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

我們繼續講到修學佛法的次第,也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世間所有的善言善語,世間所有的善行善事,點點滴滴只要有助於我們的身心,不管任何一句話出自於誰,我們覺得有道理的,就用來改善我們的人生,所以說「眾善奉行」。曰常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只要是對自己、對別人的身心有所助益的,我們都拿來受用。

精益求精能夠鞭策一個人,完美主義卻使人喪氣

我們每天這麼念佛誦經,如果我們沒有去精益求精,人家念我們就跟著念好了,這個不是在下功夫。如果我們念佛誦經發現到妄念多,而且妄念來的時候我們能夠察覺,然後進一步的精益求精,在念頭還沒有形成的時候,我們也能發現而不讓它發生,那這就是功夫了。所以我們誦經念佛持咒一定要精益求精,不求多。

一般人只覺得是說我念愈多愈好,拜愈多愈好,誦愈多愈好;如果我們所做的功課能夠法喜,能夠安祥,能夠自在,這是比較重要的。所以是重質不重量。有些人以為說一天要念幾萬佛幾百拜,有的時候太在形式上,反而得不到效果;或是繃得太緊,有的時候反而反效果。修行是細水長流,適度的輕鬆一下,然後讓自己身心調理一下,反而能夠精進。譬如說有些人不睡覺我就看過一位出家人他很認真修學,修到不睡覺,結果幾年下來身體搞壞了。很勉強的不睡覺,晚上也不躺下來睡,道心是可嘉,可是修來修去修幾年以後,身體很差,修不起來。

在馬來西亞也有一個出家比丘,他精進用功,用繩子把手指綁起來,綁得緊緊的,整個手指發黑了。「我這生一定要成道」,就把手指燃指供佛精進不精進?很感人吧!結果手指燒掉了,名氣大增,信徒頂禮膜拜供養。過了幾年,我想去找他,看他修到什麼程度,給我指點指點,裡面的人就說:「他現在在抱小孩子換尿布,找不到人了。」

所以,修行一定是要修出智慧來,煩惱降伏,安住其心,貪愛瞋恨這些習性愈來愈薄。

據我的研究,法華經裡面有燃身供佛,但是它的意思不是叫我們把身心燃燒掉,不是這樣。是燒掉我們的無明,把我們的我執我見、貪愛瞋恨這些執著一把火燒掉,那才是真正的供養佛。如果所有出家人一定要燃指燃頭燃臂燃身來供佛,那沒有出家人了,是不是出家人都是缺手缺腳的,人家也會覺得怪怪的。所以有些人是誤解經典了。經典是把這個精神告訴我們修行人,尤其修道的人不必買什麼保養品來保養,這樣瞭解嗎?就是好好的弄乾淨就好了,也不必擦什麼香水、臉上擦什麼膏之類的。對這個色身你不必想要去莊嚴它,沒有用,洗乾淨就好,最重要的就是修出智慧來。

完美主義的人就很麻煩。我遇到一個信徒,我說:「馬上要上供了,你把那些水蜜桃、那些奇異果擺一擺供佛。」結果他把那些奇異果慢慢的一顆一顆擺,蒂頭要向哪一個方向,東西南北的馬上就要上供了,他一盤水果排了三十分鐘還沒有排好,那就是完美主義。洗葡萄一洗大概要一個小時,一顆一顆慢慢的磨,你肚子餓的人看到就不想吃了,所以這個很麻煩。

南部有一個道場那真的是一塵不染,我進去裡面的時候,任何場地進去你就得脫鞋。那個師父要求的很嚴格,那些徒弟一早起來,早課完了,早餐吃完了,就是水桶毛巾到處擦擦洗洗,擦兩個小時,到處擦得一塵不染。後來那些徒弟受不了,跑掉了,剩下他自己一個老人家怎麼辦?涼拌。年紀老了,誰幫你擦?這些徒弟廉價的勞工,又不必發什麼薪水,把你弄得乾乾淨淨大致拖一拖乾淨就可以了,不要這樣子搞得徒弟也煩,一個一個跑光光。

所以這個完美主義是一個變態心理,不知道修行是著重在內心的清淨。當然,環境的乾淨是很重要沒有錯,但最重要是我們內心的清淨,內心的貪執著瞋恨這些把它掃乾淨,這個比較重要。


修行只在於持續不間斷的淨化身心,別無其他。

我們來到這個娑婆世界,就是情欲的世界,情欲來自於我們的妄想分別;妄想分別來自於我們的無明,對身心世界錯誤的認知這種錯誤的認知時時不斷的在困擾我們只要我們內心裡面有錯誤的認知,我們就會疲於奔命,被這個妄念來困擾。

