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師父一起讀金剛經-20

普獻法師講述 2016-8-14,於元光寺

 

‧ 校德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在我們修行的過程,一個是修福德,一個是修智慧從這個地方可以看出來,佛之所以成佛,不是單單只有修福德。你看,佛說他過去在無量時空當中,去供養八百四千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

就是說,學佛法就修兩個學分福德與智慧,並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一打坐,心定下來,業淨情空,萬念俱灰,不是的學佛還是在現實人生當中去修福修慧。

在修福修慧當中,很重要的是智慧的學分,也就是按照佛陀所說的法去修去學,破除我執我見破除了我執我見,這種般若智慧才是最殊勝。所以這個地方用譬喻讓我們了解智慧才是最根本最首要。

我常常說當你有煩惱,表示你沒有智慧有了智慧,沒有煩惱。像黑暗的地方就沒有光明,有光明地方就是沒有黑暗,這是相對的。你說到底我要修出什麼智慧來?很簡單,你看你有沒有煩惱你有沒有胡思亂想,心性不定心定下來,遇到一切事情都不成為問題人跟人之間沒有衝突矛盾,人跟大自然之間也不會說這個環境實在很難生存下去,都不如我的意。這樣子的話,你能夠隨順因緣,在這個因緣當中開展你的智慧。

所以這部經著重在哪裡?我要修福德、我要去供養,佛不否定這些,但是跟智慧比較起來,智慧還是比較重要。你如果沒有智慧的話,你去布施,你會念念不忘我過去做這麼多善事,你怎麼對我這麼不好,你反而起煩惱。如果有智慧,事情做了就忘了,做的當下也沒有一個實在的我、實在的你、實在的東西,一切都是如幻如化基於一種悲心,把這些物質去救濟窮困的人,只是一個很自然的行為而已,沒有說功德不功德,那麼你也不貪戀執著這個功德。

智慧會引導我們去修福德,但是有福德不一定修出智慧,這兩個我們必須分辨清楚。舉個例子,一個人當然全身器官都很重要,但最重要還是眼睛。你有眼睛 ,看得到方向目標,但是你腳不能走路,一輩子坐在那邊,沒有用的。但是你說有腳能走路,可是你眼睛看不到,那也不行。眼睛和腳都很重要, 但是比較起來眼睛還是比腳更重要,眼睛可以看世界,知道怎麼去走萬一腳不能走,還有輪椅可以代替。

 

‧ 結歎難思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即狅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這是對般若道總結。就是學佛的人修福修慧,這兩個是同時進行的。我們並不否定種種布施、救濟窮困、供養三寶、供養眾生,但是最重要的要有智慧。

在我們眾生內心裡面,盤根錯結的那種心理,時時刻刻就是在五蘊和合身心當中執著一個我,叫做我相。有了我,就有相對的世界透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認識了這個世界我看到這座山、我看到這條河流、我看到這風景,有實實在在的我,有相對的世界、外在的人事物,這就是我們一切問題的核心。

一切問題就是你對自我身心的一種貪戀執著,去錯覺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我,透過這個觀念來看宇宙萬事萬物,對山河大地、人物山川的那種實存感,以致於讓我對身心世界處理起來都是錯誤的。

因為這一切不是我們想像的是那麼實在、永遠不變的牢固,一切都是快速流變的過程。生也好,心也好,世界也好,山河大地也好,所有一切在佛眼來看,都是很微細快速剎那流變的過程,找不到永遠不變的本質。可是千生萬世以來,我們已經養成那種實存的概念佛經用無明來形容,就是沒有智慧,就像沒有陽光人類來到這個世界上,最重要就是有陽光,陽光帶給我們光明溫暖,讓植物能夠生長如果沒有陽光,這個世界很多生物就不能存在了。

就是說在我們修學的過程怎麼樣去開展智慧,對身心世界有正確的理解、正確的證悟,這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方法而不是說我們逃離這個世界,到哪個世界以後,從此一勞永逸沒事了佛法不是用這個方法,我們必須老老實實去面對自己的身心世界,去徹底了解它的無常性、如幻性、緣起性,那麼問題就解決了。就像在黑暗中走路,我們會害怕、會跌倒突然間你有個手電筒,你就不害怕了,因為你看清路面高低,甚至你整個晚上可以夜遊,因為你有手電筒。

