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勤修十種學分

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勤修:
布施勤修,悉捨一切,不求報故;
持戒勤修,頭陀苦行,少慾知足,無所欺故;
忍辱勤修
離自他想, 忍一切惡,畢竟不生恚害心故;
精進勤修
身語意業未曾散亂,一切所作皆不退轉,至究竟故;
禪定勤修
解脫三昧,出現神通,離一切欲、煩惱、鬥諍、諸眷屬故;
智慧勤修
修習積聚一切功德無厭倦故;
大慈勤修
知諸眾生無自性故;
大悲勤修
知諸法空,普代一切眾生受苦無疲厭故;
覺悟如來十力勤修
了達無礙示眾生故;
不退法輪勤修
轉至一切眾生心故。——56卷離世間品

 

今天要講的是修菩薩行裡面,有關菩薩悲願行所修的學分有哪些。大致說來,我們修行簡單分成三個部分:一個是主修第二是副修的部分除了主修、副修還不夠,還有一個動修。今天就以這段經文來檢討,我們信佛學佛的心路歷程,方向、方法是不是正確。

 

如果一種藥物我們吃了一個月兩個月沒效果,我相信這個藥你不想再吃了。可是,我們信佛學佛十年二十年下來,經書也看了不少、研究了不少,該誦的經、該念的佛、該持的咒、該拜的懺都做了,我們還是煩煩惱惱、苦苦惱惱,然後對生死又覺得難以掌控。所以今天我們來檢討一下,修行佛法,什麼是主修?什麼是副修?什麼是動修?如果我們在學校裡面,主科不及格,副科修得很好,還是會被留級、會被當掉。修學佛法的過程,主修不及格,而副修很好,就會被煩惱當掉,會被生死留級。

 

我們來看華嚴經·離世間品所說的十種勤修

 

布施勤修,悉捨一切,不求報故;

 

第一個是修布施波羅蜜。在當時印度講到布施的時候,它有特殊的意義,不像一般說布施有福報,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從經典來看,原來布施的意義是認為我們有許許多多的煩惱,最大的煩惱的是我執、我見、我慢、我愛,如果一個人財富很多,地位很高,很容易生出貢高我慢的心。所以當時講到布施是說讓眾生來分享我的福德,讓我不要擁有這麼多財富,造成自大、貢高我慢。修布施就會減低對自我的一種執著。

 

一個人懂得很多,很會賺錢,擁有很多財富,這時候很容易起一種慢心,瞧不起別人,覺得別人都是很傻,這些錢在空中飛你們都抓不到,我這麼聰明,我可以抓到這麼多財富,你們實在是笨透了,自大的心就產生了。所以,當時講布施就是要消除我慢的心態。

 

布施不一定就成為波羅蜜;如果我執著了,有一個我有我布施的東西、有接受的對象,那就不成為波羅蜜。如果我們布施以後,希望能夠得到回報,眾生來尊敬我,我來生大富大貴,有這種求回報的心,就不叫做波羅蜜,那只是結一些善緣而已。所以,布施勤修必須「悉捨一切,不求報故」,這樣才能成為布施波羅蜜。

 

持戒勤修,頭陀苦行,少慾知足,無所欺故;

 

菩薩修的第二個學分,是任何宗教都有同等的認同。就是每一個人都要過著道德的、規律的生活,不能去傷害別人的身心。因為我不願意別人傷害我的身心,我也不要傷害別人的身心,這叫做「自通之法」。我不願意受苦受難,那就不要去造成別人受苦受難,尤其是造成別人身心的恐怖、身心的困擾,這一切都叫做惡行。

 

一個宗教的信徒,最起碼就是對自我的身心、以及對一切眾生的身心,不可以去傷害。在我們佛教的話就有持不殺生戒。但是這個還不夠,因為眾生賴以維生的財物是眾生的命根子,財跟命連在一起,有些人失了財會喪失生命,有的失了財就發瘋,所以我們不可以去侵占非分之財。

 

