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要我們修六度當中的忍辱波羅蜜,所謂忍辱波羅蜜,不是一般用勉強的去接受這個事實,而是了解事實、理解事實、解決事實,在解決、了解的過程不產生煩惱,而能夠化解問題,這個才是忍的高明。當然,它的條件就是通達一切法的不生不滅,這是最根本的一個條件。所以忍辱波羅蜜最重要的就是無生法忍。

 

對於一切法——身心世界、外在世界的一切,在眾生是實實在在的生、實實在在的滅,但是信佛學佛的人明瞭這一切都是如幻生、如幻滅,因緣生、因緣滅。在因緣生因緣滅的當中,了解它的存在只是暫時的存在,不是永遠如實的存在,所以不受宇宙的幻象所矇騙這樣子才能夠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這是跟前面的提問相對應。前面須菩提一開始就問: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這個地方說離去住色聲香味觸法,才能安住菩提心如果你安住在色聲香味觸法的話,這個菩提心就動搖了。

 

上次我們講過,為什麼叫末法?就是眾生把生命的順位,色聲香味觸法或者是財色名食睡排在前面,把修行了生死斷煩惱這種大事擺在生命的最末一個位置,所以叫做末法。我們把生命的追求著重在財色名食睡,要不然就是色聲香味觸法,把修行、修身養性當作是可有可無,那真的就是末法。

 

因為這部經一開始須菩提就問佛陀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我們心要怎麼樣安住在菩提心呢?這個地方就讓我們了解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就是了解我們觸對的世界,色聲香味觸法都是無常無我暫時的幻象,不能讓我們永久安居。所以說若心有住,則為非住」,這是對前面的相對應。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因為眾生心是安住在色聲香味觸法,所以身心不得自在,被宇宙的萬相迷惑了。而這些眾生跟我又有關係,都是我多生多劫以來的父母師長、六親眷屬。所以,我們了解到一切法的不生不滅,諸法的空相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可是眾生不了解,眾生被矇騙,所以他執著,他迷惑、造業、受苦、輪迴。那菩薩該怎麼辦呢?就要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去度化他,陪公子讀書,陪他生死,陪他輪迴。

 

菩薩參與生死,每一生每一世發菩提心、大悲心,又去投胎轉世,然後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用這四攝法來攝化這些親友、眾生。所以,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我們要去利益眾生,如果沒有不住色聲香味觸法這種功夫的話,我們會捲入它的是非,會被它所轉,我們轉不了它。就像我們要跳河救人,你總是要學會游泳、學救生術你沒有救生術,不會游泳,你跳下去,人都沒有救,你自己先死。或許本來對方沒有你他不會死,因為你不會游泳,你跳下去,你抱著他一起死,那不行的。

 

所以這個地方教我們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色香味觸法生心」。就是說,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六根對六塵,時時都是正知正念修行的好地方有境界出現的時候,了解這個境界,了解我現在是什麼心態、我動什麼念,了解我的心是貪還是瞋、是向心力還是離心力。貪愛是向心力,是拉瞋恨是離心力,是推拒。時時刻刻在我身邊離不開色聲香味觸法,在根塵相接的當中,去檢驗我們的身心,不被色聲香味觸法所轉,這樣子我們就是真正安住在菩提心、覺醒的心、覺悟的心、大悲的心,這個才是真正的助人。

 

眾生往往一個起心、一個動念,舉手投足都是跟法不相應,那就會起惑、造業、受苦。菩薩為了利益一切眾生,就必須不被色聲香味觸法來矇騙,然後因為大悲心而來陪公子讀書。所以佛經裡面講空,空才能生出大悲心如果沒有空的智慧,大悲心建立不起來。

 

一切法本來空,但是眾生執為實有,所以造業、受苦。那我們去了解這個空性的時候,會覺得眾生很可憐,為什麼這麼沒有智慧,被這個短暫的一種幻象所迷惑,為什麼老是這樣子,每一生每一世都這麼迷糊下去,真可憐啊!而這些眾生對我都有恩,如果我就這麼一走了之,說不過去。所以我必須參與輪迴,陪眾生生死輪迴,我才有機會接觸到眾生,來引導他們。

