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十行品第1

我們十住品講完了為什麼講十行品》?行是行為是實踐佛法不是單單是解釋人生的現象了解一些道理就夠了而是要付諸於實踐那在菩薩十行品裡面就開出了十種波羅蜜,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等

平時我們所了解的六波羅蜜,這裡有詳細的解釋如何將佛法甚深的義理納入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能夠利益自己的身心也能利益眾生的身心。所以《十行品告訴我們生命的最佳的投資是什麼從生命的最佳投資當中讓我們生命得到了提升,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品

那說法的人是功德林菩薩。「功德林」,取這名字非常有意思通常我們做善事做義工那叫做福德功德和福德是不太相同的功德是和無我相應是透過無常無我的證悟不是用事相上的布施持戒就可以達到的那必須自我淨心淨化我們內心的一個功夫一定要用功向自己的內心深處去探討就叫做功德那一般身外之財去佈施不必用多大的腦筋就可以達到的那叫福德

為什麼說「功德林」呢?林就是山林、樹木嘛,表示很多很多功夫才能達到這個境界。


爾時功德林菩薩承佛神力入菩薩善思惟三昧


在經典裡面我們可以看到當佛菩薩要講經說法的時候都是先入定也就是說我們要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一定要集中心力靜下心來想一想所以戒定慧叫做三無漏學,有持戒的基礎才能修定在定中觀察身心的無常無我才能開智慧無漏就是沒有煩惱,戒定慧三無漏學可以斷煩惱


功德林菩薩他來講經說法也是一樣要承佛神力」就是三寶的加持佛陀加持讓他能夠把佛陀的原義一一呈現而不會曲解佛陀的原義。然後「入菩薩善思惟三昧」。


入是三昧已十方各過萬佛剎微塵數世界外有萬佛剎微塵數諸佛皆號功德林而現其前,告功德林菩薩言:善哉佛子!乃能入此善思惟三昧。


這是講到一佛出世千佛擁護佛佛道同那麼有人講經說法不但是人天讚歎連十方的諸佛都來歎隨喜十方有無量無邊的諸佛也叫做功德林來現身就告訴功德林菩薩說真是稀有難得]!你能夠入善思惟三昧


善思惟三昧」,從這幾個字看起來在我們所理解的三昧或者是定一般人以為說打坐入定就沒有妄想了那是叫做入無想定是外道定在佛法的定不同佛法的定是有觀叫做止觀雙運止中有觀觀中有止就是在定中觀察身心的無常無我觀察身心的如實相


所以不要以為說入定的時候就是不動念修到沒有念頭就是沒有煩惱不是這個意思那叫做什麼呢叫做木石無心我們活活潑潑的人難道要修成像木頭一點反應都沒有嗎那不是退化了嗎


我們眾生有許許多多的念頭不斷的想而且是亂想妄想胡思亂想所以這個作用失去了而且煩惱越來越多不斷的想就不斷的煩惱不斷的煩惱就不斷的想變成惡性循環


但是菩薩在定的當中是去觀眾身心的如實相,觀身心無常無我也不是去想像他無常無我而是觀察他本來就是無常無我所以叫做善思惟三昧那身心的實相不是我們的想像用不著我們去想像所以善思惟如果我們不善思惟的話我們會憑空去想像清淨不清淨或大或小或若有若無那不是善思維我們只是很單純的了解身心當下的如實相就能夠在身心當中親證無常無我所以才稱為善思惟三昧


善男子此是十方各萬佛剎微塵數同名諸佛共加於汝亦是毘盧遮那如來往昔願力威神之力及諸菩薩眾善根力令汝入是三昧而演說法


十方諸佛說功德林菩薩你現在入這個三昧,是十方諸佛以及毘盧遮那如來過去的願力威神之力還有十方菩薩的眾善根力的加持下你才能夠入善思惟三昧入三昧做什麼呢不是要顯神通而是為了演說佛法就是十行品。那修這十行品做什麼呢



為增長佛智故深入法界故了知眾生界故所入無礙故所行無障故得無量方便故攝取一切智性故覺悟一切諸法故知一切諸根故能持說一切法故


這是講到十行品的功德。「為增長佛智故」,讓眾生能夠增長成佛的智慧。「深入法界故」,了解身心世界的如實相以及十法界的如實相因為能夠深入法界通達法界的如實相就能不被萬相所迷在法界當中有最高的法界佛法界然後聲聞緣覺菩薩法界還有人天法界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那麼深入這個法界就知道有所取捨該修什麼該斷什麼就很清楚不被萬相所迷


