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

自私為一切罪惡的根源。

無論我們學佛或者不學佛,只要是有意識的人,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要求,什麼要求?就是離苦得樂。沒有一個動物沒有一個人願意去受苦挨餓,一切眾生的本能就是離苦得樂。

再看看我們人類,有文化有歷史,有哲學有科學,全人類無不是在追求希望能夠世界和平,人民安樂,風調雨順大家的想法都一致,可是為什麼這種和平祥和的世界就是不能降臨?我們都希望離苦得樂,為什麼我們還是苦苦惱惱?我們希望世界和平,可是幾百年來還是戰爭不斷?

佛經裡面講到,這一切問題的根源就是:「自私為一切罪惡的根源」。自私,就是私心太重。我們進一步來問,為什麼會有自私心

我們的身體,包括精神的、物理的、生理的,佛經裡面就用五個名詞,叫做色、受、想、行、識,也就是《心經》所說的五蘊。五蘊中,前一種色蘊屬於物質,後四種屬於精神。色蘊,包括物理的生理的,包含了地水火風四大。除了生理的作用之外,重要的是我們還有精神的。

精神的,我們從四方面(受想行識)去考察。第一個是「」,能夠感受;我看到什麼青紅赤白,我遇到什麼美醜高低,都會引起我的一種錯覺,產生感受。這感受好或者是不好,那就看個人的習慣。從這個好跟不好的感受當中,就產生了貪愛執著或者瞋恨排斥。如果環境溫度廿四度,我們覺得很舒服;如果廿八度廿九度卅度,我們感受到很悶熱。這是講到精神部分,是我們可以去領略的。

一個人如果沒有感受,那叫做木石無心,所以我們會有感受。問題是我們的感受我們往往都是處理錯誤了,我們對這個感受會進一步的去「」,會去分別。當我們的六根跟六塵接觸的當下,就產生了見聞覺知,就會有想像的空間我們平時內在心裡面(阿賴耶識裡面)所貯存的種子──過去的印象,它就會去想像,然後產生了一種分別()。從想像、分別當中,我們很習慣的就產生了習性的一種反應()

就是從認知、感受,然後想像分別,我們就會探取行動了。講了一大堆,其實在腦筋裡面只是一秒鐘,甚至不用一秒鐘就產生這些反應。從認知、感受、想像分別、然後採取行動反應,不用一秒鐘。

所以我們談修行,就是將我們的認知、感受、想像、分別,在這個時候你說不分別那是不可能的,我們就停留在這個地方,然後不以往昔的慣性反應,把它拉長,給它一個空間我們瞭解現象,只是不做情緒的反應。瞭解它,知道它有這麼一回事,但是不反應如果我們能這樣養成習慣的話,那就叫做修行,這個我執我見自私的根源就會慢慢淡出。

修行,就是在根塵相遇、根塵相接的當下,能夠保持一顆平靜的心靈,不是木石無心的一無所知,而只是瞭解。聲音只是聲音,人只是人,動物只是動物,山河大地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只是我們不用投射情緒的反應。這個時候山還是山,水還是水,只是我們不會因為觸景而生情,反而我們會觸境生道。

修行,講起來很簡單,但是我們無量劫來養成的習性,在見色聞聲的當下就是感受、認知、思慮分別,然後就猛烈情緒的一種反應。這種反應大致說來就是兩種:一種就是貪愛的,執著的;一種是對不喜歡的境界產生猛烈的瞋恨排拒的、排除的、拒絕的、打擊的這個反應。

反應就像在我們用刀子刻在河邊的岩石上,一刀一刀這麼刻上去,結果岩石的刀痕就永遠留在那邊了。我們每當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馬上反應的時候,它在我們內心深處、在阿賴耶識就留下種子,叫做現行薰種子。我們現出那種行為反應以後,它就會在我們的內心深處留下一種印象這個印象又會變成我們的一種生活態度,為人處世的一種原則,只要這個事情出現,馬上我就是同樣的反應,根本不用想因為我們內心裡面已經具有這種種子,種子隨時都會生現行所以是現行薰種子,種子生現行。

