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參 瞿波女(下)——男女情欲

 

我們繼續來看第七十五卷,善財童子來拜訪一個女的善知識,叫做瞿波,釋迦種族的人。

我二十七歲時,陪道安長老去泰國開會,在泰國就遇到釋迦族的人。就是釋迦牟尼佛他的那些親戚,在尼泊爾附近還有他的家園,還有釋迦族的人。長得很高大,皮膚也不是我們想像的黑色印度人都是黑色,他是有一點紅潤紅潤的。釋迦族的人現在已經慢慢沒落了,生活非常貧苦佛光山得知釋迦族的存在,特別給釋迦族的孩子一個讀書受教育的機會,這是最近我們發現到有這麼一個善事。

善財童子去拜訪釋迦族的瞿波女瞿波是怎麼跟釋迦牟尼佛有這個法緣呢?這個歷史推演起來就很遠很遠了。在很久以前,有一個比丘叫做善光,那時候有個王都叫智樹,有千億城圍繞。

 

王都名智樹,千億城圍遶;有林名靜德,眾寶所莊嚴。善光住彼林,廣宣佛正法,辯才智慧力,令眾悉清淨。有時因乞食,入彼王都城,行止極安詳,正知心不亂。

 

因為當時的風俗,修道人一無所有,所以善光比丘必須托缽行乞,給眾生種福田。到哪裡去呢?就在這個國都裡面,挨家挨戶去托缽。他托缽的時候,行止安祥,正知心不亂。

 

城中有居士,號曰善名稱我時為彼女,名為淨日光。時我於城中遇見善光明,諸相極端嚴,其心生染著。次乞至我門,我心增愛染,即解身瓔珞,並珠置缽中。

 

城中有一個居士,名字叫做善名稱,他有一個女兒叫做淨日光。淨日光在城中,看見善光比丘托缽乞食,那種威德莊嚴的舉止,就生了愛染的心。善光比丘挨家挨戶托缽到她家的時候,淨日光因為心裡有愛染,就解開身上的瓔珞瓔珞是有錢人掛在身上表示身分有錢有地位,把寶貴的瓔珞跟吃的東西放在比丘的缽裡面。

 

雖以愛染心,供養彼佛子,二百五十劫,不墮三惡趣。或生天王家,或作人王女,恆見善光明,妙相莊嚴身。

 

雖然以愛染心供養,經過了二百五十劫,她不墮三惡道。這時間有多在二百五十劫當中,有時候生在天上,有時候出生在王家做人王女那一念的愛心愛念始終都在,掛念在善光明比丘的妙相莊嚴身。這個就是告訴我們眾生的染著啊

又再經過二百五十劫,總共五百劫,出生在善現家,名具妙德,這時候又見到這個太子了,生尊重心,一心一意就是想要陪伴他。當時太子就跟她講:我是修菩薩道的人,我要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我對妻子兒女這些不會貪戀的。

這個女的就說:只要你能夠迎娶我,將來你把我布施出去也沒關係,讓我這個身體受火來燒也沒有關係。後來太子迎娶她以後,就一起去拜見佛。見了佛以後,回到皇宮就跟他爸爸講我跟某某人去見佛國王就把王位讓給這個兒子,自己去出家了。

這是一段歷史,簡單說明了娑婆世界最讓人家牽腸掛肚的,就是男女之間這種情愛,我們眾生為了這個欲望,利令智昏。我們進一步探討,情愛從哪裡來?從顛倒心來,從著相來的。眾生是著相的,看到什麼就去分別大小方圓、青紅赤白,合你意的你就喜歡,不合你意的你就不喜歡。

這個地方就告訴我們,世間一切相都是假相就我們人來說吧,你把皮剖開來看,裡面是筋、骨、肉、血管、大腸、小腸、糞便,什麼都有。就是外面一層皮包起來,給你一個錯覺,很漂亮很莊嚴很好看那麼你著相以後,就有欲望了。所以佛經告訴我們,當我們六根觸對六塵時,不要被這些假相迷惑,就解脫了。

