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頭山元光寺歷代祖師

 

一、前言

 

獅頭山灣勝之一,亦是名的佛教聖地,而位於最高頂的元光寺則是獅山最早的開山祖廟。元光寺創建於清光緒21年,西元1895這一年是日本殖民灣的開始。殖民五十年,民國34(1945)臺灣光復。繼之,民國38(1949)中華民國政府被迫遷臺,接著臺灣進入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時期。可以說元光寺的誕生見證大時代的歷史,也呈顯臺灣佛教從齋教化、日式化、到漢傳佛教的轉當下時空背景愈了解能體解元光寺歷代住持的道心,任世變修吾道」,恆於濁世闇夜作光明

 

二、歷代住持

 

第一代傳燈邱普捷(淨源上人)(任期1985-1921

第二代傳燈比丘普霖 字性圓(任期1921-1936

第三代傳燈比丘佐久間尚孝(任期1940-1942

第四代傳燈比丘本善和尚(任期1942-1946

第五代傳燈比丘如淨和尚(任期1946-1948

第六代傳燈比丘德全和尚(任期1948-1953

第七代傳燈比丘會性 字亞航(任期1953-1957

第八代傳燈比丘今印 字本明(任期1957-1969

第九代傳燈比丘振 字性梵(任期1969-1974

第十代傳燈比丘普獻 字傳起(任期1974-

 

(一)殖民時期

第一代傳燈邱普捷
清光緒21年(1895)至民國10(1921)

 

元光寺的開山者為邱普捷( 1853 -1921),桃園大嵙崁(大溪)人,師承福建福清齋教龍華派一是堂,其在齋教的位階是「太空」,故邱普捷也稱邱太空,另稱淨源上人。

他於自家創辦龍華派善道堂,來獅頭山採樟腦,發現此巖洞中骷髏累累,心中不忍,經峨眉地主曾春秀捐地,加以十方善信募化資助,巖寺得成。另有一說:他上山採樟腦時遇盜賊,他躲在巖洞內觀世音菩薩,結果盜賊找不到他,他撿回一命以後就在此修道。

清光緒21年(1895)創建,初建是四合院式,大殿乃由天然之巖洞鑿寬而成。初名為「獅巖洞善道堂」,1940年才改稱「元光寺」。

時空背景:

*1895年日軍進駐臺灣,臺灣人民不甘異族統治,紛紛組織義軍對抗當時因反抗而被誅殺的臺人超過萬人。龍潭客家抗日義士即有78人殉國,當場被日軍以武士刀一一斬首示眾

*1915年,發生西來庵事件(焦吧哖事件),被判處死刑者高達866人。當時西來庵是一座齋堂,因此齋教信徒受累者不少,包括黃開郎(勸化堂堂主)、曾春秀(元光寺捐地者)也被懷捕,後經調查,兩人無罪釋放。事件後,日本政府對鸞堂、齋堂活動控制極嚴,甚至派日本僧人擔任住持,以為監視。

*「齋教」,是日本學者岡松參太郎(1871-1921)於日治時代在臺灣作「舊慣調查」,所創造出的宗教派別之名詞。當時流行於臺灣的民間宗教:「龍華教」、「先天道」、「金幢教」,由於皆有茹素的特徵,當局統稱為「齋教」,齋友聚會的建築物叫作「齋堂」。當時總督府視齋教三派為佛教旁支,因而齋教亦有「在家佛教」別稱,但實際上齋教思想摻雜「儒釋道」,兼容民間信仰,不論教義或根源等,都和傳統正信佛教信仰截然有別。(註一

*龍華教派,起源於明朝,於清朝傳入臺灣,成為臺灣民間信仰的一支。龍華教派,法號帶「普」字。門徒階級可分:空空、太空、清虛、四偈、大引、小引、三乘、大乘、小乘等九品位階。空空為最上級,可任該派傳燈掌教。臺灣目下無空空級位,概由太空級代掌。

*殖民時期,臺灣佛教受日本影響,出家後仍沿用俗姓,譬如第二代祖師普霖和尚,俗姓葉,當時的文獻記載是「葉普霖」。直到臺灣光復後,始依中國佛教制,僧人皆以「釋」為姓

 

