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師父一起讀金剛經-16

普獻法師講述 2016-8-10,於元光寺

 

‧ 校量功德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以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金剛經裡面一次又一次的校量功德,首先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然後恆河沙世界,然後以身命來布施,這個地方就講到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用恆河沙等身來布施。

印度的習慣是以四個小時為一個時辰,一天有晝夜六時——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初夜分、中夜分、後夜分。早上六點太陽出來,六點到十點是初日分十點到中午二點叫中日分,我們中國叫做午時,這個時候最熱然後二點到六點叫做後日分,太陽下山了。那麼下午六點到晚上十點叫做初夜分,中夜分是十點到半夜二點,二點到六點叫做後夜分。

遺教經說:中夜誦經,以自消息」。中夜就是晚上十點到二點,釋迦牟尼佛說這個時間最好是靜坐,或者是躺下來休息,或做光明想,這是睡覺時間。你到晚上十點還不睡覺的話,你的五臟六腑就會受傷所以我們要跟宇宙的運行配合古代沒有電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佛經告訴我們中夜誦經以自消息,不是說你整個晚上十點到二點一直在誦經,意思是說你要睡覺之前,提起正念,譬如說十點到了,坐下來念念佛、念念大悲咒、念念心經,很短的經文,然後正知正念躺下來,右脇而臥。

從經典來看,釋迦牟尼佛有沒有睡覺?還是有,但是他睡覺跟我們不一樣,一般是吃安眠藥才能睡,或者一睡覺就迷迷糊糊的,甚至好事壞事一點都不能控制。我看經典裡面形容,釋迦牟尼佛睡覺是右脇而臥,整個是一片光明的,心念是分分明明清清楚楚。因為這個肉體使用一段時間以後,也是要保養休息,躺下來右脇而臥,然後做光明想,很快地他的精神體力就恢復了。所以,即使釋迦牟尼佛也不能違背大自然諸行無常的定律,他還是要休息,不能說整天去弘法利生,不行的。

那麼,初日分的時候用恆河沙等身命去布施,中日分、後日分也是如此,這個講起來功德大不大?不得了啊!比這個功德更殊勝,要從哪裡來?從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受持擺在第一個。經典不是讓我們念一念來消災、來超渡、來保平安、來添福添壽是按照經典所說的方法去修去學。如說修行,是名真正的供養。按照佛陀所說的道理戒定慧去修去學,依聞思修入三摩地,這是真正的受持。

讀誦的話,經義前後所說的道理都能夠清清楚楚。讀誦不是單單我念給佛聽佛用不著聽,經是他說的嘛。我們只是用經來鑑察我們的心,鑑別我們的心是善是惡。所以,讀經實際上是讀我們的心。

你讀經、念佛、持咒,你的心變細了,你會發現自己的妄念這麼多不是因為你修行而妄念多,是你心愈細,發現妄念愈多。一般人不修行,他覺得自己一點妄念都沒有,那是粗心大意。有些人在平地走路,不小心跌倒了,因為地上有個坑洞你不知道,有個石頭你沒有看到,為什麼呢?粗心大意。

這個地方講受持讀誦,一方面是說我們個人去讀誦經典,要去思惟它的道理,依文去觀想,隨文入觀,這是靜態的修行。另外一個受持是,經典所說的道理——我們把它濃縮起來就是戒定慧,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度化眾生的方法就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個不是叫我們背名相,而是要去做、要去實踐。佛陀有十大名號,其中一個叫明行足就是明白道理,但是你還要去」、去做,解行並重,才能夠斷除煩惱,才能夠利益眾生。

所以,一個是靜態中你一個人誦經念佛持咒修觀;一個是動態的,要去受持踐行。

我們的生命不是單獨一個人可以這樣子自由自在的,我們必須跟人家共住互動,你做一點事情,我做一點事情,大家互助互惠互相增上。在互動之間當然就會有一些予盾衝突,因為每一個人多生多劫養成的習性、觀點是不同的

我記得有一次在南部演講有一個寺廟的師父很愛乾淨,人眾每天都要拿抹布蹲在地板上擦,要擦得乾乾淨淨每一張桌子、椅子,桌背、桌面、角落,一定要弄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有些比丘尼就說:「師父你看我有富貴手,一沾到水手就紅紅腫腫的又癢又痛,可是我們師父要我們用手把抹布搓淨擰乾,然後每個角落每天一定要擦得一塵不染,請問怎麼辦?」