別人的一針一草,如果沒有得到許可,就不可以取用。現在佛教徒有時候很不小心的,在上班就把公家的筆紙隨便就帶回家用,這就叫做偷盜,因為這是公家單位的東西。或者是家裡的電話捨不得打,上班的時候就拚命打公家的電話,這也算是犯偷盜戒。我們要很仔細地去觀察,不該是我的、不該我使用的,別人所有的財產、權利,都不可以侵犯。現在講智慧財產權,如果我們去盜版或者去買盜版的,也是助長偷盜的行為。那些盜版的書、盜版的光碟,所有這一切不尊重智慧財產,而我們去盜賣、盜用的話,都算是偷盜的行為。

 

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就看到眾生會有這種行為出現,就告訴我們要持戒,保護自己的身心,也保護別人的身心;尊重自己的生命、財產,也尊重別人的生命、財產。這是釋迦牟尼佛規定佛門弟子不可以侵犯別人的一切,所有一切都不可以去侵犯,叫做持戒勤修。

 

為什麼說「頭陀苦行」呢?這是講到出家人維持最簡單的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夠了。睡覺的話,在印度就是一張尼師壇臥具就是一塊布,坐在這布上打坐修行。除了三衣一缽(就是袈裟和缽),就不要太多的東西,每天就托缽吃飯。除了這些,還有一支錫杖就夠了你到一個地方,錫杖震盪以後,這些飛禽走獸會離得遠遠的,不會傷害他。所以,頭陀就是以最低的生活物質來維持生命,他的目的是要修行,叫做頭陀苦行。

 

釋迦牟尼佛也曾經修過苦行,但是後來發現苦行並不能得道。釋迦牟尼佛也曾經讓自己餓不但是餓,也試試看停止呼吸,用折磨身心來克服自己的慾望,結果還是不行。所以佛陀最後遠離了極端的苦行,接受牧羊女所獻的奶,吃了身體健康有力氣,最後悟道了。

 

少欲知足」,適度的降低衣食住行的貪求慾望,對修道很有幫助,是修道的人應該遵守的一條戒律。但是,不是說一個人修道了,就不要吃、不要喝、不要穿、不要睡,不是這個意思最起碼生理的健康還是要維持。釋迦牟尼佛也說了「中夜誦經,以自消息」,就是晚上十點到半夜二點,這個中夜要休息,因為這時候我們的五臟要休息了,是睡覺的時間。

 

「無所欺故」,「欺」指的就是種種裝模作樣,來欺騙信徒的供養。他持戒的目的不是讓信徒認為說他修行這麼苦,所以值得他們供養。他不是為了欺騙信徒的供養而持戒,是為了讓自己的身心在適度的物質維持之下,去追求心靈上的淨化與昇華,這是持戒的真正目的。

 

持戒是所有一切宗教所認同的,也是我們修禪定智慧的基礎。很多佛門弟子做善事,也布施、護持道場,可是沒有辦法嚴持戒律,結果修來修去煩煩惱惱、苦苦惱惱。佛經告訴我們,持戒能夠得人身持戒能夠保住寶貴的身體。

 

如果我們不持戒,行為就會變成畜生的行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慾,尤其是吃喝唱跳這些,都是造成自己身心的傷害,也傷害別人。完全不能控制自己情慾的時候,就會墮落成畜生道。你看貓狗這些畜生,牠們就是沒有辦法控制男女的行為,即使有人看到的地方,牠們也是照樣發生那種行為,因為牠們不能控制。人不能控制男女行為的時候,就會墮落成畜生。

 

佛要我們受持不殺、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些都是用來保護自己身心的。所以,戒不是束縛我們,而是保護我們。譬如,我們不喜歡別人說我們的壞話,那我們就不要說別人的壞話;我們不喜歡自己的子女遭到別人不法的行為,當然你就不要對別人的妻子兒女做不當的行為;我們自己不喜歡的,別人也會不喜歡。

 

戒殺一個人最尊貴的就是生命,佛陀說你要有生命,就不要傷害眾生的生命。戒偷盜:你希望財富不要被人偷去,那你就不要偷別人的財富。

戒邪淫:你希望家庭夫妻圓滿,那麼你就不要去傷害別人的妻子兒女。
戒妄語:你希望別人不要傷害毀謗你,你就不要去說粗話,不要說低級話,不要說挑撥離間的話。
戒酒:你想要有智慧,釋迦牟尼佛就告訴我們不要喝酒,要多讀書。因為喝了酒以後,智力會降低。喝酒開車是很危險的,因為智力降低了。

