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法王子住

佛子云何為菩薩法王子住此菩薩善知十種法何者為十所謂善知諸眾生受生善知諸煩惱現起善知習氣相續善知所行方便善知無量法善解諸威儀善知世界差別善知前際後際事善知演說世諦善知演說第一義諦是為十

我們先來解釋法王子」,簡單講就是佛子佛就是法王

什麼叫作法王於法自在一切世間的萬事萬物法對他來講不會迷惑而且是清清楚楚一點迷惑都沒有了這些法千變萬化不能引動他的心念叫作於自在名為法王那這些菩薩也有這點功夫而且還繼續在學習所以叫法王子

佛的弟子在跟佛學習的這些後輩都稱為法王子跟隨佛陀腳步前進的人我們就稱為法王子你現在發菩提心有慈悲喜捨修戒定慧修六波羅蜜那麼你也是法王子如果你所修行的一切都是我我要如何我要如何即使你出了家持戒持很莊嚴你不是法王子因為你沒有發菩提心

所以持戒莊嚴發菩提心修慈悲喜捨修六波羅蜜在生死當中不疲不厭樂住生死你也是法王子如果你覺得世間很苦活在世間是多餘的沒有什麼意義悲哀的隱遁的即使持戒莊嚴修禪定修的很高深智慧很高超但是跟佛陀的菩提心不相應就不叫作法王子

我們知道過去的王子要接王位的皇帝要把國家大事全部交給他所以還沒有登位之前叫作皇太子登位以後就叫作皇帝

那麼我們來看地藏經講到地藏菩薩的願力釋迦牟尼佛他離開這個世間了他把我們交給誰就交給地藏菩薩地藏菩薩千生萬世在娑婆世界化千百億身來度化我們為什麼呢地藏菩薩有大願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你看那個願力有多大所以釋迦牟尼佛把我們交給地藏菩薩要地藏菩薩生生世世在這個娑婆世界來引導我們向善向光明當然,《地藏經裡面也有觀世音菩薩也有普賢菩薩還有文殊師利菩薩在地藏經裡面都有談到了

佛陀是悲智願行圓滿成就佛坐在中間旁邊就是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表我們信佛學佛的人就是修悲智願行這四個學分這是正常道的修行方法修悲心、修智慧、修願力修實踐如果我們修悲智願行的話我們就是法王子

佛陀如來家業就付給在修悲智願行的僧團由僧團把這個法開展出來佛法就普及到全人類的內心這個世界慢慢就會好轉轉成極樂世界這是佛陀出現在人間一個重要的意義這個重要意義慢慢被某些人加以抹煞不斷的加以醜化認為人生在世是悲傷的沒有意義的短暫的無常的所以我們整個佛門充滿著悲哀灰色逃避厭世的氣氛越來越濃厚

為什麼我們要選十住品十行品就是要我們明瞭佛陀出世的本懷讓各位真正的了解佛來到這個世間的真義是什麼我們學佛的人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接受佛法修學佛法弘揚佛法如果我們討厭這個世界討厭人生這個跟佛的大悲心是不相應的

所以這個地方講到第九住法王子菩薩是要承擔如的家業我們平常說出家人僧團弘法是家務利生是事業那現在呢我們覺得弘法就是弘什麼法呢?我們弘的法就是覺得這個世間是悲哀的人生是無望的、是灰色沒有意義的這個跟佛陀要求我們的弘法我看我們要好好檢討

肯定人生擁抱蒼生宇宙事就是我的事我的事也離不開這個宇宙,你有這份承擔學佛才更有意義。如果連這個承擔都沒有自己不願意承擔叫別人也不要承擔這是佛弟子的態度嗎?所以,為了要讓這個世界更莊嚴我們要在戒定慧下工夫在慈悲喜捨上下工夫才能夠善知諸眾生受生善知諸煩惱現起善知習氣相續善知所行方便善知無量法」。

就是說我們要改變眾生的心態第一個一定要先從戒定慧下手,從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來大我們的心胸從六波羅蜜的真正實踐當中去跟眾生接觸用四攝法來攝化眾生但是怎麼去攝化眾生呢一定要知諸眾生的受生眾生的習性他前生前世做了些行為他到裡投胎轉世,所以他現在會有這種行為。

