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2肯定利他的自利性,超越兩難性

「即以利益諸眾生,
而為自行清淨業」
先度眾生,然後作佛
不要常怨歎自己業障深重
經典已經明白告訴我們
去利益眾生、布施結善緣
可以消你的業

 

你問現代人:為什麼要學佛?他常回答你:「學佛就是要成佛!」成佛做什麼?成佛度眾生這個理論說起來似乎很順理成章,信佛當然就是要成佛,成佛當然就是要度眾生。現在我請問大家:我們要先成佛再度眾生?還是先度眾生再成佛?

有人認為:成佛以後,相貌莊嚴、具三十二相,有神通、智慧,別人想什麼我都知道,知道他人的過去世、未來世,別人看了就會對我起恭敬心,那時我度眾生才輕鬆,所以我就要先成佛再度眾生。理論上好像是對。各位聽清楚,「好像是對,其實不對。」請問你是先富有了才賺錢?還是先賺錢才富有?當然先賺錢。你認真工作賺錢,一直累積下來才富有。

《梁皇寶懺》第九卷有一句話很值得深思,「先度眾生,然後作佛」。不是先成佛,是先度眾生,然後作佛。

四弘誓願第一句是「眾生無邊誓願度」,要先利益眾生才能成佛。但是我這樣煩煩惱惱,怎麼去利益眾生?我總得好好先修持自己呀!我叫別人不要發脾氣、叫別人不要做壞事,我自己總得先制伏煩惱、不要做壞事,所以「煩惱無盡誓願斷」。要斷煩惱的話,就要「法門無量誓願學」,舉凡念佛、參禪、研究經典,不論中觀、唯識、天台、華嚴都要研究,才能了解斷煩惱、度眾生的方法,了解佛陀是怎麼發心、怎麼修行的這些方法要先學,最後才是成佛。

這樣的次第排列,有他的道理存在。把眾生無邊誓願度排在最前面,有他的原因當你利益眾生、度眾生、勸眾生向善,這個心念發出來時,自然會約束自己止惡向善。你會警惕自己:我要度眾生,自己卻一再發脾氣,卻仍和他們一樣心量狹窄,仍和他們一樣說人家的是非、嫉妒人家,嗯,這樣不對!煩惱無盡誓願斷,多多少少我要自己約束自己。

所以,利益別人就是在利益自己我來這裡講經,最大的受益人是誰?是我為了來此講經,我得趕快看書、準備、研究所以是你們逼我研究讀書、用功精進,感謝你們大家成就我。

利他就是利己利益自己不一定利益別人,但是利益別人當中一定對自己有利。

比如你對父母、子女、妻子、家庭,盡了你的一分責任,家庭回饋給你的溫暖則不只是一分而已。你對父母妻子兒女盡心照顧,當你在外受到打擊、工作很累時,父母妻兒給你的溫暖不只是一分兩分而已。大家贊成嗎?學佛的人要學習先付出,千萬不要計較父母妻兒對你如何,你應該先下決心我要對他們多好多好!先利他才能自利。

《華嚴經》說:「即以利益諸眾生,而為自行清淨業。」你們常常說自己業障深重,現在佛經告訴你:去利益眾生布施結善緣可以消你的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