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人覺經,第6

佛說八大人覺經的第七覺悟我們繼續把它詳細解說。

我們人來到世上,有二種生活一種是物質的生活,這是最基礎最根本就是一般所說的飲食男女衣食住行這種基本維持生命的條件,簡單的說物質生活。那麼,人不僅僅需要物質生活,還有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所以中國儒家的思想:「衣食足而後知榮辱」。一個人有最基本的溫飽,以物質生活為基礎,然後才知道如何進一步追求精神的昇華淨化

這個地方講到五欲過患,不是說衣食住行、財色名食睡這些五欲不好,它是中性的,而是我們人類對物欲過度發展,精神領域不能配合,於是我們漸漸心靈物化了認為我擁有很多的物質很多的財物,我就是快樂幸福的這個觀念瀰漫在整個世界眾生的心靈大家都是在物欲當中互相競爭爾虞我詐

精神生活告訴我們生命的價值、生活的目的,這些如果沒有釐清、沒有下功夫,我們就會被物欲埋沒了我們的靈性舉個很簡單的例子電腦,它有軟體和硬體,硬體很重要,這個屬於科學界的領域,怎樣去利用現代科技來替人類解決一些問題最重要的是軟體,就是設計很多的程式,替我們找尋答案

最近幾年電腦和人下圍棋比賽,那一個贏當然電腦贏電腦輸入很多程式進去,知道你下一招是什麼,所以是電腦打敗人腦科技愈來愈發達,我們人類是沒有辦法追得上根據許許多多的數據,這麼多人的腦力結合,新發明的程式一定會戰勝人類的頭腦事實上這些電腦也是我們人類腦力激盪發明的一種科技產品所以記憶靠電腦,創意靠人腦我們人的創意去發明新的儀器來代勞,代替人類種種勞務

但是我們發現現代人被物欲所迷惑了小小的電腦充滿許許多多的資訊,一查詢馬上就能得到很多知識,不像過去要到圖書館,現在不用了,隨時在你家就有這些圖書資訊可以查這個時代如果你不會利用電腦來增長知識,你就變成非常落伍所以我們不否定現代科技對人類的貢獻怎麼樣利用現代科技來減輕我們的工作,幫助我們記憶,這是現代人必修的學分只是太依賴電腦,太依賴這些物質的滿足的話,你的心靈慢慢就物化了

物化的心靈,人跟人之間就築起一道道高牆,唯利是圖,見錢眼開,整個人類是走向退步,不是向前進步。人心是怎麼樣的冷漠,一道道高牆把人隔離遠遠的都市裡面人擠人,可是大家內心裡面是非常冷漠,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你不打招呼,我看你看不起,這是人類一個的悲哀

佛陀早知道人類有這些問題,就告示我們五欲財色名食睡科技種種發明種種物質,它是維持我們生命的一個條件而已利用這些科技的發明,減少一些工作時間、體力,我們有更多時間去充實精神上、心靈上的淨化昇華,這是人類進步的契機

物質生活跟精神生活,就像我們的左、右腳,左一步右一步,可以走很遠如果我們單單用一腳跳,很累,容易受傷,也很容易跌倒所以物質生活跟精神生活一定要搭配起來,你也不能說我單單有精神生活就好了生活在很困頓的日子,這個也不理想物質生活跟精神生活必須很均衡的釋迦牟尼佛很中道的說,人生除了物質生活很重要以外,精神生活是很重要的

我常常講一個人成熟不成熟,心靈成熟不成熟,就是你對生命價值的肯定人生出現生命它最終的目的何在,這個座標如果你找到了你以物質生活作為基礎,你生活無憂,你就有多餘的時間去參究你本來面目,找到生命的實相

這一生當中,有物質生活為基礎,精神生活提升了以後,你的生命價值就和一般人不同你就能夠隨遇而安,任何時空當中你都能歡歡喜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過每一分鐘每一秒然後生理上使用年限到了,你不會恐懼,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你能夠含笑而逝人生瀟灑走一回,你沒有什麼愧究的,對家庭對社會對父母對妻子兒女,高高興興說一聲再見死了怎麼辦這輩子的緣又能夠延續這輩子做夫妻做父母子女,這個緣還在,來輩子又會碰面,又成為夫妻、父母子女

所以生命是這麼多采多姿,好的因緣我們可以延續下去,不好的因緣我們設法改善這個人老是瞧不起我,我們想辦法暗中去幫助他,這樣子因緣也會改善的佛法講一切都還未定數,它的變數很大,隨時隨地隨著我們的心念我們的口語我們的行為,都可以把一切逆緣轉變成助緣,壞的命運改變成好的命運