眾生輪迴的情形一定要有宿命通有了宿命通才能知道眾生受生的行為;眾生這生死掉他會到裡投胎轉世,有宿命通了解的話度起眾生來才方便

還要善知諸煩惱現起知道自己的煩惱怎麼樣生起怎麼樣變化怎麼消滅也知道眾生的煩惱是怎麼樣生住異滅這樣子才好對治。而不是說我這個法門什麼法門都可以包含在這裡面一個法門包括一切法然後度盡一切眾生世界上沒有這一回事

華嚴經裡面講的很清清楚楚諸佛世尊不以一法來度盡一切眾生眾生的病千差萬別眾生的心念想法觀念煩惱那真是千差萬別就要千差萬別的法門方便攝化就像醫生幾十萬種的藥來對治眾生的病因為眾生的病太多太多了千千萬萬種還要不斷的發明否則趕不上所以眾生有多少病法門就有多少我們不能以單一的一個法門來度盡一切眾生而且知眾生的煩惱習氣他的知見知解都要清清楚楚你不能說任何人只要用這個法門都能夠受用不見得

就簡單的一個事實來講好了我們穿的衣服你看每一個人穿的衣服顏色不同形狀不同千奇百怪我們吃的東西中國人跟外國人吃東西差別太大了習慣不同歷史背景不同文化不同教育不同風俗不同我們要了解他才能攝化他

所以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眾生這麼多的煩惱我們就是要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才能讓自己的身心受益也讓眾生的身心獲得利益否則的話我們會學懶什麼法門都不願意學,說我們學一門深入結果是一門陷入學懶了。單學一個法門營養不良造成法門被歪曲從大的巷道變成小巷道小巷道變成死胡同這是我們佛教的危機希望各位善知識要盡心去思考這件嚴肅的問題

所以,從這個地方我們可以了解到菩薩的攝化眾生必須通達世間出世間種種的道理必須能夠了解眾生的煩惱習氣還要懂得以種種方便來攝化眾生當然這些必須通達無量的法

然後,要「善解諸威儀」,這也是攝眾生的一個方便臥都是攝化眾生的身教所以身教比言教更重要

行住坐臥有一定的規矩比如說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這是出家人的威儀,也涉及到我們的生理健康我們的脊椎骨挺直對身體有相當大的幫助所以坐如鐘立如松行如風因為風是直線的走所以走路的時候不要東看西看走路不正直。臥如弓的話,就是右側吉祥而臥。這些都是攝化眾生的一個方便

善知世界差別」。講到世界佛經裡面簡單分成淨世界跟污染的世界或者是叫作穢世界有些世界是從清淨的世界慢慢的到不淨因為人心污有些世界可以從不淨到清淨,因為大家了解到不淨的世界影響太大了所以大家有這種覺醒慢慢的從身口意改善這個世界又變成淨的世界

清淨的世界不清淨的世界都是眾生在做主導那麼宗教也就是在主導這個世間能夠從不淨的世界邁向清淨的世界世界的差別不定性空性是隨著我們眾生的發心而改變的

善知前際後際事」。人類的一切可以說歷史都在記載過去的事情叫作前殷鑑我們讀歷史知道過去的成敗興衰然後我們知道往後怎麼走所以這個歷史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我們讀佛經也是如此除了以經來經之外就是經史同參某一代某一個歷史的背景當中會產生某一種思想某一歷史時代才產生出來的思想所以對於整個人類的歷史過去現在未來做為一個菩薩不能說只解當前現在現在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是過去的延續或者是變好或者是變壞做為一個菩薩要清清楚楚什麼樣的思想對人類不理想結果會危害人類,我們要事先防微杜漸,叫做善知前際後際事

那麼,什麼叫作歷史什麼叫作哲學什麼叫作宗教

有事實但是沒有真理這就叫作歷史。你看過去的歷史人類互相殘殺互相鬥爭有這個事實那殘殺是真理嗎鬥爭是真理嗎所以說歷史有事實沒有真理。他為什麼非殺來殺去呢沒道理都是無明無真理歷史只是很清清楚楚的記載已經生的事情

如果是有道理但是沒有事實那就叫作哲學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談天說地把人生的道理說的頭頭是道可是實踐起來又是滯礙難行這個就是有道理有真理聽起來似乎是如此但是不能解決我們現實人生的一切所以有真理沒有事實比如我們建立一個第一因,說宇宙是怎麼產生的那可以說是上帝可以說絕對真心反正就是第一因從第一因產生萬事萬物聽起來似乎是如此可是跟現實人生又不太符合

