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講 菩薩有十種智慧助道具

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智慧助道具,何等為十?所謂

親近多聞真善知識,恭敬供養尊重禮拜種種隨順不違其教是為一一切正直無虛矯故。

永離憍慢常行謙敬身語意業無有麤獷柔和善順,不偽不曲是為二其身堪作佛法器故。

念慧隨覺未曾散亂慚愧柔和心安不動常憶六念常行六敬常隨順住六堅固法是為三與十種智為方便故。

樂法樂義以法為樂常樂聽聞無有厭足捨離世論及世言說專心聽受出世間語遠離小乘入大乘慧是為四一心憶念無散動故。

六波羅蜜心專荷負四種梵住行已成熟隨順明法悉善修行聰敏智人皆勤請問遠離惡趣歸向善道心常愛樂正念觀察調伏己情守護他意是為五堅固修行真實行故。

常樂出離不著三有恆覺自心曾無惡念三覺已絕三業皆善決定了知心之自性是為六能令自他心清淨故。

觀察五蘊皆如幻事界如毒蛇處如空聚一切諸法如幻如燄如水中月如夢如影如響如像如空中畫如旋火輪如虹如日月光無相無形非常非斷不來不去亦無所住如是觀察知一切法無生無滅是為七知一切法性空寂故。

菩薩摩訶薩聞一切法無我、無眾生、無壽者、無補伽羅、無心無境、無貪瞋癡、無身無物、無主無待、無著無行如是一切皆無所有,悉歸寂滅聞已深信不疑不謗是為八以能成就圓滿解故。

菩薩摩訶薩善調諸根如理修行恆住止觀心意寂靜一切動念皆悉不生無我無人無作無行無計我想無計我業無有瘡疣無有瘢痕亦無於此所得之忍身語意業無來無去無有精進亦無勇猛觀一切眾生一切諸法心皆平等而無所住非此岸非彼岸此彼性離無所從來無所至去常以智慧如是思惟是為九到分別相彼岸處故。

菩薩摩訶薩見緣起法故見法清淨見法清淨故見國土清淨見國土清淨故見虛空清淨見虛空清淨故見法界清淨見法界清淨故見智慧清淨是為十修行積集一切智故。

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智慧助道具。

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一切法無障礙清淨微妙智慧聚。

︽華嚴經卷第五十八||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六︾

我們說學佛,到底要學什麼?是指學戒、學定、學慧、解脫、解脫知見。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就叫做五分法身香

首先學戒,過著一種道德的規律生活;有戒做基礎,然後才能談到修禪定的功夫;也不是說有了定就能得到智慧要從定中觀身心的無常無我,破了我執我見,才能得到智慧,並且解脫煩惱的束縛。所以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是我們學佛的人很重要的課題。

學到智慧,才能引導我們修福德,但是有福德不見得會有智慧所以智慧跟福德相較起來,還是智慧重要。要修智慧,用什麼方法去修呢?這裡提供十種智慧助道具,來幫助我們成就智慧有那十種的方法呢?

一、親近多聞真善知識,恭敬供養尊重禮拜種種隨順不違其教是為一一切正直無虛矯故

我們要修智慧,就是要親近多聞真善知識善知識就是我們生命中的貴人當我們迷惑的時侯,他能夠幫助我們指點迷津。在修行的道路上,善知識是過來人,知道我們修行到什麼程度然後告訴我們怎麼樣遠離煩惱、遠離魔障。所以善知識一定是非常的慈悲有證悟,能夠善巧的說法讓我們理解。

對那些善知識要恭敬供養尊重禮拜,言聽善知識的教導,更不要去違背,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直心,正直無虛假故。

親近善知識,目的是為了聽聞佛法聞法以後,當然就要去實踐,實實在在的去修行,而不是說聽到很多的名相,會背很多名相。有些人來聽法不是為了解脫煩惱,而是為了表示自己瞭解很多,這種聞法就沒有意義。聞法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堅固我們的修行,並且能夠更深入的瞭解佛法,讓修行真正的得到成就所以第一個要親近善知識。