我說:那就涼拌還是要擦。」這個叫做吹毛求疵,雞蛋裡挑骨頭,太乾淨太乾淨了我們去那個寺廟,真的是窗明几淨,一點垃圾灰塵都沒有我是覺得出家人沒有這個必要,大概看得到的地方掃一掃就好了,桌子抹一抹就好了,你說那個桌角、桌子下面到處都要弄得乾乾淨淨,真的是整人為快樂之本,這個不好。

我覺得佛經裡面講到受持,一個是動態的衣食住行、舉手投足,包括吃飯、上淨房,點點滴滴我們都要清清楚楚。我現在在做什麼?我現在拿掃把。我起了什麼念頭?我掃地,有沒有掃我的心地?如果心地沒有掃,空掃地了。

吃飯也是,你一面吃飯一面打妄想,這個好吃、那個不好吃,東嫌西嫌的,吃得很苦惱。你想想看生病插鼻胃管的人不能吃飯,躺在床上要人灌食,我們能夠嘴巴這麼咀嚼咬東西,這是很幸福的。別人很辛苦種菜、很辛苦煮給我們吃,我們才有得吃。每一口飯、每一口菜,你都用感恩的心去吃的時候,你會吃得歡天喜地,你會身安、心安。

所以我們修行不是單單誦經念佛拜佛,還要跟人相處。相見容易相處難,要相處在一起真的是不簡單。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別人都看作是佛菩薩,只有我自己是凡夫這是過去祖師留下來的。一切眾生皆是佛菩薩,唯獨我是初學,什麼都不懂。把自己的身分降低下來,學習謙卑,別人怎麼指責、指指點點,你用感恩的心,他關心我,他在指導我。這樣子的話,布施持戒忍辱精進,就在日常生活當中慢慢增長,否則的話,一切人事物造成你很大的困擾。

我就發現我們佛門中太自由了鐵打常住流水僧」,此地無留人處,別的地方自有留人處。出家人東奔西跑的,這個習慣不好,要安定下來。你種一棵樹,種了二天,你覺得這個地方不好,又把它拔到別的地方去種換地方種沒幾天,又嫌那個地方不好,又拔到別的地方去種,一年到頭拔過來拔過去,這棵樹早晚都會枯掉。

我們出家人最好找一個道場,不要有趕經懺的,安定住下來,一年二年三年五年,你在道業上慢慢就會進步。心安、身安,身安就道隆。我遇到很多,在家出家也是一樣子。以前有個在家的,在這裡住一住,住一陣子跑了後來聽說出家以後又跑了。還有一個出家人也是來過我們這裡,住了三天二天就走了,我到南部又碰到他,他還是在換地方。奇怪了,就是心安不下來。

所以我覺得受持很重要,對經典所說的道理去深入理解體會以後,你心安,身也安了。一個地方住久了,法緣就來了。你一個地方安住下來,安住久了,很自然的身安道隆,慢慢眾生的緣就會成熟。你這裡住一天二天就跑了,那裡住一天二天又跑了,沒有根。世間有句話:滾石不生苔,道理就是這樣子。佛經裡面講受持讀誦,有它很深的道理。

你如果能夠去受持讀誦般若經典的話,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這個就是談到佛的法身。從經典來看,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是遍虛空遍法界,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是佛陀法身所在,所以我們的一舉一動佛都清清楚楚。一個人好好修行的時候,十方的佛菩薩都在幫你加持。你要正知正念誦經念佛拜佛的當下,去思惟諸法的空性、緣起無自性那麼你在受持經典之下,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是十方諸佛在幫我們加持,這個是多麼大的福分,真的是能夠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功德和福德是有差別的。福德,譬如說我有東西去布施,我用體力去做義工,那是福德功德就不同,功德是你要下功夫,盤起腿來,或者是說你一天拜三百拜五百拜,很耐性地拜下去。每天固定的時間坐下來,觀察自己的心,這個要有功夫,你不下點功夫不行。然後在日常生活中,跟人家發生衝突矛盾的時候,你能夠心平氣和,這個叫做功夫。否則,一點點芝麻小事情你就動怒發脾氣,拍桌子瞪眼睛,火燒功德林,全部功德都報銷了。所以功德是要我們下一番功夫,動態當中、靜態當中,怎麼樣降伏其心、安住其心。

接著用譬喻了,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用恆河沙身體來布施,中日分也是如此,後日分也是如此這樣子布施,而且不是一天而已,是天天如此,經過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捨身捨命去布施,拋頭顱灑熱血去利益眾生,但是他還執著一個,我的功德很大、我的福德很大,如果沒有跟般若空相應的話,最後你會起煩惱。