法句經裡面就有這麼一段公案很有意思。一位年輕人長得蠻帥的,家裡也蠻有錢的。有一天,他就去看特技表演,在高空上飛過來飛過去,男男女女的在高空上表演,甚至還可以再跳舞。結果他看啊看,那些特技表演是特別的打扮,他看了就起貪執著的心,其中一個女的長得特別好,他就開始要求她跟他結婚。這個女的覺得這個人也長得不錯,家裡有錢,就結婚了,然後生下小孩。

結婚後,這個女的就覺得這個男的又不會爬竹竿,也不會跳舞,也不會做什麼,就叫他搬箱子。因為做戲的有的時候要換地方,他就整天忙著整理行李搬箱子,然後開車子。就這樣子的,孩子出生幾年以後,她就跟孩子講:「你的爸爸是搬箱子拉車子的。」

他一聽,說:「妳對小孩子這麼講,是不是在講我?」

她說:「我不講你我講誰。」

他聽以後,心裡很難過,「我就是不會特技表演,連妻子都瞧不起我。」這一刺激,他就跟岳父大人說:「你傳授我幾招,讓我在高空上表演。」

因為他受不了這口氣,就很認真學,爭一口氣。有一天他學得很精通了,就請他表演他這個表演要爬到很高很高的竹竿上,在上面唱啊跳啊比手勢的,讓大家鼓掌。他一隻腳站起來,然後有奇奇怪怪的動作,他也在等大家來鼓掌。

釋迦牟尼佛用他的天眼觀察到這個人時機成熟了,釋迦牟尼佛運用他的神通,讓大家全神貫注在他的表演而忘記鼓掌。他在高高的竹竿上面,正在等大家鼓掌的時候,靜悄悄的,大家看得在那邊了,他好失望。

結果釋迦牟尼佛以他的神通在他的耳邊響起了一個聲音法音,說:「年輕人,快樂不是別人給你的,重要的是你要瞭解眼前你所看到的形形色色的一切一切,只是暫時許多條件的排列組合,這個緣起的現象很快就會緣滅了。不可能這些聽眾廿四小時在那邊守著你為你鼓掌,馬上這個戲就要結束了,提起你的精神來觀察這個緣聚緣散,這對你才重要。」

這個人在高空上,全神貫注,就聽了佛陀這些話,當下開悟了。就在竹竿上面,知道嗎?很厲害他在竹竿上就開悟了。他慢慢的爬下來,他也不再等別人的鼓掌,爬下來,頭也不回就跑去出家。

人家就問釋迦牟尼佛:「那個在高空特技表演的人,他真的開悟了嗎?」

佛陀說:「沒有錯,他已經證到阿羅漢。證到阿羅漢的人不需要別人鼓勵他,稱讚他,即使毀謗他,他也是如如不動。毀謗他,他也不會難過;稱讚他,他也不會歡喜;他的確是開悟了。」

「為什麼他必須經過這道手續,跟那個女的結婚生子,然後才產生這些現象?」

佛陀說:「這個說來話長。前輩子前輩子他們本來就是夫妻,所以這輩子一看就對上眼,觸電了,就窮追猛打的非跟她結合不可,這是前世的一個情念還在。

過去生世,那是在迦葉佛的時候,是在幾億萬年前,這對夫妻因為信佛很虔誠,有一次有一個比丘是阿羅漢,他修得很好,這對夫妻就拿東西去供養比丘,來種褔田。然後這個男的就跪在那邊求阿羅漢給他賜褔,他講:願弟子世世生生能夠見佛聞法,做三寶弟子;有因緣的話,希望我能夠出家,而且能夠得到正知正見。

那個比丘是一個阿羅漢,阿羅漢就笑一笑。他這笑一笑就表示說,你發這個善願,你將來一定會實現的。可是這個年輕人當時不知道他笑的意思是什麼,他拉著太太起來就走。年輕人說:「那個比丘像戲子,他笑的那個樣子像做唱戲的人。說我希望來輩子能夠正見出家,他應該好好跟我說:好吧!滿你的願,來輩子你可以正見出家。他沒有講,他就這麼笑一笑他這是侮辱人。

阿羅漢他是用這樣來表示會滿你的願,可是這個男的他不瞭解,才會這樣子的說阿羅漢。所以就「戲子」兩個字,這輩子他必須受這個報,去練高空特技表演讓別人看。

所以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講話做事千萬不要罵人家,罵人家是豬是狗、像猴子又像什麼東西,千萬不可以。對任何人都不要用動物、用那種很可怕的東西來形容一個人,千萬不可以。