二、永離憍慢常行謙敬身語意業無有麤獷柔和善順不偽不曲是為二其身堪作佛法器故

 學佛的人要增長智慧,要懂得謙卑,不要老是覺得自己了不起;如果覺得自己了不起,最後會起不了。一個覺得自己很不錯自高傲慢,就瞧不起人,那麼別人有好的,你也學不來,這是信佛學佛的人都要重視的問題。無論是久學的、初學的,我們都要謙卑尊敬,不可以瞧不起人所以永離憍慢常行謙敬。

身語意業無有麤獷」,意思是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的起心動念、行為舉止、舉手投足,都要有節制,不可以隨性、隨著妄念,想什麼就做什麼,那可不行。

柔和善順」,是說要能調柔自己的身心,不要讓身心放肆、放逸

「不偽不曲」,直心是道場我們要讓心口如一,心裡想的、嘴巴的、行為所做的都能夠合一。最怕的是心裡想的、嘴巴說的、做出來的都是分裂的說一套,做一套,心裡想的又是一套,叫做三套,這是很麻煩的事情。我們能力所及做得到的才講,做不到的不要講,不說誑妄的語言,這樣子才堪做佛法的法器,才能做諸佛的龍象。

要想成佛做諸佛龍象,就要先做眾生的馬牛,懂得去侍奉、引導眾生走向善的光明,懂得先去付出,不問「為什麼你們不恭敬我」「為什麼你們不供養我」古代的大德說:﹁欲做諸佛龍象,先做眾生馬牛﹂。﹁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是世俗所說做人的道理懂得謙卑,對自己要求很嚴格,不要去要求別人。

三、念慧隨覺未曾散亂慚愧柔和心安不動常憶六念常行六敬常隨順住六堅固法是為三與十種智為方便故

談到修行,要學會有正知正念,叫做念慧隨覺未曾散亂。不要讓這顆心東想想西想想,前後不對頭,讓這顆心胡思亂想。談修行實際上就是談修心念頭起來了知道,善念來了知道,惡念來了也知道念頭轉變知道,念頭消滅也知道,念起念滅都是清清楚楚。

我們不可能一開始就只有正念,其它雜念都沒有。人開始學,會很仔細的往內觀察自己念頭的起滅,呼吸一出一進一進一出,有長短快慢粗細,入息出息都要清清楚楚。從呼吸的快慢粗細入出當中,我們的心就隨著呼吸,很自然的心息相依,心注意呼吸,當你抓住呼吸時,妄念就不見了因為呼吸是我們內心的一個表現,當我們不能抓住心念的時候,可以先抓住呼吸,而不是去注意過去的種種,未來的一切。讓心跟呼吸結合在一起,叫做心息相依。從心息相依當中,心就慢慢的靜止下來了。所以呼息的﹁息﹂就是自己的﹁自﹂下面一個﹁心﹂,以自心為息。

人在恐懼害怕緊張的時候,呼吸是很快速又短促的內心歡喜的時候,呼吸是很調柔的;如果心中無事,呼吸就很平順了;心如果很穩定的時候,呼吸是非常的緩慢。所以我們的內心是表現在呼吸上。

心就像猴子像野馬,我們稱之為﹁心猿意馬﹂。猴子一天到晚東奔西跑,丟一根香蕉給牠,牠馬上停下來吃香蕉。所以,心我們就用呼吸把它扣住,有一個東西讓它依托,它就不動了接著要求心息相依這樣就可以慢慢瞭解到心念的起伏心的善念惡念,很快的就能夠進入狀況然後從呼吸當中抓住了心念,心念慢慢的沉澱下來這個時候很微細的善念惡念真是五味雜陳,不要去管它,即使有惡念也不管它,只要瞭解到善念惡念的起伏生滅就叫做﹁念慧隨覺未曾散亂﹂。

