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授記品第六06

佛法裡面,我們講三藏十二部,有些人說十二部就是十二部經,就是金剛經、地藏經、普門品……不是這樣子的。十二部就是各種不同的文采,有些講過去的因緣,這些弟子過去如何如何有些是講佛陀的本生,佛陀過去如何如何有些是講因緣、講十二緣起有些是弟子跟弟之間,還有弟子跟佛之間的辯論,那就是論議

就是佛陀的經典,它的內容以及形式有十二類其中有一類就叫做授記。譬如我們念經,經文很長,那就是長行有些是重頌,像剛才我們念的經文後面就有偈頌,四個字、五個字或七個字。

授記,就是佛在大眾當中說某某弟子的根性、智慧跟法相應了,佛陀就跟他授記就是佛對弟子一種勉勵,說你這麼精進用功、正知正見,當來就會成佛

〈授記品〉裡面,首先授記的是誰?是摩訶迦葉,有時候翻成大迦葉迦葉尊者是修苦行的他原來是外道,修一修,沒有辦法開悟,見佛以後就成為佛的弟子。迦葉有三個兄弟,大迦葉是修苦行得道。

我就研究這個問題,苦行是不能得道的。你說我吃很多的苦,我就能得道的話,那我天天就吃苦。這是一個增上緣,真正能得道是要有智慧,對佛陀所說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證悟了。那麼你要證悟三法印之前,最基本的你要相信因果業報輪迴,要相信三寶的殊勝,要相信佛陀所說的四聖諦———凡夫的生命輪轉現象(苦集),以及聖者證悟解脫的方法滅道

最重要的,在你修學的過程當中,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三十七道品每一種都能夠修圓滿,最後破除了我執我見,證到阿羅漢,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但是佛陀在法華經裡面特別要告訴我們,不管你過去如何發心,你要回小向大。

這個地方佛來授記摩訶迦葉,有它特別的意義,因為摩訶迦葉是修苦行的。照理說,豐衣足食好修行,可是豐衣足食以後,人容易懈怠。你看泰國、緬甸,他們很多高僧都是在深山裡面,獨來獨往的,吃吃水果或者是托缽,有得吃就隨便吃。這樣還不打緊,他在原始森林裡面,種種毒蛇毒蜂、獅狼虎豹,隨時有生命的危險所以在那種無常逼迫身心的激勵之下,道心道念很猛烈,爆發他的生命力

這是我們看南傳佛教許多的高僧,他們在某一段時間就是修種種苦行,在深山很危險的環境當中,隨時都有死亡的可能,無常來逼迫,激發他生命的一種潛能,開悟了所以我覺得第一個是授記摩訶迦葉,它的特別意義值得我們注意

第二個,就是說佛陀授記某某人會成佛,不是說他已經成佛、當下成佛,不是這樣子佛對弟子們說我這個弟子摩訶迦葉,他這麼勇猛精進,但是,「於未來世,當得奉覲三百萬億諸佛世尊,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廣宣諸佛無量大法,於最後身得成為佛,名曰光明如來。

就是說,我們以為成佛很簡單,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沒這回事,知道吧!是三大阿僧祇劫,拋頭顱灑熱血,去受持佛法,廣宣佛法,利益眾生,福德圓滿才能成佛的有些人總覺得修一個什麼法門,快速的即生成佛沒這回事經典裡面寫的很清楚,迦葉尊者這麼精進修苦行,佛陀說你有這個道心是不錯的,你還是要有悲心,去弘揚正法,拋頭顱灑熱血去利益眾生,最後才能夠成佛

所以這個地方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信佛學佛是千生萬世,菩提心不退,生生世世這個心都是依附在三寶當中,終究要成佛的

現在佛陀不在人間,誰幫我們授記我們自己問自己,有沒有相信因果有沒有相信業報有沒有相信輪迴有沒有相信佛陀所說的生命是這麼無常,隨時都有死亡的可能性你對無常認知了多少對無我認知了多少這樣子的話,你就知道說這些不是只是理論,而是你親自證悟了,證悟到無常無我了,那就等於佛來幫我們授記

一個人深信因果業報輪迴,你會發脾氣嗎你會偷懶睡覺嗎你會懶懶散散過日子嗎你會起妄念嗎我們所做的點點滴滴都是有因果業報的,你會再去發脾氣、生悶氣討厭人、討厭事不會的為什麼果報都在後頭一個人深信因果業報輪迴,深信三寶四聖諦,深信佛陀所說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你真的是會分秒必爭,趕緊修道最為重要,你就不會為了芝麻瑣事悶悶不樂。

無常緊迫,短暫的生命當中,你自然會精進勇猛,你不會一天到晚想我要到外面去兜兜風、去聊聊、去逛逛你還會這樣想的話,千生萬世你怎麼修都作用不大。你要有那種勇猛精進的精神,管它授記不授記你堅信我走對了路,我找到釋迦牟尼佛這個正道,我只要按這個去修去學,上發菩提心,下度化眾生的心,這個心永遠不要忘失你對這個有信心了,管他佛跟我授記不授記,這個都不是重要的。

現在佛陀已經入滅了,佛沒有辦法給我們授記,我們是不是沒有辦法成佛了呢?不是。問問自己有沒有深信因果,深信三寶、四聖諦、十二緣起、六波羅蜜? 你堅信,你去修去學,你就等於是受記了。頭剃光光,穿出家衣服,那是一個表相而已,可是你的煩惱越積越多,總覺得別人欺負我,總覺得別人在說我是非,你越修,我相我執越大,煩惱越多。