你看蘇東坡跟佛印禪師每次辯論都輸有一天,他很高興跟他妹妹蘇小妹講:「我今天辯論辯贏了。」她說:「你如何辯贏?」蘇東坡說:「對啊!我到佛堂裡面,見到佛印禪師的時候,就問佛印禪師說:我這樣一坐,像什麼?佛印禪師就說像一尊金佛。」禪師說他是一尊金佛。

蘇東坡就講了:「那我看你像什麼?」佛印禪師不回答,就笑一笑,坐在那邊。因為海青是黑色的,袈裟又是褐色的,禪師年紀大了,彎腰駝背,一坨坐在那邊。佛印禪師知道他心裡想什麼,他也沒有講,他只是笑一笑。

後來蘇東坡忍不住了,他說:「老和尚,你穿黑色的海青,又穿袈裟破破爛爛的,一堆坐在那邊,彎腰駝背的,我看你像一堆牛糞。」結果老和尚也不跟他辯論,就一直笑一直笑。

蘇東坡心想:「今天終於我辯論我贏了。」他就趕緊回家,找蘇小妹說:「小妹,我今天辯論辯贏了。」她說:「你怎麼贏的?」「禪師說我是金佛,我說他像一堆牛屎,他不敢反駁,所以我贏了。」蘇小妹說:「你輸了!你大輸特輸了!牛糞是從你嘴巴出來,你看這麼難聽的字眼你都講得出來,虧你是一個大學士,你真是缺德啊!」

我們平時講話要記得千萬不要講髒話,把人罵成動物,像狗像貓像猴子像豬像什麼,你以後會受這個報應。所以要謹言慎行。修行是一個長時間細水長流的,要謹言慎行,持續不間斷的來淨化我們的身口意。


是需要高品質的思考,是需要單純樸素;想讓精神生活提升,需透過單純的態度。

我寫過一句話:「思想高明化,生活單純化」就是說,我們要去思考一些比較有意義的、艱深的那些問題,要啟發我們的性靈;但是,生活上要盡量的簡樸單純。如果我們一天到晚講究美食美衣的享受,你把精神貫注在這個地方,你就沒有時間去思考深度的問題,你的生命就是很淺顯的。

你看,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每天講最多的一句話:「你吃飽了沒有」「你今天好不好」「你今天如何」,都是很平凡很平庸的一句話;當然有些是出自於關心。你想想,平時每天都是跟這些人在一起,你講那些沒有意義的,無聊的話講多了以後,你的心性提昇不起來。唯有一個辦法,你誦經念佛持咒看書,你可以跟佛菩薩溝通,這是我個人一個小小的經驗。

最初看到華嚴經有八十一卷,就想一定要好好的讀一讀,結果讀的時候就覺得這個太深太難了但是我想愈深愈難的一定是有它的價值,所以就一遍一遍的念,念久以後有味道了大概華嚴經念四十遍以上的時候,慢慢念出味道來了。所以直接讀原文,你一遍一遍念,念久的時候很自然的會發現到,有些前面講的道理,答案是在後面,很自然的你就會去相應。

你不瞭解的你懷疑,也沒有關係,你就一遍一遍的念,念久的時候,突然間就貫通起來這是我個人小小的一個心得。不要以為說我們讀書讀不多,沒有讀大學,沒有去留學,經典讀不懂,不是這樣子的只要我們很認真的讀功不唐捐

不要把心思花在衣食太多的時間。古代的人怎麼講?「衣食當中無道心,道心當中有衣食」,只要有一分道心,自然就有一分的道糧如果我們整天在衣食當中去下功夫,就沒有道心。所以生活條件愈好的地方,對一個會修行的人來說,那真的像坐高速公路,修行起來很快但是享受物欲的當中,是很容易沉迷。

我們發現在緬甸泰國寮國那些很貧困的地方,出家人的道心道業特別精進為什麼?他的物質生活有限,生病了沒有藥醫,隨時都有死亡的可能,而這個隨時都有死亡的可能就會激發生命的一種潛能一種本能,生命有限,趕緊修道。

一個人太重視物欲滿足的時候,他的道業就差一點。但是這個沒有絕對性,有道心的人即使他的物質豐富,可是他道業修得很好,這些物質雖然是屬於他,但是他不覺得我是這麼富有我可以向別人炫耀,他不會這樣子的。所以,要讓我們生命品質提高,就是生活單純一點。我常常講,一個人能夠衣食無缺,就是很大的褔報。