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就有無量無邊的種子,人跟人之間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種種的貪戀執著,種種的妄心分別,這一切一切在我們內心深處是非常非常龐大的資料庫。所以我們這一生當中,人跟人之間很奇怪的莫名奇妙的結上了一個緣。

我講一個故事,這是真人真事。在上海有一個很有錢的,他剛好又姓金,人家都稱他金老闆。金老闆少年得志,跟一個姓李的女眾感情很好,門當戶對,青梅竹馬,大家都認為他們一定會結為夫妻。

正當他們在談論婚嫁的時候,半路殺出程咬金,一個姓梁的小姐。這個姓梁的小姐她穿的衣服都是雪白雪白的。這個姓金的年青人突然遇到這個姓梁的小姐,一下子就六神無主,六神無主以後就把李小姐的婚事忘記了,就跟姓梁的小姐整天膩在一起而且馬上就要結婚。

因為急著結婚,所以發出給親朋好友的喜帖就來得匆促一點。結婚當天,他的朋友很多,一來就說:「金某某,你娶了這麼一個漂亮的姑娘,是不是怕我們知道,怎麼這麼慢才發喜帖?」

姓金的突然間就冒出一句:「有什麼漂亮的,醜得要死,我現在真後悔。」

這句話怎麼樣?太嚴重了。這個女的本來是端喜糖喜茶要給大家喝,聽她的未婚夫這麼一講,把茶盤一扔,對著他的嘴巴啪!啪!啪!三個大耳光。

姓金的咬牙切齒,就想:「好,還沒有結婚成親,妳竟然在眾人面前就這麼揍我。」手握起拳頭就準備揍她了。他的朋友一看不行,不對勁,趕緊勸架「以和為貴,千萬不要動手。」他就咬咬嘴巴,忍了一口氣下來。但是,從此就是不安的生活,整天夫妻就吵吵鬧鬧的。吵得實在是沒有辦法了,就去請教一個高僧老和尚。

老和尚說:「這是你們前世的因緣。你記得嗎?前世你喜歡到山上去,山上有一隻野白孔雀,這隻白孔雀長得很漂亮,全身雪白的毛,就讓你覺得疼惜牠,每天帶著吃的東西去餵牠。那隻母孔雀也很喜歡你每天送東西給牠吃。有的時候你還抱抱牠,牠也讓你抱,久而久之就有感情了。因為這個情念,以這一世你們就結為夫妻。

你這個妻子很喜歡穿白衣服,因為她前世是白孔雀來的。牠過去是畜生,剛剛轉生成人道,牠高興的時候就什麼都沒關係,但是一下子不高興的時候,她就反目成仇這是你們上一輩子的情形。」

他說:「難怪!只要她高興的時候,我怎麼說怎麼做她都沒關係,可是她一動怒,那簡直是天翻地覆,很可怕。」

老和尚說:「那是動物的習性。」

那怎麼辦呢?老和尚說:「你稍待一會兒,我再跟你講怎麼辦。現在還有嚴重的問題在後頭。」什麼事情?

老和尚說:「你四十歲的時候,有一天她大發脾氣,然後趁你睡覺的時候,用電話線纏著你的頸脖子,然後一腳跩著你的頭,一手拉著電話線,非要你死不可,這個才嚴重。到你四十歲,這個嚴重的問題真是沒有人能夠救你。」

他就問:「那我又是哪一輩子跟她結的惡緣呢?」

老和尚說:「那是更早的啦!更早更早的時候,你是一個孔武有力的人,做拉重貨的。有一天,拉到半山腰的時候,突然間來了一隻狼,你停下來以後,拿起鐵棍就把狼打昏了,打昏以後你用繩子把狼的頸脖子套緊,拼命的拉拼命的套,你要讓牠死。結果你看那個狼已經死掉了,你就丟在路旁不管牠。可是這隻狼命大,結果慢慢的醒過來以後,牠就呼叫一大群的狼圍過來,那時候你是一個武將,使出渾身的武術讓你脫困而走。這隻狼也就是你這個妻子的前輩子。」