所以,人生是充滿著希望光明不要以為我們學佛的人很悲觀消極,反正一切都是無常,人就是生老病死,終歸是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因為這個是宇宙萬事萬物的標準作業程序SOP,你了解這些的話,你可以開創因緣,把握因緣,在變動不拘的當中,你時時都是滿腔歡喜、積極、樂觀、清醒,這是一個佛教徒最基本的修行態度

五欲過患,就是你過分著重物欲的追求,你忽略了精神,最後你的心靈物化了,唯利是圖,這是人性的悲哀、人性的墮落人性的沉淪我們沒有衣食住行是不能生存的,沒有溫飽是會死亡的所以佛經講到五欲功德,就是說它是維持生命的條件,是人類過分貪取才會變成五欲過患。大家不要誤解了佛陀不是教我們斷五欲,他主要是說你不要過分貪取,去物化你的心靈

雖為俗人不染世樂」。雖然是在家信徒,有結婚有生子有家眷,你了解這些道理以後,你除了追求物質生活,讓父母妻子兒女能夠溫飽受好的教育、生活在良好環境當中,你的心性也可以得到昇華雖然你是工作賺錢,但是你賺錢並不是圖謀個人享受,三妻六妾金山銀山、擁有私人飛機等等不去貪染,不過分貪取染著,不要把整個生命專注在物欲滿足

佛經記載,印度有個風俗習慣,印度人把生命分成三個時期:成長時期、服務時期、修道時期。印度人十一二歲就結婚了他們認為二十歲以前是成長期,二十歲到四十歲是服務時期結婚生子或者是做事業,認真去賺錢,為社會服務,為人類貢獻一分心力。他們平均年齡不大活到四十歲算是很長命了所以活到四十歲以後,責任義務都圓滿了,就把一切交待清楚,給妻子兒女生活無憂,就去參加沙門團,叫做修道時期當然印度當時他們的修道目的是回歸到梵天梵是清淨的意思我們在凡塵當中不清淨,所以煩惱痛苦

修行以後,他把物欲降到最低當時印度修道人他們不穿衣服,因為太熱了嘛,又可以節省費用,一條布圍著肚腹,就這麼過日子,叫做苦行外道但是佛陀說你修種種苦行,不一定能夠得道,是要有智慧你內心裡面那些煩惱憂愁苦惱,是要靠智慧的所以佛法不重視苦行外道適度的飲食睡眠,身安體健,身安而道隆適度維持生命的溫飽,你的精神才能專注在戒定慧上的修學

常念三衣瓦缽法器」。三衣,這是在修道時期出家人的三種袈裟:五衣七衣九衣五衣就是勞作時穿短短的短掛七衣就比較大一點,就是有格子的福田衣九衣就是講經說法時,是一種禮節印度這麼熱,三件衣服一輩子就夠了。但是在我們北傳的地方,有春夏秋冬,三衣一鉢是沒有辦法維持生活的所以北傳佛教就沒有限定三衣一鉢了

這是說到了修道時期,儘量把你的物欲降低,僅僅是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就可以了,不要多出。你有多的衣服,信徒多給你的袈裟,你就要送給沒有袈裟的人。這是有規定的,一個人不能有太多太多的衣服。

「志願出家」。不是別人逼迫你別人鼓勵你,是你的因緣成熟了,你對佛法理解了,你志願出家

佛門講出家分為好幾類頭髮剃一剃穿袈裟,這個叫出世俗家」。這個不是最高明的喔進一步要出煩惱家你有妻子兒女,你要上班,你要開車,你要做事,你會遇到很多的困擾很多很多的挫折橫逆,你都能夠心平氣和去面對你把家庭經營得祥和和氣,把你的工廠整理得井然有序,生產出來的東西對人類無害,那麼你出家了雖然你有妻子兒女,可是你已出煩惱家」。你不會覺得事情很煩,也不會覺得妻子很黏著、兒女不聽話,你很有耐性地面對一切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後你放下問題,那麼你已經出家了,叫做出煩惱家

另外一個最可貴的是出無明家,或者出三界家」。所有束縛生命的那些煩惱、觀念、執著都斷了,你在欲界、色界、無色界當中來去自如,生死對你來講已經不是一個問題,我們說你已出了三界家,或者出了無明家

在眾生內心裡面,時時刻刻執著五蘊身心為我,執著山河大地是實實在在的山河大地,那種實存感叫做無明。就是在現象的背後,你去預想現象界的背後有一個永遠不變的一個主體,那種概念稱為無明,沒有智慧你有無明那種概念執著的時候,你就會產生貪愛、瞋恚、愚癡、貢高我慢、我執我見,那就會像五花大綁似地束縛你的生命。

