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與超越

釋普獻 講述
2000-08~2001-02
講於臺中

    1. 13、突破唯物,超越唯心

 

唯物和唯心,是全人類經常思考的問題。宇宙間的萬事萬物是怎麼存在呢?是哪一個先有?哪一個後有?哪一個重要?哪一個次要?是從心展現出萬事萬物呢?還是萬事萬物產生了心?

大略說來,科學比較傾向於唯物,哲學和心理學比較傾向於唯心。科學家將物質不斷地解析,企圖找出其中最小的結構,例如這張桌子椅子,分析到最後只剩原子、電子、質子、核子、J粒子、夸克,已經不再稱為桌椅了。其實,我們還有精神層面,哲學家和心理學家把精神加以分析,想分析出最後那一剎那的心念。

佛陀的講法又是怎樣呢?佛法是「色心緣起論」,物質和精神各佔一半,你沒辦法說精神來創造物質或物質來創造精神,而是兩者間互相有緊密的關係。就像我們的兩隻手,這麼拍下去有聲音,到底這個聲音是從左手來?還是從右手來?其實,拍手的聲音是兩個因緣結合在一起而產生的現象,無法分別聲音是從哪一隻手來單單一隻手不可能發出聲音,一定要兩個因緣加在一起左右手互擊才能出現聲響。

質是因為有心」才顯出它的價值,心也必須透過物質才顯出它的價值,心也必須透過物質才顯出它的作用,兩者之間有絕對的密切關係。所以,佛法不是唯心,也不是唯物,叫「色心緣起論」色是指物質,心是指精神。

龍樹菩薩在中論裡面說:「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未曾有一法,不從眾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萬事萬物都是因緣所生法,是很多條件排列組合而成,都是互相依存的。既然一切是從因緣所生,就會從因緣而滅,所以一切法都空無自性,變化無常。

因緣生的當下,是約某一法來說,某一法是主因,某一法是助緣;對另一法來說,這主因又是助緣。舉例來講,你現在吃飽飯了,吃飽才有力氣做事,這是因果關係,吃飽為因,有力氣做事為果。換另一個角度說,因為你做事,結果你能賺錢。這就是依站在不同的點來判斷那個是因、那個是果。

以上是談到佛法所講「宇宙間的萬事萬物是因緣所生」的觀念。

有人問:心在哪裡?簡單告訴各位你認識到那裡、感覺到那裡,心就到那裡。比如你這裡很癢,你會伸手抓一抓,因為你的心注意在這地方。你剛才聽演講太專心了,雖然蚊子叮你,你卻沒感覺,因為你的心不在那邊,叫「心不在焉」。你現在想睡覺了,人在教室,心在睡眠上。可見,你認識到那裡,感覺到那裡,你的心就在那裡。

當我告訴你宇宙的狀況時,用光年形容太陽系或銀河系與地球的距離,這裡到太陽系多少光年,太陽到銀河系邊緣又有多少光年;如果你從來沒聽過天文單位,一定不知道什麼叫光年。如果你了解天文學,知道光每秒跑三十萬公里、一年跑多少公里,當我跟你講一個光年時,你馬上會想到那遙遠的天際。可見,人是生活在「觀念」的世界裡,你的觀念有多寬廣,你的世界就有多大。如果我們是井底之蛙,我們認識的世界就這麼小,根本不知道外在的世界是什麼樣子。所以,認識到那裡、感覺到那裡,心就到那裡。

如果我們認為宇宙的萬事萬物能夠產生心,理論上是不通的,因為精神和物質的確是不同。你說萬事萬物是由你的心造出來的,也不對,心怎麼能造物呢?現在請你憑你的心創造一張桌子出來,不可能嘛!一定要有木頭,才能造一張桌子。「萬法唯心」的意思是說: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是經由人類的思想去運作、排列組合,所以在心和物之間,心的力量佔了很重要的角色。

到底是物的影響力大還是心的影響力大要看個人的修養而定,畢竟物的影響力也不可忽視。一般人的心沒有經過專注訓練,經常會受外界的干擾五顏六色的物質五光十色的世界,都在萬丈紅塵中頻頻招手,不論看到什麼都難免心動。譬如你到百貨公司,看了琳瑯滿目的產品,難免會將荷包自動打開,這個也買、那個也買沒帶錢有什麼關係,反正可以刷卡,先享受、後付錢,何樂而不為這就是購物狂。

所以,到底物的力量大還是心的力量大要看個人的修養層次。但是,佛法認為「心」的力量比「物」大一點,所以透過佛法的訓練,心就能轉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