當我們厭惡苦的時候,瞋恨之心同時也就生起,最後變成雙重的苦。


我想講一個小故事好了。有一個記者去探訪在法國還是什麼地方建一個教堂,很大的教堂。黃昏的時候要下班之前,他就問一個工人:「你這樣做累不累啊?」

工人說:「累死了我一天工資才多少錢多少法朗,我還有幾分鐘才下班我下班後還要去買東西,要買吃的穿的用的,我家裡的女主人等我回去,這些東西要趕快送回去,不然晚上孩子沒得吃。時間就是這麼慢,我已經這麼累了,時間就是過得這麼慢。」左等右等的,他下班走了。

但是,有一個人他卻還在慢慢的摸慢慢雕刻。記者就問他:「某某人,你從早上一直忙到現在,中午沒睡覺,你是不是很辛苦?」

他說:「沒有啊!我有這麼一個機會來做雕塑的工作,我現在要把教堂的牆壁雕塑成一幅美麗不朽的畫作,經過百年以後,會有多少人來欣賞,所以我必須慢工出細活,我必須點燈來繼續做。」

所以說,當工作成為負擔的時候,那叫做業障現前,苦上加苦工作已經使他很苦了,再加上他的心情他的情緒他覺得我是為了賺錢而工作,我是為了錢而工作。但是另外一個人是為了藝術,為藝術價值而工作,所以心情不同。同樣的工作,一個希望多做一點時間,一個希望趕快結束,情緒不同。工作是樣的在工作,但心境不一樣。

我常常講,我們一個人要懂得去享受工作,享受你的家庭,享受你的事業,你用享受的心情。我們要接受才能享受,如果我們不能去接受環境的一切,接受所遇到的一切,我們就無法忍受,無法忍受那就煩惱重重。所以個地方講,當我們厭惡苦的時候,瞋恨之心同時就會產生出來本來是這麼苦,又加上一個瞋恨心,變成雙重的苦。

所以外在的世界是苦是樂,決定在我們一念。大太陽出來的時候,你如果心裡動個念頭說熱得要死,那真的會愈來愈熱。你想「今天好溫暖」,知道嗎?如果刮風寒流來的時候,你說「冷死人」,這個念頭出來錯了,你不要這麼想,你要說「好清涼!這麼清涼,你看蚊子也沒有了,多麼好。」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各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學佛的人就是要學得自在一點,任何時間任何空間吃得很甜,睡得很香,做得很高興,欣賞這個世界,聽這個世界宇宙的天籟之音。真正學佛的人是歡喜的過日子,法喜充滿的過日子,不是像我們一般人苦苦惱惱的過日子,這是不對的。要記得我們信佛學佛就是要離苦得樂,這是最基本的一個原則。

唯有在我們覺悟自己才是種種不悅的罪魁禍首時,才會有改變的可能;如果我們依然深信都是外在因素的過錯,就表示我們還沒有開始修行。

這個很重要。我們一切問題都是因我而引起,因我的無知才造成這個痛苦。但是我們一般人都是埋怨我的痛苦是外在的人給我的,是外在的事、外在的物加之於我身上的。如果你是這種想法的話,那你還沒有開始修行。如果我們能夠瞭解到,我的一切一切都是我的無知、我的無明引起的,不是誰給我的,那麼我們從這個地方懂得去懺悔,懂得去改進自己,改變自己,那麼這樣才算是修行。

負面的情緒就好像是一根我們想用來傷人的刺,但是拿起它的人必定會先被刺到。

常常信徒會問:「我的命好不好啊?」一個人的命好不好,是你的心念決定的。如果常常想好的,有光明的想法,有積極的想法,樂觀的想法,這個命運慢慢就會好轉。你如果想到不好的,「我怎麼這麼倒楣,我家庭怎麼這麼困頓,我的子女怎麼這麼不孝順」,你都是想不好的,命運就會愈來愈壞了。我們要對孩子、對家庭、對事業抱著一顆永不失望的信心,慢慢就會好,要有信心。然後最重要是自己一定要先情緒穩定下來。

不斷的在意他人的缺失,不如去注意他人的優點

這是我們眾生的毛病,總喜歡看別人的缺點在哪裏,就是不喜歡看別人的優點,這是很麻煩的。

上次不曉得我有沒有送給你們三面鏡子?第一個放大鏡,把別人的好處優點放大來看。第二是顯微鏡,用顯微鏡來看自己的缺點,把自己內心裡面那些不好的念頭妄念、雜念、惡念、邪念看出來要用顯微鏡來好好的看看自己的內在生命當中那些齷齪的種子,把它看出來。第三還要有一面望遠鏡,往前看,過去的已經過去了不要一天到晚說「我過去做錯事,造了什麼業,罪深障重」,過去已經過去,過去無知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情,過去無知就當做死掉了,我們要往前望。我們看到今生,看到來生來世,還有無限的來生來世有待我們去改善進步所以這個要有望遠鏡。