我以前對你那麼好,現在你怎麼這樣子侮辱我呢?」「在眾人面前,你駡我笨蛋,你不給我面子。」你看,都是」!你傷害我、你不尊敬我、你輕慢我,哇,這個我相愈來愈大了。這個事情都是我做的,你這麼懶,什麼事都不做,一計較,這個我相又增長了,修出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愈來愈大,你的煩惱就愈來愈多。

所以經文告訴我們,你在無量千生萬世去利益眾生,但是你如果有一個我相就不行了。

結論:若復有人於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你不違背經典所說的道理,你去受持讀誦的話,比那些千生萬世用身心來布施的人功德還要大。這是告訴我們要離相布施。通達諸法的空性,這是第一步,但是還要從空出假,通真達俗,回到現實人生當中,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而修一切善法,這是這部經很重要的一個道理。

修行不是單單為自己一個人修行,不是急急忙忙為著我個人生死輪迴來修行,那心量太小了。為了一切眾生的煩惱降伏,我必須精進,我不能再拖延,我要分秒必爭因為有我自己的身心真正降伏安住了,我才能降伏眾生的妄心妄念、邪知邪見。所以眾生也是幫助我們修道的增上緣,不要把眾生看得很可惡、很囉嗦、很難伺候、很難招待,你有一點嫌棄厭煩之心,眾生不來親近你了。

你想想看,生病的人才會去醫院,沒有病的人去醫院做什麼?至多是去探望病人,他也不會找醫生。眾生之所以是眾生,就是他身心不健全,生理、心理不健全,他已經生病了,你又討厭他,覺得他很可惡、囉嗦、厭煩,這是不對喔。學佛的人要反其道而行,逆向思考,眾生是來幫助我們成佛成道的增上緣,所以我們對眾生不可以有一念輕慢、怠慢的心。

信心不逆,就是我們對三寶的信心。對佛法所說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緣起空性這些道理,你真正信解受持而不違背,那麼這種人能夠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所以說,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甚彼,修到證悟空性,那種福德勝過那些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然後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這樣子犧牲生命來布施。阿含經提到見空成聖,見到空理的人就轉凡成聖了。如果是沒有證到諸法空相的人,你就是著相而修,著相而修福德有限,這個福享受完了,地獄餓鬼畜生還是有你份啊。

最後說: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古代的時候經典很少很少,是用抄寫的。那有些人割舌頭讓它流血,用血來寫經。在紐約就有一個老和尚,真的是這樣子,就刺舌頭用血來抄寫一部華嚴經,好大好大部,就放在大覺寺一個木箱裡面。我想奇怪,佛像旁邊怎麼放一個這麼大的木箱子?他們說是老和尚刺舌用血來寫經,寫了幾年,完成一部華嚴經。當然這個精神是可佩的,可是多少人去看這個經呢?我們把它當成鎮山之寶,沒有人去翻開來看,只有我去打開來看。

你看現在科技愈來愈進步,印刷書本很快速,你要翻要看很方便。現在更方便了,網路一搜尋,你要什麼經全部都列出來。古代因為還沒有印刷術,一切都用抄寫的。所以你不要說古人用抄寫經典,那我也來抄寫經典要看時間啦,你到老年了,寫幾個字送給人家,那可以。所以在某一個時空當中,某一個法門有它獨到的意義。

在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你是不是心安。整個人類就是心動盪不安,所以要找尋刺激,找尋奇奇怪怪、光怪陸離的在不斷追尋刺激當中,生命就這麼耗掉了。世界上的人都在找安心的法門,而宗教就是不是依靠外在什麼來安你的心,當然衣食住行是最基本的時代再怎麼進步,物質是永遠不能滿足我們的心,這個心一定要靠功夫來安頓。佛法有安心之道,數息觀、念佛、誦經、持咒、拜佛,這些就夠你終身受持,來讀誦、來修學。你自己的心安下來了,你才能去安眾生的心你自己的心都不安,怎麼去安人心呢?

所以,時代再怎麼進步,宗教是永遠不會消滅,因為宗教跟世間人所走的路線不太相同。世間人是你爭我奪,你要、我也要,我們就衝突打架了。佛法不是這個樣子,佛法認為外在一切有為有漏的東西,只要能夠維持生命就夠了,最重要的我的心安了嗎?我的心安下來,粗衣淡食也可以過好日子你如果心不安,你睡在黃金打造的床也是一樣失眠要吃安眠藥。你心不安的時候,什麼金碧輝煌的房子,你住在裡面也是像在坐牢。所以這一層一層比較功德,我們要了解它的意義所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