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參 善知眾藝童子——眾藝善巧

 

請翻開第七十六卷,這是善財童子來參訪善知眾藝童子

 

我唱如是字母時,此四十二般若波羅蜜門為首,入無量無數般若波羅蜜門。

 

在中國教界有很多人喜歡唱四十二字母,我學不來,唱的也不好。用唱的方法來修定是不簡單的只是楞嚴經裡面有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聲音對我們來講是很敏銳的有的時候叫做音刺。你睡得很熟,我只要一個聲音就把你吵醒了我們這個娑婆世界耳根很利。

四十二字母,有母音、有子音,拼起來就是一個聲音。有一次我在飛機上碰到一個梵文學者,他是語言學的博士,我就問他:世界上這麼多音聲文字,能夠表達很深層義理表達最淋漓盡致的是什麼?我認為是中文,可是他說是梵文梵文是用四十二個字母去拼,能夠表達很深層很深遠的義理。

他說中文也是能夠表達很深的意境,但是梵文又高明。中文有些地方是含糊的,梵文的話它是不會含糊的,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過去就是過去,未來就是未來,是現在就是現在,它有一定的格式。

譬如中文字裡面,我是、你是、他是,到底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中文都是一個」。英文的話,我說I was,很明顯的那就指我過去小的時候如何I am,就是我現在如何我未來如何,就是I will be。你看,amwas就差很多但是在中文裡面,過去現在未來沒有什麼差別。再譬如單數、多數,中文要用數目字形容,英文的話就加ses,單數多數是不一樣的。

 

善男子!我唯知此善知眾藝菩薩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能於一切世出世間善巧之法,以智通達到於彼岸,殊方異藝咸綜無遺
文字算數,蘊其深解;醫方咒術,善療眾病。又善別知金玉、珠貝、珊瑚、琉璃、摩尼、硨磲、雞薩羅等一切寶藏,出生之處,品類不同,價值多少;村營鄉邑、大小都城、宮殿苑園、巖泉藪澤,凡是一切人眾所居,菩薩咸能隨方攝護。又善觀察天文地理、人相吉凶、鳥獸音聲、雲霞氣候、年穀豐儉、國土安危。
如是世間所有技藝,莫不該練,盡其源本。

 

我們心目中的菩薩可以說是包山包海醫方明、天文地理、語言文字、邏輯辯論,乃至於內明。經上講菩薩當於五明中求就是通達,精通了。五明當中,我們出家人最重要的是內明———對自己的身心能夠清清楚楚了解到這個身心是五蘊和合、四大假合去幻化出來的,沒有一個什麼靈魂,沒有一個什麼本性真如,你如果去執著這個的話,問題就沒完沒了。

剛才講到四十二字門,它都是入般若波羅蜜門。有些地方形容般若如大火炬,四邊不可觸,觸之為火所燒四面碰到就被焚燒了。我們修行,修行得很累很厭倦很痛苦,那就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的身心不了解,沒有內明———就是對自己的身心執著有一個我。這個「我」名稱很多,命者、見者、壽者,然後我們又給它一個名詞叫做阿賴耶識、真如、或者如來藏,給它許許多多名詞。你執著這個我能行善事,我修布施,我修持戒,我修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所以我們修得很累很累,修得起煩惱了,那就是缺乏般若智慧。

菩薩通達五明,他主要是為了利益眾生,是攝受眾生的一種方便。以我們出家的身分,我們還是在內明方面去下夫。至於這些天文地理算數,目前來講我們出家人少去碰為妙,因為我們的本分事就是對自己的身心打理好。身心怎麼去打理呢?從持戒、禪定、智慧。我們要了解什麼樣的身分做什麼樣的事情至於世俗這些技巧,那只是攝化眾生的一個工具、一個方便。

前幾天不是有一個女眾信徒來,她感冒好幾天,準備第二天要住院了後來我們幫她把手臂打一打,鼻子通了,第二天她又上山來,說現在不用看醫生了。所以這是攝化眾生的一個方便而已我們不要在這方面用太多心思那只是說我們懂得自保,自己保護自己。

你對自己的身心有一番理解,寒熱虛實、陰陽表裡,你了解這些道理,你就知道怎麼樣去調養你的身心。身心調好了,身安道隆,你要拜佛要打坐要修行都可以。這個色身給我們很多的好處,但是也帶給我們很多的煩惱,你如果不好好去養生的話,你就要養醫生,很多錢送給醫生。所以做為一個佛門弟子,色身一定要好好調養。在禪宗叫做調身、息、心、飲食、睡眠,這五個調好了,你要打坐入定修止觀才有可能。