 

佛陀說這些律戒,最起碼就是五戒,這完全是來保護我們身心的戒條,而不是約束我們、束縛我們。所以菩薩修的第二個學分就是持戒。

 

忍辱勤修,離自他想,忍一切惡,畢竟不生恚害心故;

 

第三個學分是忍辱。在這個世間,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每一個人的觀點、看法、角度都不一樣,所以人跟人之間很容易造成衝突矛盾。甚至菩薩有悲心悲願來利益眾生,眾生反而恩將仇報,反咬一口來毀謗菩薩,怎麼辦呢?菩薩就要忍辱勤修。

 

我常常講,這一生當中道業成就不成就,其中最重要的、一定要成就的是什麼呢?這生一定要修成就的,就是永遠不發脾氣。一個喜歡發脾氣的人,身體容易生病。一個容易發脾氣的人,他的事業不能成功,家庭容易破壞,子女遠離,惡名昭彰。雖然你能力很強,可是別人一談到你,說那個人脾氣大、火藥味很重,人家會退避三舍。所以這生當中不管怎麼樣一定要把脾氣磨掉,永遠不發脾氣。

 

一個人發脾氣的當下,這個心就是不平靜、不平穩、不平衡,所以他所說的任何一句話、所處理的每一件事情、所想的一切計畫,都是錯誤的。台灣話說「相罵沒好話」,人在生氣當中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沒道理的。佛陀告訴我們,人在生氣當中是不平穩的心,理智降到最低,那種情緒激動狀態中所演出的一切都是錯誤的。

 

佛經裡面告訴我們修忍辱有六個方法,有些好的、有些不好的,我都一起介紹:

 

第一個叫做力忍用力去忍。這個人傷害我,我就儘量忍,忍下吧忍耐吧!我被傷害了,我用力的忍,師父叫我不發脾氣,好吧,我就忍忍忍忍。這叫力忍,忍久了心理會打結,然後就會生病。一個家庭裡面,如果某一方有暴力傾向,但是為了子女又很勉強生活在一起,久而久之會生病。如果是男的有暴力傾向,女的忍耐下來的話,女性最後會得癌症,胸部的癌、還有胃部的癌,這個就是心理影響生理。力忍是最不好的,悶在心裡得不到宣洩。我們的病從哪裡來呢?病從心生,病是從心來的。心理不舒暢,生理就亂了,荷爾蒙、內分泌什麼都亂了,所以就生病。大部分的病都是從心來的,所以心靈舒暢是很重要的一個健康指標。

 

第二個反忍如果我們受到傷害了,就反過來想:今天這個人無緣無故來傷我,那就是我前輩子無緣無故傷害他。這麼一想心裡就比較舒暢一點

 

第三忘忍沒當一回事,忘記它吧!過去已成為過去,過去不能回復到現狀。過去別人罵我,一分鐘以前罵我,已經過去就沒有了,不要再去想

 

第四種觀忍。觀察眾生、觀察這個我,是不是真的有一個我受到傷害?如果對方罵我笨蛋,這兩個字我去觀察,真的有一個笨蛋落在我身上嗎?沒有。如果把「笨」跟「蛋」分開相隔幾分鐘來說,它就不成為一個意義了。譬如昨天說「笨」,今天說「蛋」,那我們不覺得有什麼意義但是如果是把它合在一起講,我們會覺得是在罵我、傷害我。

 

還可以怎麼觀呢?這句話還沒有產生之前是沒有的,這句話是空氣經過對方的聲帶振盪然後才有這個聲音。那只是一種聲音,別人敲桌子的聲音也是聲音,為什麼你不發脾氣?那是因為我們去分別字的意義,所以產生煩惱。這樣就是用觀察的方法去修忍。

 