每一個人都必須有這三面鏡子來警惕自己。對別人的好處,我們用放大鏡來看,別人的缺點不要去看它,當作警惕就好了。但是對自己的毛病,那一定是要用顯微鏡徹底的把它看出看穿,然後拔除它。我們用望遠鏡來往前看我們說:「憶佛念佛,當來現前必定見佛」,這生當中能夠來信佛學佛念佛拜佛,未來一定是光明的,一定能夠憶佛念佛見佛成佛。你想到這些,你就值得高興快樂法喜,是不是?!所以用望遠鏡來看我們的未來,這生當中苦苦惱惱的生病、家庭婚姻子女種種不如意,這是暫時的一個現象,必須好好的起歡喜心來償還就好了。

把不實在的事情拿起妄想煩惱,這也是一種妄念愚癡

別人一句話講我們是非,我們聽來就很難過。如果我們真的有做這個不好的事情,人家講是合理的;如果我們沒有做這個事情,別人講那是別人在造口業,替我們消業,你這麼一想就好了,根本就沒有這個實在。

進一步來看,我們講「不實在的事情」假如這個身心是實實在在的永永遠遠存在的話,我們來為它打拼為它忙碌,為它來買什麼膏來塗,那還有意義問題是你再怎麼保養,這個身體最後給我們的是什麼?是老病死。所以這是虛妄不實的東西,你千萬不要為了這個虛妄不實的東西來想盡辦法,什麼有機的、什麼保養品,搞了老半天。我看報紙有登,很多保養品它因為有化學物質,擦一擦之後,皮膚毛病一大堆,它有毒,這個要特別小心。

因為這是不實在的一個肉體,五蘊本空,你為五蘊來操這麼多的心,那是大笨蛋。應該我們要操的心是什麼?生死大事,生死煩惱,這是最重要的兩大課題。一切都是假的,死亡才是真的,這樣瞭解嗎?死才是真的。你說今生你想得到什麼,你得到是暫時讓你擁有而已所以我們不要把不實在的事情拿來妄想煩惱,為它苦惱,為它痛哭流淚,總在這個得失之間。

我們要瞭解說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生死大事。生死大事之外,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我們心念的起伏,情緒的高低,時時刻刻我是不是能夠讓我的心念一直很衡、很平穩、很平實的過日子,這個是最重要的。否則的話,你為那些虛妄不實的事情去追求去幻想,結果是得到一場空,花掉很多的精神時間體力,又得不到什麼。如果我們每天很踏實、很快樂、很實實在在的、很愉快的去過日子,這個是比較實在。

最後還是講一個故事,讓我們瞭解欲界眾生常常都會遇到這些困擾。說佛在世的時候,有個年輕的比丘他口渴了,就到井邊去想舀水喝一個年輕的女孩子就弄了一缽水給他喝。這個年輕女孩看到這個比丘以後,就動一個念頭:「很莊嚴」。剛好第二天比丘又來要水,她又拿給他喝。這個年輕比丘覺得這個女孩子對他很親切。

好了,天天喝水,變成一個習慣以後,這個女的就要求他說:「天氣這麼熱,你就到我家坐一下吧。」他就進她家坐她的父母又不在,他就問她說:「妳在家裡好不好?」她說:「好是好,但是只有我一個人,沒有伴如果你跟我作伴的話,多好!」那個比丘說:「不行!我要去托缽,我要去誦經拜佛。」可是這個女的就是不放他走。

釋迦牟尼佛有天眼,發現這個比丘有危險,就在他的耳邊跟他講:「你生生世世都受她的害,你還不警覺嗎?你知道前輩子你們是夫妻,所以這輩子又看上眼。前輩子的事情是這樣子的:

你們兩個走啊走在路上,你那時候是武士,身上背有箭有弓之類的,結果你們走到半路上的時候遇到一班搶匪,那個頭目長得又高又壯,你就跟他拼鬥了。拼鬥當中,你的箭掉到地上時,這個女的竟然愛上那個頭目,她就把你的箭拿起來交給那個頭目,頭目拿起來就一箭把你殺死。你已經好幾世被他殺死,你忘了嗎?因為以前你是打獵的,你殺死了好多的動物,這些動物一一的轉生,就是來要你的命。」

所以,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一生當中會遭遇到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境遇,這些境界大致都是前生前世的業緣,我們就要善了,否則的話又會造業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