我們講出無明家,就是掙脫所有概念的執著、偶像的崇拜,一切心無旁依,千山我獨行,不必相伴人類最可悲的一件事情,就是對孤寂的恐怖。因為有我執我見,你怕孤寂,你怕孤獨打破了我執我見的人,當他孤孤單單一個人,他法喜充滿一大堆人熱熱鬧鬧,他心平氣和這種人禪宗有句話形容:「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在任何時間空間,他心無旁依,一法不立,這種人出了三界家,出了無明家,這是真正修道達到境界了這個時候六道——地獄、餓鬼、畜生、人、天、阿修羅,任何一個場所任他來來去去,來去自如他來去做什麼呢引導眾生走向覺悟的光明的彼岸

他認為這是他的使命責任因為我自己了解生命實相,我身心自在了,我的生命已經安定下來了,可是眾生被物欲沖昏了頭,還是埋頭鑽營名利拚得你死我活,爾虞我詐。何苦來哉呢生命是如此短暫如此變化,你都不去想了解自己生命的實相,永生永世沉沒在物欲中飄蕩,真是可憐啊而這些可憐之人,都是我過去生的父母兄弟姐妺,對我有恩,過去我喝過他們的奶,他為我流過血,我這麼一走了之,不行的。這就是大乘的精神。

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依戒、定、慧三學,持戒嚴謹,身心不犯也就是梵行清淨你的一切行為道德不違背世間的法律約束,不去傷害別人和自己,這是最基本的然後透過禪定,把無明煩惱斷除了這只是一個階段喔,你斷除了無明自私自利還不夠,還要慈悲一切就是對一切眾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你都平等慈悲去關懷,想法子去引導他走向善的光明的我們修道最終遠的目標,就是要去利益眾生你把利益眾生的念頭忘失的話,你就不能成佛,簡單就是這樣子講

我常常講,學佛就二件事而己,一個是把理性昇華變成智慧,一個是把同情心昇華淨化為慈悲,這個兩個學分修圓滿了就是佛佛只是一個代號,表示悲心圓滿智慧圓滿。你對身心世界如實了解它的本來面目,不再被它束縛,沒有絲絲亳亳無明執著,這是你智慧學分圓滿了。

最近韓國的女總統,她身邊的親信把她弄得灰頭土臉,幾百萬人抗議要她下台她不知道這些人唯利是圖,你重用了他,把他當作心腹,你的位置就不保了。佛法也是這樣說對身心世界的如實相了解它是實實在在永永遠遠陪伴你要了解這些只是維持我們生命條件而已你生命的座標不要唯利是圖,唯物欲來滿足空虛的心靈,你能夠做到這一點,就不會被它束縛這個就要靠智慧

所以學佛就修兩個學分:智慧與慈悲。智慧的學分——了解身心世界的如實相,不被它左右,不貪戀不執著這樣還不夠,對一切眾生普遍平等的慈悲關懷,這是屬於感情的部分學佛人就是不斷淨化昇華感情,淨化昇華理性,達到最圓滿的時候,我們就說兩足尊,這兩個學分已經圓滿。歸依佛兩足尊,佛陀是智慧圓滿,慈悲也圓滿。

釋迦牟尼佛過去生修行一段公案當時一個村莊發生饑荒,釋迦牟尼佛還成佛,他想這麼多人沒有東西吃,種稻也要一百天,種什麼東西也要有一段時間,怎麼辦他就發願自己死後變成一條大魚,用自己的身肉來餵飽村民。他死後果真化作一條大魚村民發現了大魚,牠會講話:你們肚子餓了,我身上的肉這麼多,你們可以來取我的肉。回去告訴全村莊的人,都來這個地方,我身上的魚肉給你們吃。」就這樣村民來割自己肉體,來餵飽他們

村民覺得好奇怪,我們天天割天天吃,可是牠還是完美無缺的任我們割?」大魚說:「我覺得你們需要,所以我發願:你們割多少肉,我又長多少肉給你們吃。我希望你們吃了我的肉,將來我成佛的時候,我會用佛法讓你的心靈昇華淨化,你們能夠覺悟成佛。」佛陀當時是行菩薩道的,他發願用身體的肉去跟眾生結緣,村民用刀這麼切割,牠都不哀叫一聲,歡歡喜喜的,你們吃了我的肉,跟我有緣,來輩子我講經說法,你們就會來聽。

釋迦牟尼佛還未成佛時,所經歷的心路歷程有這段公案,很值得我們推敲理解佛是怎麼成佛不是自私自利一個人跑到深山這麼一坐,枯坐以後就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生生世世去拋頭顱灑熱血去為眾生服務沒有一點點怨恨,也沒有一點點邀功,希望你們報答我只是說用我的身心勞力去服務眾生,只希望你們跟我有緣我現在用我的身體去救濟你們,未來我用我的法、真理來讓你生命昇華,最終你們也可以和我一起成佛

