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卷七十一 入法界第三十九】(105)

請翻華嚴經第七十一卷善財童子來參訪寂靜音海夜神。

每一個菩薩所開悟的境界是各各不同,那麼寂靜音海夜神跟善財童子講,他說我證悟的是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門,這種三昧有特殊的意義,就是時時刻刻都是法喜充滿

從這個地方看起來,修學佛法的人不是苦瓜臉愁容滿面的。因為煩惱降伏了,無明解脫了,生死大事也清楚了所以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法喜充滿,沒有一點疑惑,也沒有一點執著不像我們處處罣礙,時時煩惱

一個聖者,所有無明毛病全部解除了,就像一個人生了一場大病,得到大醫王把他醫好以後,整個身心健康活潑了我們眾生得到一種病,叫做無明病,對自我的身心以及這個世界的一切,那種實存感就束縛我們的生命,使我們起煩惱、造業、受苦,不斷的惡性循環菩薩有了智慧以後,解脫無明煩惱的大病,整個身心輕鬆喜悅

所以修學佛法的人是法喜充滿的那麼要修到這個程度,怎麼去修呢從發心來修行,才能證到果位第一個是發心,然後實際去修行,才能夠證果,發心修行證果,這是有它次第。

有句話說願廣則行深,你的願力有多大,你的實踐力就有多大真則事實,你的因地、你的發心是真的,一切就就可以事實你發心不對,結果就不好發心,要發正確的心那麼寂靜音海夜神就是說他怎樣去發心

我發起清淨平等樂欲心
我發起離一切世間塵垢清淨堅固莊嚴不可壞樂欲心,
我發起攀緣不退轉位永不退轉心,
我發起莊嚴功德寶山不動心,
我發起無住處心,
我發起普現一切眾生前救護心,
我發起見一切佛海無厭足心,
我發起求一切菩薩清淨願力心,
我發起住大智光明海心,
我發起令一切眾生超過憂惱曠野心,
我發起令一切眾生捨離愁憂苦惱心,
我發起令一切眾生捨離不可意色聲香味觸法心,
我發起令一切眾生捨離愛別離苦、怨憎會苦心,
我發起令一切眾生捨離惡緣、愚癡等苦心,
我發起與一切險難眾生作依怙心,
我發起令一切眾生出生死苦處心,
我發起令一切眾生捨離生老病死等苦心,
我發起令一切眾生成就如來無上法樂心,
我發起令一切眾生皆受喜樂心。

第一個我發起清靜平等樂欲心」。眾生被我執我見作弄我們看到世間的一切人事物我們見到人馬上就有男女的差別,高低胖瘦、美醜好壞、恩恩怨怨,這個就是不平等心所以我們要學習,不管任何人跟我們有恩或者是有,全部把他放下,這個叫做清淨平等樂欲心很歡喜的去接,有緣才能見面,見面就是有緣不要以為這個人以前對我好以前對我不好,想得太多太多了你很真誠的去跟他面對,那就對了

所以學佛的人要學習平常心平等心,無論對方是貧富貴賤地位高低,乞丐也好,高官利祿也好,我們都看成平等平等。

我發起離一切世間塵垢清淨堅固莊嚴不壞樂欲心」。我們六根觸對六塵,馬上就產生了感受,情緒上的一種執著,然後加上豐富的想像力,就有意志行為這種作為,愛憎取捨的這種行為表現也就是說色受想行識五蘊,透過我們六根觸對六塵,經常在製造煩惱的種子業力的種子,這個是世間塵垢」。所以修行就是時時刻刻檢點自己的心,我現在面對人事物,我是貪戀執著還是不高興討厭排斥呢這些都是塵垢。

我發起攀緣不退轉位永不退轉心」。學佛法,經典告訴我們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然後十地,有五十個位次。初信位,就是有信也好,沒信也好,懶懶散散的,只是說我相信有三寶,這個是初信接著會去研究去實踐去受戒,這是二信然後堅固起來,三信四信,要修到七信,你的信心才不退然後從十信以後才十住、十行、十回向,階梯式的一步一步的,像從小學中學大學然後碩士班、博士班,然後出國留學,它有一定的層次

不退轉,剛才我們講的是信心不退轉信,你相信三寶,你相信因果,你永遠不會退轉,你永遠深信,這個是信不退一種是證不退,就是說你到某個階段的時候,你證悟到那地,你不再退轉了。有很多種的不退。

我發起莊嚴功德寶山不動心」。我們所修的點點滴滴累積起來就像一座寶山所以功德不嫌多,在我的身心力量所及的時候,我儘量去修集這些功德一舉手一投足,一句話一個眼神,只要是對眾生有利益的,我們都要歡歡喜喜的去付出,沒有執著去付出,這個才是一個功德。