*十個名號讚嘆佛

我們通常對佛有十種功德圓滿的讚歎第一個是如來」,如過去佛再來,乘如實道而來。我們是乘業力而來,乘無明而來佛是乘願力來,乘如實道,就是智慧悲心悲願而來到這個世間。

應供」:應受人天的供養。

正遍知」:佛陀的智慧,對整個身心世界的如實相清清楚楚,真正的理解了世間的知識只是侷限某一個範圍裡面,一種妄想分別,是有所偏的,那個叫知識。

明行足」:佛陀證悟到實相,那不是空洞的理論,而是要去實踐解行並重———你所了解的,你實際上去修行證悟了,而不是單單口說憶想我想一想大概就是這樣子。佛陀不是大概的,是親自證悟,由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這個道理是實證的,不是聽人家講的。

善士」:佛陀能夠用善巧方便的方法去斷除煩惱,告訴眾生你的煩惱重點在那裡,你應該怎麼修,你就能夠斷煩惱。我們煩惱一堆,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忙修瞎練,所以煩惱一直跟著我們。你有煩惱,你要把煩惱的根找出來。煩惱的根在哪裡?我執我見。你時時刻刻執著這個四大五蘊當中有一個我,你罵我,你欺負我,你瞧不起我要不然,你讚美我我高興,你毁謗我我恨你,你都是被這個矇騙了。所以你不是善士,你不知道善巧方便去排解內心那種苦惱迷惑、去破除我執我見。佛陀的名號之一就是善士,他對情緒、偏見這些不好的,他善巧方便把它解決掉了。

世間解」:把它顛倒念就是了解世間。古代人的文字都是很簡明,了解世間四個字,簡單說世間解三個字就好了。了解世間的民情風俗,了解眾生的根性千差萬別,了解眾生得度的因緣,什麼時候該說法,什麼時候該去度化某某人,對世間的種種他掌握得很好,時間、地點、空間,清清楚楚度化眾生就是隨順他的法性去度化,不會像我們莽莽撞撞的,想說一些道理給人家聽,聽的人聽到打瞌睡,不想聽,不合他的意了。佛陀說法沒有人打瞌睡的,都是很如實地把你內心的問題提出來,然後告訴你解決的方法。為什麼?世間解,佛了解世間,了解眾生的根性。

無上士」:「阿耨多羅就是無上的意思。佛陀的智慧、佛陀的悲心,世間凡夫沒有一個人可以超越他。

調御丈夫」:我們動不動發脾氣、生悶氣,苦苦惱惱,覺得很無聊,日子不曉得怎麼過,度日如年,內心的煩惱把我們弄得暈頭轉向。佛陀沒有這些問題,沒有苦悶、怒氣、煩惱,內心裡面那些起起伏伏、所有不好的,佛陀全部解決了,而且連根拔起,以後不再有了為什麼他的貪瞋痴三毒沒有了調御丈夫就是斷了貪瞋痴。

天人師」:佛不但是人類的師父,也是天上天人的師父。有些人希望生天,生天以後你還是要來拜佛。有一個天人要死了,他心理不安,一直哭一直哭。玉皇大帝說:你哭什麼?他說:我五衰相現了,我知道我要死了。玉皇大帝說:你不要怕,我召集其他天人來,圍繞你的身邊,你只要念南無佛陀、南無達摩、南無僧伽,你念三寶,你發願投胎到世間學佛的父母家,去投胎轉世,將來你可以出家修道,你就沒有生死煩惱的問題。

佛經裡面記載,天人要死的時候比我們更痛苦,因為他五衰相現———頭上的花朵萎謝、液下流出臭汗、身上發出臭味、親朋好友一個個離開他、天仙美女不理他、坐的位置如針在刺坐不住。一個人坐的時候,沒有坐相,歪來歪去,表示內心不安。

」:佛就是覺者。

世尊」:就是世間最尊貴的,因為佛的福德智慧圓滿。

前面講到為什麼先授記苦行第一的迦葉尊者,有它特別的意義。好多年前我都固定去新加坡演講,記得有一次演講三場,星期五、六、日,連講三個晚上,每個晚上大概有四百多人來聽。星期日晚上講完了,大眾說星期一晚上再增加一場。好啦,我想星期一晚上大概沒有人聽吧,結果星期一晚上還是很多人來聽,他們求法的心很盛。

但是我就發現一個問題,那裡的出家人豐衣足食,每個房間裝潢起來大概台幣要幾百萬,裡面有冷氣、音響種種的設備。在我們看起來,這樣來修道很方便,但是幾年這麼看下來,發現有些回家去了,有些就馬馬虎虎過日子,在道業上鬆懈下來了。生活太富裕,豪貴學道難,知道嗎?

一個人要能夠少欲知足,環境上有些不如意,想辦法去克服。對於煩惱,自己要找出它的根源,不要老是煩,埋怨外面環境如何、人事如何,你的心都在外面打轉,你沒有往內心裡面下功夫,老實說你住在天堂也不安。我們不能改變環境、不能改變他人,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唯有改變自己,來適應這個世間,適應團體生活,處處都是道場,處處都可以安心,時時都有法喜。

向內去追求,因為我們不是外道。你向外追求,你希望住那個地方,大家對你恭恭敬敬的,茶來伸手,飯來張口,事事都要人家來侍候你、恭敬你,那你用不著修行,你在家裡就好了為什麼來佛門對不對

〈授記品裡面,第一個授記是摩訶迦葉,它有言外之意。我把心得告訴各位,大家互相勉勵。當我們不能改變世界,我們要改變自己。當我們不能改變他人,那是我們德行不足,你不要一直怨怪別人是我德行不足,我沒有辦法去跟人家好好相處是我不對,不要總覺得別人不對。(2016/6/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