第二代傳燈比丘普霖 字性圓
民國10(1921)至民國25(1936)

 

普霖(18621936),俗名葉標泰,亦為龍華派太空位階。民國104月,邱普捷去世後,即被選為住持,翌年繼任。

普霖是日治時期相當活躍的齋教人物,民11年(1922)南瀛佛教會成立後,新竹州選出幹事兩人,普霖即是其一。民16(1927)任南瀛佛教會理事。桃園齋明寺第四代住持江連枝(普梅)禮葉普霖為師(齋明寺所供奉的長生祿位,有葉普霖其人)。臨終時交待侍者拿紙筆來,他講了四句話:一切佈施,念起即捨,利生無住,任運隨緣」。

普霖與妙果法師(中壢圓光寺開山祖師)本居地同為中壢郡金雞湖,兩人不僅認識,亦有親戚關係。在其家譜中,載明其為龍華派太空,不過他可能後來出家,旁證是民國25(1936)《圓光寺同戒錄》中有兩位比丘尼是禮「性圓」出家。普霖不僅是圓光寺建立的功德主之一,還是元光寺第八任住持本明法師之父,而本明法師即是禮妙果和尚出家。

元光寺與勸化堂並稱為獅頭山的開山祖廟,但由於普霖本身剃度出家,元光寺由齋教轉成佛教,變成對外開放的佛教教團。(註二

時空背景:

*日本在臺推行皇民化運動,於1922年成立「南瀛佛教會」之全臺性組織,齋堂參與南瀛佛教會後,逐漸轉型為日式佛教使臺灣佛教寺院之設備、僧侶服飾,及一切儀式、法式等,均呈現日本化。譬如1938日僧田中應海任開善寺住持加強對民間信仰的壓制,令誦經全改以日語。

*19151937年,即使處於日本殖民下,臺灣一直沒有中斷與大陸佛教的互動與交流。這一時期赴大陸受戒的和尚有如淨、斌宗等。臺灣的許多僧侶齋友也都有遊歷大陸名山大寺,感受大陸深厚的佛學積澱之經歷。19244月,新竹獅山獅巖洞葉普霖氏,赴大陸各處名山遊歷。(註三)

*妙果法師(1884-1963),姓葉,俗名阿銘。十三歲時,父親過世,隨後三個兄長也相繼死亡,所以開始茹素。十九歲依大陸覺力禪師披出家,後親近福建鼓山良達禪師多年。民國7(1918)創建中壢圓光禪寺,民國9年落成。覺力法師應妙果法師之請,渡海來臺,在臺廿年間,全心致力於弘傳戒律培育僧尼建寺安僧等菩薩行業曾七次傳戒和多次舉行水陸法會,使信徒的皈依數量迅速增加,一些私人齋堂都因此改成正統佛寺。

 

第三代傳燈比丘佐久間尚孝
民國24(1935)至民國34(1945)

 

佐久間尚孝(1895 -1977)1922年來臺,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才離開臺灣。1925年任新竹寺住持,同時管理新竹一帶曹洞宗聯絡寺院,如靈隱寺(1933-1945)、元光寺(1935-1945)、勸化堂(1941-1945)、開善寺等,多達二十多間的兼任住持職務,可以說是當時新竹地區最具影響力的日本僧侶了。1977年去世,1980年分骨後,奉安於新竹市大眾廟、獅頭山開善寺。

時空背景:

*日據時期,大部分的寺院為尋求保護,都會找一位有力的日僧當掛名住持。在竹苗一帶,大都由日本曹洞宗僧侶佐久間尚孝禪師掛住持之名。但,實際上他一年來個三兩次,根本不管事,掛名而已。這也是一般寺院在記載歷任住持時,完全不提日僧住持的原因。(註四)

*1940年,獅巖洞善道堂改稱元光寺,納入日本佛教之聯絡寺院。(註五

 

第四代傳燈比丘本善和尚
民國25(1936)至民國35(1946)

 

本善和尚(1892-1968),俗名陳榮盛,法號「明靜」,臺北深坑人氏。民國13(1924)到獅山勸化堂出家,並積極參與勸化堂與開善寺之建設。

時空背景:

