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呼吸

※錄自普獻法師著作《菩薩學處》第37頁。

你們很多人不懂得如何呼吸。你們可能會說:「師父!你看輕我們了,大家天天在呼吸,誰不會呼吸呢?」我發現大家真的是不懂得呼吸,所以造成很多的疾病。三天五天不吃飯不會死,但是幾分鐘不呼吸就翹了。我最近剛好斷食五天,五天沒有吃,並沒有死,死了就不能來這裡了嘛!五天當中我沒吃束西,只喝水。過去我曾經多氯聯苯中毒、病得很嚴重,後來斷食二十一天,沒有餓死,活到現在。

呼吸比吃和休息更重要。你把鼻子捏住一分鐘試試看,受不了,可見呼吸是維持生命不可缺的要素。可是,我們懂不懂得呼吸要領?我們多是作錯誤的呼吸呀!在《阿含經》裡面,佛陀曾經告訴我們一個正確的呼吸方法,不但能讓身體健康,而且還能讓心靈安定下來,現在我就要來與各位分享這個正確的呼吸方法。

中國人提倡氣功,將氣憋在小腹丹田,這還不是正確的呼吸方法。佛陀告訴我們:一般人的呼吸叫「淺呼吸」,淺呼吸不利健康。呼吸系統從鼻腔經過氣管一直到肺部,將空氣吸進去再呼出來,在醫學上叫做外呼吸,又叫肺呼吸,保留了很多的廢氣;因為種種的原因而使我們換氣不完全,過多的二氣化碳存留,也相對的降低了氧氣的獲得,造成組織缺氣。

一般人每分鐘呼吸十八到二十次,所以呼吸很淺,經常有一百五十到兩百西西二氧化碳停留在肺部而無法交換,造成我們頭昏昏、腦鈍鈍(台語),昏沈、疲倦、思考不能集中等現象。

佛陀要我們用正確的方法呼吸:吸氣的時候要自然的吸,不刻意吸很多很多。佛陀注重呼氣甚於吸氣,認為能呼出的氣體量就代表能吸入的量。我們誤以為能吸愈多就愈好,可是我們忽略了一點:當你的廢氣無法呼出時,吸入再多的氧氣都沒有用。所以,佛陀講求的呼吸方法是「三比一」:每一次呼吸時,吐氣的時間比例是三,吸氣時間比例為一。經過慢慢訓練的時候,還可以變成四比一,那就更好了。目前假如你能訓練到三比一就已經很不錯了。

 我們一起來試試看這種呼吸法:吸──吐──,吐氣、吐氣、吐氣、吐氣、吐氣, 這樣叫一口氣。

你看我們平日的呼吸,你以為你吐氣吐乾淨了,可是你看,呼──吹氣,你每次都沒有把氣吐乾淨。假如我現在用這杯子喝茶,我只喝一口就放下來,你們能再倒多少水給我?一口而已。如果我再喝半杯,你們就可以再倒半杯給我,可是其中有半杯水是舊的。如果我將一杯全喝光光,你們可以再倒多少量給我呢?一整杯新鮮的。可見一個人吐氣時能夠吐得乾乾淨淨,吸氣才能吸得完全。

當我們呼吸時,橫隔膜會一上一下運動,連帶的也會自動按摩你的內臟,對五臟六腑健康非常有幫助。所以,你要注意呼氣甚於注意吸氣;但是並不是像氣功所說的要吸很多,憋在某處越久越好。你有沒有把廢氣吐乾淨,就像這杯茶有沒有喝完,當你喝完它,才能再倒一杯新的給你。你喝一口,我只能倒一口給你;你喝半杯,我當然只能再倒半杯給你,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有一天,我突然間領悟一個道理:呼吸跟擰毛巾一樣。毛巾如果這樣隨便一擰,濕答答的,用來擦桌子,能把桌子擦乾淨嗎?不可能!因為它濕答答的,已經沒有吸收水份的能力了。但是,如果我將它擰乾了,桌上的水都能擦乾淨。所以你每一次呼吸的時候就想成擰毛巾,我把毛巾擰乾,我把廢氣吐乾淨,這種正確的呼吸法,你不妨利用打坐時實驗看看。

 修行人在打坐當中,一分鐘兩次到三次呼吸就可以了,一般人是十二、十五、十八次,甚至於二十次。一個人的呼吸若很淺,身體不容易健康,而且壽命比較短。你看狗怎麼呼吸?「哈、哈… … 」呼吸這麼短,壽命只有十年。

  你可以這樣子練習呼吸:自然吸氣,不要故意吸很多,自然吸就好,再吐氣吐氣吐氣,吐完了就念一句阿彌陀佛。你不必念阿彌陀佛念得很快,每次吐息終了就念一句,若習慣念三句就每次念三句,你習慣念五句就念五句,要時時注意你的吐氣有沒有吐得乾淨。你能吐多少,就表示你能吸入多少。就像這杯子的水,你能喝掉一杯的量,我就能倒一杯的量給你。假如你每次都保留許多廢氣在呼吸器官中,就會老是覺得頭昏昏、腦鈍鈍的,疲倦啦、思慮不能集中啦,種種毛病都來了,這就表示你不懂正確的呼吸方法。你可以用這種方法試試看,很容易讓你身心靜下來。

 你隨時可以練這功夫,這功夫也可以幫助你在日常生活當中,當煩惱現前時,馬上警覺到問題。或者你的頂頭上司囉哩巴嗦的時候,你就眼睛看著他,心念「阿彌陀佛」,他以為你很認真聽他講,可是你卻在調整呼吸,在修行。這樣你既不浪費時間,也得到許多好處,他也得到受用,為什麼?他只是發洩發洩而已。他把一句話重複十遍、二十遍,念那些沒有營養的話,你越聽越煩,會產生衝突。你要立即調息,趕緊的在心裡念阿彌陀佛,這樣他會認為你是好部下,很認真聽他的話。這功夫要學起來。

我們平常都有個壞習慣:老是注意別人對我好不好,計較別人是否尊重我,在意別人是否器重我、是否欣賞我、是否特別保護我,注意這人高、這人胖、這人瘦、這人漂亮、這人怎樣:· · · ,我們都把心外放,所以叫做「外道」。現在用這方法隨時注意自己的呼吸,你的心很容易靜下來,身體也就容易健康。可是,現在我正在講解,你還是要認真聽,你不能直念阿彌陀佛,沒有用心聽我的話,那就白費了。所以要看情形,如果對方講有意義的話,你當然要認真聽,對方講沒有營養的話,就趕緊把這功夫用上來,不浪費時間。

以上談到身心的調攝,包括飲食、休息、運動、呼吸、不要發脾氣,這些都是我們調攝身心的要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