是狂妄自大,有一點點本事,別人不如你的時候,你就不可一世了。所以,我們的內心裡面不是高就是低。為什麼會低呢?因為別人比我高,我只好去投靠他、諂媚他,去行賄賄賂,這是諂。諂誑就像什麼呢?一個人走到深山裡面,山裡的樹又高大又濃密,你走進去卻走不出來。這是形容我們一個人那種不可一世的諂誑態度,會讓你永遠活在象牙塔中走不出來,你還沾沾自喜,哇,我的本事多大。勝過我的我去巴結,不如我的我看不起他,你就是生活在以自我為中心來跟眾生比較的諂誑心態,那麼你永遠都是活在煩惱困頓的生命世界。

心與慳嫉相應不捨」:好的你想要,不好的你就討厭拒絕,甚至別人好的你就嫉妒,就想打擊他、誹謗他, 你的心時時刻刻跟慳貪、嫉妒連結在一起,這是眾生的心態。

恆造諸趣受生因緣」:因為你一念的貪愛、瞋恨、貢高我慢的習性,你就不斷去種下受生的因緣,你的生命就生生不息的。好的你想要、貪愛,不好的你討厭排斥、想把它毀滅,你是這種心念,你一定會繼續來投胎轉世,簡單講就是這樣子。你看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誰對我好的時候,你會起什麼念頭?我想跟他做朋友,我喜歡他。你起這個念頭,將來你就是做他的兒女嘛。

我們眾生心不是貪愛就是瞋恨,念頭就是慳貪、嫉妒,恆造諸趣受生的因緣,你就沒完沒了的在六道裡面。所以,見好不貪,見不好也不瞋,這是修行的功夫。一切都是平等平等來看待,那就沒事了。

這是講到眾生相,眾生受生投胎、輪迴生死的情形,我們明天再來講十二緣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