老和尚又說:「你回想看看,你妻子的頸脖子是不是有一個胎記?像一條繩子套在那邊。」

他說:「對哦!我那個妻子她常常穿衣服把頸脖子蓋起來,不讓人家看到她的胎記。」我們這生當中身上有胎記,大致說來,跟前輩子的業報有關係。

這時候這個金老闆跪下來痛哭流涕,為什麼?他說:「老和尚,難怪我前幾天,大概一個月前吧,我到了百貨公司,就在百貨公司樓上的時候,突然間就看到一個人坐輪椅,我認真一看,怎麼有一個四十幾歲的人坐輪椅?我愈看,不對哦,那個人就是我。我現在才廿幾歲,怎麼會突然間現出四十幾歲的中年人坐在輪椅上呢?然後我眼睛揉一揉,一看沒有了,可是再注意看的時候,又出現了一個四十幾歲的我坐在輪椅上。」

老和尚就說:「沒錯,等你四十幾歲的時候,你這個災難就會出現,這是你的業相示現給你看。因為你誦經拜佛,佛菩薩慈悲來警告你,要趕緊的把業障化解,否則的話,你四十歲時,有一天你真的是會讓人家用電線繞著你的頸脖子要你死,然後你就是變成坐輪椅的。」

他跪在那邊哭啊懺悔。後來老和尚就說:「你每天要為前世殺害那些狼、為前世那些被你傷害的眾生起懺悔,每天普門品、地藏經你要至誠的去誦,還要念佛,還要持咒,很誠懇的懺悔就沒有事了。」

所以我現在很擔心現代人很喜歡養寵物,知道嗎?抱著睡覺啊,有沒有?那大部分都是前世的夫妻。疼得的不得了,幫牠洗澡,幫牠清潔,幫牠打扮,走到什麼地方抱到哪裏,晚上睡在一起;大致說來,都是前世的夫妻。要不然,你這輩子養了這些寵物的話,來輩子一定會結為夫妻,因為那個情。

我們要瞭解到,就是因為我們有色受想行識五蘊,這五蘊我們認為是真真實實,一點都不虛一點都不假,那種真實感就叫做無明,這種實存感就叫無明。對色受想行識五蘊的真實感實存感一旦產生以後,自私的念頭種子就隱藏在裡面,就會展現出來,在佛經裡面就叫自體愛——對自己身心的戀愛執著貪戀。我們一生就想如何長得好看,打扮得好看,吃得有營養,然後長生不老,我們一天到晚就忙著為五蘊身心團團轉。

甚至為了身心的享受去造惡業,也覺得這個是很自然的事情,理所當然,我們就藉很多的藉口說「沒有關係」。所以說「人不自私,天誅地滅」,每一個人有我執,多多少少都會有私心。我們把我們的心念去往外專注,而不是往內專注,只想如何修修到我的色身不會壞、不會老、不會病、不會死,更多的東西讓我享受,那個叫境界愛

享受還不夠,還希望來輩子能夠繼續享受,這個叫後有愛。所以,自體愛、境界愛、後有愛就讓我們眾生的生命生活在一個狹隘的空間裡面,動彈不得。別人一個眼神,別人一句話,就引起你痛哭流涕,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睡,我執我見我愛就這麼產生。那我們學佛的人瞭解到色受想行識這五蘊也是眾因緣所成就的,是因緣所生法。

佛法呢?反其道而行。為了破除我執我見我愛,那種束縛生命的痛苦,佛法就是告訴我們學習專注在我的父母、我的妻子、我的兒女、我的事業、我的員工,我們學習把這個心專注在父母妻子兒女事業,毫無條件的去奉獻給眾生而不求回報,然後束縛生命的繩子就漸漸的寬鬆了,生命就無限的寬廣。當然,要真正的斷除我執我見,還是要透過念佛持咒、止觀修學,也就是四念處來修學。