 

各位!我們身邊的父母、妻子、兒女,因為有那個緣,所以能結合在一起。那你的心態如果是這個世俗的家庭真是麻煩,那真的就很麻煩了。你想想,世界上有六十幾億人,能夠和某人結婚,和某人生孩子,這孩子不到別家投胎,到我家投胎,難得!難得!他們都是菩薩派來讓我修布施、忍辱、精進、禪定的增上緣。如果你是以這種知見,來了解眾生跟我之間的互動,那麼隨時就可以增長智慧。否則,你覺得說無冤不成親,不是冤家不聚頭,有冤報冤、有仇報仇,如果你這樣想,那真的是讓世間的人倫道德都喪失了。你說什麼無冤不成家,你先把對方當成冤家、仇家了,請問我們會怎麼去處理他呢?

 

學佛的人會說:這些眾生跟我有緣,無量劫以來我們有一種善緣來相聚在一起,我好好地了這個緣。怎麼了呢?我要有智慧,我要有悲心,我要關心他、同情他、了解他,然後引導他。要是沒事,還要感謝他他來成就我修學佛法一個增上緣,是他來成就佛道。能這樣子的話,那就好辦了。這個地方說應生無所住心」,當我們面對家庭、事業、人世的一切一切,了解它,不被它所轉,然後又引導他向善向光明向智慧,這樣子才是跟金剛般若法門相應。否則的話,若心有住,即為非住。

 

前面須菩提問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這個地方就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去安住在色聲香味觸法的話,心有住,即為非住。住於相,執著相,那就是非住。所以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下面一段經文它沒有寫出來,不應住色布施,然後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持戒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修忍辱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修精進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修禪定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修智慧這是經文把它略下來,單單說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色布施。

 

這個地方雖然只講布施,就包括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是一體的。有的時候講智慧,有的時候講布施,其實它整個是一體的,才能成為波羅蜜。

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這個就是佛陀眉毛掃地,老婆心切。佛說什麼,眾生就會執著什麼說眾生,眾生也會執著眾生說布施,眾生執著布施說一切諸相眾生也是去執著一切諸相。所以佛陀就一再交待:「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請問我們算不算眾生?也算眾生。我們現在是迷迷糊糊的眾生。請問這個迷迷糊糊的眾生是永遠當迷糊眾生嗎?不會吧!我們誦經、打坐、修行,有一天我們都變成覺悟的眾生。覺悟的眾生,叫作覺有情。覺有情三個字很難講,就說菩薩」。菩薩就翻成覺有情。

 

我們現在是迷糊的眾生,如果我們聽般若法門,去修去學的話,我就變成覺悟的眾生,即覺有情、菩薩,要不然就叫做菩提薩埵。所以,也沒有永遠迷糊的眾生,因為它的本性是空性,可以改變的加上一種因緣的時候,他就變成覺悟的眾生

 

覺悟圓滿的時候,就叫做佛還不圓滿的時候,就叫做菩薩。菩薩又分很多,有初地菩薩、二地、三地、到十地菩薩還有初信、二信、三信、然後到十信,還有十住的菩薩、十行、十迴向的菩薩。這就看我們的執著,執著越少,果位就越高執著越多,那就變成迷糊眾生。

 

從迷糊眾生到覺悟的眾生,眾生還是眾生。所以,我常常講,信佛學佛的人當你覺悟的時候,你不是身分的改變,而是心性的轉變。成了佛菩薩,你還是一樣做眾生,只是這時你是覺悟的眾生,你的能量能發揮到很大,是N的n次方。因為你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束縛生命的我執我見被掙脫了,生命的潛能整個發揮出來,變成N的n次方。

 

我常說,信佛學佛不是身分的改變,而是心態的轉變。所謂身分的改變,你以為說我信佛學佛以後,我會有神通,我會飛天遁地,上身出水、下身出火,或者是上身出火、下身出水,那是身分的改變。但是學佛不是這樣子的,學佛是心態的改變,是謙卑當中充滿了智慧,而且能量達到無限。

 

這是讓我們了解,眾生也是沒有定性的,從迷糊眾生可以轉變成覺悟眾生。

 

