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修副修與動修

普獻法師//講述

  1. 參、主修內容

     

 

《金剛經》說:「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這一段是研究佛法的人應時時刻刻盯住的兩大主題。

剛才提到我們有一顆妄想心,搖晃不定,一下想東一下想西,老是繞著財色名食睡打轉。無論講話、做事、人生的態度等,都源於我們最初那一念的動機——按照自己的心念行事。在無數的動機當中,我們的心要安住在何處?

換句話說,我們應該建立怎樣的生命觀與價值觀?為什麼要活下去?活著的意義何在?

每個人對生命意義的肯定不同,有人認為活著是為了傳宗接代,有人以為活著是為了賺錢享受,有人以為活著就要吃盡天下的美食,有人以為活著就要遊遍世界各國。

須菩提替我們請問佛陀:「人生的價值意義是什麼?」佛陀回答:「安住菩提心!」

可見,「怎樣安住菩提心」是研究佛法的人很重要的、時時要扣緊的一個關鍵點。

什麼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覺悟的心、慈悲的心。

因為我們沒有覺悟,所以我們自己受盡痛苦,因為我們沒有慈悲心,所以我們對別人很冷漠,不關心別人的痛苦,覺得別人的遭遇跟我無關即使人口密集、彼此緊鄰而居,心靈的距離卻遙不可及猶如隔著一道牆,這道無形的城牆,是用冷漠的材料砌成的,不能互通生氣。

有些人覺得這個世間很痛苦、很悲哀,覺得世間不值得留戀,所謂五濁惡世一刻都不能停留以為離開這個世界、拋棄這個世界、移民到另外一個名為「淨土」的地方,問題就解決了。各位認為這樣的觀點對嗎?淨土在哪裡?

打一個比方,如果一個人身心健康,具備知識、技術,精通數種語言,沒有惡習,具有服務熱忱,那麼,他在臺灣可以生活得很好,移民國外也可以生活得很好。一個有許多惡習的人,或是不願學習謀生技能、沒有道德涵養、好吃懶做的人,下場會怎樣?不管在什麼地方都很慘

有一首打油詩很有趣、也很傳神:一肩行李,兩袖清風,三餐不飽,四肢無力,五臟如焚,六神無主,七竅生煙,八面埋伏,九泉不遠,十分危險。

肩行李,行李就是「業」所謂「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隨身」,人臨命終時能帶走的只有今生的善業惡業,也是背著沉重的行李善惡業來投胎轉世的。

袖清風是指缺乏福德智慧;又不修戒「三」無漏學;懈怠於正勤的修學;「根五力信、進、念、定、慧的基礎不穩不能以度作為生命的方向;「菩提分沒有著落又捨棄正道、不實踐八正道那麼,隨時隨地都會喪命在盜賊貪瞋痴的刀下,生生死死,千生萬世在三界當中流浪!

佛陀的根本教義是:改變自己的習性、淨化自己的身心、 提昇自己的能力,如此,在任何時空當中都能夠活得自在。佛陀出現到人間,他的本身就是示現這種精神。也就是說,佛陀為了幫助眾生扭轉因錯誤觀念所導致的錯誤行為而造成的苦難,所以降生到人間,陪伴我們修學。

當時印度的階級制度非常明顯,佛陀來到這個世間,宣說眾生平等、四姓平等,一切眾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性,不管你是奴隸、帝王,不論你是貧賤或富貴,只要你願意朝著善的方向提昇,都有可能轉凡成聖。只要身口意行為不正,就會墮落惡道、受惡報,所以,社會地位高的人若造惡業,並沒有受惡報的豁免權。

不幸的是,佛陀示現的精神卻慢慢的被淡化、遺忘了。當年佛陀開示的道理,經過兩千五百年的時空演變,慢慢變質了就像高山原本極清淨的水,從山上慢慢流到平原,沿途不斷融入種種雜質,累積了許多污染物,產生了嚴重的「質變」。

現代許多人已經忘掉佛陀出世的本懷了,一旦遇到困難,就認為這個世間很悲哀、沒有意義,希望離開這個不理想的地方,到某個想像中的理想世界去。這是對佛法的誤解,也是最大的損失。

我曾經到智利的聖地亞哥演講,聽說當地的動物園養了一隻老虎,老是無精打采的,許多遊客都抱怨說這隻老虎不像老虎倒是很像躲在洞裡不敢出來的膽小鼠一定要想辦法改善這個現象有人出主意再買一隻母老虎來跟牠送作堆,但是牠還是一樣懶洋洋的,躲在洞裡面不肯出來。後來有人想到一個辦法,在老虎的旁邊另外建一個欄柵、放入豹因為虎跟豹是天敵,所以自從來了這隻豹以後,哇!虎虎生風!這隻老虎就忙著到處去排泄,用排泄物來標示領土,常常在界線的地方大吼大叫,預防豹侵犯牠的領域,而且,不久以後這隻母老虎就懷孕了,繁衍許多後代來捍衛領土。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到:老虎自從出現天敵以後,生命力就爆發出來了。

娑婆世界有八種天敵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人類有這麼多的天敵,理應比只有一種天敵的老虎爆發出更強大的生命力,假若能善用這股能量,何愁不能解脫自在?