修行解脫的三個步驟第一是空,空解脫門。萬法都是無常,無常故無我,無我者亦無我所,所以用這個字來看宇宙間的萬事萬物。空不是沒有,是說萬事萬物,不管什麼人、事、物,一切是空無自性,沒有永遠不變的一個主體。

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幻相,在幻相的背後找不到一個主體」,這句話這麼長,我們就說空,沒有一個不變的主體。就好像演戲的,一下當皇帝,一下當乞丐,下台以後,哪一個是皇帝?哪一個是乞丐?沒有,只是演戲給你看。所以我們看到的萬事萬物萬象是如幻如化不實在這是從空進入到無相。

空、無相,然後無所願求。凡夫眾生世世生生就是執著現象界的背後有一個實體,有一個實在的什麼做為它的本質本體,這個叫做著相。一著相以後,貪愛執著什麼毛病都來了,煩惱業障就來了。所以我們修行佛法的人時時以境來驗心,眼睛看到、耳朵聽到、舌根吃到,六根觸對境界的時候,你要了解現象界的一切人事物不實在,只是暫時呈現在我們眼前,耍出種種的花樣,你能夠如如不動的話,那就無所謂了。

瞿波女生生世世這麼修,她的境界是怎麼樣子?

 

我見諸世界,淨穢種種別,於淨不貪樂,於穢不憎惡。

 

就是一個修行者有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的時候,對世間的一切,沒有什麼是很美好值得我貪戀擁有的,也不會有什麼令我討厭的。修道人沒有什麼歡喜,也沒有什麼討厭,只是平常心。沒有什麼愛恨情仇,也沒有什麼瞋恨拒絕遠離這是華嚴經很強調的:無有一物而可貪取,無有一法而可厭離

任何時空當中,包括我們的身心,世間的林林總總,在一個修道者來看,這些都是在演戲給我們看。演什麼戲?這個戲碼叫做無常無我,因緣所生法,都是在演這個戲。無常、無我、寂靜涅槃,當下你就能夠解脫自在了。

人跟人之間種種恩恩怨怨、聚聚散散,在短暫的一期生命中,始終不能覺醒一下結婚一下離婚一下打官司,因為不了解我、法皆空不可得,就是沒有智慧。學佛人時時刻刻用無常無我、緣生緣滅來看世間一切,得也好,失也好,得之不喜,失之也不憂,只是清清楚楚去面對。

也就是善知一切法相,而不生分別妄想心。因因果果、善善惡惡,這些現象是有的,但是假有,是暫時有,它的本質是空性的。因為是空性,所以隨著種種的因緣呈現在我們眼前,有種種的因果現象。因果是宛然而有,但它的本性是絕對空性雖然是絕對空性,隨著種種因緣又呈現在我們眼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所以佛法講:空才能建立因果,因果才能顯示空性。

宇宙的本來面目,它的標準作業程序就是因緣生因緣滅有因有緣世間生,有因有緣世間滅,這是阿含經裡面強調的。宇宙萬象都離不開這個SOP,一切都是快速變化的過程你要靜下心來去看宇宙的萬象時節因緣來了,以這個面貌呈現,待會兒又另外一個面貌呈現了如果你的心能夠如如不動的話,了解它而不被它所轉。就像木頭刻的木牛,獅子在旁邊吼叫,木牛無動於衷。就像花草樹木,很多鳥聚集來吃蟲,草木也無動於衷,你來就來,你走就走嘛。修道人就是不貪不染不執著,不被萬象所迷惑,他的生命是解脫自在的

學佛的人時時刻刻將心歷境,以境驗心隨緣做主,立處皆真,這是古大德告訴我們的修行不是把眼睛閉起來、耳朵起來,什麼都不跟人家接觸,不是這樣子的根、境接觸的當下,以境來檢驗自己的內心狀態。那般若經就更強調了,六根接觸六塵,所產生的六識以及六受,根、塵、識,這些都是如幻如化不實在。所以學佛就是把自己的身心打點好了,一切天下太平2016/6/7【華嚴經卷七十五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1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