*1936年刊載在南瀛佛教會會報第十四卷的文章到獅山去,作者張微隆寫到:「元光寺住持為本善法師,當時住眾五十名。」南瀛佛教會會報第十四卷中載明:「元光寺住職為本善師」,足證佐久間尚孝只是掛名住持。

 

(二)光復後、中華民國政府遷臺

第五代傳燈比丘如淨和尚
民國35年(1946)至民國37年(1948

 

如淨法師(釋魏開,1890-1963),新埔枋寮人。據大陸巨贊法師1948年《臺灣行腳記》說:“獅巖洞元光寺,開山於清光緒間。住眾六十餘人,女性占三分之二,住持如淨。”

水簾洞:1902年如淨法師發現獅山最大的天然巖洞,次年在洞內創建梵音寺。
金剛寺:1914年妙禪老和尚所建,1935年毀於關刀山大地震,1949年由如淨法師籌資修建,並兼任住持。

時代背景:

*呂佛庭教授一直和佛門有深厚的因緣,19486月抵達臺灣,1949年初到獅頭山元光寺時,便興起離俗出家的念頭。呂佛庭拿出勸化堂達真法師的介紹信,向住持如淨老和尚表明來意,老和尚很歡迎,但是勸他先在寺中住一段時間看看,如果適合再剃度出家。於是呂佛庭在元光寺住下來,並且在寺中住了半年之久。出家因緣不具,未能如願。不過這一次在獅頭山,以到開善寺聽慈航法師開示的因緣,皈依於慈航法師座下,並受持五戒。(註六)

 

第六代傳燈比丘德全和尚
民國37年(1948)至民國42年(1953

 

時空背景:

*民國38(1949)中華國政府迫遷來臺519日頒布戒嚴令

*隨著政府迫遷,大陸的法師也紛紛來到臺灣,看到臺灣佛教混含民間信仰外,大抵呈顯的是龍華派、日本化派的型式,意識到革新的必要。第一個改革是「讓僧俗男女有別」,作法是傳三壇大戒,以佛陀的戒律樹立僧倫秩序。民國42(1953),由臺南白河大仙寺開始傳授三壇大戒這是戰後首度傳大戒,其意義被學者譽為「傳戒革命」。

*民國37年秋冬之際,慈航法師(1892- 1954 )應中壢圓光寺方丈妙果和尚的邀請,由新加坡聘請來臺創辦僧青年教育。開學後,男女學僧約六十餘名,可惜都不通國語,慈航法師一身唱獨角戲,實在辛苦。37112日在圓光寺開辦了開辦了臺灣第一所佛學教育機構臺灣佛學院386月佛學院試辦結束,主要原因是:由中國來臺親近慈航法師的僧青年逐漸增多,造成圓光寺經濟無法負擔。那時,謠言迭起,或說中共匪諜冒充僧尼混入臺灣,於是大肆逮捕大陸僧青年,慈航法師喊出「搶救僧寶」的口號。為了安頓來臺的僧青年,384月成立基隆「靈泉佛學院」。不久,學員人數也持續增加,慈航法師再次奔走到苗栗獅頭山,得到勸化堂達真法師與開善寺如淨法師的支持,38528日在開善寺舉行獅山佛學院開學典禮,同樣因經濟困難,不久就停辦了(

 

第七代傳燈比丘會性法師
民國42年(1953)至民國45年(1956

 

會性法師(1928-2010),俗姓陳,名華生。民國17年生於新竹縣南庄鄉獅山村,祖籍廣東客家。為學習佛教正統梵唄,1944(17),請求住進元光寺,成為掛單的白衣。由於寺中妙清老法師(曾前往大陸學天)之接引,而開啟其閱覽佛典的因緣。妙老法師圓寂後留給會師許多木板經書,得益匪淺,就逐漸萌生出家的念頭。

民國36(1947)在元光寺依悟遍()老和尚落髮出家,法號會性,法名「宗律」。是年斌宗法師在元光寺講地藏經,會師任侍者並將老法師所講的閩南語譯成客家話,會師一句不漏的譯話,真是一鳴驚人!37年斌老又應邀到獅山勸化堂講阿彌陀經,會師與斌老門人同任覆講。