這是談到我們要修智慧,其實第一個先要能夠親近善知識,要懂得謙卑,然後就是要懂得自己的念頭生起消滅,在變動的過程中清清楚楚的。

在修行的過程當中,時時自己發一個慚愧的心,我們還有這麼多的惡念、雜念、妄念,所以慚愧柔和心安不動。﹁柔和﹂兩個字很重要。

一般人時常放任我們這個心,它要去裡就讓它自由的去裡,而且還跟著它,陪著它,甚至於培養。現在不同了,你這個心想跑,就用呼吸套住它,不讓它東奔西跑,久而久之它就會靜下來。如果是任由它、放逸它,它就是非常的頑固,想往裡就去裡,因為太寵愛它,所以會管不住它。譬如說一個小孩子,只要有人照顧他、養育他、呵護他,他一天一天的長大,愈來愈壯的時候,力氣比你大,到時還會跟你打架。我們的念頭也是如此,現在起心動念,你放縱它、寵愛它,它想什麼你跟著它想什麼妄念來的時候,你不知道如何去引導、扣住它、對它不客氣所以就任由它胡思亂想,結果它坐大了。坐大之後,根本沒有辦法克服它。

當很微細的一個念頭出現時,就像小火花迸出來一樣,發現它的時候,用腳把它這麼一搓,搓掉了就沒事。如果你不搓掉的話,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很可怕。所以最初的一個念頭起來馬上要察覺,是善念沒有關係,惡念馬上就要盯著它有些惡念它不肯走,這個時候就要趕緊提起正知正念,盯著這個惡念,看著它變化、消滅。

在一天當中,有的時候那種惡習、惡念它會不斷的湧現,這表示業障現前,要趕緊用功禮佛、持咒好好的懺悔如果這個惡念始終不消的話,更要加緊的念佛、持咒,不論是持大悲咒、楞嚴咒、藥師咒、往生咒都可以,持七佛滅罪真言也可以這個惡念還是不肯散,此時更要下功夫趕緊的懺悔,慚愧柔和,然後就能夠心安不動。如果念頭還是不肯消退的時候,就要常憶六念

常憶六念是念什麼呢?就是六念法門||念佛、念法、念僧、念布施、念戒、念天。念佛的威德智慧光明、念法的威德、念僧的威德,念佛法僧三寶的功德;還有念布施的功德、念戒的功德、念天。念天就是念兜率陀天。因為兜率陀天的內院是彌勒菩薩現在修行的地方||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念天是指這個天不是其他天界,是欲樂的天六欲天,有四天王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忉利天、它化自在天。這裡是指兜率天內院的彌勒菩薩當來要成就的,並且是在這個地方成佛的。

常行六敬,六敬是指六和敬是出家人過著六種和合的僧團。六和︰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六和又分為事和理和。理和是說同證無常、無我、寂靜涅槃三法印。事和就是身、口、意、見戒、利。這是講到出家僧團的一種制度出家的僧團能夠以六和敬、以佛法僧三寶的威德,常隨順六堅固法。

做為一個修行者,修行佛法的過程當中,要修念慧隨覺、正知見,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來了不可怕,可怕的是惡念來你不知道,你隨著它一起動惡念,你去培養它,它就愈來愈坐大這是第三個修行智慧的一個方便。

四、樂法樂義以法為樂常樂聽聞無有厭足捨離世論及世言說專心聽受出世間語遠離小乘入大乘慧是為四一心憶念無散動故

樂法樂義」,一般人聽經聞法就想打瞌睡,可是一聊起天就精神百倍,專講那些沒有營養的事情,聽一個晚上都不會想睡覺,一聽經聞法就頻頻點頭稱是。眾生平時常養成一種惡習,總喜歡聽那些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風花雪的事情,對聽經聞法倒是興趣缺缺,這是眾生的一種習氣。我們學佛的人要樂於聞法能聽聞到佛法是一種很大的福報