北半球、南半球、赤道附近,不但地理環境差異大,人民的個性也完全不同。各位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現象:整個世界的強國分佈點,是在北半球?或是南半球?或是赤道?

在地球儀上方向一圈一圈繞地球一週的,稱為緯線,零度緯線稱為赤道,類似地球的腰圍,往北或往南則圓圈圈越來越短,最短的是九十度線,只剩下一個點,就是南極與北極。換個方式說,像切西瓜一樣,從赤道上橫切一刀,將地球切成兩半,赤道以北的稱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的稱為南半球,臺灣就在北半球上。

赤道的附近,例如泰國,氣候很熱,有些地方兩件衣服就可以過一年了;要吃魚,就把籃子丟進水裡,然後拉起來,就有魚自動上門。在生活這麼容易、物質這麼簡單的環境中,太陽這麼大,所以懶洋洋的。由於樹下比屋內還涼,人們常常坐在樹下乘涼,在樹下思考一些問題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難怪世界上的宗教都出現在赤道附近。

赤道以北有颱風、地震,像日本、臺灣。赤道以南,例如美國,則有龍捲風。北半球有些地方冰天雪地,一年四季都要與風雪搏鬥;美國、加拿大都屬於北美洲,也常常有大風雪、颶風。臺灣及日本都位於北半球,是地震帶,常常有颱風侵襲。所以,世界上有許多強國分佈在北半球。

阿根廷屬於南半球我曾往來在阿根廷十幾年,我幫那裡取了一個名字「福地」。那裡的泥土非常肥沃,厚厚的、黑黑的我曾去參觀他們種稻,他們把穀種泡一泡撒下去就不管了,就等著收成。住在這麼好的環境福地裡的人,往往不必用心耕種,容易懶懶散散這就類似釋迦牟尼佛說的「八難」之一。

天道是八難之一天人思衣得衣、思食得食,請問:你生在那個地方能修行嗎?天道修行很難!娑婆世界就是我們修道成道最好的地方!因為這個地方不斷上演苦、空、無常的戲碼,有許多人事物因緣,時時警惕我們。

各位是不是看到了?剛才開車載我來的年輕人,他說他是在十九年前皈依的,但是我已經沒有印象了,我已經無法把這個帥哥與十九年前的小娃娃連起來那時候獅頭山元光寺的窗簾都是他們家供養的。

每個人的身心都處於相續流轉之中!各位的頭上也在上演無常的戲烏黑的頭髮,經過了十年二十年,就逐漸出現蒼蒼白髮。髮蒼蒼,當然也難逃視茫茫囉。

出現白髮是喜事!非常好!有些人尚處於頭髮黑黑的時期就離開世間了,你我能活到出現白髮,可喜可賀呀!這幾年我的頭髮也慢慢變白了,我也覺得慶幸:不錯,活到頭髮白了六十幾歲了

我從不染髮有人說師父本來沒有髮可染其實我本來就不贊成染髮,因為頭髮不斷生長,頭髮由黑轉白,就是在說無常法,何必要違反自然而把它染成其他顏色呢?有人染成像燒焦的那種顏色,在東方人來說,是不健康的顏色。

現代不少父母習慣於當孝子賢孫——拼命賺錢讓下一代享受,任由他們吃喝唱跳、奇裝異服、無限制的刷卡,還不能有意見,否則就說你老頑固、妨礙孩子的身心發展。

這一切一切的變化,就是從我們的身心、以及別人的身心當中,所展現的無常、苦、空、無我,也就是佛陀真理的一再展現。可是,由於我們的每一生每一世都見到這些現象,反而麻木不仁,認為「理所當然」、「如此而已」、「沒有什麼」!

雖然經歷了這麼多變化,我們依然沒有開悟。我們甚至交了最昂貴的學費——用珍貴的生命當學費——生生死死,數不清歷經多少生、多少死,卻始終毫不心疼的揮霍生命迷迷糊糊的虛度光陰。

想到我們每一生每一世付出這麼昂貴的代價生、老、病、死,受盡折磨,卻無法真正體悟「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的意義,口中喊苦心中依舊不願出離今生雖然僥倖得遇佛法,依舊沒有決心去解決生死煩惱這是多麼可憐的一件事情啊!