我發起無住處心」。我們每一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執著,從世間人來講,執著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兒女、自己的財產……有些為了執著這些財產,他就六親不認,甚至開槍把兄弟殺死,因為他的心執著在財那有些人執著色,男女的這種欲求,所以世間有情敵,把情敵殺死有些執著名,你看選舉的時候都是說別人的壞話,你最行別人都不行執著名,總想當一個高官,想顯揚自己的本事

有些執著吃,吃東西,聽說美國有什麼東西很好吃,坐飛機去吃,這也是一種執著有信徒執著宜蘭有什麼好吃的,從台南開車到宜蘭去吃,回程的時候車禍了本來要來獅頭山,不能來了。你看,就為了吃這個味道,從台南幾百公里到宜蘭,結果車禍了。住處,就是他的心住在要吃什麼東西。

有些人執著睡,白天睡晚上睡,時時刻刻都想睡,住在黑暗的世界那將來投胎轉世到深海大魚,黑黑暗暗的,肚子餓了,嘴巴張開開的,就一直游一直游,去吃那個小的魚。有這牠有眼根,但是牠看不到,因為生前喜歡睡覺,生活在一個黑暗的世界。所以我們要小心,不要貪戀睡眠。

發起無住處心,世間的財色名食睡,一切都是諸行無常,都不是我追求的方向不值得我用心去追求。

我發起普現一切眾生前救護心」。這是一種悲心眾生有痛苦的時候,我很自然有這種機緣來解除他的痛苦眾生在生理上、心理上有種種痛苦的時候,我能夠為他解決一切問題一切眾生,就是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地獄、餓鬼、畜生,所有一切眾生,我都有這個本事去救護他們。

我發起見一切佛海無厭足心十方世界有無量無邊的佛,我們希望將來有這個本事到十方世界去參訪十方的佛見一切佛無厭足。

我發起求一切菩薩清淨願力心」。每一個菩薩所發願不同,譬如法藏比丘有四十八願,依願來修行,成為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來接引眾生。東方藥師佛有十二大願,從現實人生當中解除人的痛苦,這個又是另外一種修法。觀世音菩薩有觀世音菩薩的大願,地藏菩薩的大願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成佛道。每一個願我們都去了解實踐,參考別的菩薩是怎麼發心怎麼發願,這個是我們修學佛法一個方便

我發起住大智光明海心」。大智光明海心就是佛的智慧。我們平時用無明心來看世界,所見都是不斷產生愛憎取捨用智慧的心來觀察宇宙萬事萬物,你會發現一切法皆是佛法,沒有什麼是你值得去愛憎取捨的,一切都是在展現因緣生因緣滅,都在展現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法印。大智光明海時時刻刻都是在法的相應當中。

所以我們修學佛法也不是天天誦經念佛拜佛這樣子就夠了,是在你六根觸對六塵的時候,你發現存在形形色色的人事物都是法的展現,都是佛的法音流露,那麼你就生活在法喜充滿當中。

我發起令一切眾生超越憂惱曠野心眾生心理上、生理上、物質上種種的煩惱,想辦法為他去解決。

我發起令一切眾生捨離愁憂苦惱心」。最難解決的是眾生內心裡面的結,每個眾生都有他內心最苦最苦的結,這個苦打不開的時候,他的生命和健康都會受影響。佛法說:病從心起。

我們最近碰到一父母,他們生了一個孩子,那個孩子長的很莊嚴,在科學園區上班這個孩子突然間不想當男生,他想變性成女生哇!父母親花了很多錢民間那些神棍,要跟你消災解難,就花了七八十萬也沒有辦法解決

世間人有子萬事足,我看不是足是熱鍋上」。一個好好的男孩不想當,他想當女孩就單單一個孩子,是讓父母傷心透頂了從佛法三世來理解的話,他前輩子就是女人,他喜歡女人身,結果一轉生,不曉得怎麼搞的轉生成男生。他有那個女性習慣,使他不願意男生,要做女生這個是憂愁苦惱所以菩薩來到世間,就是要解決世間的痛苦。

我發起令一切眾生捨離不可意色聲香味觸法心」。這個不簡單眾生都是希望看好的、吃好的、睡好的、用好的,都是很可意的色聲香味觸法。貧困的人吃睡都不好,衣食不足,種種不好,菩薩就想辦法先用物質救濟,再為他說法。

我發起令一切眾生捨離愛別離怨憎會苦心」。這個不容易喔。人跟人之間最難解決的就是感情的執著,還有業力的怨憎會苦明明大家在一起,我看到你很討厭,我看他很喜歡,這是眾生無量劫來的一種習氣。