聽經聞法不一定要去聽人家講,把經本打開,一個字一個字的這麼念下去,其實就是佛陀在加持我們。養成這個習慣,經常把經書打開就這麼念,不懂也念,念久了慢慢就能體會出含意來一遍兩遍十遍百遍就這麼念。《華嚴經我已念了一百多遍,這時才慢慢的瞭解佛陀在華嚴經中說什麼。起初念了十遍二十遍,簡直不曉得在念什麼就是不懂,當然到現在還是不懂,只是多多少少能體會出佛陀出世來到世間真正的本懷,真正菩薩道的偉大。就如同用大海當中的一滴海水來瞭解大海,雖然是佛陀的一滴就能讓我們身心安頓下來,可說是受益匪淺。

所以最重要是要養成一個好習慣|聽經聞法,或者是自己看經、讀經、研究,以研究法為樂趣,以法為樂。我們不要把誦經、念佛、持咒當作是一門功課或是一項工作,而把它當作是一種享受因為透過讀經、思維,才會讓我們的心安定下來也是透過讀經聞法可以直接的跟佛溝通。經典讀多了,會發現就像佛陀很親切的對我們開示讀不懂的地方沒關係,那個疑點你一讀再讀,最後是一個疑團,一團一團的,這個疑團會解開的。十遍百遍這麼讀下去,疑團自然會迎刃而解,讀到最後等於就是佛親自來為你說明經典的意義,這感受真的是這樣子的。因為我的習慣是如此

所以世間的人如果講那些很世俗、沒有意義、沒有營養的話,實在感到很難過,只覺得眾生為什麼樂此不疲竟是要講那些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的事情,難道時間真的有這麼多嗎?人生到底有多少時間呢?人生七十古來稀,前十年小,後十年老,一半又在夜裡過了。以從前的人來講,大概平均年齡可以活到七十歲左右,當然現在大約可以到八十了。

七十歲來講的話,前十年小,後十年老」前十年年紀小,懵懵懂懂的什麼都不懂後十年老的時侯髮蒼蒼視茫茫髮白面皺,吃東西又沒味道,睡覺全身腰酸背痛,行動也不方便,要看經眼睛又瞢瞢的前後十年,就剩下五十年了。這五十年當中,在家人要成家找對象、發展事業賺錢養兒女,這麼東忙西忙;然後有一半又在夜裡過了,一半的時間幾乎都在睡覺,七、八個小時沒有了、泡湯了,只剩下一半時間了。

所以時間是很有限生為一個現代人,時時刻刻要想怎樣把時間轉換成為生命的營養。今天我讀經讀得感覺如何?今天做事、講話,是不是有幫助我的智慧、福德不要隨便浪費時間說一些言不及義的話飽食終日無所事事,這是孔子告訴我們最忌諱的一件事一天到晚嘴巴嘀嘀咕咕的,竟是那些沒有營養的內容,這是很要不得的。

五、六波羅蜜心專荷負四種梵住行已成熟隨順明法悉善修行聰敏智人皆勤請問遠離惡趣歸向善道心常愛樂正念觀察調伏己情守護他意是為五堅固修行真實行故

我們想修學佛法想修智慧,那不是說專門讀經打坐入定就會開智慧,還要了解六波羅蜜和四種梵住。四種梵住是什麼?就是慈六波羅蜜跟慈悲喜捨這是很重要的基礎。

這個地方講的修智慧,怎麼去修智慧?還是要從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第六才是智慧還是要從布施持戒做起,忍辱精進禪定做基礎前面的五種波羅蜜要打好基礎但是要打好基礎也是要和智慧相應所以佛法是解行並重,互相增進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定要跟智慧相應,然後六波羅蜜還要跟菩提心相應,才叫做波羅蜜。