所以佛法很重視智慧的開展,而不是說我們信仰宗教,我們靠佛來加持,給我們如何如何你必須開展你已有的潛能,那個潛能叫做佛性我們把潛能佛性開展出來的時候,就叫做成佛。

我們有那個殊勝難得的潛能 ,所有眾生都有成佛的潛能但是一般人誤解了,人人有佛性,你又執著一個佛性的話,也是一種執著。其實講白一點,佛性就是諸法的空性,諸法沒有一個永遠不變的定性定向。譬如這個人很壞,殺人放火,他被槍斃了來生轉世後,他遇到好的因緣,受到種種薰陶,他慢慢變成好人了。那個人你看他是很好的人,突然在某個時空當中,他起了貪戀去殺害別人,好人也變壞了。在我們還沒有成佛之前,好好壞壞還沒有一定這個還沒有一定,就叫做空性。

一般人講人人有佛性,有成佛的可能性,實際上是講諸法的空性,現象界的一切都是還在變化過程, 而且這個變化還不斷在變化,隨著它的因緣在變化。

所以我們不要瞧不起自己,哎呀,我很笨,我什麼都不懂,英文念不來!」你認真學就會了。你認為自己很笨,那就真的永遠很笨你如果認為一切都是有可能的,可以改變,因為佛陀說一切法都是空性。

你健康的身體,你亂吃東西以後,你生病了。生病給了你警惕, 你不再亂吃東西, 你的嘴巴得到管控,然後你去運動、曬曬太陽、走走路,把心情放輕鬆,你這個病慢慢就會好。你一直覺得我有病,我的病不會好,你就放棄自己的話,很快你就接近死亡。

有一天 弟子問釋迦牟尼佛:「你說這麼多道理,你乾脆簡單講你到底在說什麼道理,讓我能夠記得起來。」佛說:「我只是說兩個字:緣起一切都是因緣所生起的很多條件排列組合以後,就有這個現象。

譬如說現在是早上七點半,所有人都聚在這個地方,又把電燈打亮,整個客堂就顯出熱鬧的樣子。請問這個熱鬧是單獨存在的嗎不是,它有人、事、物、空間種種因緣條件,所以這個地方現在很熱鬧。電扇在動,電燈在亮,很多人共聚在此,這個熱鬧是很多條件排列組合所產生的現象。好啦,七點半到八點我們講經結束以後,電燈電扇關掉,這個地方又變成寂靜冷清的樣子。這個冷冷清清也不是固定冷冷清清的,是有那個時節因緣。等一下信徒來了,電燈打開,又是一番熱鬧景象出現了。

宇宙間萬事萬物都是不斷的聚聚散散,就是在聚聚散散當中,讓我們產生愛憎取捨這個愛憎取捨跟「我」相應,結果我們就造了業。透過我執我見,透過身口意,我們就造了許許多多的業力,那麼業力就決定我們的個性,決定我們的命運,決定我們的一切。業力也不是單獨存在的, 是我們的無明,透過我們的身口意,透過種種人事物的矛盾摩擦,那麼產生一種力量,叫做業力。世界上的這一切颱風、地震、海嘯這個叫做共業我們個人的叫做別業

最近我們台灣不是有火燒車意外嗎車門打不開,許多人困在車內被燒死,那就是那些人的共業因為他們喜歡吃烤雞烤鴨,知道嗎還有台灣什麼團到了福建,遇上土石流,二十幾個人當中,一個死掉了,其他重傷。所以共業當中有別業。佛法講世間一切的現象不是無因無緣,都是我們眾生的心念、口語、行為所產生的現象。

大水災、大火災、大風、大地震,這些很大的災難,我們講是共業,但是共中有不共。為什麼有些人在災難中他不會死?為什麼有些人就發地震財、颱風財?有人因為颱風地震他賣的東西剛好用上了,發了這個財。共中有不共,共中有別業,共業、別業是不同的。所以,我們時時要注意自己的身口意三業,身口意善業多的話,什麼災難來他都沒有關係,很自然很巧合的他就是沒事。