宗教就不同了有真理有事實能夠解釋這個抽象人生的一切又能回歸到現實人生當中去解決我們人生種種的衝突矛盾

這個地方講到前際後際的事就是一個歷史的演變過程當中的種種現象我們必須了解通達才知道以過去作為前車之鑑然後知道未來什麼樣方向才是正確所以歷史是非常重要的那我們讀經的時候除了以經解經就是要經史同參經跟史互相參證

善知演說世諦善知演說第一義諦」。中論裡邊有這麼一句話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一以世俗諦二第一義諦。」因為眾生的根機千差萬別所以佛說法有分二種層次第一種層次有我有人有眾生有壽者有輪迴有業報這個立場來說明現象界的一切讓初入佛門的人有所遵循有法則來離惡向善這個是世俗諦就是一般正常的心理正常的心態所了解的事實所了解世間的真相佛陀按照這個世俗諦來說

第一義諦呢是聖者的境界聖者所理解的世間現象超越我們一般正常人的所見所聞

舉一個例子來講比如杯子裡面裝了水我們放進一枝毛筆這個毛筆是直的可是我們看到在水中的筆是彎曲的。以世俗諦來講這枝筆在杯子裡面看起來是彎曲的這是我們正常人的眼根所見,的確水中的筆是彎曲可是筆事實是直的筆是直的這是它的本來面目這個叫作第一義諦那放在水中的時候大家看起來是彎曲,這叫作世俗諦。

再假設有一條路很直很直比如說這條路是二十公尺寬的馬路我們看眼前的路是很寬很寬二十公尺可是我們往前覺得這個路越來越小幾乎是幾公分了,實際上當我們走到遠方一量,它還是二十公尺寬。那我們說這條路越變越小這叫作世俗諦

世俗諦,是就世間的真理世間人共同的心理現象所看到的世界我們說這條路前面寬、後面小沒有錯任何人一看就是這樣子的這個是世俗諦世間真理所以世間就是那麼如幻如化看起是如此事實上不見得如此

第一義諦簡單說是聖者的境界比如我們眾生覺得有一個我我的家我的事業很真實的一個我那聖者來看呢這一切都是無常如幻如化暫時屬於你暫時你支配世間的一切一切都是暫時的一個假象,暫時這個房子是我的暫時這個田地是我的五十年以後我失敗了我把它賣掉又是別人的了所以世間的一切我們只有使用權不能有永久的占有權都是暫時的

這個肉體也是暫時讓我們使用它五十年七十年到八九十年的時候不但我們不能用它還要拖累為什麼呢坐立不安睡一睡腰酸背痛吃東西沒味道看東西迷迷糊糊尤其平時不讀書的人一到老的時候變成老人癡呆症失智症我們多讀書多讀經書可以防止年老的時候失智所以身體也是一種假象。

這個假象,一般人就是沒有智慧我們都是以世俗諦來看世間所以有得有失有毀謗有稱讚這個在世俗諦裡面都是有但這些都是暫時的有叫作假有而不是沒有

在勝義諦來講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眾生三無差別一法不立但是世俗諦來講一法不捨是非恩怨種種一切一切又是宛然存在所以諸佛以二諦為眾生說法世俗諦第一義諦。第九住的法王子菩薩就是二諦通達他說法橫說直說都是道理們聽經聞法的時候才不會覺得說矛盾這個師父在說的是世俗諦依世間的真理來說明某一個道理如果說一切法是空性的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無世界無輪迴無生死這個是約第一義諦來說明它

舉個例子來講如果我們把三根火柴擺成平行的三根看起來這是一個「川」;如果我們把這個三根火柴拼在一起看起來是三角形學幾何學的人馬上說它的內角180同樣的三根火柴擺直的就是川連在一起的時候變成三角形,那你不能說這個三角形就是等於那個川不對的,因為擺法不同

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要用世間的真理來了解來解決問題然後在證悟剎那是用第一義諦就是無常無我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無佛無世界這個字作為第一義諦的最高境界。最後這個念頭也要去掉所以法沒有矛盾的地方是說法者跟聞法者之間是不是能夠相契相應。而法王子住菩薩對這個世諦跟第一義諦都能夠圓融通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