六波羅蜜心專荷負要追求智慧的人,千萬不能僅是誦經拜佛,還是要從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下功夫。這樣還不夠,還要再修四種無量心。為什麼叫做梵住呢?梵就是清淨的意思修四種梵住就是修慈悲喜捨。

如果我們修六波羅蜜跟慈悲喜捨,那就能夠隨順明法悉善修行,就知道修行的方法、修行的方向,不會錯了。雖然是如此,還是聰敏智人皆勤請問,還是要時時刻刻去親近善知識透過善知識的提攜,道業才容易成就而且透過親近善知識,才能夠遠離惡趣歸向善道然後,在修學的過程當中要學習正念觀察調伏已情守護他意

現在人有一句話叫做三Q ,什麼Q?第一個是IQ,指智商。第二個EQ,是指情緒的管理你是不是能夠調伏自己的情緒、降伏自己的情緒、化解自己的情緒,而不會隨便亂發脾氣,被感情弄、感情衝動。第三個AQ,就是說遇到挫折橫逆的時候,有耐性去克服,不把逆境當作是絆腳石,把所有的逆境當作你成功的墊腳石。你是不是有這個本事?佛經裡面叫做調伏己情」,因為一般人都是隨著感情的衝動,很情緒化,講話做事橫衝直撞,都不考慮別人,不計後果所謂守護他意,就是尊重別人內心的世界。他在想什麼他的意見是什麼能包容這種意見,了解他欣賞他尊重他

所以要得智慧,就要懂得正念觀察,調伏己情,守護他意。也就是我們講的三Q很高的人智商高,情緒的控制也高,突破逆境的指數也很高,IQEQAQ這三Q很高的人。所以我們講的修行不是遠離人間不食人間煙火,不是這樣子的;是在當人跟人之間相互衝突矛盾時,懂得人際關係的協調,這是很重要的。所以不離人間事而完成佛道,這是講到第五種開智慧的方法。

六、常樂出離不著三有恆覺自心曾無惡念三覺已絕三業皆善決定了知心之自性是為六能令自他心清淨故

我們講到修行,﹁智者修心,愚者修身﹂,沒有智慧的人就想我要怎麼樣站怎麼樣坐怎麼樣吃怎麼樣在身上下工夫有智慧的人是在心地上下工夫,所以叫心地工夫。

這個地方講到常樂出離不著三有」。在日常生活當中看到那些榮華富貴是否動心?如果動了心,就種了一個生死輪迴的種子,就下種了。有什麼讓你覺得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比如說念佛的人覺得時時刻刻將阿彌陀佛佛號念得很緊,就可以跟佛相應,這是最有價值的。如果覺得有億萬財產、嬌妻美妾孝子賢孫,世間的榮華富貴也不錯,這才是最有意義,那怎麼能蒙佛來接引呢?所以時時刻刻要瞭解自己的這顆心,要修到不被世間的榮華富貴、五欲所黏著

乃至不被禪定所黏著因為禪定的境界太美妙了,如果被禪定黏著,會生到色界天。色界天有四禪十八層天,初禪、二禪、三禪各有三天,四禪有九天上去又還有更深的禪定,叫做無色界。無色界有空無邊、識無邊、無所有、非想非非想處天。如果是禪定很好,但是沒有智慧,以後到了色界、無色界去,那就麻煩了從色界、無色界定力一退的時候,還是凡夫一個因為定太深了沒有辦法開智慧。

如果貪圖世間的榮華富貴,又是墮落在欲界裡面,吃喝唱跳享受福報,所以也是很容易墮落,這叫做富貴學道難變成八難之一,一種災難。升天也是一種災難尤其是在欲界天裡面也是一種災難色界、無色界天都是屬於災難,因為它還沒有開智慧。欲界天更厲害了,比如說三十三天四天王天、夜魔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些天界都是在享受飲食男女而已所以常樂出離不著三有時時刻刻要覺自己的心念落在什麼地方如果落在天界要小心,定的當中變成色界天了,也是要小心。