印順長老就很強調這些,他說人啊,你不該死,你生什麼病你就不會死;假如你福報盡了業報也盡了,一點點小毛病就死了。那時候印老去手術腸子套疊,手術後一定要經過幾天,能夠排氣放屁了才能開始吃東西。當時我在那裡做當家,整天聽到有人來電問:「師父放屁了嗎?每一通電話都問師父放屁了嗎,我說:還沒有啦。」有一天放屁了,大家就安心了。

印老就講,他經過這麼多的苦難,他悟到一個道理:人就是生活在業力當中。

這個無形的業力,把你推到那邊去跟某某人結婚, 然後生下孩子是聰明、是調皮搗蛋、還是討債鬼,這冥冥之中有著不可思議因緣。幸好我們都迷迷糊糊的,不前世如何,就這麼產生了結果。

所以佛陀就是要我們修出智慧來,你就不會去造業,自然生生世世都有貴人。因為你前輩子結了很多善緣,到什麼地方就有貴人,就覺得一切很順暢如果這輩子沒有結善緣,你到什麼地方生活很困頓,人家都不理你

講很現實的話,世界的老大是誰啊業力是老大業力一直把我們安排,你住在什麼地方、跟什麼人住在一起,業力就把你們拉在一起。業力有時讓你覺得很順暢,有時讓你受盡折磨,大病一場。也許你有大難,但是你逃過一劫有些人逃不過就走了。

這個世界的老大是業力那我們不要造惡業的話,一定要有智慧。所以我們必須多讀經典,了解宇宙人生萬象都是暫時的幻相,你不要被這個暫時假相所矇蔽了。你被假相矇蔽了,你所產生的反應、抉擇、行為,都會是錯誤的,然後你就會造業,造了業你就一定要承擔苦果。

我們講信佛學佛的人是行所當行,受所當受言所當言,思所當思」。
行所當行——你該做的事情,你要清清楚楚,這樣做會傷害人嗎?對自他身心有幫助嗎?覺得這是善的我們就做
受所當受——有一天你生病、你倒楣被騙,那是你沒有智慧,加上你的業力現前,你也不要為了這些事去搥心肝,既然有這個業報,歡喜心接受,還了債。
言所當言——我們講話,該講的、有道理的,要平心靜氣去表達你用壞口氣去表達,會造業力,使別人不痛快不高興。
思所當思——起心動念要很小心想這些事情有意義嗎?想這些事會引起煩惱嗎?想這些事會引起惡業嗎?

所以不是佛說一切皆空,你就隨心所欲,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還是要謹言慎行

佛法講一切是空,但是行為業報因果是不空的。要很深入去理解現象界的一切是畢竟空,但是宛然而有否則,佛陀說空,你執著空,你就否定因果了或者你深信因果,你覺得永遠不變,那也不對。諸法畢竟空,但是因果宛然而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你多讀書,你的智慧會開展你不讀書,懶懶散散,你的生命就這麼耗掉了,一無所得,臨終的時候迷迷糊糊,一片茫亂。

佛陀說空,並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說存在的一切都是暫時的假相,都是在變化的過程,沒有永遠不變的一個主體。所以,實相者無相,不是我們想像的有一個宇宙的本體是什麼,沒有那個東西。形態作用是有的, 但是它的本質是空性。如果能夠這樣理解,就是功德無量。

經文說:「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狅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一個人能夠去受持這部經的話, 了解空的當下又肯定因果現象,所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相無壽者相而修一切善法。一切是空,但是你會很積極很樂觀,分秒必爭的,因為生命有限,該誦的經、該念的佛、該持的咒、該做的善事,你要趕緊把握,不能拖拖拉拉的。這是佛教給我們積極樂觀的一種人生觀。

當我們了解諸法是空性,你就不會產生許許多多的愛恨情仇,跟人家結怨然後知道一切因果業報又不能否定,你會積極行善,在行善的當下你又不會邀功、希望出名、希望人家報答你這種人就是很灑脫的人生生生世世都能夠含笑走這一回,就會笑瞇瞇的來看人生,來看人生的結局。這是佛陀帶給人類的福音,值得我們研究的一部經。

上面所講是屬於般若道,明天我們開始講第十七分方便道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