再舉一個例子。以前我在台北唸英文學校的時候,一個老師是華僑子弟,他是從美國回來的華人,不會講中文。有一天有人罵他三個字很難聽的話,他不曉得什麼意思,他覺得是一個聲音,他就問我們這三個字是什麼意思,我們也不好意思說,因為我們懂得這三個字的內容是不好的。就是當他不懂得這個意義的時候,對他來說只是一個聲音而已,沒有意義。我們之所以會生氣,是把這個聲音當作實在的意義,實在傷害到我,所以我們會生氣。這是沒有觀察的功夫。

 

第五喜忍」。別人傷害我了,我生歡喜心。那你會說是不是有神經病?人家罵你,你還有歡喜心?不是這個意思,這是很大的一個功夫。因為我的前債已了了前輩子我罵他,這輩子他罵我,等於這個債務已經還掉了,所以生歡喜了。前輩子我毀謗他、辱罵他,現在他無緣無故在大庭廣眾辱罵我,那麼我這筆債消掉了。我們還清債務是不是很高興呢?所以叫做喜忍,歡喜忍受。

 

《佛遺教經就有一句話:「若不能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所以我們修行修到什麼程度,自己知道當別人辱罵我們,如果我做不到像喝甘露(就是長壽藥),那修行功夫還早得很呢還沒有入門。用這個來觀察自己修行的功夫,到底到了什麼程度。喜忍,歡喜心接受一切有意無意的傷害而不起反應,這是修行的一個功夫,很重要的忍辱波羅蜜。

 

最後一個慈忍慈悲的忍辱,這是屬於最高最高的境界。眾生無知,眾生有病,患了心病,他被內心的煩惱來支使他說壞話、做壞事,很可憐啊他的本心本意不是這樣,是他心中有千千結,心中有許許多多貪瞋痴的種子在現行,非常可憐。

 

就像一個富貴人家養了兩個孩子,大孩子聰明又漂亮,自己會讀書,自己會找事業找對象,做父母的可以省去很多力氣去操心。但是另外一個弟弟頭腦有問題,在地上爬,抓到石頭就吞進去,髒的東西也拿到嘴裡面,這是很危險的不小心的話還爬出門外,那更危險了。所以做父母的就特別關心這個小弟弟。有人就說:好偏心整天只知道照顧小弟弟,大哥哥就隨便讓他去。這父母怎麼說呢?大的很聰明,自己會處理生命的一切,用不著操心。弟弟頭腦有問題,隨便抓到什麼就吞,很危險,我們要廿四小時照顧他。

 

一個正常人他不會無緣無故罵我們、毀謗我們、侮辱我們,而一個不正常的人就像那個小弟弟精神錯亂了,所以會發脾氣,無緣無故傷害我們對他好,還反咬我們一口,恩將仇報。這是他心理上有問題,他心理有病,病得很重,要特別以關愛的眼神去看他,就沒事了。所以叫作「慈眼視眾生」,用慈悲的眼來看一切眾生就沒事了。所有的佛像都沒有眼睛睜大大的,都是三分眼,叫做慈眼。

 

這是菩薩修行的第三個學分,就是忍辱。以一部車子來講的話,忍辱就像剎車系統。各位,如果一部車子沒有剎車,你敢不敢坐?一個不能控制情緒的人,就像一部車子沒有剎車系統很可怕,那真的就是一個恐怖分子。車子一定要有剎車一個人一定要有控制情緒的能力,現代人講EQ,釋迦牟尼佛在兩千五百年前就兩個字忍辱」。持戒忍辱,這是我們生命的剎車系統,情緒的管控。

 

精進勤修,身語意業未曾散亂,一切所作皆不退轉,至究竟故;

 

如果我們學佛的人眼睛閉起來,嘴巴閉起來,心也關起來,什麼都如如不動,那麼修到最後變成什麼?叫木石無心。這樣對不對呢?不對。所以佛陀又告訴我們要修第四個學分,叫做精進勤修——對未有的善法要努力去開發,對已經有的善法要增長,已經有的惡要斷除,沒有的惡要不讓它產生。

 