了知眾生界故」,就是了解眾生的煩惱習性他的生死根源因為了解眾生的根性才能適應眾生的根基來說法攝受眾生


所入無礙故」,我們是到什麼地方都是障礙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也不順眼為什麼呢我們內心就是煩惱一大堆所以看到的都是煩惱的世界唯心所現菩薩有智慧通達緣起空性入到生死也不為煩惱也不受輪迴所迫在欲界色界無色界他都是無障無礙的菩薩因為有智慧所以到什麼地方都是隨遇而安就像我們身上穿了一雙很好的鞋子什麼地方不怕玻璃碎石頭刺什麼都不怕如果你不穿鞋子打赤腳走到海邊很危險因為海邊很多玻璃碎馬路上有小石子


所行無障故」,為什麼?菩薩有智慧悲心願力日常生活當中因為我們沒有智慧我們想做善事有時反而引起別自己煩惱引起別人煩惱


我說一個小小的故事好了有一個比丘尼喜歡發脾氣跟這個吵架跟那個吵架有一天有一個人跟他說你就是跟人家沒那怎麼辦呢?她自己就想出一個特別的方法就去買糖,她開水裡邊倒點糖進去說那我用這糖水供養大家喝喝這糖水解冤釋結吧


結果其他比丘尼喝了以後奇怪今天的開水怎麼會甜甜的有的人就說哎呀某某人剛才倒東西進去其他人一聽就不高興了倒什麼進去不曉得乾淨不乾淨衛生不衛生是不是有放什麼東西啊也許放什麼藥物,就你一句我一句的,結果這糖水沒有人敢喝


後來我告訴她:你要跟人家結緣要用很好的方法很簡單嘛你去買豆包交給廚房煮給大家吃有營養大家又覺得好吃因為你開水裡放糖大家就喝起來怪怪的


所以做善事也是要有智慧沒有智慧的時候花了錢花了精神得到一大堆的障礙有智慧就能夠所行無障修行沒有障礙


我再舉一個例子來講比如說在家也好出家的菩薩們也好,一天到晚拜懺,以為只要業障消了煩惱就不會出現。「業障消智慧就增長」,說起來好像是對的可是如果我們為自己過去進佛門做了一些不對的事情為了這些事情我們不斷的懊悔懺悔而忽略了現實人生當中我們該做的這種懊惱的心也是會障礙我們修道如果我們把時間投入在不斷的懊惱懊悔過去的行為而忽略了現實人生該做的事情反而做不好所以我們應該把時間來增長善法而不是把時間用在懊惱這個就是沒有智慧菩薩有智慧就能夠所行無障


一個人知道自己有過失這是修行的開始真修行才知道自己的過失那這過失有過去的現在的最重要是現在的,從起心動念的地方去下手過去已經過去沒有辦法改變你傷害了別人就傷害了無法改變最重要是從此不再去傷害別人不再動惡念惡言惡語過去已經是兌現的支票沒有用了;現在是現金,是我們可以掌握的未來是還不知道的不定的,所以我們只能把握現在我們學佛的人如果不能把握現在一直想像過去一直追求未來而失去現在也是不對


有一句話說: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死亡我們沒辦法決定什麼時候會死亡但是我們可以決定的是我今天該做什麼我現在可以做什麼我今天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把握現在把握當下


如果我們不斷的想到過去而懊惱不斷的去想像未來會如何如何這個都不切於實際對修行來講是一個障礙所以有智慧的人他修行是沒有障礙的因為他不去追憶過去也不會去祈求未來他只知道我當下這個心念當下這個行為是不是和戒定慧相應,是不是和大悲心相應和佛法相應這樣才能夠所行無障所有的一切修行沒有障礙


接著說這十行品有什麼好處呢能夠得無量方便故」。眾生的根性千差萬別必須用智慧用無量的善巧方便加以攝受方便不是隨便方便是先有智慧有智慧加上慈悲才叫做方便如果沒智慧單單有慈悲有時候會造成反效果


攝取一切智性故」。在我們凡夫的心境裡面因為沒有智慧我們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所有的訊息都造成我們困擾但是菩薩有智慧從一切訊息當中引發智慧在見聞覺知當中增長智慧那我們凡夫是在見聞覺知當中增長煩惱增長業力這個生命就不同了一個是不斷的造業一個是不斷的在增長福德智慧


日常生活當中我們不可能眼睛不看耳朵不聽嘴巴不說身體不動不是這樣子的我們要保持明觸明觸就是用智慧來接觸保持一顆清醒的明瞭的覺了的心來面對這個世界觸對這個世界從一切的訊息當中一切的見聞覺知當中去了解緣起如幻無常無我去證悟這個道理就是金剛經所說的一切法皆是佛法山河大地都是如來的法音在宣流


我們有智慧就能夠攝取一切智性故攝取外在的一切變成我們的智慧覺性,所以菩薩的生命的能量就越來越高了不像我們一天到晚苦苦惱惱起的念頭千差萬別造成生命的疲弱疲勞這是凡夫的眾生相