所以不讀經不知道佛陀精神的偉大,你讀經典才知道佛是怎麼成佛的我們實在差得太遠太遠了,我們太渺小太渺小了,人家駡我們二句,氣到不能吃不能睡師父演講什麼聽了就忘了,別人駡你一句你記一輩子,一輩子還不夠,來輩子還在氣你看看,真的是放不下

八覺,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生死熾然,苦惱無量,有煩惱因,就造成無量無邊的苦惱,這是一個因果

我們人類無量劫來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無限的生死當中,始終不能覺悟,這是人類的一種悲哀眾生生命型態,就是內心的無明煩惱不斷去招感生死在生死當中又累積更多的煩惱就像柴火點著了你又不斷添加木頭下去,火是愈來愈旺,旺到最後把整座山都燒掉了,毁滅村莊。因為我們無明,每一個念頭就是讓我們出現生命的一個主因。眾生的生命現象就是這樣子,自己苦惱不打緊,還引起別人的苦惱,惡性循環

我們凡夫生活在無明煩惱束縛當中,帶著我們死了又投胎,生了、病了、老死了、又走向生,無限的生死,糊裡糊塗生,糊裡糊塗死而這當中有無明作祟,又製造許許多多的業造了業就受苦,受了苦又起煩惱,起煩惱又造業造業又受苦,叫做惑、業、苦,惡性循環惑就是迷惑——對身心世界的一種實存感。所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簡單講就是」。迷惑了你就會造業,造業了你就要受苦,逃避不了,這是眾生相

信佛學佛的人就不同了,了解到生命的真實相,就發大乘心普濟一切」。所有眾生天空飛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這一切眾生都是我去救濟的對象但是佛陀說,我們救濟的第一個對象是人,還是要以人為主喔因為人的思想語言可以溝通現在你買一大堆的魚,叫我跟魚說法,我沒有這個本事只有人,而且懂得國語,我才有辦法去度他我講客家話講閩南話有些人聽不懂。

有一次台北他們買了一大堆魚,要我主持放生儀式我說:「很對不起,我修道的功夫早得很我沒有辦法這杯水我持大悲咒,咒水灑下去,牠們來生就轉生做人我老實告訴你們我沒有這個本事第二我現在說法牠聽不懂,既然牠聽不懂,牠也沒有辦法覺悟。」

我說你們要放生,有些魚你放下去牠就死了牠適合生長在什麼地方,你們也不知道牠是鹹水還是淡水,需要溫度多少,你們也搞不清楚你隨便買了一大堆本來牠在海中游得很自在,在空中飛得很自在,因為你要放生,你去訂購,商人就去抓抓來關在一個狹獈的空間等到你放生日期,這幾天當中已經死了好多!」

我就告訴他們,佛陀來到這個世間,他所要救濟的第一對象是人。佛最極遠的目標是救度卵生、胎生、化生、濕生這所有眾生但是以人本、人道精神來講,我們所要關懷救濟的第一個對象是人

所以佛陀以人身出現在世間,佛陀一再強調我亦是人數,我是人類當中的一份子,他所說的法是人類的語言,人類的文字記載,人類能夠理解的但是,這個人道的、人文的精神,慢慢被後代忽略了,對那些弱勢團體我們反而忽略了,然後去訂購一大堆畜生之類的,以為我把牠放生以後,我就能夠添福添壽各位這是理性還是迷信迷信所以這個地方告訴我們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還是以人為本能聽懂能溝通能理解能修行,也就是唯有人學佛的人一定要基於人文的、人本的、人道的精神,去完成佛陀度化眾生的最高理想。

那麼在度化眾生當中,受盡了毁謗,受盡了折磨,受盡了痛苦,你都把吃苦當作吃補,歡歡喜喜接受,去感化眾生目的何在不是要他來報答我,是要令諸眾生畢竟大樂就是要解除束縛眾生生命的那些無明煩惱、自私自利、那種狹獈的我執我見。你解除了束縛眾生的煩惱繩索,剪斷它以後,他的生命真正解脫。他解脫了煩惱執著,他的生命得到自在,那叫做畢竟大樂

他現在肚子餓,拿麵包給他吃,解決他的困擾是暫時的。我告訴他:「你要好好工作,這樣子你生命才有尊嚴,你不要靠別人來救濟生活,他獨立起來了,這個才是真正救度眾生你天天買麵包給他吃,他想:反正我不工作也有麵包吃,他就學懶。所以物質的救濟不究竟,精神上的昇華救濟才是最究竟的,那叫做畢竟大樂。(2016-11-1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