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肯定與超越:跨越生命的藩籬

    普獻法師 講於台南正覺寺

  2. 06肯定念佛的功德性,超越增減執

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念佛是藉著思惟佛功德
而增長善根、沾一兩分法味
現代念佛人卻是
於一善根心生住著
於少功德便以為足
不能善巧發起行願

 

先來說念佛的意義。聽到念佛,你不要以為就是念「阿彌陀佛」四個字,其實念佛不單是念佛的名號。依照《阿含經》來看,佛陀時代的念佛,並不是像現在一味地念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名號。那時有信徒問:「佛陀啊!當我的朋友、親戚、父母不在身邊時,我會害怕。」「佛陀啊!在黑暗中我會害怕,在兵荒馬亂中我會害怕!」各位也會害怕嗎?佛陀回答:「你念佛的功德就不怕了。你已經皈依佛了,你就念佛的大慈悲、大智慧。」

佛陀大雄無畏,斷了我執我慢,五分法身時時加持你,你只要想到佛陀的法身遍滿一切處,佛的慈悲、佛的智慧也無處不在,你就不害怕了。身為佛弟子,相信佛是人天的導師,時時與我們同在,這樣想就不害怕了。

佛陀時代的念佛,是念佛的功德,而不只是念佛的名號。但是後來的人根器愈來愈差,就把佛的功德拋到一邊去了。當時是「六念法」——念佛、念法、念僧、念持戒的功德、念布施的功德,念天上的彌勒菩薩。佛陀告訴信徒說:你若害怕,你就想自己這一生布施、持戒,沒做壞事,以後會得富有的果報,怕什麼!做善事,死後會生天堂,天堂這麼快樂,你為什麼要怕呢?

佛陀當年教人念佛,是念「布施、持戒、生天、佛、法、僧」,依怙這六種功德而讓你免除恐懼。這種念佛功德的法門,卻演變成現在的念佛菩薩名號,以為只要念阿彌陀佛四字、或觀世音菩薩名號、還是持地藏王菩薩名號,念到一心不亂,就是念佛三昧,就是開悟。追溯最初的念佛本義是念佛功德,經兩千多年的演變,到現在則以專持念佛菩薩名號為主流,這種修持方法,我們不能用對或錯下斷語,但是可以肯定地說,它是一種方便法。

譬如:這杯純鮮奶你不敢喝,怎麼辦?加一些糖進去,甜甜的,你就敢喝了;有些人喜歡再加些咖啡,讓你「方便」喝,久而久之,竟誤以為調味奶就是純鮮奶。其實,當你轉個念,將會發現不加糖或咖啡的原味鮮奶竟也這麼香醇可口。糖與咖啡加太多,掩蓋了奶的原味,也奪走了奶的營養,對身體幫助不大。

無上甚深微妙佛法,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破一切執著這麼深奧的無相無念法門,眾生實在難以契入,要怎麼辦?祖師只好用善巧方便法,教你念阿彌陀佛,用「阿彌陀佛」名號使你的心安靜下來,希望你有了沉靜的心之後,再進一步以佛的光明智慧作為模範。

念佛的目的是要成佛,問題是念佛名號就可以成佛嗎?不是這樣哦要藉著念佛名號,進一步思惟佛菩薩成就的功德,久而久之你的善根被引發出來,智慧與慈悲心會慢慢增長。你看真正用心念佛的人,面相自然而然變莊嚴,脾氣改了,還知道布施、持戒、忍辱各位知道來受八關齋戒,如此一步一步一直修下去,成功指日可待。

再舉個例子。比如王永慶先生很有錢,我們嘴巴一直念「王永慶、王永慶」就會富有嗎?不是這樣你羨慕王永慶,希望自己能像他這麼富有,可以將錢拿去造橋鋪路、布施、護持三寶、救濟貧窮你還要去研究他富有的原因原來他認真打拼、十分節儉你有他的特質嗎?

念佛可以開發我們對三寶的信心,增長我們的慈悲心,使善根慢慢增長。透過念佛,我們思索怎樣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了解修行的次第。不能說你口念王永慶,你就變成王永慶,你要踏踏實實地學習他這麼節儉,要學他做生意的本事,雖不能大富,最起碼維持一個家庭、養父母妻子兒女絕對沒問題。當然你也可以發願,如果像他這麼有錢的話,就要做許多善事。家庭與事業必須好好經營,雖不能十分像王永慶先生,也可以像個一兩分。

念佛的人,雖一時不能成就佛的聰明智慧、大慈大悲,最起碼也還沾上一兩分法味;若本本分分、規規矩矩,信因果、守道德、照顧家庭,這也有兩分像佛的樣子。所以,念佛只是第一步的方便,我們不能將所有的修行過程,都濃縮成一句阿彌陀佛就好。

你一定要念佛但是念佛名號只是一種方便,你要進一步從佛名號之中,時時憶念佛的功德,以佛為學習的對象,以成佛為人生最高座標,藉著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一步一步地修下去。各位是不是真正了解我的意思?你千萬不要說「普獻法師叫人不要念佛!」我可沒說這句話你不念佛要念什麼?難道念財念色?那就慘了難道要念KTVMTV?當然不是

《華嚴經》就指出眾生的毛病:「於一善根心生住著,於少功德便以為足,不能善巧發起行願。」執著一種小小的善根,就以為所有的修行、所有的功德都圓滿了,卻不曉得要以念佛的功德與因緣,發起大慈悲心,修普賢行。現代人的毛病真是這樣,「以一善根心生住著,於少功德便以為足」,你我都應該把這句話多念幾遍。

《阿彌陀經》也說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不是單念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就可以了,對你的父母、子女、事業都要好好盡本分,也要守五戒、修六度,積種種福德因緣,迴向極樂世界,才能往生到品位高的地方去。佛經絕非教你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可以往生了。之見不正的話,連下品下生都難喔。

《觀無量壽佛經》說:「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過去諸佛、現在的佛、未來諸佛,都勸勉求生淨土的人要修此三種淨業第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第二受持三皈五戒,第三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成佛、度眾生、利益眾生的心。還要深信因果,讀誦大乘經典。你不要以為念阿彌陀佛就夠了,由經典來看是不夠喔!

我們談佛法一定要有根據,要分辨它是人說的、還是佛說的、或是經典說的。今天我提出來和各位共同探討的,不是我說的,都是佛說的,我只是把它搬出來給大家聽而已。剛剛有一句名相沒有解釋,所謂「增減執」,講粗俗一點就是太過「膨風」,沒有那個價值卻強說有價值,以國語來形容,類似通貨膨脹或通貨貶值。

你相信念一句佛號就解決一切問題,這是把念佛法門加以膨脹了;禪宗說念一句阿彌陀佛要漱口三天,這是把念佛法門加以貶值了;兩者都有偏頗,我都不贊成。其實,種種法門、各種宗派,都是對某一時節因緣、某一根器眾生而說的「方便法」或「對治法」。

各位不要誤解,誤以為普獻法師叫人不要念佛,我可沒說這句話。你每天用十分、二十分鐘專心念佛,對你的修持很有幫助。但是,你不能整天就只念佛號,什麼事都不做,煮飯洗衣家事都不做了,或把事業丟掉跑去打佛七,甚至反對誦經、反對禪坐或研究經藏;我不贊成,那叫法門的通貨膨脹。各位!請記得:莫於一善根心生住著,莫於少功德便以為足。希望大家不要誤解佛陀的念佛法門。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