學佛,也就是要打破束縛我們生命的繩子,減除自私的執著,能夠去減輕因自私而產生的這些痛苦。一個人能夠去關心父母妻子兒女,關心這個社會,關心一切眾生,他的心有多大,量有多大,他的褔報就有多大,他的生命空間就有無限的寬廣。這是佛菩薩告訴我們離苦得樂的一個方法。

你雖無法不讓鳥兒飛過你的頭頂,但你可以不讓鳥兒住在你的頭上築巢。

我們小的時候,鳥不但在我們頭上飛過去,還會排泄在我們頭上,各位沒有沒這個經驗呢?我小時候就有這個經驗,鳥排泄的東西掉到頭上了。民間的習俗就說:那你要去當乞丐。你要化解這個乞丐命,怎麼辦?就跟三個人要東西。你趕快去跟三個人要東西,你一支鉿筆給我,你一個橡皮擦給我,你一個橡皮筋給我,你跟三個人要東西以後,你乞丐的命運就沒有了。不曉得各位小的時候有沒有這種經驗?

這個地方就是說,我們因為有五蘊,我們活生生的活在這世界上,面對的就是人事物,人來人往,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種種的如意和不如意,種種的境界不斷的呈現在我們眼前,圍繞在我們四周。那你不可能說我不要這些,你就任它在我們四周演戲給我們看就好了,然後我們就去欣賞它,瞭解它,接受它。因為接受,所以我們能夠享受;如果我們不能接受,也就是無法忍受,無法忍受就煩惱痛苦了。

所以,我們要學習面對任何人事物的困擾,這些困擾不成為困擾,當作是幫助我們提昇心性的一個增上緣,任它來來去去,有什麼關係。禪宗有一句話說:「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我們學佛,不是說遠離父母妻子兒女到深山裡面孤家寡人的,在深山裡面稱孤道寡,不是這個意思。

我們認識一個中醫師,他後來又學西醫。他連生了五個男孩。有一次,寺廟裡面的人眾有病,就下去跟他拿一點藥。他家裏面這五個小孩就從床上打到地下,從地下打到桌上,從桌上跳到椅子上,那五個兄弟簡直就是天翻地覆。我說:「老闆,你整天有五家將,人家是八家將,你這是五家將表演給你看,真不錯。」他說:「對啊!沒有錯。」然後他們心裡不滿足,沒有生女的,就想再抱一個女孩來養。這個是眾生的心情。

我最近看美國有一個家庭竟然是生了十八個,男男女女都活下來。每年生每年生,廿幾年來就生了十八個,最大的已經廿幾歲了,現在剛剛才生下來幾個月的,還抱在懷裡。一共生了十八個。另外在奧勒岡州的地方,還有一個生了十九個,而且十九個都活著。這也是他的褔報講好聽叫褔報,講難聽的話,我們說業報,真的是有得忙的,整天為了衣食住行就把他們夫妻忙得焦頭爛額。可是他忙得很高興,他還想打破記錄,生了十八個以後,明年還要再生。這個就是眾生的一種執著。

你不可能叫鳥不要在你頭上飛,但是最起碼我可以不讓牠停留在我的頭上築巢。意思就是說,在我們日常生活見聞覺知的當下,不要讓它成為一種種子,不要成為貪愛瞋恨的種子,現行薰種子薰到內心裡面就會很麻煩。


把不會失敗的人變成克服失敗的人。

我們總希望事事如意事事都成功,但是這是不可能的,我們會失敗。如果能記取失敗的經驗,克服失敗,變成一個寶貴的經驗,免得下次又重複失敗,這就算是很不錯了。我們不可能說樣樣都是如我們的意,不可能的只是說我們要多學習,多聽取別人的經驗,就可以避免失敗,而且可以從失敗中獲得很多寶貴教訓。所以,重要的是永遠要記得這個教訓,不要再重複的失敗。


安於平凡的人未必平庸,平庸的人必然是很平凡的

我們看到社會上很多有修行的在家居士很有錢,可是穿的衣服很簡樸,吃的用的都是很單純的。我在台中的時候,就有一個信徒很護持,三番兩次的要我到她家去。她每一次印書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都是她出錢來印書送人,每次印書她都幫你處理得好好的。我想她家一定是金碧輝煌,結果到她家一看,很古老的電風扇嘎嘎叫,沒有冷氣。你想想看,在台中市都市裡面這麼熱的地方,她竟然沒有冷氣,而且那電風扇大概是十八世紀的吧,老到不能再老的,一轉的時候嘎嘎叫。