民國37年慈航法師來成立灣佛學院,會師入院受學,慈老知會師是一人才,除一般教課外,另外每晚為會師一人秉燭講大乘起信論。又常追隨慈老到中各地宏法時之譯語。民國38年,掩關獅山雲霞洞,閉門獨修,三年有餘。

出關後,民42(26)春,接任元光寺方丈,拆除大殿重建,當時元光寺山路尚未開通,一沙一石均由寺眾自山下搬運至山頂,工程艱苦卓絕。民43(1954),元光寺大殿重建落成,為弘傳戒法,元光寺接辦臺灣光復後第二次傳三壇大戒,聘請道源、妙果、如淨等老法師為三師。戒期共32天,有152位新戒子。以精誠能感,致有後山湧泉及護法現身的顯應事蹟。

住持元光寺時,因山上無大藏經,曾懇請慈航法師之徒孫優曇法師,在香港代請大藏經一部,寄到時,因山下郵局代辦所無法送上山,於是動員全山僧尼,每人捧持一本,送到山上3600級石階最高的元光寺。所以會師亦被眾僧公認的獅山之寶。

會師牢記蕅益大師:「倘名關未破,利鎖未開,藉言弘法利生,止是眼前活計」的銘言,45(195629)即卸元光寺方丈職,隨即掩關於後山,將關房命名為靈峰蘭若,表明終身以蕅祖為模範。

從民79(63)起,前後十三年,陸續而密集在屏東普門講堂講授各種經論,其中又以二遍《楞嚴經》(一次客語,一次國語)最讓人驚歎。一生中著述甚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編集《大藏會閱》。民國99211日農曆年前,坐化於屏東普門講堂方丈室。生前遺囑交代,千萬別尊稱他為比丘,留言『死就死了,還有啥好讚好頌?』享年83歲,一生淡泊名利。

時空背景:

*民國43(1954),慈航法師圓寂。法師來臺六年,在臺灣佛教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搶救僧寶、致力興學、栽培人才,安置大陸來臺之僧青年。江燦騰先生稱,慈航法師是「站在臺灣佛教界變遷點上」的一位法師。

*民國42(1953),道安法師(1907-1977 )應汐止彌勒內院慈航法師的邀請前去講學任教。因弘法熱忱、交友廣闊,很快就在臺北建設了松山寺,每年都辦有暑期大專學生佛學講座。民49(1960)慈航中學建校並招生。民50年晉升善導寺住持。51年將獅子吼雜誌復刊。60年榮任玄奘寺住持。世壽71

*斌宗法師(1911-1958),鹿港人,俗姓施,祖先為當地巨富,父親為名醫。十四歲時,趁家人熟睡之際逃往獅頭山,禮金剛寺閒雲禪師(妙禪法師)剃度出家。雖僅是十四歲的沙彌,卻已開始參訪路程,足跡遍及各古剎。但結果卻令他大失所望,當時臺灣佛教幾乎僅限於趕經懺法會,並不求對於佛經的瞭解。民22年發心前往大陸求法,23年在大陸天童寺受戒,戒和尚是圓瑛法師。29年返臺,大施法雨利生。

 

第八代傳燈比丘今印 字本明
民國46年(1957)至民國58年(1969

 

本明和尚(1891-1986),桃園人,俗姓葉,名發珠,乃第二代祖師普霖之子。民國2(1913)在齋明寺參加龍華派七日「過光場」,法號普昌。中年禮妙果和尚出家,法號本明。日常修持以參禪、拜經、念佛為功課,曾拜滿三部華嚴。

民國46(1957)任元光寺住持,歷時十二載,任期內全力擴展寺宇,建客堂及骨塔。民58(196979)辭退元光寺住持。八十三高齡時,再應中壢檀信護法堅請,任中壢圓光禪寺第三代住持。因年紀大,做一年就堅持讓賢。