有人就問:那覺悟眾生會不會再變成迷糊眾生呢?請問我們把一大堆礦石拿來提煉成黃金,黃金會不會又變成礦砂?不可能的。如果黃金又會變成礦砂,那何必提煉?所以,成了佛就是成了佛,他不會再從覺悟走向迷糊,那不可能的。覺悟就是永遠覺悟,永遠覺醒了。

 

講到無明,無明是無始有終——無明是無始以來的無明,但是它有終結的時候,終結就終結了。你斷了無明以後,你從此不會再回復到無明的狀態。如果又會回到無明的狀態,那我們修得累死人,還再變成迷糊,那就沒意義了!所以,成了佛以後就成了佛,不會再變成迷糊眾生。一般人修到一個相當程度的時候,信心建立,到七信以後他信心就不退了到初住以後,他就不會退入小乘。

 

所以,一切是空性,那成了佛以後,不可能會再變眾生了,因為他已經是徹底覺悟身心的無常無我,他不再有執著,他怎麼會變成迷糊眾生?不可能。只是為攝化眾生,他的悲心悲願,他會示現在六道十法界當中,來引導眾生向善向光明。那是生命的能量達到最高層次的時候,N的n的次方,就是隨類現身。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 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就是說,佛陀所說的法,不是用來恐嚇我們的,不是叫我們去想像的如來是照諸法的本來面目來呈現給我們。一切法的本來面貌是無常、無我、苦空,佛陀就按照一切法的無常、無我、苦空來告訴我們。所以,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佛陀所說的法,就是宇宙的本來面貌是如何,他就是如何來告訴我們,不增加一分、也不減少一分。

 

接著我們來講,如來是乘如實道而來,而我們來投胎轉世是乘業力來的。我經歷過世界大戰,各位也經歷過,可是我們都忘記了。一九四三年還在二次世界大戰,我就乘業力船,從大陸到台灣來投胎轉世,又來到這個世界。每一生每一世我們都是乘著業力,迷迷糊糊的業力,做不了主,就來投胎轉世。

 

但是,如來不同,他是乘如實道,了解諸法的實相,因為悲願、因為不忍眾生苦,所以佛菩薩清清楚楚地來到這個世間,跟我們一樣有父母、有兄弟姊妹,甚至有妻子兒女、有事業,來引導我們走向善的光明的。他是清清楚楚,不會造惡業。

 

所以講到菩薩,你不要以為說觀音菩薩、地藏菩薩、坐在佛堂被人膜拜的菩薩。事實上,這個社會上有許許多多的大菩薩都是佛菩薩來化身,是佛菩薩來救世的。他們也有父母、妻子、兒女、事業,但是充滿了智慧,充滿了悲心,來引導這個社會走向善的光明的。就是這些正人君子,他為了陪公子讀書,他跟我們一樣也是要遭受天災地變種種的痛苦,但是他在天災地變當中能夠處變不驚,告訴我們正確的方法來遠離這些災難。

 

乘如實道而來的這種人,叫做如來。如果是乘迷糊道來的,那就是凡夫俗子。

 

我們是乘迷糊道來的,沒有智慧,迷迷糊糊來到這個世間。可是,很幸運的是什麼?我們多生多劫以來跟佛菩薩結的善緣,我們會放棄世間的吃喝唱跳,來到慧炬這麼清淨莊嚴的道場,大家來研究佛菩薩的經典,讓我們清醒一點。為什麼呢?因為佛陀所說的法不是用來恐嚇我們,也不是胡說八道亂說一通,他是按照一切法的本來面目來呈現給我們,讓我們了解,讓我們遠離迷糊,跟實相相應。

 

為什麼佛有這個本事呢?因為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我們眾生不是執著實實在在的有,就是執著實實在在的無、斷滅空,很極端。講有,就一切都是實實在在的有講空、講無,就什麼都沒有,連善惡因果業報什麼都沒有了這是眾生的毛病。而佛陀不是!佛陀不執著實有,也不執著空,不執著斷滅。佛陀了解現象界的一切是如幻而生,如幻而滅,如幻而變化。

 