精進努力勤勞不同。如果一個小偷白天也偷、晚上也偷,很努力去偷,這個不叫精進,叫作懈怠墮落。精進是對自己的身心、對別人的身心有幫助的,那才是精進如果說很努力去做壞事,那不叫做精進。精進是屬於善法,對身心的開發、智慧的增長、福德的增長都有所助益的,那才是精進。

 

精進的條件是什麼呢?身語意業未曾散亂。所以不要以為自己很努力,你努力是什麼方面的努力?是做壞事呢?還是做好事的努力?還是沒有方法、沒有原則的努力?是不是努力讀書就會考上大學?不見得。你努力的方法錯了,你不懂得方法,雖然很認真讀,讀不來還是沒有用。所以這個地方講的精進,一定是要有智慧,不會傷到自己的身語意,也不會傷到別人的身語意。

 

寺廟裡面供佛的時候會插一支香,為什麼要插一支香?香是代表戒,戒香。香聞起來很舒服,尤其是沈香。香也代表另外一個意思,就是精進;你看香一點下去以後,一定是從頭燒到尾。「一切所作皆不退轉」,就是有始有終,這是我們修行的一個重要指標。有些人為了達到修行目的,不吃不喝不睡,結果身體病倒了;太過勇猛精進,結果傷害自己的身心。我也曾經試驗,看不睡覺的結果是如何,就整個晚上誦經,結果第二天眼睛發黑,整天沒有精神誦經拜佛,得再睡一整天以後身體才恢復。所以,精進的意思是有始有終。

 

精進還有一個意思是細水長流。修行是永遠保持這種若斷若續,你說他沒有修嗎?有在修,可是又不是太過分的勇猛。經典裡面比喻像琴的弦,弦拉太緊容易斷如果弦鬆鬆的,彈起來沒聲音或者不好聽;要把琴弦調得剛剛好,不緊不鬆,彈奏起來就很好。

 

我們修行也是要這樣子,適度的打坐、適度的誦經、適度的看經、適度的禮佛、適度的休息、適度的休閒,這樣子保持細水長流,道業才會成就。如果我們過分勇猛精進,就叫做露水道心。道心就像露水,太陽一照,露水一下就沒有了。人在身心沒有調好之前,過分勇猛精進,傷害到身心的時候,道心就會退。

 

寺廟裡面點香,也是告訴我們要有始有終然後持戒的戒香才能夠感動眾生,叫做戒香、精進的香,是有這個意思。就像是一部車子的動力系統,修行有這個動力了。

 

禪定勤修,解脫三昧,出現神通,離一切欲、煩惱、鬥諍、諸眷屬故;

 

為什麼把精進放在禪定的前面先精進勤修,接著是禪定勤修?這有道理的。如果前面我們做了一件布施,那這件布施的功德已經成就了,不會說我昨天布施而今天不布施,就否定昨天的布施,沒有這個事。但是禪定就不同,如果我們過去修一年的禪定,而現在不修了,那修一年的禪定會整個退光光。這樣了解嗎?所以禪定的前面一定要有精進,精進擺在前面有它的意思。

 

那我們研究:為什麼布施擺在最前面,而不把持戒放在前面呢?因為眾生的根性太差,他一聽要持戒,他不來信佛不來學佛了。如果你先告訴他布施會升天,來生會多好多好,這個容易做到,他可以做得到,是不是呢?

 

很多人說我不要持戒、我不要皈依、我不要信佛、我不要做宗教徒,佛陀就說:「好,你多做善事吧你現在不要受戒,你布施做善事。」布施放在前面,然後再慢慢跟他講受戒的功德是什麼、受戒的好處是什麼、受戒是在保護自己。但是,我們受戒以後,脾氣很大,所以佛要我們修忍辱。可是眾生都是懈懈怠怠的,所以佛又告訴我們要修精進,不能懈怠,要努力精進,讓自己身心、家庭、事業都能夠獲得改善。但是我們這一顆心七上八下的,我們擁有一顆散亂的心,就是很難持戒、很難忍辱、很難精進,所以佛陀進一步告訴我們要禪定勤修。

 