覺悟一切諸法故」。一切諸法萬事萬物這麼多我們只能透過時間空間來考察沒有辦法一一的拿來分析了解它的成份它的作用它的功能這是屬於科學家的事情佛陀是用時間空間來看一切的存在


一切存在的原理它怎麼存在從時間來看是前因後果剎那剎那之間變動不居,所以從時間看是無常性沒有永恆性從空間看萬事萬物沒有單一性都是許許多多條件排列組合所以無我性我性不可得。所以,從空間、時間的考察得到的結論是無常無我


無常無我我們就用一個字叫做」,空性就是一切諸法的本來面目但是空不是空洞沒有而是說一切法找不到一個永遠不變的實體一切都是隨著條件變化而變化叫諸法的空相或者是諸法的空性


知一切諸根故」。菩薩攝化眾生一定要了解眾生的根基是上根基中根基還是下根基是聲聞乘根基還是菩薩乘根基還是人天乘根基按照不同的根基就說不同的法引導他走向正覺的道路


能持說一切法故」。菩薩有智慧能夠告訴我們要成佛修成佛之道要做為菩薩有修菩薩之道想證阿羅漢也有阿羅漢之道各種不同的法門菩薩是能夠完全的了解來攝受眾生


所謂發起諸菩薩十種行善男子汝當承佛威神之力而演此法


講經說法是眾生乞請呢或者是諸佛來請你說法這是各有因緣這個地方十方諸佛看到眾生的根性成熟了就臨門一腳,說:功德林菩薩汝應當承佛威神之力而演此法說什麼呢說這十種行修這十個學分就能夠成佛的法門


是時諸佛即與功德林菩薩無礙智、無著智、無斷智無師智、無癡智、無異智無失智、無量智、無勝智無懈智、無奪智


這跟前面十住品裡面講的一樣就是諸佛來加持加持功德林菩薩能夠說法無礙


無著智不會去執著任何一法心法也好色法也好所有一切不著


無斷智對法的體這個地方是講到相和用一切法雖然是空性的但是形態作用是有的如果我們否定了它的功能它的形態它的作用那就叫做斷見學佛的人不要以為諸法空就說沒有因果沒有業報沒有輪迴那就叫做斷見斷見很可怕


無師智這個很有意思我們經常說我們學這個道理學什麼知識要老師教我們那老師怎麼一天到晚在你身邊呢不可能事實上現在的科技非常發達我們身邊就很多老師電腦一打下去什麼資料都有那些都是我們的老師

我們以為老師是老師就是要人陪伴著我們那這樣學習還是有限的


學佛的人就要學無常師就是沒有固定的老師一切法都是他的老師一切法都在演戲演什麼戲呢無常的戲無我的戲空的戲我們一個人漂漂亮亮幾年以後呢髮白面皺牙齒動搖了這個是在說法一個人好好的輕輕的突然間生病死了這個也是在說法說無常法


所以無師智就是學無常師沒有一個固定的老師因為沒有一個固定的老師所以隨時我們身邊週遭的一切一切就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室就是我們身邊週遭的一切一切字典是老師山河大地也是老師人人都是我們的老師看我們用什麼角度從外在的一切訊息當中由我們的心態轉變成為我們的智慧的資糧轉識成智


這個非常有意思轉迷為悟轉凡夫為聖人這個字在佛法裡面常常會用到我們說法輪常轉那就是說我們見色聞聲中,都可以引發我們智慧但是如果我們不會善用我們沒有正知正念這一切一切會轉我們的心性變成煩惱如果我們正知正念在見色聞聲的當下就能轉換成為我們智慧的資糧所以無師智對我們來講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無癡智癡是邪見,無癡智是沒有邪知邪見什麼叫邪知邪見常見斷見就叫做邪見


所謂常見比如說我們執著我們內心身中有一個靈魂這個靈魂永遠不死他就這樣子一生一世去投胎轉世那個靈魂就是從前的靈魂轉來的這個就叫做常見或者是說男人永遠是男人女人永遠是女人富貴的人家永遠會富貴貧窮的人家永遠貧窮這個就叫常見邪知邪見斷見是什麼呢一死一了百了什麼都沒有那就是斷見邪見


無異智、無失智、無量智無勝智、無懈智這個在十住品裡面已經講過了


何以故此三昧力法如是故爾時諸佛各申右手摩功德林菩薩頂功德林菩薩即從定起告諸菩薩言


菩薩在入定當中所見到的境界十方諸佛來歎他入這個定現在十方諸佛各申右手來摸他的頭這是一個象徵一個表法就是說一佛出世千佛擁護現在十方諸佛看到你發心要說十行品的時候來加持擁護爾時功德林菩薩就出定了