一切是這麼如幻如化,只是因為變化得太快了,讓我們產生一個錯覺,好像是固定不變。就像這些花朵剛買來的時候很新鮮,可是我們看不出它的變化,慢慢一兩天以後枯萎了。它的枯萎是每分每秒鐘都在變化的,只是我們沒有智慧不了解。理論上我們可以了解,它的原子、分子是不斷地撞擊當中,不斷地在衰退,這是一種常識上的理解。但是諸佛菩薩的理解,不是像我們用這種常識的理解,他是直接去看到諸法不斷生住異滅、成住壞空,不斷在變化、變化。佛陀有這種智慧,所以他能夠乘如實道而來,然後不被這幻象所迷惑,能夠和光同塵來陪伴我們這些公子。

 

讀到這個地方,我們就會覺得佛菩薩真的是老婆心切!他的悲願,在無量的世界、無量的眾生當中。佛菩薩一直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沒有一分一秒離開過我們,只是我們不願意去見如來,不願意親近如來,因為我們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是很可惜的。

 

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這就談到菩薩的悲願。因為了解一切諸法的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但是眾生不理解,而這些眾生跟我有關,都是我多生多劫以來的六親眷屬,甚至冤親眷屬,不管是冤是親,這些眾生都是對我有恩,要去引導他。你直接跟他講一切是空的,他聽不懂,那怎麼辦?菩薩最直接去引導眾生的一個方法就是布施,用布施去關心他、利益他。從物質上、從身心上、從知識上,種種的去引導他走向善的光明。這就是要有一個原則:心不住法而行布施。

 

我們去利益眾生,不能有一個念頭說我在利益眾生,眾生必須報答我」,那完了,這件善事就變壞掉了,本來是好事就變成壞事。修行難就難在這個地方。不是說我們修行以後就管我自己就好了,別人不要管,不對。管自己身心,還要去管眾生的身心,但是先決條件是菩薩心不住法——不要去執著實實在在的眾生、實實在在的我、實實在在有一個東西布施給眾生,眾生必須報答我。那你有這些概念,你就不想要去度眾生,也度不了眾生,然後會產生煩惱。

 

所以這個地方強調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那下面一段經文就沒有寫下來了,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而持戒、而忍辱、而精進、而禪定,他省略這段經文。如果你的心不住法去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的話,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就像一個人眼睛好,視力好,又有太陽有光線,可以看到形形色色、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可以看得清清楚楚。這是形容說有智慧的人不會被宇宙萬相所蒙蔽,對現象的一切都能夠清清楚楚。

接著又是一個校德。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這是第四次校德。前面是一日一夜以恆河沙身來布施,現在是每天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都是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

 

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是印度人的一種時間觀。早上六點到十點是初日分十點到下午兩點叫中日分下午兩點到六點叫做後日分。然後,黃昏六點到十點是初夜分,夜來臨了晚上十點到兩點叫中夜,就是睡覺的時間凌晨兩點到六點就叫後夜分。

 

這個地方講到初日分能夠以恆河沙身布施,中日分也是如此,後日分也如此,那這功德大不大?很大很大。但是,如果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就是說,我們再修怎樣大的功德,如果沒有智慧的話,變成一種執著,造成自己身心的痛苦,也造成別人的煩惱、反感。如果我們著相去布施、著相持戒,著相忍辱、精進、禪定的話,自己得不到智慧,也會造成別人的困擾。所以修行難就在這個地方,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做了以後不去執著,然後陪著眾生一起成長,是難在這個地方。如果單單個人身心的修行,這還簡單,因為不攝及眾生。

 

所以大乘小乘的一個差別點,就是大乘它有大悲心,發菩提心,它必須跟眾生一起成熟、一起成長,一起到達覺悟的彼岸。這很難!就像掉到水裡面,你個人游泳爬上岸,不錯但是如果你在水裡面不起來,你又可以一個一個的把別人救起來、拉上岸,而你自己又不會沈溺下去,這個本事就很大很大。

 

上次竹南淹水的時候,就有一個人跳下水去救人,救一個人拉上來了,他再跳下去救一個人,他救了四個人以後,體力太累受不了了,不敢再跳下去,其他人就這樣死了。看著他人死,他說他很難過。他已經救了四個人,他還是很難過,為什麼?眼睜睜看別人死。他很會游泳,救了四個人,可是他已經沒有體力了,其他人就這樣看著他死。