寺院每天都會打板,板面多寫有「謹白大眾,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各宜醒覺,慎勿放逸」等偈。古代祖師大德多抱著「生死未了,如喪考妣」的精進心,所以道業有成。你我不可以再浪費這筆學費生命,要趕緊趁著這一生,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發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叫做發菩提心,是我們修學佛法裡的「主修」。

信佛學佛,有些人是發「增上心」——希望來生比今生好——求來生來世富裕、家庭圓滿事業順利、子孝孫賢。

有人覺得娑婆世界太糟糕了,稱這世間為五濁惡世,希望趕快脫離這個環境,認為出現生命是痛苦的,不願意再投胎出生在這世間了。用這個心態(動機)來修學佛法,是發「厭離心」。用這種心來信佛學佛的話,誦再多的經、拜再多的佛,還是聲聞、緣覺,至多只能證到阿羅漢果。

《華嚴經》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為魔業。」菩薩戒其中有一條忘失菩提心戒——忘失菩提心是嚴重犯戒。假如忘失菩提心,那麼你所修的一切就不是成佛的資糧,需要重新再發心。

我們要時時刻刻反省自己:是否發了菩提心?是否安住在菩提心來信佛學佛?

那麼,是不是發了菩提心問題就解決了呢?

菩提心的建立,要觀眾生苦,還要持戒、修禪定,還要修智慧。因為我們發菩提心的過程,時時受到自己的散亂心、妄想心、雜心、惡念心、邪知邪見的破壞所以《金剛經》中,須菩提問了兩個問題: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這兩句話非常重要。

在我們所有的妄想心裡面,有三個最根本、最惡毒的分子——貪、瞋、痴,這三毒是我們一切煩惱的根源,一切的罪惡都是從這三個地方來。

換句話說,生死的迷惘,都是由貪瞋痴造成的所以,佛陀要我們修「戒、定、慧」來對治它。

所以,我們的主修部分包括「菩提心」及「戒定慧」。

各位之中有不少是親近道場多年的老修行,而且這個地方經常禮請高僧大德來弘法,也有很多在家菩薩來分享佛法,照理說,各位平日讀經研教、誦經、拜經、拜懺,又聽聞了這麼多法義,一定具備聞慧、思慧,可是,為什麼貪瞋痴依舊?是否欠缺了什麼要領?

大家雖然具備「聞慧」、「思慧」,卻欠缺「修慧」!只有修慧才能斷貪瞋痴。

多數人用功的時候,只侷限於一些表面功夫——透過誦經、念佛、拜佛,讓身心暫時感受到些許寧靜喜悅,可是,貪瞋痴的「根」依舊牢牢紮在內心深處。

舉個例子來講。各位常常參加法會,一大群人在念經、拜懺,那種氣氛非常好。尤其寺廟裡面的木魚叩叩叩,沉穩的聲音,聽起來非常舒服。我曾遇到一些信徒,喜歡到佛寺去,但是他們不去誦經也不參加念佛,只是坐在外面聽人家誦經念佛,他說那聲音的韻律在外面聽起來特別舒服,如果到裡面一起唱誦就感受不到這種意境。

參加法會的時候,會有一「吾道不孤」的認同感:「不是只有我單獨修這個法門,還有這麼多人也跟我修一樣的法門!」所謂人多勢眾、人多就是對,大家沉浸在同一個節奏當中尤其經文的道理又這麼好,那種祥和、寧靜、喜悅的氣氛感受,加上生命的認同感,讓你似乎煩惱盡除。

但是,不論自己誦經也好、聽人家誦經也好,法會結束以後,回到現實的生活裡面,貪瞋痴又開始湧現了,煩惱還是煩惱。原因何在?只下表面功夫,並不能根除內心深處的貪瞋痴種子!

唯識學提到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又叫做含藏識,像一個大倉庫,我們隨時隨地拋入貪瞋痴的種子,裡面所含藏的無數貪瞋痴的種子,也隨時隨地伺機湧現出來。

比如,今天看到一個過去曾經傷害過你的人,你一看到他,立刻咬牙切齒起了瞋心,所謂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可是,他長得很高壯、有錢有勢,你一定打不過他,怎麼辦呢?忍耐忍下來忍住憤怒!這個時候,瞋恨心與報復心交戰,讓你很痛苦(苦受)。在反應這個感受的時候,瞋心會受到熏習而成為內心深處的種子。

若是見到一個過去曾幫忙你的恩人,好高興、好激動,那個感受特別舒服,趕緊請他吃飯,希望跟他常相左右可是,他有他的事業、我有我的前途,短暫相聚之後立刻又得分手,喜悅心很快就過去了、消失了。那麼留個電話吧,至少可以隨時聯絡,想辦法拉拔他的子女也好。這個老是在心裡記掛的執著心、喜悅感,也會熏習成為我們內心深處的一顆貪心的種子。

我們不斷的用貪愛或瞋恨來熏習生命,這樣不斷的熏習、熏習,貪愛、瞋恨、貪愛、瞋恨,所以內心累積了無數的貪瞋痴種子。這就是為什麼要設法降伏妄想心的原因,也是我們將降伏妄想心列為修學佛法裡面最重要課題的原因。

以上是簡單說明佛陀在《金剛經》裡面講到兩件大事——主修——安住菩提心、勤修戒定慧。我們必須時時銘記在心,作為修學佛法的方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