恆覺自心曾無惡念」,時時刻刻觀照自己的心,去瞭解它,起心動念是善的、是惡的,清清楚楚善念來了,突然間又變成惡念,這個變化的過程清清楚楚;惡念來了,它轉變了,它增長了它消滅了,也能夠清清楚楚所有的念頭來都清清楚楚,念頭走也要清清楚楚。就像大樓管理員,他坐在那邊,不管你是男的女的,只要人進來知道,登記起來;人出去,他也知道這個訪客走了,他把它劃掉他不去分別這個是男的女的,他只是負責登記來了幾個、走了幾個,身份核對一下。我們也要學習當一個觀察員,當一個觀眾觀察自己的呼吸跟自己的心念。

我說過我們的心念很細,起初很難控制,所以先學習觀察呼吸,讓心息相依,然後才慢慢的去瞭解到心念的起伏生滅、善念惡念。從它的變化生滅當中去瞭解到虛妄的念頭不斷的來不斷的走,這樣多多少少就能夠掌握了。

七、觀察五蘊皆如幻事界如毒蛇處如空聚一切諸法如幻如燄如水中月如夢如影如響如像如空中畫如旋火輪如虹如日月光無相無形非常非斷不來不去亦無所住如是觀察知一切法無生無滅是為七知一切法性空寂故

我們要如何開智慧呢?這是由易解空去瞭解難解的空。容易理解的是什麼?比如說變魔術,如幻如化的變出來給你看,你知道那是假的如影如夢如空中的畫,如旋火輪在黑暗當中點一支香這麼繞,看起來是一個圓圈旋火輪。或者天空中的虹霓色,也就是天空中有日光照在水的地方,天空有藍色的紅色的,叫做出虹」。如日月光像陽光月亮的光我們瞭解這些都是一種幻化、存在的、有實體的、我們可以觸摸到的東西,也是因緣生因緣滅

﹁解不知空,則不知所宗行不至空,不足以言解脫﹂在印順長老的書裡面特別提到這一句我們瞭解佛法最高的深義,空是究竟的,如果不了解空真正的真義,就不知道自己所學的宗旨在何修行不證悟空的話,不足以言解脫這是講到第七個學佛的人要有什麼智慧一定要從空的地方下點功夫。

八、菩薩摩訶薩聞一切法,無我、無眾生、無壽者無補伽羅無心無境無貪瞋癡無身無物無主無待無著無行如是一切皆無所有,悉歸寂滅聞已深信不疑不謗是為八以能成就圓滿解故

我們聽到這些一切都是無,而不會去執著空如果去執著空的話那就麻煩了。聞到甚深的佛法,能夠慢慢的去修行證悟雖然是聽到無我,我們要瞭解眾生卻是不能通達無我所以通達無我的目的是起大悲心從大悲心去修智慧。因為無我產生大悲,才能夠圓成佛道。

九、菩薩摩訶薩善調諸根如理修行恆住止觀心意寂靜一切動念皆悉不生無我無人無作無行無計我想無計我業無有瘡疣無有瘢痕亦無於此所得之忍身語意業無來無去無有精進亦無勇猛觀一切眾生一切諸法心皆平等而無所住。非此岸非彼岸此彼性離無所從來無所至去常以智慧如是思惟是為九到分別相彼岸處故

我們修學佛法要增長智慧,增長智慧就是要觀察身心的無常無我,從無常無我當中起大悲心來攝化眾生。觀萬事的無常無我,最後還是要返觀身心的無常無我,才能夠斷除我執我見得到智慧。

十、菩薩摩訶薩見緣起法故見法清淨見法清淨故見國土清淨見國土清淨故見虛空清淨見虛空清淨故見法界清淨見法界清淨故見智慧清淨是為十修行積集一切智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