 

菩薩就是跳入這個生死大海當中去利益眾生,永遠不會疲倦,不會討厭,也不會累。

 

所以我們信佛學佛的心態很重要,如果我們修行單單就是為了我個人的清淨、清心自在,不管別人的死活,不管妻子、兒女、鄰居、社會,你沒有這種關心念頭的話,成不了佛。然後,我們必須抱著永不失望的信心,每一生每一世我們都發願、發菩提心——上成佛道下化眾生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願世世生生都能夠見佛聞法,親近善知識,菩提心不退——這就是最大的一股願力。每天每天你就發這個願,這個願力不可思議,很自然的每生每世你就遇到善緣,有善知識來引導你,到寺廟聽講座、聽演講接近佛法,很自然的就會這樣子。

 

有些人會怕,說:師父!學佛很難,有隔陰之迷。這輩子信佛學佛,萬一來輩子迷迷糊糊,怎麼辦?不要怕!佛菩薩都陪著我們,根本就沒有離開我們。只要我們有正知正念、有善念的話,佛菩薩時時都在攝持我們。然後,這輩子大家在一起誦經、研究,來輩子一定又會碰在一起。如果我們前輩子沒有碰在一起,這輩子可以碰在一起嗎?很難啊!所以,還是有很多意趣相投的人會相聚在一起。

 

那這個世界不是我們一個人的力量可以改變的,必須連絡很多很多有心人士,大家產生一股力量,這個社會才能變化。所以我們要抱著永不失望的信心,每一生每一世我都能繼續親近三寶,聽聞正法,發菩提心,利益眾生,每一生每一世就這麼一直長進、一直長進,你的本事就會越來越大。你現在會覺得我的能力好差,我什麼也不行,來生又是impossible。不要這樣子!我們把impossible分割開來,變成Iam possible.那變成有可能了。

 

這個世界有可能變成清淨莊嚴的世界,因為世界也是空性的。雖然是五濁惡世,但是,如果發菩提心的眾生多的時候,這個世界就會轉變。維摩詰經講:隨其心淨,則國土淨。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這個世界是隨著我們人心的覺悟或者是迷糊而轉變的覺悟的人多,就會變成很清淨莊嚴的世界迷糊的人多,世界就會一直沈淪。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任重道遠,知道嗎?

 

我說明白點,各位不要誤解。你去旅行的時候背一大堆東西,不是任重嗎?你到美國、到德國這麼遠,道遠」嘛。我講的任重道遠不是這個,是這個眾生的慧命都是在我們信佛學佛人的責任上。我們有沒有責任?我們有那分責任,那我們發願菩提薩才會有意義。

 

把這個世界的責任扛在我們身上,宇宙的問題就是我的問題,我的問題就是宇宙的問題。我們離不開這個宇宙,我們生活在這個宇宙當中,世界的問題也就是我本身的問題。那我必須先從自己的身心上去淨化昇華,然後去跟眾生分享,引導眾生也走向善的光明的。這個力量慢慢會擴散、擴大,世界慢慢就會轉變。

 

所以,這個世界未來還是會變成淨土,那時候就有一尊佛來了,就是彌勒菩薩。我們為什麼每次都要念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到那時候彌勒尊佛就幫我們授記,授記你幾劫以後就會成佛。林育如!以後你叫做什麼佛?育如佛。他就幫你授記。所以我每次講經,都會跟大家一起念一句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因為這個世界未來它會變成淨土。

 

一般人的觀念是:信佛學佛就是離開這個世界,到哪一個世界去,往生到哪一個淨土。但是佛陀說法的本意不是這樣子,佛陀是要我們創造淨土。創造淨土不是很難的,只要很多人發心、覺悟,這個世界就會改變。這是華嚴經裡面講到的,說發菩提心的眾生多,這個世界就變成清淨莊嚴的世界。為什麼呢?隨其心淨則國土淨

 