現在就來了解一下禪定怎麼修,這個問題大了。為什麼要修禪定?就是因為我們擁有一顆不安的心靈無量劫來我們有一顆散亂的心,這顆散亂的心被誘惑,不能控制當誘惑現前,這心做不了主;這是第一個。第二,煩惱來了,控制不了有人傷害我,脾氣就爆炸,我們對煩惱沒有制伏力。第三,做什麼事情都是虎頭蛇尾,三分鐘熱度,對一切善事只是露水道心,三天兩天以後沒興趣,不能持續做下去。這就是我們心靈上的弱點。

 

譬如一頭大象在深山裡面被抓過來了,這是一隻狂象,牠見到人就把你踩死,見到東西就用鼻子一勾一甩,脾氣很暴躁。但是馴獸師很有耐性的,訓練牠怎麼搬運木材、怎麼樣不發脾氣,結果這隻狂象慢慢就被馴伏了,能協助搬運,牠可以拉幾噸的木材。

 

我們的心未經過調伏訓練,就像一隻狂象、一隻猛獅、一隻猴,這些未經過訓練的獅子、猴子是很危險的。我們擁有一顆散亂的心,很容易犯戒,很容易發脾氣,很容易懈怠,很容易做壞事。所以歷代的宗教家就發現到怎麼樣讓心能夠控制、讓心調伏安住,這個對修道來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怎樣讓心安住下來?這個問題又來了,各宗各派有它修行的不同方法。

 

我們再來研究一個問題,人類的痛苦是來自一顆散亂的心,有了散亂的心,所以容易發脾氣、容易做壞事、容易動惡念,煩惱來了不能夠克制,誘惑來了受不了。所有眾生的痛苦,都是同樣叫做痛苦,痛苦不會說是中國人的痛苦、美國人痛苦、印度人的痛苦,痛苦就是痛苦。假如是同樣的病,應該可以用同樣的藥來治療,頭痛的藥中國人吃會好,美國人吃了也會好,而不會說中國人吃不會好,美國人吃就會好,不是這樣子。同樣的病、同樣的症狀,那同樣的藥應當會治好,理論上是這樣才對。

 

現在眾生有同樣的病,叫散亂病——擁有一顆散亂的心、不受控制的心我們控制不了心,我們一樣得到散亂的病,那有沒有同樣的方法可以治這種散亂的病呢?拋開各個不同的宗教信仰、一切儀式、宗派,拋開了這些,有沒有一個共同的方法來控制這顆散亂的心?

 

釋迦牟尼佛畢竟是個偉大的覺者,他發現到一個很適用全人類的方法,而這個方法是隨時、隨地、隨人,只要是意識清楚的人,想遠離散亂痛苦的人,都可以修的方法。它沒有宗教儀式,沒有宗教信仰,沒有什麼條件,唯一的條件是頭腦清醒,意識清楚的人都可以第二個條件是願意治這個病的人都可以。這是禪定勤修部分,我們要特別推薦釋迦牟尼佛在大念住經以及華嚴經地品裡面所說的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叫做四念住法門。

 

修四念住法門的條件,不是說你一定要皈依三寶、你要相信因果、你要相信業報、你要相信輪迴、你要做什麼儀式,或是你要相信一個偉大的神偉大的佛陀來拯救你,沒有。我們要拋開所有權威的依賴偶像的崇拜,一切宗教的儀式都拋開,只是很單純注意自己的呼吸,叫做身念住。這是佛陀帶給我們全人類最大的福音。

 

可是,這個最偉大的福音慢慢慢慢失傳了,變成宗派的修行,每一宗每一派有各種不同的儀式,繁雜、繁複的,變成了一種宗派的修行,變成一種偶像的崇拜,變成一種權威的依賴。所以得救的思想就這麼產生了——我相信有一個萬能的神,相信有一個萬能的什麼,我只要唸他的名號、唸他的咒語,我的心就能夠定下來,我就能夠得救。這個跟原來所說禪定的修行方法就愈離愈遠。

 

現代人在修禪定的時候,往往用持誦的方法、觀想的方法、唸誦名號的方法,種種奇奇怪怪的方法,很容易得到專注,但是得不到智慧。這是我們現代人想修行得道,卻不是很究竟的結果,非常遺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