我們常常說我們要打理事情以前一定要先打理我們的心情要做事情之前不要急急忙忙的就馬上做一定要先定下來先靜下來靜下來想好了再去做所以要處理事情一定要先打理好我們的心情心情打好了心情穩定了思慮周密才能夠事半功倍如果匆匆忙忙的一定是忙中有亂忙中有錯


這個地方啟示我們做什麼事情一定要先心定下來即使我們要講一句話也要想一想否則的話你會讓你的舌根講了這句話讓你傷腦筋那就划不來了。有句話說:「學者萬病就一個靜字可以。」就是說我們學者許許多多的毛病只有一個就是能夠定下心來靜下心來很多毛病都可以獲得改善所以功德林菩薩要說法之前先入定


現在十方諸佛在定中來歎加持他從定而起了這個時候功德林菩薩就對著這些聽眾,「告諸菩薩言」。


菩薩的眼中見一切眾生都是菩薩聖人的眼中見一切人都是聖人如果我們凡夫的眼光我們看很多人貧富貴賤千差萬別分別心就起來了因為功德林菩薩他用菩薩的眼光來看所有眾生都是佛菩薩所以這個地方說告諸菩薩沒有說告諸善男子善女人他是菩薩的眼來看一切眾生都是菩薩


佛子菩薩行不可思議與法界虛空界等


意思是說菩薩修這十種波羅蜜,這種行持這種行為實在是不可思議,它是無限的時空沒有界限的與法界虛空界等


在佛法裡面要形容很大很大、浩瀚無邊的時候通常用海或者是虛空或者是恆河沙用這三種來形容無限不能去計算不可思議的這個地方就用虛空或者是用法界虛空界等就是說修行修這個十住行他的功德就像這個法界不可稱量虛空不可去數不可去界限這是先歎十行品的功德


何以故菩薩摩訶薩學三世諸佛而修行故


我們學佛我們應該把佛陀的心路歷程搬出來佛是怎麼成佛的我們就按照佛菩薩的心路歷程去修那就沒有錯


日常生活當中很多人常常以為修行怎麼去修的呢說持十萬遍的什麼咒就會如何如何念幾萬遍的經或者是幾十萬的佛就會如何如何我們可以從十方諸佛過去他們成佛的修行過程方法當中沒有像我們現在人這樣修的我們現代人比如說一天到晚拜懺或者是一天到晚持咒一天到晚就是拜經雖然身心是安定下來了可是真的離開悟智慧就是有點距離為什麼呢他不是按照三世諸佛而修行故


過去現在未來的諸佛他必定有他的成佛之道他成佛的方法修行的過程一定有他必修的學分。而我們把必修的學分忽略了只想用最簡單最快速的叫做麥當勞式的一手交錢一手拿起來就可以吃速食的快速的佛法不是這樣子的有他一定的步驟第一個修什麼第二個修什麼第三個修什麼他是有一個次第那麼這成佛的次第如果我們不研究不按照這個次第去修去學十年八年下來還是恍恍惚惚對煩惱使不上力對生死也覺得茫然


這個就是我們不了解因果什麼因會造成什麼果這有一定的界限我們以為是說持一個咒念一個什麼經持什麼聖號一門深入憑我們個人的臆測以為這一個法門一門深入的時候一通就萬里通這個造成了我們思想上的一種狹隘而缺乏了佛陀那種廣博的深入的真正以人為本的這個修行方式這個特色就失去了


我並不是反對念佛持咒誦經拜懺不是這個意思這些對我們修行也是很重要但是我們的主修是什麼主修如果沒有副修再怎麼好煩惱還是煩惱主修的過程當中菩提心戒定慧四聖諦八正道四念處這些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們如果忽略了這個主修尤其是菩提心和戒定慧正知正見如果是沒有基礎的話即使你再念多少經拜多少懺誦多少咒我們只能降服部份的煩惱而對根本煩惱是使不上力那根本煩惱使不上力的時候始終都是恍恍惚惚的這是非常可惜的


謂「欲知上山路須問過來人」。過去的諸佛是怎麼修而成佛的他的方法是怎麼樣子過程是如何對治的方法又是如何我們都必須清清楚楚我們現在研究的十行品也就是過去諸佛菩薩的心路歷程他們走過的道跡就是他們過去所修行的方法過程如果我們根據這個來修就是最穩當的


佛子何等是菩薩摩訶薩行


功德林菩薩就提醒了一下各位菩薩摩訶薩什麼樣的修行才是諸佛菩薩的十行品的內容呢應該修哪些學分呢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行三世諸佛之所宣說


這就是講到十行品的由來就是從功德林菩薩入定開始諸佛加持然後定了準備說過去諸佛所修行的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