我們眾生心不清淨,執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會想去執著富貴相、長壽相,要褔、要祿、要壽,褔祿壽多圓滿。褔祿壽還不夠,還要康,健康、康寧。這一大堆都是跟我相相應。結果是怎樣?有沒有人活兩百歲、三百歲?要活一百歲的很少,要增產報國的也不多,現在多半只生一個,家家都養了一個皇帝」,集三千大愛於一身,要什麼給什麼,養尊處優,嬌生慣養,生下來就是帶金湯匙來的,沒有好好教養,這整個社會就亂了。

 

這個亂象我們也有責任,因為我們本身思緒就是亂的,我們也是亂源之一。所以我們有責任先讓自己不亂,心性不亂,我們家裡才不會亂,子女才不會亂,這個社會亂源才能夠減少一分。大家有這種想法的時候,社會慢慢改善了。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任重道遠。最起碼的就是不要看輕自己,不要看輕我個人的力量。雖然我們個人能力很有限,但是我們了解這個世界的一個大方向,我們必須先對自己身心好好下一番功夫,改變很多錯誤的觀念,對宇宙身心正確的認識,然後我們個人就能夠自在,家庭也能祥和,社會才有一種安定的力量。如果這個力量我們都否定的話,這個世界就真的沒希望。我常常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世界再怎麼亂,眾生再怎麼迷糊,我們自己不可以亂,不可以迷糊,不可以失望,為什麼?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看到社會的一些亂象,你會想我移民到紐西蘭、移民到加拿大、移民到什麼地方。不見得移民你就沒事你心這麼亂,你到那邊還是亂,還是安居不了。我就碰到好多移民到阿根廷布宜諾斯的華僑,剛去的時候好棒喔。布宜諾斯艾利斯,西班牙語:Buenos Aires,就是「好空氣」的意思。當時剛去到那邊,一看覺得不錯,住久了以後煩惱又來了,又搬到加拿大。我看了好多啊,加拿大住一住,難賺錢,賺了一點錢以後又到紐西蘭去。紐西蘭住一住,又回台灣來。我說:你們都是航空公司的投資者,賺的錢都交給航空公司,東飄西蕩的,生命沒有根。

 

這些華僑真的是很辛苦!我就常常對這些華僑講你們唯一的功德就是讓出一點空間,不然兩千三百萬的人擠在一個寶島,真的是太擠了你們移民出來也是功德無量,其中一件就是讓它寬鬆一點。但是我看你們最後還是回台灣去,怎麼游出來就怎麼回去。到國外以後,子女慢慢西化,根本沒有中文的根,沒有中國人的根。

 

我們中國人講中庸之道,去國化以後就只剩;然後本土化以後,沒有本,就剩土,結果是既庸又土,庸俗又土裡土氣,這是目前台灣一個悲哀的現象忘了本,又去掉中,就變成既庸俗又土氣,整個社會亂象是這麼來的。這個根源在哪裡呢?就是眾生有我相,有我相以後就是我的黨、我的派,那最糟糕了,只有黨只有派,沒有國沒有人民,這樣國家就完了。

 

我們信佛學佛的人必須了解這個社會,正知,了解真相,不要去跟人家搖旗吶喊、胡搞瞎搞,把這個社會搞得越來越亂,不應該這樣子的。我們保持一顆清明的心,沒有什麼黨沒有什麼派的,最重要是以一切眾生的安危作為我們思維的一個根據點,這樣子去行事的話,對國家好,對自己也好。否則,你們每天被牽著鼻子,走到這邊、走到那邊,向左走還是向右走也不知道,在十字街頭茫然。現在有些旗子上面不是就畫一個十字嗎?待在十字街口,何去何從?這個值得我們警惕的。

 

我們研究金剛經,不是說一切都是空掉的,事實不空,現實的環境影響我們很大,我們生在其中,必須面對這些問題,正確去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就不會說我站在一黨之私、一派之私,不會!我們是以全人類、全社會、全國家的一種利益為考量。

 

所有眾生的問題都是我執、我見、我相、我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從最後這個地方我們肯定的說,不二法門是解決人類問題最重要的一個正確答案。如果是執著的話,宇宙的光沒有了,人類就走向毀滅了。所以,我們要運用佛法,大家真的是任重道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