我就想,這麼有錢的人講到要印書萬幾百萬這樣拿來印,可是她生活得很簡樸,穿的衣服大概是穿十八世紀的,那種人家不要古代的衣服,很老很老的。然後她吃素她的頭髮也沒有染一般人都會染,因為是六七十歲的老阿婆,她就讓它有白的有黑的,也沒去染。我看了以後真的是很感動,我們生活的條件都比她更好她生活的房間、客廳簡直就是太古老了,可是她很快樂,她不享受這很難得的後來我一問,她竟然是美國大學畢業的。所以「安於平凡的人未必是平庸」。

但是「平庸的人必然是平凡」。有些人平平庸庸的過日子,在屋簷底下躺著就睡覺,東跟人家要,西跟人家要東西,真的是很可憐。有句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什麼可恨呢?就是他不長進,不努力,想靠人維生。所以,平庸之人必然是平凡的,他不動腦筋。


將讚美當作警惕,把是非當作教育。

要記住這句話。當別人讚美我們的時候,你不要得意洋洋,得意忘形,這個會很麻煩,你當作一種警惕就好了。別人在說是非的時候,把這些是非當作是一種教育,是幫助我們修道的,然後用感恩的心,那是別人在幫我消業障。別人在講是是非非,你很高興我消了一分業障,「我前輩子就是喜歡說人是是非非,現在他說我是是非非,這個業障抵消了。」所以我們學佛的人隨時都是一個道場。

因為世間的人喜歡人讚美,不喜歡人家講是是非非,可是,是是非非日日都有,不聽自然無。所謂「來說是非者,就是是非人」人前會說人是非,人後也會說我們的是非,你不聽就好了。讚美也好,是非也好,你就把它當作口香糖,咬一咬就吐掉它,你不要把口香糖吞進去,知道嗎?咬一咬,有一點味道,知道這個味道了就把它吐掉,用衛生紙包起來丟在垃圾箱裡,不要丟在地上,黏在地上很麻煩。新加坡曾經有一陣子禁止吃口香糖,就是為了環境衛生。


不要祈求安逸的生活,要祈求能有隨遇而安的心境。

我們那時候在美國,有信徒帶著小孩子來寺廟裡面準備過夜。他來聽演講,回去要三個小時我說:「你們就留下來過夜吧!」他說:「好啊!」結果帶他們去房間以後,小孩子哭啊鬧啊!我說:為什麼?他說:「我們忘記帶小孩子的毛巾,很大的一條毛巾,他要抱著那個才能睡覺。」

我看看現在信徒也是這樣的,來獅頭山了,他說不能睡覺我說:為什麼?他說枕頭沒帶,他睡的棉被也沒帶。我說:「你現在就不能隨遇而安,你現在換房間就不能睡,那你換身體怎麼辦?」我們轉生以後,不是就換身體了嗎?換身體,換成阿狗阿貓,還不是一樣睡!

所以要隨遇而安,在任何環境、任何空間、任何時間都能夠心安理得,這就是功夫。到什麼地方,就跟這環境合一,不會覺得很陌生,不會一定要有什麼枕頭一定要有什麼顏色的床單又要什麼樣的被子,那太麻煩了。這是一個人真正是要學習的。

我們在六道輪迴裡面,不曉得多少生多少世投驢胎入馬腹,生天堂墮地獄,好的壞的什麼都經驗了,這世只是短短的幾十年,一晃就過了,一定要講得這麼考究的話,那叫自找麻煩。本來人都是煩惱的,現在又增添麻煩。所以要隨遇而安。

我認為這樣還不夠,能夠隨遇而安當中,增長我們的道業,觸境生道。也就是隨遇而安以外,還要觸境生道,在見聞覺知當中能夠提起我們的道念,這是比較重要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