世間很多知識,像金銀珠寶、珊瑚琉璃這些寶藏,我們不要去碰。有一次我在台中演講,一個很有錢很有錢的人,他的樓舘裡面隨便拿一個東西就是百萬的。他問我:師父你要什麼?」我說:不要我看你這些東西就像石頭,跟石頭沒有什麼差別,我還替你保管我這個身體都保不住了,我對它這麼好,它送給我老病死。我再去保一個東西,這麼名貴,又怕失去。他說:師父這是雞血石,你看整個石頭是紅色的。紅色有什麼意義?一張紅紙貼一貼包一包,比你的還漂亮,是不是。

出家人還是以內明為主,至於養生方面,多多少少自己要懂一些。你晚上起來廁所,口乾舌燥,你就拼命喝水,你的病就越來越重口乾舌燥,那是虛火,是身體寒氣太多了它沒有辦法表達,它用口乾舌燥警告你,可是你不懂的話,你拼命喝冰水,喝什麼退熱退火的,半夜起來喝水,你的身體就更糟糕這是基本常識。這些都是世間的一種技術,目前來講我們不需要去研究這些那是大菩薩,他的內明已經解決生死問題、煩惱問題,為了攝化眾生,他必須精通天文地理醫學衛生種種一切。

宮殿苑園、巖泉藪澤」,就是種種的景觀設計因為環境影響人很大,眾生是隨著環境而影響他的心境。你看有的人心裡很浮躁,一到寺廟來,把心安下來,合掌、頂禮、打坐,他感覺很舒服。因為在這個環境中,會影響到他的行為、心念所以我們還是要重視一個寺廟就是簡單乾淨、衛生整齊,這個還是很重要的。佛堂、客堂一定要亮亮的,讓人家進來有一種舒服的感覺。你為了省電,弄得暗暗的,佛堂也捨不得點燈,這個不對。

這是講到我們人類受環境影響很大,在那種氣氛當中,你自然會起正念、起善念,所以環境也是我們修行中要注意的。

真正的攝化眾生,你看過去的高僧大德,他什麼東西都沒有,只有三衣一缽,可是他能感召眾生來信佛學佛,就是他的戒定慧、他的修養。所以我們出家人還是以戒定慧三無漏學為主。眾生不是因為你長得如何、身相如何,你有什麼地位,你有什麼知識,你懂得英文數學天文地理,而來崇拜你是以你的德學德行來召感的。

我看過鄉下地方很多老菩薩、老尼師,老老的,也不識字,他就是老老實實的念佛,十年、二十年、四十年、五十年,七老八老了,很多信徒來供養,很多大老闆來護持。他以德學來度化眾生,不是用知識來度化眾生。我們知識是比不上那些博士碩士,我們比不上的我們要在戒定慧去下功夫,老老實實的,就是過這麼簡單的生活,每天跟戒定慧相應,那麼一年兩年、十年八年、二十年三十年,自自然然就有信眾來護持。

當然我們要記得,修行不是說要得到信眾的護持,而是一定要跟般若相應。時時刻刻要記住,以一切智智相應作意,不要忘記你是要成佛、度眾生,這兩個概念時時不要忘記而且你成佛不是一個人成佛,你要帶一群人,無量無數的人一起來成佛這是大悲心。一個是悲心悲願,一個是般若智慧,這兩個結合在一起,道業上才能夠進步。

我昨天念大般若經,它說菩薩有一種很嚴重的戒,我們以為是殺盜淫妄酒,沒有錯那是犯戒,但它說的戒是什麼?它說你修行,突然間你覺得生死很痛苦,煩惱多,你起一個念頭:算了吧,我證到阿羅漢也不錯,生死了了,沒有煩惱,我執我見沒有了,它說這個就是犯了最根本的大戒。

它還說什麼呢?你很多的煩惱,你還對它感恩。你們聽過這個話嗎?對煩惱要感恩。我看了覺得很有趣,經典怎麼會這麼寫!大般若經說:我們起妄想煩惱,沒有錯,你要去受生死受輪迴,但是你還有機會去成佛如果你對人生厭倦,對眾生冷漠,至多只能證阿羅漢,你是不能成佛的。所以我們還要感謝煩惱,有煩惱好讓你去造業、去受苦,在受苦當中你又起大悲心,起成佛的心,起度化眾生的心,這樣你還有成佛的機會是慢一點沒有錯,但你還是有機會成佛。這是大般若經講到的一種思想,很有意思。

禪宗有一句話,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起即覺,覺之則無」。念頭來了知道,我這個是貪瞋痴煩惱,我知道了,趕緊設法去轉移就沒事了。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覺察自己的身心,這個內明是最重要的2016/6/9【華嚴經卷七十六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1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