我發起令一切眾生捨離一切惡緣愚癡等苦心」。就是怎樣讓眾生事情還沒有發生的時候,讓他能夠斷絕惡因緣。惡因緣從哪裡來?愚癡來的。所以要讓眾生斷除愚癡無明,這是最根本。

我發起與一切險難眾生作依怙心,陸上有陸上的災難,海上有海上的災難,空中有空難山上有山上的災難,像土石流。眾生的災難非常非常多尤其現在科技發達,有些人沉迷在電腦、手機,眼睛都看壞掉了,頸脖子都看歪了現在人的苦比以前眾生的苦更多所以做為一個菩薩一定要有智慧悲心才能解決。

還有一個很重要,我發起令一切眾生出生死苦處心我們講生死輪迴分二種,一種是迷糊生迷糊死,這是迷糊的輪迴;一種是覺醒的覺悟的生死,這個不同。學佛的人所謂了生死,就是了斷那種迷迷糊糊的生死。每一生每一世你都糊裡糊塗的來,糊裡糊塗的去,而且造了許許多多的惡業,又去受更多的苦報,受了苦報又起瞋恨心,又造更重的業,這個是迷糊的生死。我們學佛就是要轉生死為涅槃。涅槃是什麼?就是有智慧,大自在了。

所以我們講了生死,不說我修到不再來這個世界,我不再出現生死,我進入涅槃以後,我永遠跟世界無關,什麼生老病死、愛恨情仇、愛恨別離都跟我無關佛法不是這樣子的。佛法是要乘著大悲願,眾生有這麼多的苦,我們要想辦法讓自己的智慧昇華突破,了解生死的迷惘真相,然後去引導眾生,提升他生命的層次。

一個是迷的生死,一個是覺悟的生死。舉個例子來講,眼睛瞎的和眼睛好的,同樣都是人,眼瞎的走路很麻煩,手拿拐杖慢慢走,看不清道路那麼眼睛好的,耳聰目明,可以做很多事,可以讀書寫字,可以去幫助人家。你看,同樣是人,六根大不相同,他生命的層次就大不相同。

「我發起令一切眾生捨離生老病死。我們講到菩薩發心,就是發這種心。

我發起令一切眾生受喜樂心」:喜樂心並不是有金山銀山的喜樂,佛法講的是法喜———見到法的本來面目,對自己感到好笑,那些不值得執著的,過去是這麼執著,現在了解一切法那麼無常,來來去去,就像過眼的煙雲,然後自己一點都不染著。

這是對法認知,清楚了身心世界的實相當你認識清楚了,一切得失恩怨,甚至生離死別,對你來講這些都是正常的。宇宙間萬事萬物按照標準正常的作業程序在生生滅滅生生滅滅的過程,你不會增長一點什麼情感的執著,你不會再這樣子了,所以這個時候你法喜充滿。

所謂法喜充滿,並不是說你有金山銀山你有什麼地位,你就會很快樂是對身心世界的如實相真正理解了,不去強求,失去也不會覺得很悲哀很痛苦。

論語說,孔子的弟子叫顏回,居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顏回住在一個很糟糕的地方,屋漏又偏逢大雨,在很惡劣的環境當中,他法喜充滿的。別人可能很憂苦但是顏回在書本上得到許許多多的真理,而且法喜充滿。所以古代的人也有這個現象,法喜法樂這是眾生最欠缺的一個部分因為沒有法喜法樂,所以轉而去追求財色名食睡種種外面的刺激,來滿足你那個妄心眾生可憐就是這個樣子。

這是講到發心簡單來說就是一句話見眾生苦起大悲心那麼,因大悲心就發菩提心,因發菩提心就成正等正覺,這是修學佛法的一個心路歷程,標準作業程序,SOP

《普賢行願品裡面就講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就是見眾生苦起大悲心,那你想起大悲心眾生,你要發菩提心。眾生的苦,你透過物質的救濟是救不了,沒完沒了的,你一定要有智慧,要有佛菩薩的智慧接著就說,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我能夠成佛,是因為有眾生,讓我起大悲心、發菩提心,所以是眾生成就我

有些修學佛法的人討厭眾生,不喜歡眾生,覺得眾生干擾我,你這種心態學佛的話,就變成孤僻,這個不是佛法的正常道。那你太關心眾生,你自己又沒有智慧,你被眾生度去了,叫做敗壞菩薩。因為你沒有智慧,你那個悲心是一種同情心,自己沒有智慧,還是要麻煩的。所以學佛法一定是悲智交融,悲心當中有智慧,智慧當中有悲心,你才救得了眾生,也救得了自己,否則空有這個悲心,最後你會沉淪的。2016/5/2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