民國54(1965),日常法師(福智創辦人)在元光寺追隨本明法師剃度出家。民國57(1968),日慧法師(1926-2008)於元光寺追隨本明老和尚剃度出家。本明老和尚受信徒邀請接任中壢平鎮湧光寺住持,特命日慧法師助理寺務。

民國75226日圓寂,享年96

 

第九代傳燈比丘振慈 字性梵
民國58年(1969)至民國63年(1974

 

性梵法師(1920-1997),俗姓黃,名奎。世居福建小農村,為勤勞奮勉之農家子弟。十七歲在家鄉當教員,時值日本軍閥發動戰爭侵華,於是投筆從戎。民國38(1949)政府來臺,法師卸下戎裝,於基隆開設自由書局所往來者皆學佛人士,因此種下日後出家因緣。於慈航法師處皈依三寶法號「慈萬」。

民國51(1962 42歲)於苗栗靈峰蘭若依會性法師出家。民53 年至54年,創辦「無量壽放生會」及「無量壽印經會」,影響所至才有61年之「普門文庫印經會」的誕生。

民國57119(1968),晉山元光寺第八代住持,建講堂、寮房、水塘,其中以重修道德門至望月亭的登山石階最為艱巨,因為沙石皆悉山寺僧人肩挑搬運。民63(1974)辭退住持。

民國63 年至65年:擔任慧日講堂當家並代理住持。民國66年至70年:擔任新竹福嚴精舍住持。一生講學度眾無數,其著作共完成九冊淨土大乘經論民國86199777歲)安詳往生。

時空背景:

*1987年,解除戒嚴令。

*禪慧法師所寫的修行人的風骨──緬懷性梵老法師〉,可見元光寺當時的艱困。民國58冬,佛七圓滿後,又在山上住了一個多月,這期間印象最深刻的是,參了山上搬米行列,從山腳下把一包包的米,用傳遞的方式,運到寺裡。這時候才深深體會到,山中修行大不易!不管一粒米、一根柴火,都要費好大的勁才可以得到那時候,山上的交通,沒有現在這樣便利。彼時之台灣,民生物質仍極匱乏,經濟尚未起飛,山中修行生活十分清苦。同學回國後,將在獅頭山所見所聞稟告師父,即後來之大馬佛總主席寂晃上人(1920~2011),晃上人知道後,1973年從印尼廖內島媽祖宮住持化光老和尚(1891~1973)往生後衣鉢中,撥出一部匯來臺灣,供養元光寺僧尼大眾,聊表對性梵法師昔日提携青年後進之恩德。」(

 

第十代傳燈比丘普獻 字傳起
民國63年(1974)至民國79年(1990

 

普獻法師(1943-),俗名曾振陸,出生於花蓮吉安鄉。民國53(196421)依止新加坡華嚴精舍廣義老和尚披剃。剃度不久,即入伍當兵。民國56年退伍,年底在臺中慈明寺受戒。之後,秉承老和尚教示,住山禁足,自我充實。後來到日月潭玄奘寺協助道安法師;民國6162年間在臺北慧日講堂當監院,並協助印海法師建圖書館。

民國631010(197431),接任元光寺住持。當時山上沒有車道,一切物資靠肩挑,走1700級石階,法師克服種種困境,自民國64年底動工,659月才完工,終於開闢一條從山下直達元光寺的車道。除了道場建設,更致力於各種法務,諸如舉辦建智營、斷食班、兒童夏令營、精進佛七,以及各種不定期的講經法會,到淡大、輔大、臺北商專等大專佛學社演講,到東南亞、北美遊化...

民國79(1990),卸下元光寺住持。之後,元光寺歷經四位住持,任期都不長久,在住眾極力請求下,法師再度接起重任,於民國88年晉山元光寺住持。

時空背景:

*廣義法師與廣欽老和尚是同一法脈,字號的傳承為:「佛喜轉瑞,廣傳道法」。普獻法師為「傳」字輩。《道安法師日記》中寫:「玄奘寺擬換傳起為當家」,指的就是普獻法師。

*1960年代確認「客廳即工廠」經濟政策1974年,時行政院長蔣經國推動十大建設,這些重大的經濟政策及設施,使臺灣晉身亞洲四小龍之列,創造難能可貴的臺灣奇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